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发生在海地的大地震震撼了世界,国际社会的救援工作随之进行,但也传出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最具争议性的便是美国军队大批进入海地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救援机构和援助国开始质疑美军在海地的所作所为。
一场灾难之后,海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成为了众多政治家的舞台,美国总统奥巴马毫无意外地又一次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
地震发生后不久,奥巴马马上给了海地1亿美元的紧急援助资金“大礼包”。除此以外,奥巴马还邀请他的两位“前辈”——前任总统小布什和克林顿共同参与海地地震救援。克林顿去年出任联合国海地特使,曾多次造访海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2004年印度洋海啸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就曾邀请克林顿和老布什参与印度尼西亚救援。小布什吃到了甜头,奥巴马当然也不会落后。随后奥巴马和第一夫人米歇尔从他们的个人账户中拿出1.5万美元,捐入应对海地灾难而发起成立的克林顿一布什海地基金会,显然。海地的灾难成全了奥巴马的慈善秀。
然而就在评论家准备给奥巴马唱赞歌的时候,奥巴马又开始了他的第二幕表演——超过1.2万名军事人员、33架救援专机、包括性能先进的核动力航母“卡尔文森”号等数艘军舰被他派往海她。短短几天,海地就被美国“占领”了:已有7000名美国士兵控制着海地的治安;海地惟一与外界联通的太子港机场,也由美军管理。太子港成了美国大兵们手中的肥肉,人人都想分一羹了。
谁的太子港机场
当机场控制在美国人手中的时候,运往海地的各种救援物资,都变得迟缓起来。由美国空军接管的海地首都太子港国际机场以撤离美国侨民为优先,几乎变成美国人专用机场,连其他国家的救援飞机也不许降落。海地,这个面积不到三万平方公里的加勒比海国家,已经成为了外交磋商的战场。欧盟首任“外交部长”阿什顿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这两个分别主管着欧洲与美国外交大权的女人,为了一个机场开始了超乎频繁的沟通。直到1月18目,也就是地震6天之后,关于太子港机场使用的协调机制才得以初定。
大地震之后前7天,被认为是地震救援的黄金时间。此后,在地震中遇险的人员,被救生还的可能性比较渺茫。而为时已晚的除了救助海地人的生命,还有奥巴马的面子,因为太子港机场的混乱情况引发了一场外交风波。
1月18日,法国外交部负责合作与法语国家事务的国务秘书阿兰·茹瓦扬代明确要求美国应该弄清自己该扮演的角色。茹瓦扬代为什么措辞如此强硬呢?原来此前控制太子港机场的美军以过度拥挤为由,拒绝了法国一架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降落,惹得茹瓦扬代大怒:“现在是在救助海地,不是在占领海地。”话音未落,为了保证一架法国撤离班机的顺利起飞,茹瓦扬代又在太子港机场控制塔与一名美国指挥官扭打起来,看来在海地开展外交,还得会几下功夫。
奥巴马将海地变成美国第51个州?
向来跟美国对着干的“反美钉子户”——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抨击奥巴马的机会,他在一个脱口秀节目中猛烈地嘲讽道:“我看到新闻说,3000名美军士兵抵达海地。海军陆战队全副武装,好像要去打仗。老天,那儿可不缺枪。医生、药物、燃油、野战医院,这才是美军应该带去的东西。他们正在偷偷占领海地。除此以外,你在海地街头也看不到他们。他们是在收敛尸体?还是在寻找伤者?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反正我是没看见。他们究竟在哪儿?”
就连美国媒体也对奥巴马极尽讽刺。《时代》杂志网站刊出题为《美军在海地:一起善意入侵》的报道文章,指出尽管从1812年起路易斯安那就成为了美国的第18个州,但在2005年该州遭遇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时,美国政府的反应迟钝而缺乏效率。而这次的情况却完全不同,自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海地就被当成美国的第51个州,奥巴马在第一时间动员起全国资源投入紧急救援。美国“右翼新闻网”则讽刺称,海地地震向奥巴马政府提供了一个可以做一些在平常时期无法办到的事情的机会。副总统拜登的说法现在成了他们的笑料:美国不会停止对海地援助的努力,这将是长期的一项工作,“我们将进行重建,我们将持续下去”。
实际上,也不怪别人这样怀疑,美国与海地一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地理上的相近,美国成为海地人偷渡的首要目的地,据估计目前有60万海地人居住在美国;同时美国也是海地最大的外援提供国家,从1990年到2003年,海地的海外援助总额为40亿美元,仅美国一家就提供了15亿美元。
救海地就是救自己?
