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魅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莎士比亚戏剧是推动影视发展的一种动力,其戏剧剧本为当代电影改编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对莎剧改编的可行性及现状进行了相关探讨,并对列举的中西经典改编电影版本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剧本 电影改编
  
  莎士比亚堪称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其作品经典无数,至今仍为各地艺术人士以各种形式改编上演提供思想源泉。
  2006年冯小刚的《夜宴》华装上映,关于莎剧对当代电影产生的影响因此也成为电影和文学界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难怪冯导要借《哈姆雷特》制造噱头,电影自诞生开始,就和莎翁作品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默片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舞台剧到卡通片,从古典风格到后现代流派,一百年的历史上演了一百年的莎士比亚。仅仅默片时代对莎剧的改编上演就有400多次。有声电影出现后,据《吉尼斯大全》记载,截止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忠于原著的改编就不下270次,还不包括种种由莎剧变形后的衍生影片,真是堪称文学名著改编之最。莎士比亚的37部剧作从1895年电影诞生至今,在全世界的电影舞台上尽显其无穷魅力。
  在电影诞生仅仅四年后的1899年所拍摄的默片《约翰王》,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莎士比亚作品。而1929年由萨姆·泰勒执导,著名影星玛丽·璧克馥和道格拉斯·范朋克主演的《驯悍记》,成为第一部有声的莎士比亚电影。从此,一系列莎士比亚作品改编的问世,形成了一道亮丽的莎翁电影风景线。
  莎剧可以成为电影剧本源自其具有剧本元素。美国电影理论家道格拉斯·布朗德在其著作《电影中的莎士比亚》中说:“莎士比亚的剧本与其说是戏剧著作,不如说,它们是电影剧本,是电影诞生在三个世纪前写作的电影剧本。”他的话并无夸张之嫌,仅以《哈姆雷特》一剧来说,《哈姆雷特》是莎翁四大悲剧之首,自然也成为被搬上银幕次数最多的名剧。这部剧之所以为众多导演竞相改编,并如此成功地为各位导演囊括大奖助一臂之力,从其文学本质上来看,不可否认的是它符合了电影编剧们的口味,换句话说某种程度上它具备了“电影性”:剧情结构对称,角色错综复杂,对生命意义的隐喻,份量足够的性、乱伦和暴力等元素,以及剧本本身所蕴含的强劲戏剧张力。正是这些要素成就了几百年前的戏剧剧本向现代电影剧本的成功转型。
  笔者认为当今由莎剧改编衍生而成的电影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模式。其一,基本保持戏剧剧本原貌进行小处修改的改编;其二,以莎翁原剧本故事情节为主要情节进行大幅度改编。以下对这两类型改编进行相应的举例分析。
  1948年,劳伦斯·奥立弗改编并出演的影片《王子复仇记》是目前所有相关电影中对莎剧剧本保留最为完整的一部。奥利弗是一位具有极高戏剧修养的一流演员,他出身于英国皇家剧团,很早就受英国戏剧传统的熏陶。他的影片完全忠实于莎剧原作,将其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奥立弗通过摄影机流畅的运动,将莎翁的舞台剧电影化,但仍完好地保留了原作的文化厚重感和英伦历史美感。这部影片已成为一代中国观众解读莎士比亚的启蒙影片。
  奥立弗在此剧中自制、自导、自演,全片打破了舞台剧的限制,画面黑白通透、摄影机调度灵活,在美轮美奂的伊丽莎白时代古堡中,透过哈姆雷特的双眼,一步步地将观众卷入丹麦宫廷风云之中。《王子复仇记》是如此的成功,一举包揽奥斯卡金像奖和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莎剧改编的另一种模式是借用原剧主要故事情节来编写新剧本。在解构之风盛行的艺术领域,戏仿、解构甚至成为后现代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一些电影人另辟蹊径,以现代人的视角去演绎莎剧的精神,对原著甚至做了“整容”,拍摄了很多戏仿、解构,甚至是反讽的莎士比亚电影。其中以美国电影《现代版罗密欧与茱丽叶》、2000版《哈姆雷特》,日本黑泽明根据《麦克白》改编而成的影片《蜘蛛巢城》,中国的《夜宴》等电影为突出代表。这些影片从现代视角切入,借助莎翁原著作为载体,揭示相应时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可谓是蕴含着异国情调的莎士比亚电影。
  这些影片由于形式上的大胆革新和全新的艺术角度尝试,曾经引起了很大争议,很多人对此类影片不屑一顾,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这一类型的莎翁影片并不是简单的“戏说”,而完全是用后现代的眼光在解读,这种改编不仅仅是对经典文本单纯的解构,而且是通过变形、错位、夸张等方式扩展和升华莎剧原来的主题,以期在继承与颠覆之间寻求平衡,使经典焕发出新的活力。
  再来一赴满席极具中国原汁原味菜色的《夜宴》吧。2006年冯小刚携巨星们高调出场,张罗了一席奢华夜宴。在中国,忧郁的复仇王子又多了一个太子“无鸾”的分身,而且还会唱《越人歌》,会跳面具舞、使越女剑,比起英国那个只知道痛苦的原版哈姆雷特更胜一筹。影片中的王室乱伦、图穷匕现、红颜祸水、权谋篡逆等中国元素令人着实眼花缭乱。
  然而观众对这部巨资、巨星、大手笔制作影片的反映似乎没有冯小刚预想的那么狂热,反而贬大大过于褒。部分观众提出,影片华服的背后,总是感觉缺少些什么。那到底是缺少什么“调味料”呢?
