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炎导致髂股动脉瘤破裂一例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mai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45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区搏动性包块4年,加重伴右下肢疼痛2周"入院.4年前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搏动性无痛包块,约3 cm,未进一步诊治.入院1年前开始包块逐渐增大到约5 cm,伴有右侧腹股沟区疼痛,就诊当地医院,超声提示"右下肢动脉瘤",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包块突然变大,约10 cm,皮肤张力增高,肿块边界清楚,右侧胭动脉、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弱,右侧皮温升高.既往病史:入院前9个月因大动脉炎、右侧锁骨下动脉瘤、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于外院行主动脉一双侧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无高血压病史。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吻合器在经腹伞胃切除中使用不当致吻合口梗阻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胃切除中使用吻合器吻合致吻合口梗阻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患者因术中系膜缘空肠黏膜被误钉在吻合口上致吻合口梗阻,再次手术改手工吻合后治愈出院;2例患者因非吻合口处空肠黏膜被吻合器柄杆前端尖锐之探杆顶起,被误钉在吻合口上致吻合口梗阻,其中1例术后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另1例术中发现上述情况,予再次手术后治愈出院
目的 探讨胸壁结核的临床分型与术式的选择对外科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8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胸壁结核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方式.结果 136例中切口甲级愈合131例,延期愈合3例,未愈合2例.1年内原切口复发5例.结论 胸壁结核不同临床类型应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彻底切除病灶,术前规范抗结核治疗是手术成功的保正。
肛管前位脓肿是指发生在肛门横线前方并播向尿生殖三角或其近端的一类肛周脓肿.由于其具备一定的临床特点,故将我院2002年6月至2008年2月诊治的486例肛周脓肿中,模拟Goodsall定律,将肛门横线前方的46例成年人肛管前位脓肿临床特点归纳如下。
近年我国的大肠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在上海已列为各种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直肠癌占50%,其中低位直肠癌占70%[1].20世纪90年代以前,Miles手术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直肠癌的金标准术式.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得到公认及推广,直肠双吻合器的使用,病理学的研究使肿瘤远切端距离从5 cm减至2 cm,甚至目前2 cm原则也得到挑战[2],同时腹腔镜手术的进步,使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