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激光扫描仪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来源 :测绘通报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kaokao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隧道现代化施工技术水平,实现隧道施工开挖、支护、衬砌各阶段施工场景模型化、可视化,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隧道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采集、裁剪、去噪、重采样等处理,并应用于隧道施工各环节,为优化开挖钻爆方案、调整预留变形量、优化初支混凝土配合比、杜绝二衬欠厚等质量通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同时,为隧道工程数量和成本控制、施工质量和变形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其他文献
1前言随着城市居民的关注重点更多地从生产转向生活,以及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日益深入和渗透,传统意义上由单一物业服务"挑大梁"的社区,已经变成吸纳各类资源的现代化生活服务圈,"智慧社区"概念深入人心。2013年3月,科技部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推广物联网、
期刊
城市森林是生态系统重要碳库,其土壤呼吸是构成陆地土壤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为了研究全球氮沉降增加背景下城市森林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森林公园典型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0(CK)、50(LN)、100(HN) kg N·m~(-2)·a~(-1)硝酸铵试验,对其土壤呼吸速率、温湿度及理化性质进行动态观测。结果表明:城市森林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氮添加没有改变土
期刊
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位于云南省丽江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20 hm~2寒温性针阔混交林中腐殖质层和土壤表层(0~10 cm)线虫群落结构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共获取测序序列5744582条,注释后获得44科线虫。腐殖质层线虫有37科,其中垫刃科(18.1%)为优势类群,营养类群以食细菌、食真菌和植食性线虫为主;土壤表层线虫有41科,单齿科(45.4%)为优势类群,捕食性线虫具有最高的相对多度。虽然在操
期刊
土壤碳、氮矿化是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受到水分供给的强烈影响。本研究对极端干旱处理(连续3年生长季减少66%降水)的内蒙古草甸草原野外取土,采用超低温冻干后再调节土壤水分至3%、8%、13%、18%、25%和35%6个水平进行室内培养,研究极端干旱处理后土壤碳/氮矿化潜力以及土壤微生物对水分变化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与对照(自然降雨)相比,极端干旱处理后,6个培养水平的平均土壤氮矿化潜力显著提
期刊
为了回馈广大作者多年来对我刊工作的支持,《全球定位系统》编辑部从2019年起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合作,进行年度优秀论文的评选(特邀稿件给予特约稿酬,不在优秀论文评选范围),并给予特殊稿酬奖励,评选流程如下:为了配合当年度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的颁奖时间,从年会召开的前一年度第2期到年会召开的当年度的第1期中由审稿专家评选出6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等
期刊
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提升城市品质重要举措,同时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为居民提供了在日常生活和发展中所必不可少的资源和服务。而对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覆盖范围分析和补充配置研究,需要落到中微观层面的分析中,且随着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综合考虑的影响因素也不断增多,街区的开放性、路网结构的通达性、人的行为特征等因素均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产生影响。本文依托ArcGIS空间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发展迅速,其中无人机航测技术就是在时代变化中形成的产物,其既代表着国家科技水平的提升,又体现了科技产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因此,为了使无人机航测技术更好的、全面的被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要熟知无人机航测技术在矿山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使其的优势被充分利用。
期刊
微小卫星由于平台体积、重量、能源等限制,其上搭载的姿态、位置测量设备精度不高,导致其直接对地定位误差较大。通过对某微小卫星嵩山地区的多景面阵影像进行姿态角常差检校,发现姿态角系统误差随时间线性变化的规律。为了提高定位精度,本文提出一种针对面阵的顾及姿态线性误差的偏置矩阵和二维探元指向角几何检校模型。相对于传统的姿态角常差检校模型,本文方法考虑了姿态角系统误差随时间线性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
期刊
选用多旋翼单镜头无人机作为航摄设备,对同一建筑物规划交叉航线、全航线及5架次模拟航线,构建该建筑物的实景三维模型,并从模型完整性和地面控制点点位精度两个方面对3种不同航线三维建模方法进行评述。结果表明:①交叉航线建模方法控制点点位精度高,但模型完整性差;②全航线建模方法控制点点位精度高,模型完整性较高;③5架次模拟航线建模方法控制点点位精度略低,模型完整性最好。
期刊
雷达卫星结合InSA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领域。本文选取2017年九寨沟地震为研究案例,利用Sentinel-1A地震前后的单视复数影像,基于D-InSAR技术获取该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震中西北侧表现出相对均匀的下沉现象,沉降漏斗区雷达视线向最大沉降量达25.1 cm;东南侧呈现不均匀抬升状态,地表破碎较为明显,最大抬升量为11.6 cm。研究表明基于Sentinel-1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