  从近年来一系列中国古装大片的创作理念和操作方式上看,第五代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贡献更偏重于形式的拓展,而非叙事的绵密深入与思想的洞察力。当他们试图重新借重中国传统文化或西方文学经典,构建具有全球商业价值的影像话语时,却因缺乏对传统和经典的认知与理解,在表述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同样,当冯小刚把《哈姆雷特》翻拍成一部中国古代宫廷戏的时候,更阐述成为我们司空见惯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和凶残杀戮。而莎士比亚在这部传世戏剧中所贯穿的人文主义精神,他赋予哈姆雷特“思索人类命运、变革黑暗社会”的人道理想,却恰好不在《夜宴》主创者的构想之中,因此影片在内容上显得空洞、匮乏、苍白。就连冯小刚也曾经说过:“无论是莎士比亚原著还是改编的黑白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都是不好的,因为它的西方哲学思想不太适合中国人理解,总觉得矫情。”因此在《夜宴》的餐席上,《哈姆雷特》成了一个叫卖给外国片商的噱头,我们最终吃到嘴里的这道大菜,还是一块沾了些西式沙拉酱的陈年腊肉,回荡着中国五千年来“宫闱秘史”的血光与腥气。
  近年来,好莱坞大闹“剧本荒”,今天的影视产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文学和戏剧的改编,越来越多的影视制片人把投资眼光投向改编作品,他们认定观众已经熟悉的素材是符合商业规律的。据有关数字统计,在美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影片有85%是改编的,美国电视台每周播放的电视电影45%是改编的,而获得艾美奖的电视电影有70%选自改编影片。莎士比亚戏剧以其超越数百年历史的魅力仍旧震撼着现代人的心,其对现代电影业所做的贡献估计逝去的莎翁也是无法预计的。莎士比亚的魅力也许就在于他的作品永远不是封闭的,而会在流传和演绎中不断产生新的价值和意义。每一部莎士比亚电影与原著都会存在差别,如果这种改变是一种创造,那么它只会更加丰富莎士比亚作品的内涵,增添它的魅力。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他是历史的莎士比亚,属于世世代代。
  
  参考文献:
  [1]罗吉·曼威尔.莎士比亚与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2]贾磊磊.何以风情印悲欢——对话冯小刚.电影,2006年第八期.
  [3]莎士比亚悲剧集·哈姆雷特.人们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其他文献
几年前学校请进了张熊飞教授和他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又适逢课改大潮涌来,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理论一时之间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后来,通过多次聆听张教授的报告和评课,并深入学习了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接受了较为系统的新课程理论培训,我才逐渐理出头绪,对他们有了较为理性的认知,感觉在矛盾中涅槃。痛苦而又兴奋。  “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是通过学习认识客观世界,从而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目的,完全是
期刊
摘要:如何实现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历史课堂优质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历史 课堂 优质 教学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学习中新旧知识的联系有两种:一是人为生硬地联系,是形式上的外在的联系,称之为“机械学习”:二是自然地有机地联系,是实在的内在联系,称之为“有意义学习”或“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只是凭“机械识记”死硬地将知识装入头脑中,对
期刊
摘要:进入21世纪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大国,但是设计教育至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真正定型与成熟。高校设计艺术教育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薄弱环节,社会与设计产业对设计艺术教育的需求与艺术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产生现实矛盾。要多方面探索综合大学及多科大学艺术教学的形式,开拓设计学科及艺术专业布局的新思路。  关键词:艺术学院 教学形式 设计艺术工作室    中国
期刊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学观念的改变,课堂上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古董”,敢于争议——善于争议——乐于争议,应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只要教师引导有方,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争议 学生 语文 课堂    马克思曾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的确,“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文
期刊
笔者通过对2006年、2007、2008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预测2009年高考数学命题具有如下“十化”趋势:  ①重点知识主导化。②知识结构综合化。③思想方法突出化。④能力立意理性化。⑤新增内容工具化。⑥实际问题数学化。⑦高等数学初等化。⑧题型设计创新化。⑨试题结构开放化。⑩新标思想理念化。  学生们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考试大纲》,关注“十化”趋势进行复习,做到有的放矢。究竟如何复习呢?下面笔
期刊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英语教学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口语的环境,师生互动,进行大量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英语环境 操练 实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英语教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成为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目的
期刊
摘要: 本文以contribute 实例为入口,基于本族语者语料库(Brown 和LOB)和中国大学生写作语料库(WECCL)的对比研究,从使用频率、义项选择和使用及语义韵特征三方面揭示中国大学生对该动词少用现象,并分析出少用的三个原因,即:母语迁移、有限的语言输入和字面翻译。  关键词: 语料库 动词少用 语义韵    1.引言    现代语料库指存放在计算机里的大量原始语料文本或经过加工后带有
期刊
通读2008年全国高考理综试卷Ⅰ的物理试题,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套试卷的物理试题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符合考试的定位,体现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体现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高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  综观整个试卷,物理试题结构合理,保持相对稳定,题目源于教材,稳而不难、新而
期刊
在中学众多学科中,生物可以说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科学,知识对象均来自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大多是活生生的熟悉事物。对于它们,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了解,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组织和引导,较易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学习欲望,以满足其求知的心理需求,也生成了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学习,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技能,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苦与乐;更重要的是
期刊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网民的数量迅速膨胀,青少年网民的增长速度更快。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青少年的特殊心理和情感需要角度入手,探讨了如何通过建立和谐家庭和营造和谐亲子关系及完善家庭教育来防范和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  关键词: 青少年网络成瘾 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传统的生活、交际和娱乐方式被改变了,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