中国中东部白垩纪沙漠的时空分布及其气候意义

来源 :岩相古地理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zwfya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中国中东部白垩纪沙漠沉积的时空分布,探讨了时空分布规律,认为:(1)中东部白垩纪沙漠分布严格受气候带控制,其实际分布限于北纬20—40°的干旱带(横跨当时的副热高压带),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和苏北盆地之中;(2)各盆地沙漠发生的时间不同,鄂尔多斯盆地为早白垩世,四川盆地为中白垩世晚期,江汉盆地为晚白垩世早期,苏北盆地为晚白垩世中期,(3)沙漠发生的穿时性反映了各盆地进入干旱带的顺序,由北到南,由西及东;(4)造成这种顺序的原因是由于亚洲在白垩纪时其总体为顺时针旋转,因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长期争议的早第三纪时期济阳坳陷及其邻近地区是否存在海侵问题,根据沉积特征及古生物资料,以济阳坳陷为例,重点研究了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二段至一段的演化特征,提出了新的观点——海啸。指出了遍布于整个渤海湾盆地的沙二段上部冲积相是由强海啸形成,它也是造成沙一段时期发生第三纪以来最大湖淹的主要原因。认为海啸的成因很可能与星体对地球的碰撞有关,属于地质时期的偶然事件
本文根据华南层序地层学分析,着重研究了晚二叠世的淹没事件。研究表明,晚二叠世海平面变化曲线不同于C.A.Ross和J.R.Ross(1987)的海平面变化曲线。根据华南地区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古生物分析和层序地层分析,晚二叠世海平面变化结论如下:(1)二叠纪末期,全球发生海泛淹没事件,海平面急剧上升,而不是下降;(2)晚二叠世晚期的海进开始于吴家坪末期,至长兴期末期(二叠纪末期)达到高峰时期。
油层内的夹层是影响油田注水效果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剩余油研究分布的主要因素。笔者以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为基础,研究夹层的类型,成因及发育分布特征,指出各种类型的夹层与基
南秦岭裂陷槽位于中秦岭微板块和摩天岭地体之间.本文根据裂陷槽盆地三河回群和摩天岭地体泥盆系沉积学研究,结合火山作用和生物古地理的研究,探讨该区泥盆纪的盆地格局.三河口群以深水盆地和陆棚沉积为主,内夹拉斑玄武岩和硷性玄武岩,岩石化学和稀土元素的分配型式都反映其处于裂陷槽盆地背景。生物古地理分异也指示型陷槽盆地的存在.摩天岭地体泥盆系为滨岸-陆棚碎屑岩和陆棚-缓坡碳酸盐沉积,其为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的
这里定义的某些侧向延伸的事件沉积物几乎均产于各种类型的沉积盆地中。它们既反映了局部的盆地内的作用过程,也与区域的或全球的机制有关。事件层的某些类型,如沉积物重力流、砂质和泥质浊积岩,通常保存完好,它们构成盆地大部分充填物;而另一些事件层,如海啸沉积物和原地地震构造,在地质记录中却不太常见或十分稀少。事件沉积物的体积、频率和相受事件前沉积物的堆积、触发机制和搬运机制,以及最后沉积的方式等作用的控制。
昌都-思茅地块夹持于江达-绿春火山弧与杂多-景洪火山弧之间,属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间古特提斯洋中的岛屿群之一。昌都地块晚古生代东临金沙江-哀牢山洋,西濒澜沧江洋,因而研究该
本文通过实际资料将资阳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划分为四种主要岩石类型及三种主要沉积相。依据最新的白云岩成因理论,结合先进的室内测试手段,对这几类白云岩进行成因分析,证明资阳地区灯影组白云岩具原生和重结晶两种成因类型。
本文着重叙述了渣尔泰山群增隆昌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序特征 ,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区内的增隆昌组白云岩为一风暴沉积相序 ,该相序的发现对进一步研究渣尔泰山群的沉积环境及古地理特征具有一定意义。
本文以油气综合勘探数据库结构为例,探索 SEDBA 数据库结构的调整和功能扩展的可能性。新的 SEDBA 是将现行 SEDBA 结构的第二层次中的煤及褐煤专用数据库及含金属质沉积岩专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应用数据库进行交流存在着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即用户的观点差异问题。为了能够应用信息系统进行交流,传统的系统要求用户具有专门的训练。这种专门训练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