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茶树品种制龙井茶的香气特征研究

来源 :浙江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井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龙井茶品质特征差异明显,香气类型也各异.本研究通过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20个品种龙井茶进行香气评分,结果显示,样品主要呈现清香、花香和栗香.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成分组成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74种主要香气成分.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发现,不同品种制成的龙井茶在香气成分组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呈现不同的香气类型.鸠坑无性系单株品种J1132、J1137、J1142、JK8、JK12、JK211、LF栗香物质含量丰富,制得的龙井茶栗香明显;龙井品种制成的龙井茶香气类型多样,L2、L5制成的龙井茶栗香明显,LJ43制成的龙井茶呈清香,ZC108和LJCY制成的龙井茶带花香;福云系列品种制得的龙井茶花香明显.
其他文献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也是最具云南特色的药用植物资源.在大理州大理市挖色镇进行滇黄精资源收集和扩繁过程中,发现滇黄精资源在花被颜色上存在紫红花、白花和白花带紫斑3种类型,其中花被白花带紫斑为新发现类型.为明确3种花色滇黄精的遗传关系,对3种花色滇黄精的48个植株进行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11条ISSR引物对48个植株样品进行扩增,共获得103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99条,多态性比率为96.1%,遗传一致度为0.89~0.91.遗传差异和UPG
为了解仿野生栽培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chinensis群落的病害发生情况,从而对人工栽培华重楼病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对浙江省遂昌县4个华重楼仿野生栽培基地的地理条件、林分状况、华重楼群落的染病情况及栽培管理措施等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对染病率、病情指数、倒苗率三个病情指标与海拔、林情、栽植密度及栽培管理措施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个调查样地的病害程度依次为:垵口乡桂洋村<白马山林场<金竹镇叶村道班后<金竹镇叶村小银坑;生境海拔、郁闭度均与病情指标呈负相关关系;枝下
以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景区中的琴山蓝湾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景观资源质量、环境条件、规划利用条件三个方面构建了景区边缘型村落景观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和IPA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景观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琴山蓝湾村落景观资源总体评价为“良好”水平,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在清洁度D12、艺术价值D7、完善性D8、水体质量指数D13、水土侵蚀模数D16、知名度D21方面亟待提升.针对现状问题,从环境、人文、社会、生态、现状资源条件方面提出导控村域旅游风貌、彰显文化艺术价值、完善基础服务设施
黄芩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从种子的选择、选地与整地、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加工以及贮藏等方面阐述黄芩种植各个环节中的技术要领,旨在为黄芩种植户种植高品质黄芩提供借鉴.
为揭示不同年龄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叶片和枝干元素间的变化规律,以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中的长柄双花木居群为研究对象,采样分析了1、3、5、7年生长柄双花木叶片和枝干中的N、P、K含量,探讨不同年龄植株叶片和枝干的N、P、K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叶片的N、P、K含量和K:P均显著大于枝干的(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柄双花木叶片和枝干中的N、P、K含量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不同年龄长柄双花木叶片和枝干的N:P介于20.62~27
为客观准确评价重庆市老鹰茶种质资源情况,调查了123份老鹰茶种质资源的生长势、芽叶颜色、发芽密度等形态指标,对其中27份种质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总黄酮、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等生化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利用等级评分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老鹰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份种质的平均水浸出物含量为29.25%,WX18的水浸出物含量最高,达37.10%,WL32最低,为22.60%;平均茶多酚含量为11.25%,WX4茶多酚含量最高,为14.07%,NC2最低,为9.87%;平均总黄酮含量为1.65%,WX2
为明确甘蓝型油菜迟直播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的冠层结构与群体光合能力特征,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同种植密度(15万、30万、60万株·hm-2,分别用D1、D2、D3表示)为主因素,不同油菜品种(半矮秆油菜JS-1、高秆油菜川油36,分别用V1和V2表示)为副因素,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植株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角果皮面积指数(PAI)、透光率、群体光合速率、生物量与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在开花期,V1的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V2的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籽粒灌浆期,角果皮面积
根据田间玉米籽粒含水率来确定最佳机械粒收的时间,能为定边区域春玉米机械粒收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通过不同时间收获取样,进行称重、脱粒和测定,了解当地主栽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变化.定边区域春玉米成熟后,经过田间站杆脱水时期,籽粒含水率可以控制在17%~22%之间.每年十月中下旬收获,可保证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为了探索适宜陕北地区的谷子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模式,以谷子(MM)和大豆(SS)单作为对照,设置了 9种不同行比配置下的间作处理,从作物产量和农艺性状,以及经济效益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带状间作虽然降低了谷子和大豆单位面积产量,但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农田高产出,与单作谷子、单作大豆相比,带状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23.0%~43.0%,作物群体混合产量增加了4.0%~27.0%、43.8%~75.7%.间作条件下,随着谷子间作行数的增加,谷子的穗长和单穗重增加,株高、茎粗、穗
研究梳理目前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基于流域水环境质量的优劣,将目前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划分为生态保护补偿与流域污染补偿.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支付意愿法、总成本核算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和水资源价值法,其中流域污染补偿核算方法同时考虑到了流域内水质与水量的保护.此外还分析了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方法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