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男生总头疼,竟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和谐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qian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心里不痛快,他就会头疼,坐卧不宁,有时还会出汗、手心发烫
  17岁的小帅人如其名,就读于S市重点高中,走在校园里回头率很高。
  但小帅并不快乐。在家里,父母经常吵架,妈妈整天唠叨不停,让他非常厌烦。在学校,他成绩中等,不被老师关注,人际关系也不和谐。男生因嫉妒他长得太帅有意无意地疏远他;女生曾有人暗恋他,走近却发现他很难相处。因为他会忽然间莫名其妙地情绪烦躁,说出很“丧”的话。所以小帅经常形单影只,闷闷不乐。
  最近小帅感觉非常疲惫,食欲不振,经常失眠,心烦气躁如百爪挠心,没心思学习。上自习课他很容易受干扰,周围的任何一点响动都会让他心烦意乱,然后感觉头疼欲裂。他还感觉特别压抑,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有点透不过气儿来。他感觉自己快扛不住了,不想去上学。
  其实,早在5年前,小帥就开始头疼了。那时他才上初一,有一次他因为数学作业4道题错了3道,数学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的作业本撕得粉碎,然后扔到他身上:“你光长得帅有啥用?有本事把题都做对啊!”小帅说,他当时就感觉血往上涌,脑袋嗡嗡作响,后面老师还说了啥,他就听不清了。
  那晚,小帅一夜未眠,开始头疼,疼到后来,他就用拳头猛砸自己的头部。从那之后,他落下了头疼的病根,只要心里不痛快,就会头疼。
  开始时,妈妈没有当回事儿,想着小帅只是学习压力有点大。但随着小帅的状态越来越糟糕,甚至流露出自杀的想法,他爸妈都坐不住了,带着小帅到处寻医问诊。精神科医生诊断小帅患了广泛性焦虑障碍,给他开了药,但他坚决不吃。后来有人提议小帅的妈妈带他找心理咨询师帮忙,他妈妈便找到了我。
  夫妻关系不和谐,孩子成了平衡家庭关系的替罪羊
  我见到小帅,发现他确实英俊,但眉宇间似乎凝结着挥之不散的忧愁,目光也不敢与我对视,整个人缺少精气神儿。
  通过与小帅交谈,我发现他初一时被数学老师撕作业本是扳机事件,他的紧张性头疼时轻时重,压力大时严重些,压力小时就不疼了。有时疼得厉害,他有想打人、杀人的冲动,有时会失控摔东西,并时常因害怕失控而惴惴不安。
  小帅说,他上小学时成绩还挺好的,妈妈对他期望很高。到了初中,他成绩有所退步,妈妈就唠叨个没完,让他很烦。但他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从来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自从那次数学老师撕了他的作业本,他再上数学课,要么低头胡写乱画,要么两眼放空神游物外。总之,他根本没心思听数学老师讲课,甚至听见他的声音就心烦。
  另外,小帅经常失眠,总害怕将来会发生不幸的事情,直到想得头疼得受不了。
  我又问小帅觉得爸爸妈妈怎么样,他说,在他的记忆里,妈妈总是很焦虑,满腹抱怨和不停地唠叨;爸爸是个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主儿,从来不帮妈妈做家务。父母经常争吵甚至打架,然后爸爸摔门走人,几天不着家。于是妈妈便把所有的委屈都倒给他。小时候,他很同情妈妈。但是到了青春期,他特别反感妈妈把他当成情绪垃圾桶。
  接下来,我又跟小帅的父母交谈。小帅妈向我大吐苦水,说她是典型的“丧偶式育儿”,家里啥事都靠她一个人撑着,内心积压了很多的愤怒和委屈。小帅爸也很委屈,他感觉在家里被孤立,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经常借应酬逃避回家。
  我问小帅妈,孩子出现异常之后,家里有没有什么变化。她说她现在开始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学习跟孩子沟通的技巧,尽量少唠叨孩子。小帅爸也回家得早了,对他们母子的态度好很多。夫妻间已经很少吵架,他们现在就想让孩子好起来。
  了解小帅家的情况后,我明白,他们家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和谐的夫妻关系,孩子仅仅是用来平衡家庭关系的替罪羊。
