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极拳三直五顺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chaoyi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六大流派之一,除了具有太极拳的基本要领之外,还有其独特之处,三直五顺就是其中之一。
  一、三直
  所谓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
  1?郾头直
  在行功走架或站行坐卧时,下颏微内收,竖颈顺项,不低头仰面,使头部正直,头顶百会穴似有一线轻轻上提,也称顶头悬(或称悬顶、提顶、虚领顶劲)。头直时,注意颈不要僵硬,也不能软塌,要自然竖直。脊髓、血管、气管等汇集颈部,头直可使气血通达、神能贯顶、意能下达,时时处处做到精神鼓荡、周身轻灵,可使颈椎及颈部肌肉得到较好锻炼,对防治颈椎病有很好的作用。头正则颈直,颈直则气血畅通,头脑清醒,可使外界情况变化及各种信息汇集大脑后得到迅速的加工处理,及时准确作出判断,及时反应,并发出信号使身体各部协调配合,动作稳健准确。
  2?郾身直
  这里的“身”,指人体的躯干。躯干不能左歪右斜,不能前俯后仰。身直,还要做到含胸拔背、松胯裹臀等。身直使腰脊中正,可使上部所受重力迅速下传,经骶髂关节传至骨盆,通过骨盆及胯的转换,根据所处状态及受力情况下传于双脚或一侧脚,在走化对方来力的同时或进步反击,或退步卸力,或长身起发。躯干也是下体产生的劲力达于掌指的传递枢纽,躯干不直,劲不顺达。腰脊是督脉通行的部位,督脉下起骶骨尾部中央长强穴,沿督脉上行至颈部背面的大椎穴。腰脊中正有利于气血的畅通。腧穴都在背部,是人身气血的总汇,脏腑精气由腧穴而相互贯通,身直可促使经络、气血畅通,增强体质。
  3?郾小腿直
  小腿,即膝关节以下、踝关节以上的部位。在行功走架时,膝不过曲,也不能不及,小腿与地面垂直。膝不过曲,能很好防治膝关节损伤和膝关节受力过重引起的疼痛。膝关节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运动方式是曲和伸,在膝关节适当曲时,小腿可做小幅度内旋和外旋,但不可做外撇或内扣运动,否则极易引起膝关节韧带拉伤。人体在站立时,膝关节弯曲超过90度,膝关节受力明显加重,弯曲度与膝的受力成正比。膝关节弯曲过度时,突然起身发力或旋转不当,都极易造成膝关节损伤。同时,膝弯曲过度,下肢气血流通不畅,造成小腿活动受限而使步法迟滞。但是膝弯曲不及就达不到练功的效果,因此要求小腿直,并在招式运行中更要注意适时调整。身体重心移动时,要注重调整承重小腿使其直;在膝关节弯曲时,要尽量不使小腿部有过度内扣或外撇。
  三直是和式太极拳在练架时综合形成的态势,不可或缺。三直,能促使身体重心保持在垂直线上,从而保证运行中身体的稳定。
  二、五顺
  头、身、腿分别为人体的三节。《九要论》第三中说:“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自空。下节不明,自家吃跌。”明三节,拳规矩,练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顺就是顺身、顺腿、顺手、顺脚、顺意。
  在行功走架中,顺手时,手与小臂直,不能坐腕、折腕。手腕不顺则气血不畅,气力不能达掌指。同时,手向左去时,身顺之去。腿向左去时,脚也要顺之去。顺脚时以后脚跟为轴,摆动脚尖随势而动。脚、腿、身、手在运动中要相互配合,特别是在转换方向时更要注重周身协调一致,无论前后左右,没有抽扯凹凸之形。拳论中说:“以心行气,务令顺遂。”形以意统之,只有意顺才能形顺,形顺气自顺,气顺周身顺遂,内外一体,处处劲力通达。周身气血顺畅,自可达到健身养生和技击防身同修的效果。
  五顺是太极拳周身之劲成为一家的先决条件。顺,则周身通达自然。拳论中说:“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脚、腿、身(腰)、手是主要的劲力源泉和通路。只有劲力通达,角度适当,才能专注一方,发劲时才能无坚不摧。如果在走架或技击时身体有一个部位不顺,就会造成相互牵扯而散乱,使周身难成一家。只有身体处处顺遂,才能随对方之势而进退,才能黏随不脱,听、引、化、发才能随手奏效。
  周身顺遂也是实现太极拳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的重要因素。和敬芝在《高手武技论》中说:“顺来横挡顺着进,横来顺挡顺着进。”只有顺,才能做到周身内外在前进后退中无丝毫散乱,得机得势一瞬把握时机,才能实现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最省力之技击效果。
  和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求势势处处规矩到位,三直与五顺合而为用,使身体各骨节位置处于有序摆放状态,通过认筋识穴使人体处于顺遂自然的最佳状态,做到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在技法上达到以顺制逆、我顺人背、避实击虚、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其他文献
太极拳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医疗、健身、技击作用,以及其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流传。据统计,目前太极拳已经传入154个国家和地区。  太极拳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众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特点明显并被普遍认可的流派主要有六个,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在这六式太极拳中,孙式太极拳从武式太极拳发展而来,是由
(接上期)  42手挥琵琶  接上式,左脚回收半步,脚尖点地,右脚不变,唯右腿屈膝下蹲成左虚步;同时,两掌屈肘回收,左掌在前,掌心向内,虎口向上,略低于肩;右掌置于左肘里侧,掌心向内,虎口向上;目视左掌(图54)。  43 毒龙入海  接上式,身体重心前移;右脚向前迈进一大步,右腿屈膝下弓;左脚不变,唯脚尖前顺踏实成右弓步;同时,左掌变拳屈肘回收,置于左胯旁,拳心向上,拳眼向外;右掌由后向前推劈,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普及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海量科技化知识和便捷化获取可以为青少年的成长学习带来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