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协同治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内部管理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也明显增加,导致各种形式的突发事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不少突发事件的处理难度已经超过了高校的常规管理水平,不仅需要高校内部众多资源的协同配合,还需要企业、政府等外部资源的通力支持。因此结合我国高校面临的实际困境,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运用协同治理理论探索出一条高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路径,对构建新时期和谐的校园环境十分必要。
  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管理者管理理念落后,师生危机意识淡薄
  目前,很多高校管理者没有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还是习惯于“亡羊补牢”的工作方式,缺乏相应的预防与预警机制,总是把工作重点放在事件发生以后的善后处理上,以至于突发事件发生后处于被动位置。即使有部分高校为应付上级检查制定了处理突发事件的相关制度和章程,但是大多数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更没有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修订更新。同时,高校师生危机意识不强,面临突发事件时自救意识差,互助精神弱,不能及时化解危机。
  (二)缺乏相应的法律及制度保障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同样需要有法可依。尽管目前国家层面已出台一系列关于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但尚未有专门针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相关应急管理制度,以至于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只能依靠以往零散的工作经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社会力量参与缺位,未形成协同治理机制
  现在大多高校依然把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划为校园安保部门的责任,没有在校内设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在校外资源利用方面缺乏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意识,管理主体单一,空间封闭,反应迟缓,响应滞后,没有形成一个联动机制,也没有真正认识到高校的应急管理应该是一个由高校牵头、校内外众多主体合作、协同治理的活动。
  (四)心理干预机制缺失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心理干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政府尚未从国家层面建立起应急管理心理干预体系,缺乏科学系统的心理干预机制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由于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负责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数量并不充足,并且从事心理辅导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工作人员甚至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只能进行普通的心理疏导,而不能胜任突发事件对师生造成心理创伤的修复工作。
  二、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机制的对策
  (一) 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一是高校管理者应该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在管理上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严谨态度,不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规章制度,持续更新化解危机的各种硬件设施。二是强化高校师生的危机意识,加强危机应对的宣传教育。高校可以在相关的课程设置中加入突发事件处理的内容,做到危机教育进课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了解和学习。同时在各大宣传平台,如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上不定期更新相关推文,让全校师生对突发事件有所警惕。
  (二)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在我国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中,政府应该居于指导地位,发挥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就是加强立法,完善高校应急管理法律体系。高校应该根据国家针对突发事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高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是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法律制度的目标所在。
  (三)构建高校社区协同治理机制
  1.树立“大校园大社区”安全观理念。坚持系统论,把校园看成是与周围环境相连的开放系统,淡化校园与社会的现实界线,真正把校園周边的社区、医疗机构、执法机构以及其他组织看成与校园安全息息相关的合作伙伴、命运相连的共同体,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
  2.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创设多方联合演练机制。高校可以经常与周边的社区和机构进行交流,就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达成某种协议,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与此同时,高校要与各方合作伙伴建立起联合演练机制,定期进行相关的应急演练,增进相互之间的默契程度,提高联合应急能力。
  (四)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首先,高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其次,可以通过举办展览、讲座以及开设网络课堂的方式增进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了解,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其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最后,动员高校思政工作者积极投入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当中,尽早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创伤后的心理安抚与支持,尽可能减少或者避免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危机事件。
  2.建立心理干预沟通与合作系统。高校应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同时在各个学院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负责及时收集各个学院学生的心理状况信息,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健康异常的状况,马上向上级反映并及时处理,确保学生心理信息的及时快速传递。此外,高校的心理支持系统建设应该注重与社会专业机构合作。社会心理机构无论是人员的素质还是相关设备上都更为专业,能够为高校心理支持系统提供专业的人员和技术保障。高校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立体式应急心理支持系统,提升学生应急心理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瑛.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改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07).
  [2]邓林楠.以法治思维解决高校突发事件的路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7):61-63.
  [3]曹蓉,刘奕.应急管理心理干预的政府角色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3(2).
  [4]路月玲,陶苏夏.高校危机管理刍议[J].中国应急管理,2010(7).
  [5]李朝晖,赵彦莉.网络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形成与引导研究[J].教育研究,2014(2).
  [6]马静.高校突发事件协同治理问题研析[J].理论导刊,2015(03).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马义华为通讯作者)
其他文献
二叠纪不仅延续了石炭纪业已开始的重要成煤期,更重要的是迈入了地球生物圈发生重大变革和更替的关键时期。二叠纪末,一场最具灾难性和颠覆性,也极具深远影响的生物大灭绝突然发生了,历时短暂的6万年,造成了海洋中90%以上和陆地上75%以上的物种灭绝,地球生存环境一度退回到与前寒武纪末期相类似的原始时代,之后是长达五百万年的生物萧条期,直到中三叠世初生物界才重现辉煌的面貌。这样重大的地质生命演化事件,过去二十多年来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党史;研究  高质量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相同的发展轨迹决定了党史的学习研究应该围绕马克思主义展开,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展。学习党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审视和剖析党史中的关键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提升斗争本领。  一、马克思主义对学习
目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同类型、程度上的心理问题。本研究对广西西部某自治县D中学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3.20%的学生处于中度焦虑状态,10.88%的学生处于高度焦虑状态,其中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尤为突出。女生更容易出现学习焦虑、过敏倾向等心理反应。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等方面,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关键词】党史文化自信;当代价值;路径  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党史文化,坚持党史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党史文化建设,使党史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创造出更大的时代价值。”  一、党史文化的内涵与表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历
【关键词】 大学生;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强大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一大批“0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他们的思想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形式和内容不能随着形势变化而改变,则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探索和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显得迫切且重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本研究选取某校大学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党建工作;实践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融入新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可以互通有无、扩大影响力,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一、新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党建工作
【关键词】战“疫”故事;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和政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疫情,在抗击疫情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发生了众多的战“疫”故事。通过以战“疫”故事为教育载体,挖掘战“疫”故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全方位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战“疫”故事,对激励学生奋发进取、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将战“疫”故事融入高校课堂  
【关键词】高校党建;思政教育;路径分析  高校加强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有利于高校践行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当前高校在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意见和参考。  一、高校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高校作为我国培育人才的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相应的影响,本文针对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展开了相应的探讨。
【關键词】基层党建;大学生就业;机制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