  失功能家庭,矛盾冲突不断,氛围压抑沉闷,成员之间不信任、不尊重,缺乏安全感,不能做真实的自己
  通过前期工作,我发现小帅家每个人的角色胜任力都不足。小帅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的背后,是妈妈的焦虑和无助。孩子对此感到愧疚、自责、沮丧、委屈和愤怒,但是这些情绪他都说不出来,压抑久了就只能以躯体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爸爸对此表示惊讶和不知所措,他很想为家庭做些什么,却又不知从哪儿下手,他已经被家庭边缘化了。
  很明显,这是一个失功能家庭。心理学家W.Robert Beavers将家庭分为三类:健康家庭、中间家庭和失功能家庭。健康家庭,家庭环境足够安全,家庭成员间能坦诚沟通,彼此尊重,情感相连;失功能家庭,矛盾冲突不断,氛围压抑沉闷,成员间不信任、不尊重,缺乏安全感,不能做真实的自己;中间家庭介于二者之间。
  要帮助小帅走出困境,首先要帮助他的家庭恢复正常功能,这样才能够为他营造一个修复心灵的良好环境。所幸,小帅的父母都积极配合。我与他们商量了治疗的方案。
  小帅妈,要充当温暖、包容的角色。她需要学习沟通技巧,增强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学会尊重老公和儿子,多肯定老公,允许他参与家庭管理,不要一张嘴就是抱怨;多给儿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少点事无巨细的监督管控,尽可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母亲的理解、包容、信任和鼓励。
  小帅爸,要承担支持、赋能的角色。他要多抽时间融入家庭,学习体察和关注妻子的情绪,多给妻子一些呵护和安抚,这样妻子就没有那么多怨气了;接纳儿子当下的状态,多点耐心,多给肯定,多陪伴儿子出去运动或参加男性娱乐活动,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亲的力量和支持。
  同时,父母都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把精力放在构建和谐夫妻关系上,不要过多地盯着孩子,给孩子自我修复的时间和空间。家庭成员都要有信心好起来,父母要让孩子相信:“不管你是否好起来,我们都是爱你的爸妈!”父母只有先这样做了,孩子才会逐渐表现出“我能好起来”的反馈。这样双方互相激励,就能够打破原来的模式,让孩子有勇气走自己的路,选择自己的人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庭治疗,小帅父母的关系缓和很多,小帅头疼的频率越来越少,心情也好了很多。目前,他已恢复上学,正在备战高考。
  【编辑:潘金瑞】
其他文献
问: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经常回家说被高年级学生索要零花钱,高年级学生还威胁他不准告诉老师和家长。请问,孩子遭遇校园欺凌,作为家长,最佳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李先生(河南洛阳)   律师意见:您应该及时向老师反映情况,要求老师对欺负您儿子的学生进行处理。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
期刊
今年中考“有一半孩子上不了高中”,相信这个消息很多家长都听说了。  我女儿今年参加中考,我陪她亲历了整个过程,感慨万千——既看到了日渐开明的教育理念,也深感未雨绸缪的重要。  下面,我作为过来人,说说女儿的中考。  想到唯一的女儿这辈子可能连高中都上不了,我寝食难安,当即决定回老家陪读  我和爱人都是河北人,大学毕业后,我们通过努力留在了北京工作。女儿幼儿园、小学是在北京上的,但因为户口没落到北京
期刊
原来孩子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  我下午去接女儿放学,女儿看到人群中的我,只跟我的目光对视了两秒就转过脸去,不像平时高兴得冲我又是挥手,又是飞吻。  接到女儿后,我想跟她聊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没想到,我连问她两遍“今天语文学新课了吗”,女儿都心不在焉地没有回答我。开始我以为是路上吵,她没听清,当我俯下身对着她又问了一遍,女儿才回了句:“不知道。”  “这什么话呀。学没学新课你都不知道?”  女儿好像
