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融媒体时代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背景要求趋于多元化,突显出对“全面型”“多能型”复合传媒人才的需求。将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特别是在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建设上加大改革的力度,能够给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而为培养适合融媒体时代的复合创新型传媒人才服务。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一、培养方案:实现“以播音主持为主,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1.1学制分配
采取“2+1.5+0.5”學制分配。“2”即在大学前四个学期充分学习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增加比重,充分夯实基础,以实现“播、说、评、诵”的专业基础目标。“1.5”是指从大三开始,学生按照自身兴趣爱好或特长,选择创新创业的专业方向,学习时间为一年半,旨在打造“一专”,并尽可能实现“多能”。“0.5”则是指大四的下学期进行为期半年的社会实践,并鼓励以创业实践代替毕业论文。
1.2学分、课程
为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密切结合,可每年适当增加创新创业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学分要求(闽教学〔2015〕30号)”。根据统计,本项目原有的培养方案中有关创新创业的学分占总学分155的22%。显然,这个比例还偏低,拟计划改革后的培养方案在创新创业学分上争取达到26%~28%,即再增加6~8个学分。在课程设置上,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计划开设双创基础必修课、选修课及实践课,建设双创课程群。
二、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
播音主持专业是高校的一个重要专业类别,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其越来越受欢迎,属于艺术类新崛起的专业之一。在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数量猛增,生源层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具体来说,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这无形中推动了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这一专业,报考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个学校中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可能来自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源层次多元化,也为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带来一定影响。
2.2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才是课堂和教学的中心,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育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有的学生语言基础能力较好,有的学生则比较差,但目前绝大多数院校采取的是大班化教学,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第二,师资力量匮乏。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是学生的引路人。播音主持专业知识涉及新闻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艺术学、哲学等多学科,其本身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队伍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的集成。没有播音理论的功底,缺乏广播电视节目和语言艺术长期的实践以及对广播电视活动的耳濡目染,没有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发展了然于胸是难以承担教学任务的。另外,学生数量增多,师资力量却并没有得到相应增加,这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教学质量。第三,教学与行业联系不足。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行业发展开展教育创新。
三、课程资源:保证多样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3.1教材资源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保障培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要选用一批既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又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且适用性强、质量高的教材。可选用国内重点教材,如“十二五”规划教材、“十三五”规划教材等,亦可选用行业最新教材,并认真做好各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强自编实践(训)教材的建设,可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专业人才联合编写,加大实践(训)教材(如婚庆礼仪主持教材等)、专业补充教材的编写力度。
3.2精品课程资源
精品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中起突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建设的关键是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资源,提交课程基本资源(课程的视频、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等)和拓展资源(辅助教材、辅助训练资源、线上示范、答疑等等),以满足跨校修读学分的要求。建设好的精品课程可以带动该专业一批专业课程的资源建设,在主课堂辟出一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经。
3.3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要体现科学性和有效性。播音主持专业既是一个需要文化理论支持的行业,又是需要大量专业实践的专业,如普通话语音、语言表达艺术、配音等,以及专业基础课,如形体、舞蹈等,均是全程实践演练。因此,在创新创业教学手段上更体现“演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演播厅、微格教室等实训室。其次,加大相关实训软件的购买力度,如普通话等级模拟测试软件、配音软件,播音软件等,为有效开展专业训练,补充和完善课内理论教学服务。
3.4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教师是主导、教学是主体、学生是关键,因此,要求教师切切实实地掌握目的、内容、形式和对象,并在“教”与“学”的互动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学方法上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启用小班化教学,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广,主要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法,即大课讲授、小课训练、课余巩固。大课讲授是指集中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原理、规律和方法,小课训练是指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组的成员保持在20人左右,使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从教学时间的安排看,大课理论与小课实践的比例不低于1∶3,即一堂大课至少配备3堂小课。课外巩固是指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课外练习作业,使学生结合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则根据作业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3.5考核方式
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首先,笔试和口试双管齐下。基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实践性强这一特点,可将期末考试分为笔试与口试。笔试可针对一学期理论重点进行考核,夯实基础知识学习;口试则可考查学生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其次,基础能力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能力要求高,在平时的教学与考核中,除了增加口试的比重,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一线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按照小组配合的形式,共同完成一档节目的制作,从前期的选题策划到拍摄、主持、剪辑、包装,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再次,实行教考分离,以考促教。播音与主持专业课考试口试部分的评分主观评价成分较多,为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专业口试可以考虑建立教学考试委员会,邀请业界导师参与,以考促教,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播音主持是一个十分热门的专业,在融媒体时代下应该要加强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创新,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练习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惠.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构建研究.艺术教育研究,2015(4):100-101.
