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以来,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其他行业也在积极地转型以适应我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的现状。教育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其发展水平对于我国未来的影响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体育教育作为一项越来越受重视的职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也随之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针对高师体育院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进行研究,旨在探索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体育教师,并为相关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1.背景
2013年,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获得了四川省教育厅“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自此,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将有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全新的周期进行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在新型体育教师培养的过程中,项目组人员不断的进行研究与总结,始终结合中小学一线教育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修订与重设,理论研究与教师培养同步进行。本文章就是在此类背景下进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培养理念
新型教师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对课程突破创新,通过运动、玩耍和休闲娱乐活动进行体育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创新之处
3.1目标创新
课堂设置目标,要求学无止境的终身性。此次新型教师培养的过程中,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要想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思想,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制定与体育课程相关的终身健康计划,并能够自觉的达成相应的目标。
3.2教法创新
在中小学未来师资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本次教法创新的关键点就在于顺应学生的天性,实现游戏与运动技能教学的相互渗透。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增设学生反馈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3组织形式创新
组织形式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程度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此次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培养尝试与采用了较多的组织形式。
3.3.1趣味性
趣味性可以简单理解为游戏,在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探索中,只有改变以往的单纯的为了做游戏而做游戏的状况,将游戏运用于热身活动、技术教学,甚至放松活动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3.3.2时间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进入到活动中去,在体育课的实施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整理队伍排面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带领学生迅速进入到活动中。
3.3.3控制
虽然在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探索中,采用和鼓励学生采用不集合的方式进行体育课堂组织,但是这并不等同于以往的“放羊课”。课堂的控制方面主要体现在:时间控制,即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時间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完成;规则控制,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规则先行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和学习进行控制,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于规则的理解与践行。
3.3.4强度
在整个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培养探索的实践中,全部采用40+5+40+5的方法进行实践,即把一次90分钟的大课分成和中小学上课时间段相同的40分钟的小课,并利用5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教学讨论或反思。另外,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会学生体验与预设中等强度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减少排队时间,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持续活动。
3.3.5社会
在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培养探索的整个教学活动中,“社会”这个字眼是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在课堂上,体育教师能够结合生活常识、其他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社会交往体验等进行体育教学是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培养的目标,也是让学生得到全方位成长的重要手段。
3.4评价方式创新
此次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培养探索活动一改以往注重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采用“量化分项叠加式”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并增大了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考评比例,减少了纯记忆性的理论方面的考核。
综上所述,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也是现代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因素。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实施和教学改革呼声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也将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处于发展的艰难阶段,无论是教学实践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与值得商榷之处。中小学体育教育,在体育界乃至教育界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热门话题,然而要想大幅度的进行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体育教师培养方面的研究一定是不能止步,甚至是需要加大力度予以关注和实施的。
参考文献
[1]杨烨,张晓玲.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5).
[2]祝大鹏.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建构[J].体育学刊.2010(11).
[3]赵进,王健,周兵.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02).
[4]张丽梅.社会学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与角色转换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5]郭必山,杨娜.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初期的成长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1.背景
2013年,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获得了四川省教育厅“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自此,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将有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全新的周期进行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
在新型体育教师培养的过程中,项目组人员不断的进行研究与总结,始终结合中小学一线教育的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探索,修订与重设,理论研究与教师培养同步进行。本文章就是在此类背景下进行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培养理念
新型教师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对课程突破创新,通过运动、玩耍和休闲娱乐活动进行体育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3.创新之处
3.1目标创新
课堂设置目标,要求学无止境的终身性。此次新型教师培养的过程中,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要想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思想,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制定与体育课程相关的终身健康计划,并能够自觉的达成相应的目标。
3.2教法创新
在中小学未来师资培养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本次教法创新的关键点就在于顺应学生的天性,实现游戏与运动技能教学的相互渗透。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增设学生反馈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3组织形式创新
组织形式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程度对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此次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培养尝试与采用了较多的组织形式。
3.3.1趣味性
趣味性可以简单理解为游戏,在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探索中,只有改变以往的单纯的为了做游戏而做游戏的状况,将游戏运用于热身活动、技术教学,甚至放松活动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3.3.2时间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进入到活动中去,在体育课的实施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整理队伍排面以节省时间和提高效率,带领学生迅速进入到活动中。
3.3.3控制
虽然在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探索中,采用和鼓励学生采用不集合的方式进行体育课堂组织,但是这并不等同于以往的“放羊课”。课堂的控制方面主要体现在:时间控制,即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時间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完成;规则控制,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规则先行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和学习进行控制,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于规则的理解与践行。
3.3.4强度
在整个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培养探索的实践中,全部采用40+5+40+5的方法进行实践,即把一次90分钟的大课分成和中小学上课时间段相同的40分钟的小课,并利用5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教学讨论或反思。另外,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会学生体验与预设中等强度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减少排队时间,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持续活动。
3.3.5社会
在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培养探索的整个教学活动中,“社会”这个字眼是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在课堂上,体育教师能够结合生活常识、其他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社会交往体验等进行体育教学是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培养的目标,也是让学生得到全方位成长的重要手段。
3.4评价方式创新
此次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培养探索活动一改以往注重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采用“量化分项叠加式”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并增大了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考评比例,减少了纯记忆性的理论方面的考核。
综上所述,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也是现代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因素。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实施和教学改革呼声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也将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中小学新型体育教师的培养处于发展的艰难阶段,无论是教学实践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与值得商榷之处。中小学体育教育,在体育界乃至教育界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热门话题,然而要想大幅度的进行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体育教师培养方面的研究一定是不能止步,甚至是需要加大力度予以关注和实施的。
参考文献
[1]杨烨,张晓玲.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05).
[2]祝大鹏.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建构[J].体育学刊.2010(11).
[3]赵进,王健,周兵.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体育教师专业标准构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02).
[4]张丽梅.社会学视角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角色期望与角色转换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5]郭必山,杨娜.浅析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业初期的成长途径[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