面对这些质疑,奥巴马们也很“委屈”。国务卿希拉里访问海地时说:“我们的任务是为他们提供支援,而不是取代他们。”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克劳利说得更为直白:“我们不是在占领海地。”
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海地大地震,给了奥巴马一个喘口气的机会。在即将完成执政一周年之际,最新民调显示奥巴马的支持率直线下降。入主白宫时,奥巴马带来的乐观情绪扩散到了整个美国,但是一年后的今天,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对经济政策不满和对医疗改革持怀疑态度,他的支持率跌到了个人最低点。而海地地震后,奥巴马对地震的积极处理使得他的支持率有所回升。福克斯新闻网评论奥巴马的工作时称,“美国对于海地地震的反映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那奥巴马为何会对海地如此关心呢?考虑到当前美国面临的一系列国内外难题,美军进入海地的真实目的或许并不那么单纯。包括海地在内的加勒比地区,因为受到美国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控制的威胁,一直存在着“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的说法,奥巴马政府的此次快速反应的确可以使美国的国际形象改善不少。更为重要的是,海地地处加勒比海的中心,控制海地也有助于形成对古巴的包围圈,扼守该地区石油运输国际航道之咽喉,对美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目前看来,奥巴马已经占据了一个手气很好的座位,静待牌局就是了。
一场灾难之后,海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成为了众多政治家的舞台,美国总统奥巴马毫无意外地又一次成为了舞台上的主角。
地震发生后不久,奥巴马马上给了海地1亿美元的紧急援助资金“大礼包”。除此以外,奥巴马还邀请他的两位“前辈”——前任总统小布什和克林顿共同参与海地地震救援。克林顿去年出任联合国海地特使,曾多次造访海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2004年印度洋海啸时,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就曾邀请克林顿和老布什参与印度尼西亚救援。小布什吃到了甜头,奥巴马当然也不会落后。随后奥巴马和第一夫人米歇尔从他们的个人账户中拿出1.5万美元,捐入应对海地灾难而发起成立的克林顿一布什海地基金会,显然。海地的灾难成全了奥巴马的慈善秀。
然而就在评论家准备给奥巴马唱赞歌的时候,奥巴马又开始了他的第二幕表演——超过1.2万名军事人员、33架救援专机、包括性能先进的核动力航母“卡尔文森”号等数艘军舰被他派往海她。短短几天,海地就被美国“占领”了:已有7000名美国士兵控制着海地的治安;海地惟一与外界联通的太子港机场,也由美军管理。太子港成了美国大兵们手中的肥肉,人人都想分一羹了。
谁的太子港机场
当机场控制在美国人手中的时候,运往海地的各种救援物资,都变得迟缓起来。由美国空军接管的海地首都太子港国际机场以撤离美国侨民为优先,几乎变成美国人专用机场,连其他国家的救援飞机也不许降落。海地,这个面积不到三万平方公里的加勒比海国家,已经成为了外交磋商的战场。欧盟首任“外交部长”阿什顿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这两个分别主管着欧洲与美国外交大权的女人,为了一个机场开始了超乎频繁的沟通。直到1月18目,也就是地震6天之后,关于太子港机场使用的协调机制才得以初定。
大地震之后前7天,被认为是地震救援的黄金时间。此后,在地震中遇险的人员,被救生还的可能性比较渺茫。而为时已晚的除了救助海地人的生命,还有奥巴马的面子,因为太子港机场的混乱情况引发了一场外交风波。
1月18日,法国外交部负责合作与法语国家事务的国务秘书阿兰·茹瓦扬代明确要求美国应该弄清自己该扮演的角色。茹瓦扬代为什么措辞如此强硬呢?原来此前控制太子港机场的美军以过度拥挤为由,拒绝了法国一架运送救灾物资的飞机降落,惹得茹瓦扬代大怒:“现在是在救助海地,不是在占领海地。”话音未落,为了保证一架法国撤离班机的顺利起飞,茹瓦扬代又在太子港机场控制塔与一名美国指挥官扭打起来,看来在海地开展外交,还得会几下功夫。
奥巴马将海地变成美国第51个州?
向来跟美国对着干的“反美钉子户”——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抨击奥巴马的机会,他在一个脱口秀节目中猛烈地嘲讽道:“我看到新闻说,3000名美军士兵抵达海地。海军陆战队全副武装,好像要去打仗。老天,那儿可不缺枪。医生、药物、燃油、野战医院,这才是美军应该带去的东西。他们正在偷偷占领海地。除此以外,你在海地街头也看不到他们。他们是在收敛尸体?还是在寻找伤者?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反正我是没看见。他们究竟在哪儿?”
就连美国媒体也对奥巴马极尽讽刺。《时代》杂志网站刊出题为《美军在海地:一起善意入侵》的报道文章,指出尽管从1812年起路易斯安那就成为了美国的第18个州,但在2005年该州遭遇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时,美国政府的反应迟钝而缺乏效率。而这次的情况却完全不同,自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海地就被当成美国的第51个州,奥巴马在第一时间动员起全国资源投入紧急救援。美国“右翼新闻网”则讽刺称,海地地震向奥巴马政府提供了一个可以做一些在平常时期无法办到的事情的机会。副总统拜登的说法现在成了他们的笑料:美国不会停止对海地援助的努力,这将是长期的一项工作,“我们将进行重建,我们将持续下去”。
实际上,也不怪别人这样怀疑,美国与海地一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地理上的相近,美国成为海地人偷渡的首要目的地,据估计目前有60万海地人居住在美国;同时美国也是海地最大的外援提供国家,从1990年到2003年,海地的海外援助总额为40亿美元,仅美国一家就提供了15亿美元。
救海地就是救自己?
面对这些质疑,奥巴马们也很“委屈”。国务卿希拉里访问海地时说:“我们的任务是为他们提供支援,而不是取代他们。”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克劳利说得更为直白:“我们不是在占领海地。”
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海地大地震,给了奥巴马一个喘口气的机会。在即将完成执政一周年之际,最新民调显示奥巴马的支持率直线下降。入主白宫时,奥巴马带来的乐观情绪扩散到了整个美国,但是一年后的今天,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对经济政策不满和对医疗改革持怀疑态度,他的支持率跌到了个人最低点。而海地地震后,奥巴马对地震的积极处理使得他的支持率有所回升。福克斯新闻网评论奥巴马的工作时称,“美国对于海地地震的反映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那奥巴马为何会对海地如此关心呢?考虑到当前美国面临的一系列国内外难题,美军进入海地的真实目的或许并不那么单纯。包括海地在内的加勒比地区,因为受到美国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控制的威胁,一直存在着“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的说法,奥巴马政府的此次快速反应的确可以使美国的国际形象改善不少。更为重要的是,海地地处加勒比海的中心,控制海地也有助于形成对古巴的包围圈,扼守该地区石油运输国际航道之咽喉,对美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目前看来,奥巴马已经占据了一个手气很好的座位,静待牌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