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美好遇见美好
写一本书不是太难,但写一本美好的书的确不易。这本书是我和我的好友郑清儿共同完成,我是文字作者,她承担摄影工作,因为共同热爱喝茶我们走到了一起,因为经常能有幸接触到那些隐匿在城市中的静雅生活方式——焚香、挂画、插花、点茶、抚琴、对谈、玩石、刺绣、古建……我们觉得美好不能小范围独享,于是想到用一本尽可能美好的书去呈现它。
我和清儿两人之前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工作,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坚定地走到了一起。我们两个80后,所看到的当下传统文化,并不是许多人误解中的那样陈旧、迂腐甚或是破落,其实它展现给我们的更多是永不落幕的“时尚”、持久的经典以及当下无法企及的古人智慧的博大。一位老师曾经在我的采访中这么诠释时尚和传统——时尚需要有一个发力点,它走得越快便证明这个起始点(传统)其所展现的力量越大——毫无疑问,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当下时尚的祖先,而且这份基因的优越性是我们不可预知的强大。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并深深感受到了这份魅力,许多奢侈品牌的贵在于其设计的精巧和人工的付出,而我们传统文化的“精贵”在于其是天然岁月的凝聚,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时间的珍贵是最无法被取代的,是奢侈中的奢侈。
为写这本书,我们策划了很久,为专心完成这本书,我俩一起全职来写书。从上一个寒冬到酷暑至深秋,我们穿梭于京城各个人文空间,拜访多位主人,并在多次回访与活动体验后,将自己之前一版并不成熟的书写方式进行了调整。这整个过程,我从一个传统文化的观察者,成为一名经历者和参与者,并小小地成为了一位献出绵薄之力的“推动者”。
常常有人说,在什么年纪做什么样的事。对于写这本书而言,完成之后我自己回想起来也甚为感动:在最美好的年华,和志同道合的好友,在师友前辈的协助和关怀下,每天和这些人文空间的主人采访、交流、生发智慧,最后再以一本尽可能禅静和素雅的装帧设计呈现给读者,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我美好年华中的大事和幸事。
生活在一个喧嚣的时代,特别是居于一座快节奏的城市,我们是否有时间好好地观照自己的心念,把这颗散乱的心收回到当下?我们的心,在一般不用功的情况下,是散乱的,是妄想纷飞的,没有一刻停止,总在向外,不是想到过去,就是想到未来,很少能安住当下。在我的内心深处,《城市里的清凉地》就是一本有助于你将这颗散乱的心安住的美好的书。书里这26家人文空间就如同一间间小小的博物馆,将那些被遗忘的传统文人雅士的爱好一一展示。你或许熟悉,你或许陌生,这本书就是带你去了解它、亲近它,进而让我们的内心安宁,让我们找到一片浮躁的清凉出口。
收获美好的心
为了认真完成本书的撰写,我整理了几百小时的采访录音,并大量阅读了每一位采访对象所推荐给我的书,不能不说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整个过程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快乐,这一路下来,我们结了许多的善缘,许多并不认识我们的长辈得知我们在做的事,都给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每一位采访对象都热情而诚恳地接受我们的采访,分享给我们最真实的感悟。我和这些主人素未相识,仅仅因为一本书,得到他们的认可,这让我非常感动,许多次的交谈中我都被他们的真诚而打动,他们分享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其实更多的是这些魅力作用于他们生活中所产生出的强大的快乐之道,是他们真正做到了将智慧融入工作和生活。
每个人文空间里,茶都是一个载体元素,茶本身其实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智慧,但是我依旧从这杯温润的茶汤中感受到了安静和力量——坐下来,慢慢地品一杯茶,回味和思索,关照自己的内心。我的感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了解自己,可以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更清晰地分析自己的长短之所在,以便更好地在自己适合的领域发挥能量。我想,这不可不谓就是一种智慧。
很多人其实是忽略了真实生活中的美感。当你的心懂得沉潜下来,尝试与天地间无形而宏大的秩序合而为一,哪怕微小至一片花瓣的飘落、一段雨滴和谐的承起、酷暑中的一丝凉风、茶杯中流溢出的一抹青涩的芳香,都可以让你感动至深。读完这本书,也许你内心的清净和洞察都增长了一分,更大的收获是汲取了美好的能量,以及真挚的感动。
写书于我而言,我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但无疑也是收获最大的。我洞察到了我之前不曾观察到的美妙,我学会了冷静,我明白了舍得,我更加地大度和宽容,这些并非是泡茶和打坐的过程所能告诉我的,而是我真正地将事件融入到生活中去思考后的感触。我学会了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记得那次探访一家文化小院大唐春,这个宅院里一年四季都有落叶和落花,主人赵老师告诉我如果你把扫花当成家务的话,一定会觉得很烦很累,但如果把它当成一种诗意的生活,心情就会很不一样。回到家,我尝试着把之前觉得很繁琐的家务重新换位思考,发现这些都是修行和修心的方式——你觉得它美了,它便美了——不是它本身不美好,是我们的内心还不足够美好。