[2]张颂.播音教学法研究管窥.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6):109-111.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一、培养方案:实现“以播音主持为主,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
1.1学制分配
采取“2+1.5+0.5”學制分配。“2”即在大学前四个学期充分学习通识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增加比重,充分夯实基础,以实现“播、说、评、诵”的专业基础目标。“1.5”是指从大三开始,学生按照自身兴趣爱好或特长,选择创新创业的专业方向,学习时间为一年半,旨在打造“一专”,并尽可能实现“多能”。“0.5”则是指大四的下学期进行为期半年的社会实践,并鼓励以创业实践代替毕业论文。
1.2学分、课程
为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密切结合,可每年适当增加创新创业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学分要求(闽教学〔2015〕30号)”。根据统计,本项目原有的培养方案中有关创新创业的学分占总学分155的22%。显然,这个比例还偏低,拟计划改革后的培养方案在创新创业学分上争取达到26%~28%,即再增加6~8个学分。在课程设置上,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计划开设双创基础必修课、选修课及实践课,建设双创课程群。
二、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现状
播音主持专业是高校的一个重要专业类别,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其越来越受欢迎,属于艺术类新崛起的专业之一。在播音主持专业发展过程中,学生的数量猛增,生源层次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具体来说,由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在不断改革创新,这无形中推动了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这一专业,报考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个学校中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可能来自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教育背景,生源层次多元化,也为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带来一定影响。
2.2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才是课堂和教学的中心,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育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有的学生语言基础能力较好,有的学生则比较差,但目前绝大多数院校采取的是大班化教学,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第二,师资力量匮乏。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是学生的引路人。播音主持专业知识涉及新闻传播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艺术学、哲学等多学科,其本身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队伍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的集成。没有播音理论的功底,缺乏广播电视节目和语言艺术长期的实践以及对广播电视活动的耳濡目染,没有对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的发展了然于胸是难以承担教学任务的。另外,学生数量增多,师资力量却并没有得到相应增加,这严重影响了该专业的教学质量。第三,教学与行业联系不足。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实践教学环节,结合行业发展开展教育创新。
三、课程资源:保证多样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3.1教材资源
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保障培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保证。因此要选用一批既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又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且适用性强、质量高的教材。可选用国内重点教材,如“十二五”规划教材、“十三五”规划教材等,亦可选用行业最新教材,并认真做好各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强自编实践(训)教材的建设,可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专业人才联合编写,加大实践(训)教材(如婚庆礼仪主持教材等)、专业补充教材的编写力度。
3.2精品课程资源
精品课程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中起突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建设的关键是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资源,提交课程基本资源(课程的视频、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等等)和拓展资源(辅助教材、辅助训练资源、线上示范、答疑等等),以满足跨校修读学分的要求。建设好的精品课程可以带动该专业一批专业课程的资源建设,在主课堂辟出一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路经。
3.3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要体现科学性和有效性。播音主持专业既是一个需要文化理论支持的行业,又是需要大量专业实践的专业,如普通话语音、语言表达艺术、配音等,以及专业基础课,如形体、舞蹈等,均是全程实践演练。因此,在创新创业教学手段上更体现“演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演播厅、微格教室等实训室。其次,加大相关实训软件的购买力度,如普通话等级模拟测试软件、配音软件,播音软件等,为有效开展专业训练,补充和完善课内理论教学服务。
3.4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教师是主导、教学是主体、学生是关键,因此,要求教师切切实实地掌握目的、内容、形式和对象,并在“教”与“学”的互动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学方法上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启用小班化教学,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广,主要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法,即大课讲授、小课训练、课余巩固。大课讲授是指集中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原理、规律和方法,小课训练是指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组的成员保持在20人左右,使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从教学时间的安排看,大课理论与小课实践的比例不低于1∶3,即一堂大课至少配备3堂小课。课外巩固是指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课外练习作业,使学生结合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则根据作业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指导。
3.5考核方式
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首先,笔试和口试双管齐下。基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实践性强这一特点,可将期末考试分为笔试与口试。笔试可针对一学期理论重点进行考核,夯实基础知识学习;口试则可考查学生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其次,基础能力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能力要求高,在平时的教学与考核中,除了增加口试的比重,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一线实际情况,要求学生按照小组配合的形式,共同完成一档节目的制作,从前期的选题策划到拍摄、主持、剪辑、包装,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再次,实行教考分离,以考促教。播音与主持专业课考试口试部分的评分主观评价成分较多,为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专业口试可以考虑建立教学考试委员会,邀请业界导师参与,以考促教,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结束语:
播音主持是一个十分热门的专业,在融媒体时代下应该要加强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创新,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练习的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惠.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构建研究.艺术教育研究,2015(4):100-101.
[2]张颂.播音教学法研究管窥.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6):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