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新课引入的思考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ju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应改变过去常规的教学方法,把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到数学生活中来,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作为重要思考内容。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和教学经验,开展生动、有趣、直观的教学,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引入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新课引入的作用
  新课引入,指施教者在讲授新课时或新内容时引导与启发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课堂上教师选择适当的方法给以启发和引导,为学生创设思考、探索、尝试及发现的情景与机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教师要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除很好地驾驭教材、抓住重点、难点、关键外,还应该注意新课引入、内容讲授、巩固训练、总结与反思等环节的自然过度。特别在新课引入时,首先要选好切入点,提供与新内容有关的素材来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外,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恰当的例子或故事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课堂教学活动才会得到延续。像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二、新课引入的方法
  新课引入要根据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水平和新知识的内容展开。新教材中有很多例子,教师还可以选择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使抽象的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人人必需的数学。
  1、情景引入
  教师备课时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生活中所见、所闻的数学情景与教材有机融合,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数学情景中认识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如:讲圆时,先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使他们在讨论中认识圆的特点;讲轴对称时,先让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成轴对称的例子。要求学生从自然界的动植物中、中国的汉字中寻找成轴对称的例子,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启发引入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不管它是多么抽象和多么理论,都是从客观分析经验材料开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去探求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教勾股定理时,将学生分为男女两个大组,按要求画直角三角形ABC,∠C=900。男生画AC=5cm,BC=4cm,量出AB的长度?女生画AC=12cm,BC=5cm,量出AB的长度?根据量出的长度猜想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AB、AC、BC之间的关系。教师适当的启发与引导,让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领悟、体验、提炼数学知识,进而逐渐掌握数学知识。
  3、问题引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问题才会去思考和解决。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恰当地设计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类比、转化,进而引入新的知识。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时,提出实际问题,①如何用一张长16cm,宽12cm的硬纸片做一个底面积为96cm2的没有盖子的长方体盒子?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在纸片的四个角上分别剪去一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再把它折起来,就做成了无盖的长方体盒子);②怎样去求小正方形的边长呢?独立思考后抽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则盒子底面的长为(16-2x)cm,宽为(12-2x)cm,根据题意,得:
  (16-2x)(12-2x)=96 (注意: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和符号)
  整理得:x2 -14x+24=0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前面学过的方程比较)。进而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特点。
  4、故事引入
  教师选取与教材相关的故事,通过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或数学故事来引入课题。如: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讲法国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以笛卡尔的勤学、多思、刻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正负数时,以我国数学家刘徽《九章算术》中记载撜菏龜的内容作为背景资料。介绍正负数的历史,它比埃及、印度早六、七百年,比欧洲早一千多年,让学生感到自豪,激发学习情趣。
  5、“错题”引入
  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在学习某一部分知识时容易犯的一些错误,做好记录,分析错误的原因,针对概念不清,条件不足,粗心大意等情况有意设计、筛选出一些题来练习与讲解,通过查找错的原因,让学生感悟、领会,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解方程:-1=
  去分母得:5(X-1)-1=2(2X-1)或5X-1-10=2(2X-1)
  让学生分析、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强调。最后让学生解出正确的结果,再加以巩固练习,学生就会比较牢固地掌握。
  课堂教学的探讨是永远的话题。再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只要我们潜心钻研,认真思考,不断总结,就会摸索出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能使我们的知识和教学水平高于教材,深于教材,广于教材。
  (作者单位:637000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潆溪高级职业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综观中外语文教育发展史,虽然语文教育自身具有延续性传承性的一面,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被赋予不同的时代特色,因为语文教育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与社会生活、社会需要密不可分。拓展语文课程领域、开启语文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新视野,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时代发展需要新课改  先引一个报道:题目是《25年前的预言都错了》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
期刊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倍之效。我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和实验,总结出了一堂数学课导入的几种方法。现浅述如下:    一、尝试启发导入  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在导入时,往往在学习困难方面为学生想得太周到,动辄“铺路搭桥”,结果在这过程中,绝大部分障碍已经由教师替学生解决或基本解决了,这样的导入起不到引导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尝试预备题导入新课时,所
期刊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评价功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目的是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开发智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培养创新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培养创新情感。创新情感是指在进行创新思维活动过程中伴随的情感、态度
期刊
数学教学的任务不单是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促成学生思维能力的多方面发展和思考,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品质,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具有独立性、广阔性、灵活性等特点,结合我多年教数学的实践经验,浅谈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运用探究比较,培养学生独立性思考
期刊
当前,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能获得充分发展的最佳环境,是我们课改实验工作中急需解决的课题。  在近年的课改实验中,我们课题组探索出适合全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法。现在基本形成了全县规模的分层教学实验格局。初步统计,采用分层教学法的实验班近年来每次统考的平均分均高出未参加实验的平行班10多分,低分率大幅度下降,及格率和优秀率呈直线上升,这种教学模式深爱全县各中学师生的
期刊
一、素质教育和课程教材改革  课程教材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它根据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根据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和科学精神及人文素养综合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新的课程教材体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每一个学生受到适合其潜能开发和个体发展的教育。    二、外语教育和素质教育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过,要想真正取得成功,你
期刊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到处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学生在
期刊
有些同学总认为数学是门令人生畏的科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数学课较为枯燥,抽象难懂。每逢上数学课,有些同学就不禁皱起眉头,心里七上八下不知该怎么办,越是心里无底就越没信心,领会理解始终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往往听课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就对学好数学丧失信心。于是有些同学把学不好数学归咎于自己脑瓜子不灵,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很多数学较弱的同学并不笨,只不过是听课效率太差而已,而改变这种情况并
期刊
在农村中学从事过英语教学的教师都会发现这样一种普遍现象:近年城乡中考成绩排行显示,农村中学的学生在英语科目上要比城里的中学学生总体上要差得多,而在其它科目上这种差距则不太明显。英语科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城乡差别”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农村英语教学实践和这几年的英语教学调研发现:这几年的英语教学改革,使英语教学呈现出更加的生动活泼,“听,说 ,读,写”四个环节中,“听,说”两个环节的要求更加突出,特别是
期刊
口语是利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是人们交际过程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工具。然而中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普遍较差,有时面对问题,不知该怎样表达,有时答非所问,语无伦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认为是一些教师、学生和家长片面追求分数所致,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说的重要性。《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习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可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向教师和学生发出了新的挑战,又适应了时代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