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协作学习目前已成为课堂教学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学生分为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学习项目,通过学生间的沟通、交流、争论、协商来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与他人合作的技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的乐观的态度、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和培养新世纪需要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 ,本文就协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谈一谈个人的浅见。
【关键词】协作学习 教学设计 VB
一、协作学习的定义
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相关行为。这种学习模式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关心、相互激励,打破原有的班级与学校等其他方面的限制。在我国协作学习广泛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协作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学生通过与组内同学的协作和交流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共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组内每位成员的搜索到的信息、学习资料和研究成果,都可与组内人员进行共享,甚至是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扩展了知识的储备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二、协作学习的组成要素
协作学习通常有4个基本要素组成,分别为: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
(一)协作小组。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协作小组划分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协作小组的组建尽量让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协作小组的组建通常有三种方法,即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和自主分组。异质分组就是把家庭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学习基础、学习风风、兴趣爱好、年龄、性别等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同质分组则是将上述因素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自主分组就是学生之间自己分组。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协作学习的效果也不同。
(二)成员。成员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派到各协作小组中的学习者。成员之间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分享一些资料和经验,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来促进学习。
(三)辅导教师。辅导老师主要负责协作学习的组织、控制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以保证协作学习的进度和效果。协作学习对辅导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教师同时具有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
(四)协作学习环境。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小组的划分情况,小组的成员,学习的场所,以及学习的资源等。要保持学习环境始终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使学习在一个良好且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三、协作学习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一)教学课题介绍。本节课的教材采用的是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出版的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第三章第五节基本语句的上机练习课程。
(二)学情分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为我校的一门全校必修课,安排在大一阶段学习。大一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但是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比较强且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英语知识。在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和了解了部分VB语言的基本语句、算法和函数以及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有了多次上机练习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习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学到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更进一步的了解程序最基本的三种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更进一步体会程序设计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懂程序,并根据题目尝试编写简单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协作学习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课例
由于本次课程为上机练习课,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协作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本人设计了一些题目让学生从读程序、写程序、调试程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教学过程。一上课先向学生介绍本次协作学习的要求,其次,让学生按照自主分组的方法分组,但是要兼顾性别和能力的差异,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将五名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以保证学习的质量。接着将电子的文本题目发给学生。在建立协作学习小组的时候确定各组的组长,并让各个协作学习对所出的试题进行组内分工。首先,由组员先自主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试题,遇有疑问时向其他组员或教师请教,最后,将学习做完的试题整合起来,同时要求各小组各自检查各自做试题的情况,分析出存在的错误。
(二)教学评价。在编程题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组内通过协商完成任务时,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且通过协作教学学生们感受到了协作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增加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
五、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协作学习模式有以下优势:(一)学生可以借助组内、组间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二)学生找到自我的不足之处,有助于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和集体荣誉感;(三)在协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部分内容,每个人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在较多的人际关系中,有较多的机会去思考去决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的能力;(四)协作学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能够比较顺利地过渡到真实的情景中,能够更好的应用到以后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姜爱萍,任波.“协作学习”法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5)
[2]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04)
[3]周俊.论小组协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教育科学,1998(03)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85(05)
[5]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2001(02)
作者简介:
1.罗新方(1972.3-),男,河北灵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
2.许美玲(1985.6-),女,河北石家庄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挖掘、系统控制与信息技术。
3.李宏伟,男,助理工程师,河北中移通信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信息工程。
【关键词】协作学习 教学设计 VB
一、协作学习的定义
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相关行为。这种学习模式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关心、相互激励,打破原有的班级与学校等其他方面的限制。在我国协作学习广泛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协作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学生通过与组内同学的协作和交流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共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组内每位成员的搜索到的信息、学习资料和研究成果,都可与组内人员进行共享,甚至是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扩展了知识的储备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二、协作学习的组成要素
协作学习通常有4个基本要素组成,分别为: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
(一)协作小组。协作小组是协作学习的基本组成部分,协作小组划分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协作小组的组建尽量让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协作小组的组建通常有三种方法,即异质分组、同质分组和自主分组。异质分组就是把家庭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学习基础、学习风风、兴趣爱好、年龄、性别等不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同质分组则是将上述因素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自主分组就是学生之间自己分组。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协作学习的效果也不同。
(二)成员。成员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派到各协作小组中的学习者。成员之间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分享一些资料和经验,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来促进学习。
(三)辅导教师。辅导老师主要负责协作学习的组织、控制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以保证协作学习的进度和效果。协作学习对辅导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教师同时具有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
(四)协作学习环境。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的建构是非常重要的。它包括小组的划分情况,小组的成员,学习的场所,以及学习的资源等。要保持学习环境始终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使学习在一个良好且稳定的环境中进行。
三、协作学习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一)教学课题介绍。本节课的教材采用的是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出版的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第三章第五节基本语句的上机练习课程。
(二)学情分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为我校的一门全校必修课,安排在大一阶段学习。大一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但是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比较强且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英语知识。在这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和了解了部分VB语言的基本语句、算法和函数以及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有了多次上机练习的经验和体会。
(三)学习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学到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更进一步的了解程序最基本的三种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更进一步体会程序设计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懂程序,并根据题目尝试编写简单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协作学习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课例
由于本次课程为上机练习课,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协作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本人设计了一些题目让学生从读程序、写程序、调试程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教学过程。一上课先向学生介绍本次协作学习的要求,其次,让学生按照自主分组的方法分组,但是要兼顾性别和能力的差异,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将五名学生分在一个小组内以保证学习的质量。接着将电子的文本题目发给学生。在建立协作学习小组的时候确定各组的组长,并让各个协作学习对所出的试题进行组内分工。首先,由组员先自主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试题,遇有疑问时向其他组员或教师请教,最后,将学习做完的试题整合起来,同时要求各小组各自检查各自做试题的情况,分析出存在的错误。
(二)教学评价。在编程题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组内通过协商完成任务时,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且通过协作教学学生们感受到了协作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增加了学生们的团队精神。
五、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协作学习模式有以下优势:(一)学生可以借助组内、组间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二)学生找到自我的不足之处,有助于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欲望,启动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和集体荣誉感;(三)在协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承担着一部分内容,每个人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在较多的人际关系中,有较多的机会去思考去决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的能力;(四)协作学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能够比较顺利地过渡到真实的情景中,能够更好的应用到以后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姜爱萍,任波.“协作学习”法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5)
[2]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04)
[3]周俊.论小组协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教育科学,1998(03)
[4]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85(05)
[5]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2001(02)
作者简介:
1.罗新方(1972.3-),男,河北灵寿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通信与信息系统。
2.许美玲(1985.6-),女,河北石家庄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挖掘、系统控制与信息技术。
3.李宏伟,男,助理工程师,河北中移通信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研究方向: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