期刊
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心理学系长聘副教授斯特拉·克丽丝蒂,是类比推理领域享誉世界的专家,长期致力于研究人类智能的起源。她的研究指出,和不断督促孩子学习具体解题技巧相比,培养类比思维更值得家长关注。而自由玩耍,正是习得类比思维的重要渠道。  大量证据表明,游戏对于儿童社交、情感和认知方面的发展非常必要。拥有更多玩耍时间的孩子会在语言发展、数学知识、社交技巧和情绪控制方面表现更好。  作为
期刊
每次从幼儿园接回儿子,我都带他去小区的游乐区里玩一会儿再回家。  一天,儿子照旧去游乐区玩,我照旧在一旁看风景。不经意间,我发现儿子正和一个小男孩纠缠在一起,他高举玩具,而小男孩在哭。我赶紧过去,原来儿子借小男孩的玩具玩,现在小男孩要回家,儿子却不愿意还玩具。小男孩的家长也在旁边,没生气,还好言好语地劝我儿子:“这是弟弟的玩具,你看弟弟都哭了……”  我很尴尬,叫儿子赶紧还玩具。可小男孩越哭,儿子
期刊
那它是什么?儿科医生告诉你  孩子一旦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家长就会觉得“糟了,孩子感冒了”。但从现代医学角度说,“感冒”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那么,感冒是什么?孩子为什么会感冒?下面,我就为家长揭开“感冒”的神秘面纱。  1. 感冒是一种病吗?不是。  鼻塞、流涕、咳嗽、发热……这些都是疾病的症状,或者是一类症状的综合征,而不是单独的哪一种疾病。比如打喷嚏、流鼻涕,是常见的感冒症状,但有些
期刊
前几天我和儿子一起翻看了这两年他写的作文,笑成一对儿傻子。他作文里一个最明显的问题是,语言十分匮乏,与他灵动的脑瓜子完全不匹配。这种匮乏的体现并不限于他在复杂词句的运用上总是显得比较吃力,更体现在所使用的语言简单直接,枯燥单一,缺乏趣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比如当下大量粗糙的、口号式的、同质化严重的网络流行语对中文的冲击,这些语言甚至不是中文字。比如yyds(“永远的神”拼音首字母缩写),
期刊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相信这两句话是很多父母的养儿信条。然而科学家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免费的,它就存在于父母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次交谈和互动中。  父母的每一句话都在塑造孩子未来的模样  美国芝加哥大学儿科教授达娜·萨斯金德博士是儿童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她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指出,孩子的智商和家长使用的词汇量有着密切关系。  人工耳蜗可记录患儿每天
期刊
这是铁律,就像“喝酒不开车”一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路上的车越来越多,家长带孩子出行的時候也越来越多。出门在外,家长要想保证孩子的安全,以下守则要牢记。  一、带娃出行不看手机  2017年1月3日,西安肖女士带不满4岁的儿子到温泉世界玩,结果儿子溺亡。监控录像显示,儿子在水里拼命挣扎时,妈妈就在两米外埋头看手机……  5岁前是孩子安全事故的高发期。这段时间,尽量别让孩子独处,不
期刊
不准上网,不准玩手机,不准吃零食,重要考试成绩排名必须进年级前5名……  “来上海后,爸妈要求我重要考试成绩排名必须进年级前5名,否则就不配叫学霸。”  初二女生小双今年13岁,一年前从老家重庆转学来上海。她的父母都是海归医学博士,通过多年努力才在上海落户。  在重庆,小双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尽管经常想爸爸妈妈,但有爷爷奶奶的宠爱,她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或许是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小双的学习成绩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