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7
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的2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使用两性霉素 B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在25例患者中,有显效效果的有12例,有效的有7例,总有效率为76%。结论 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要进行明确的诊断,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在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化疗,会降低其免疫力,导致出现感染。进行化疗后,比较常见的感染就是慢性播散性念珠菌感染,这种病菌会进入患者身体的各个部分,最严重的器官是肝脏与脾脏。这类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出现了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感染。为了分析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死亡率,现对本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的2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两性霉素 B进行治疗,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的25例急性白血病化療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年龄在39-52岁,平均年龄(45.2±2.2)岁。所有患者都进行化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持续发热,体温长期高于38℃,血压较低。
1.2 治疗方法
针对25例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其主要方法为:用两性霉素0.6-1.0mg/(kg·d)加入到浓度为250ml的氯化钠中,然后使用这种溶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医务人员要注意,药物的起始剂量为 0.4mg/(kg·d),要根据不同的患者,选取不同的计量,确保最好的治疗效果。
1.3 诊断标准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有恶心、呕吐现象;使用广谱抗生素没有效果;肝脏与脾脏有进行性肿大;患者的肝肾功能出现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明显增高;患者在MRI影像检查中,能够看到圆形或是椭圆形的低密度影;患者没有其他感染性疾病[1]。
1.4 疗效判定标准
在治疗中,能够将患者的临床效果分为三等: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患者的临床表现消失,在影像检查中,发现病灶已经被吸收,在三个月的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在实验室检查中没有异常;有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在影像检查中,发现病灶被吸收却没有完全消失,在三个月的治疗后,在实验室检查中没有明显异常;无效[2]: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没有明显提升。总有效率 = 显著率 + 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运用 +s表示,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25例患者中,有显效效果的有12例,显效率为48%,有效的有7例,有效率为28%,总有效率为76%。见表1。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型疾病,在临床上很难治愈。目前针对白血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容易在化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3]。进行化疗后,比较常见的感染就是慢性播散性念珠菌感染,这种病菌会进入患者身体的各个部分,最严重的器官是肝脏与脾脏。这类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出现了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感染,但是很多患者并没有引起重视。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是一种慢性的侵袭性感染疾病,多出现在患者在结束化疗之后。这种疾病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化疗后,缺乏中性粒细胞。一些研究表面,通过影响检查分析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其肝脏与脾脏的低密度影,会在中性粒细胞的含量变化时出现变化。
在本次研究中,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有恶心、呕吐现象;使用广谱抗生素没有效果,肝脏与脾脏有进行性肿大,患者的肝肾功能出现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明显增高。患者在MRI影像检查中,能够看到圆形或是椭圆形的低密度影,患者没有其他感染性疾病。
相关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可以使用伊曲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每日一次静滴治疗,这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9.42%。本院主要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这种现象说明,使用两性霉素 B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使用曲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效果。虽然本院在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方面的效果较好,但是仍有一些治疗效果较差,通过研究发现[5],这些患者多数都属于混合型感染。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进行治疗,要进行明确的诊断,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使用两性霉素B的效果骄傲好,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田娟. 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05:220-221.
[2]孙璇,张新友,陈庆奇,徐肇明,姜容,林海清. 急性白血病并发播散性热带念珠菌血症的临床分析[J]. 肿瘤学杂志,2009,11:1025-1027.
李文俊,女 1985.08,汉,湖南长沙,本科,医师,临床医学血液内科
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的2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使用两性霉素 B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在25例患者中,有显效效果的有12例,有效的有7例,总有效率为76%。结论 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要进行明确的诊断,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在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化疗,会降低其免疫力,导致出现感染。进行化疗后,比较常见的感染就是慢性播散性念珠菌感染,这种病菌会进入患者身体的各个部分,最严重的器官是肝脏与脾脏。这类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出现了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感染。为了分析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死亡率,现对本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的25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两性霉素 B进行治疗,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的25例急性白血病化療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年龄在39-52岁,平均年龄(45.2±2.2)岁。所有患者都进行化疗,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持续发热,体温长期高于38℃,血压较低。
1.2 治疗方法
针对25例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其主要方法为:用两性霉素0.6-1.0mg/(kg·d)加入到浓度为250ml的氯化钠中,然后使用这种溶液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医务人员要注意,药物的起始剂量为 0.4mg/(kg·d),要根据不同的患者,选取不同的计量,确保最好的治疗效果。
1.3 诊断标准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有恶心、呕吐现象;使用广谱抗生素没有效果;肝脏与脾脏有进行性肿大;患者的肝肾功能出现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明显增高;患者在MRI影像检查中,能够看到圆形或是椭圆形的低密度影;患者没有其他感染性疾病[1]。
1.4 疗效判定标准
在治疗中,能够将患者的临床效果分为三等: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患者的临床表现消失,在影像检查中,发现病灶已经被吸收,在三个月的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在实验室检查中没有异常;有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基本消失,在影像检查中,发现病灶被吸收却没有完全消失,在三个月的治疗后,在实验室检查中没有明显异常;无效[2]: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没有明显提升。总有效率 = 显著率 + 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运用 +s表示,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25例患者中,有显效效果的有12例,显效率为48%,有效的有7例,有效率为28%,总有效率为76%。见表1。
3 讨论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型疾病,在临床上很难治愈。目前针对白血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容易在化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3]。进行化疗后,比较常见的感染就是慢性播散性念珠菌感染,这种病菌会进入患者身体的各个部分,最严重的器官是肝脏与脾脏。这类患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出现了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感染,但是很多患者并没有引起重视。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是一种慢性的侵袭性感染疾病,多出现在患者在结束化疗之后。这种疾病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化疗后,缺乏中性粒细胞。一些研究表面,通过影响检查分析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其肝脏与脾脏的低密度影,会在中性粒细胞的含量变化时出现变化。
在本次研究中,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有恶心、呕吐现象;使用广谱抗生素没有效果,肝脏与脾脏有进行性肿大,患者的肝肾功能出现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明显增高。患者在MRI影像检查中,能够看到圆形或是椭圆形的低密度影,患者没有其他感染性疾病。
相关研究表明,医务人员可以使用伊曲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每日一次静滴治疗,这种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9.42%。本院主要采用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这种现象说明,使用两性霉素 B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使用曲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的效果。虽然本院在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方面的效果较好,但是仍有一些治疗效果较差,通过研究发现[5],这些患者多数都属于混合型感染。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进行治疗,要进行明确的诊断,选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使用两性霉素B的效果骄傲好,能够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田娟. 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5,05:220-221.
[2]孙璇,张新友,陈庆奇,徐肇明,姜容,林海清. 急性白血病并发播散性热带念珠菌血症的临床分析[J]. 肿瘤学杂志,2009,11:1025-1027.
李文俊,女 1985.08,汉,湖南长沙,本科,医师,临床医学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