也记得离开三摩地
写一本书不是太难,但写一本美好的书的确不易。这本书是我和我的好友郑清儿共同完成,我是文字作者,她承担摄影工作,因为共同热爱喝茶我们走到了一起,因为经常能有幸接触到那些隐匿在城市中的静雅生活方式——焚香、挂画、插花、点茶、抚琴、对谈、玩石、刺绣、古建……我们觉得美好不能小范围独享,于是想到用一本尽可能美好的书去呈现它。
我和清儿两人之前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工作,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我们坚定地走到了一起。我们两个80后,所看到的当下传统文化,并不是许多人误解中的那样陈旧、迂腐甚或是破落,其实它展现给我们的更多是永不落幕的“时尚”、持久的经典以及当下无法企及的古人智慧的博大。一位老师曾经在我的采访中这么诠释时尚和传统——时尚需要有一个发力点,它走得越快便证明这个起始点(传统)其所展现的力量越大——毫无疑问,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当下时尚的祖先,而且这份基因的优越性是我们不可预知的强大。我们看到了这一点,并深深感受到了这份魅力,许多奢侈品牌的贵在于其设计的精巧和人工的付出,而我们传统文化的“精贵”在于其是天然岁月的凝聚,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时间的珍贵是最无法被取代的,是奢侈中的奢侈。
为写这本书,我们策划了很久,为专心完成这本书,我俩一起全职来写书。从上一个寒冬到酷暑至深秋,我们穿梭于京城各个人文空间,拜访多位主人,并在多次回访与活动体验后,将自己之前一版并不成熟的书写方式进行了调整。这整个过程,我从一个传统文化的观察者,成为一名经历者和参与者,并小小地成为了一位献出绵薄之力的“推动者”。
常常有人说,在什么年纪做什么样的事。对于写这本书而言,完成之后我自己回想起来也甚为感动:在最美好的年华,和志同道合的好友,在师友前辈的协助和关怀下,每天和这些人文空间的主人采访、交流、生发智慧,最后再以一本尽可能禅静和素雅的装帧设计呈现给读者,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我美好年华中的大事和幸事。
生活在一个喧嚣的时代,特别是居于一座快节奏的城市,我们是否有时间好好地观照自己的心念,把这颗散乱的心收回到当下?我们的心,在一般不用功的情况下,是散乱的,是妄想纷飞的,没有一刻停止,总在向外,不是想到过去,就是想到未来,很少能安住当下。在我的内心深处,《城市里的清凉地》就是一本有助于你将这颗散乱的心安住的美好的书。书里这26家人文空间就如同一间间小小的博物馆,将那些被遗忘的传统文人雅士的爱好一一展示。你或许熟悉,你或许陌生,这本书就是带你去了解它、亲近它,进而让我们的内心安宁,让我们找到一片浮躁的清凉出口。
收获美好的心
为了认真完成本书的撰写,我整理了几百小时的采访录音,并大量阅读了每一位采访对象所推荐给我的书,不能不说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整个过程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快乐,这一路下来,我们结了许多的善缘,许多并不认识我们的长辈得知我们在做的事,都给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每一位采访对象都热情而诚恳地接受我们的采访,分享给我们最真实的感悟。我和这些主人素未相识,仅仅因为一本书,得到他们的认可,这让我非常感动,许多次的交谈中我都被他们的真诚而打动,他们分享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其实更多的是这些魅力作用于他们生活中所产生出的强大的快乐之道,是他们真正做到了将智慧融入工作和生活。
每个人文空间里,茶都是一个载体元素,茶本身其实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智慧,但是我依旧从这杯温润的茶汤中感受到了安静和力量——坐下来,慢慢地品一杯茶,回味和思索,关照自己的内心。我的感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更了解自己,可以更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更清晰地分析自己的长短之所在,以便更好地在自己适合的领域发挥能量。我想,这不可不谓就是一种智慧。
很多人其实是忽略了真实生活中的美感。当你的心懂得沉潜下来,尝试与天地间无形而宏大的秩序合而为一,哪怕微小至一片花瓣的飘落、一段雨滴和谐的承起、酷暑中的一丝凉风、茶杯中流溢出的一抹青涩的芳香,都可以让你感动至深。读完这本书,也许你内心的清净和洞察都增长了一分,更大的收获是汲取了美好的能量,以及真挚的感动。
写书于我而言,我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但无疑也是收获最大的。我洞察到了我之前不曾观察到的美妙,我学会了冷静,我明白了舍得,我更加地大度和宽容,这些并非是泡茶和打坐的过程所能告诉我的,而是我真正地将事件融入到生活中去思考后的感触。我学会了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记得那次探访一家文化小院大唐春,这个宅院里一年四季都有落叶和落花,主人赵老师告诉我如果你把扫花当成家务的话,一定会觉得很烦很累,但如果把它当成一种诗意的生活,心情就会很不一样。回到家,我尝试着把之前觉得很繁琐的家务重新换位思考,发现这些都是修行和修心的方式——你觉得它美了,它便美了——不是它本身不美好,是我们的内心还不足够美好。
也记得离开三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