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专与“病毒”打交道的人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0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陈薇是我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专与病毒“恶魔”打交道的人。
  “与毒共舞”30年
  2020年1月,新冠疫情集中暴发。农历新年初一,陈薇和她的团队进驻武汉,开启了“忙到飞起”模式,经过4个昼夜的赶工,一座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陈薇和她的同事们自主研发的新冠肺炎检测试剂盒走进人们的视线: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
  陈薇专门研究烈性病的抗病毒药物。炭疽、鼠疫、天花、非典、埃博拉……这些骇人听闻的传染性病毒,陈薇却与它们共“舞”了许多年。
  陈薇1966年2月出生于浙江兰溪,1988年7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后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硕士毕业,后取得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所长,全军“生物武器损伤防治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1年硕士毕业的她,签约了深圳一家生物公司,过上高薪白领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帮导师取一份抗体,走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那里尖端的研究课题和先进的科研设备震撼了她,也吸引了她。她主动找上门,要求参军。同年4月,她被特招入伍。
  2003年,“非典”在全国各地陆续爆发,陈薇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对SARS病毒展开研究,率先分离出非典病毒的元凶。非典肆虐时,她和同事到广州一线采集非典标本,在实验室每天与高浓度的“非典”病毒零距离接触,随时都有感染的可能。
  经过五十多天的连续奋战,陈薇团队研制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4万名预防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32岁那年,陈薇当了妈妈,一个月的产假过后,她又回到了实验室。非典时,因为与病毒零距离接触,陈薇被隔离了起来。一百多天没有见到家人,四岁半的儿子思母心切,看到妈妈在电视上出现,他忍不住隔屏亲吻。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陈薇参与“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队进驻20个主要场馆,成功处置多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并向欧美国家扩散,全世界谈“埃”色变。已研究埃博拉病毒10年的陈薇,发现病毒发生了变异。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西非一线去,把疫情挡在国门之外。在西非塞拉利昂,传染病特别多,面对未知的风险,陈薇主动走进志愿者中,查看疫苗的接种情况。她甚至还去了一家孤儿院,那里的48个孩子全都因为埃博拉病毒失去了亲人。
  经过多个夜以继日的攻关、多次的疫苗临床试验,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成功了。她为疫区的无数生命,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为此,她成为电影《战狼2》的女主角原型。
  2016年,陈薇与屠呦呦一起,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19年,53岁的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女人的别名叫“浪漫”
  陈薇不仅有着闪耀的军功章,更有着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陈薇的先生为了她,放弃了青岛的优厚待遇,只身来到北京。从最初的物质匮乏到现在的家庭圆满,陈薇和丈夫共同抵御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现在,陈薇的脸上总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正如她所说:“要在工作中尽量忘掉你的性别,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别,做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做一个幸福女人,这种生活状态,是大家应该追求的。”是的,幸福的陈薇,她做到了。
  她的婚姻与爱情,始于一次浪漫邂逅。23岁时的陈薇去泰山旅游,在北京开往济南的一列火车上,因为没买到坐票,有一个乘客腾出了一点儿空位,招呼她去坐。这个人叫麻一铭,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临下车前,麻一铭要了陈薇的电话号码,后来就对她展开了追求。
  麻一铭比陈薇大12岁,两人走到一起,遭到了方方面面的反对。后来的事实证明,陈薇没有嫁错人。婚后,丈夫承包了家里的全部事务,让陈薇一心一意搞科研,没有后顾之忧。
  他甘心做陈薇“背后”的男人,坚持不让陈薇做家务,认为做家务是对她才能的“浪费”。陈薇经常工作到忘记时间,丈夫既心疼又无奈。他就在能看到妻子实验室灯光的对面楼里,默默地守护和等待。
  无论春夏秋冬,一到晚上11点,麻一铭就雷打不动地等候在办公室外,接上刚结束工作的妻子,两人手牵着手,一路说说笑笑着回家。有了爱人的深情支持,陈薇心无旁骛地冲在科研的道路上。
  “在工作中淡化你的性别,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别”,陈薇科学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让许多人印象深刻。在和丈夫相识相知十年时,陈薇写过随笔,其中一段这样写道:“十年前,我与一见钟情的丈夫常常情不自禁地牵手相视而笑。十余年后,十指相扣的默契依旧,笑靥依然,只是相牵的手多了一双小手,而儿子灿烂的笑,更是我前进的源泉。”
  割舍不了的亲情
  “由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闻令即动、日夜兼程,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在新冠肺炎疫苗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2020年3月3日晚,在央视《新闻联播》中看到这段报道,84岁的陈薇父亲陈李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第二天一大早,重温了一遍央视相关报道后,陈李坤照例到屋外走路、散步。看到马路两边柳枝抽出了新芽,迎春花在迎风绽放,墙角处的一丛蔷薇花也已经含苞欲放,他便特别高兴:“春天已经来了,我希望疫情能早点结束。”在他心里,只有疫情结束了,女儿才能回来看他。
  老人家清楚地记得,女儿最近一次来看他还是两个月前,也就是2020年元旦前。当时,陈薇在兰溪待了两天,也让陈李坤满意地享受了两天的天伦之乐。临走,父亲问她:“啥时再回来?”陈薇说是年三十。哪里想到1月25日大年初一,陈薇就率领军队专家组乘专机奔赴武汉前线紧急驰援。从那天起,陈李坤便盼望着疫情早点结束。因为他知道,一心撲在事业上的女儿只有等疫苗研究有眉目了才会坐下来喘口气。
  之后女儿的行踪,陈李坤都是断断续续从新闻里得知的。1月30日,陈薇团队的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已经开始运行,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核酸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陈薇在接受央视《新闻联播》采访时说:“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
  与陈薇一样,陈李坤也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份信心,来自他对女儿的了解。
  “以前我也会去女儿家小住一段时间。但她工作一直非常忙,常常是深夜一两点钟回家,等早上我起床,她又早早去上班了。”陈李坤说,“女儿一心扑在科研上,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我们都很理解。”他又说,“我女儿从事的事业很崇高,很伟大,所以我要支持她!”
  实验室是她的第二个家
  由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自抵达武汉开始,就集中力量展开在疫苗研制方面的应急科研攻关。3月16日20时18分,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
  自1月26日抵达武汉以来,陈薇院士团队联合地方优势企业,在埃博拉疫苗成功研发的经验基础上,争分夺秒开展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药学、药效学、药理毒理等研究,快速完成了新冠疫苗设计、重组毒种构建和GMP条件下生产制备,以及第三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和质量复核。陈薇表示,按照国际的规范、国内的法规,疫苗已经做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可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3月22日,首批108名志愿者已注射国产新冠疫苗,一些志愿者在3月20日接种的那天得知,疫苗的研究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是疫苗的第一个接种者。陈薇院士的勇气,让志愿者们叹服。有志愿者说,像陈薇院士这样的研发人员才是真正的“探路者”。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全球肆虐,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举世瞩目。据不完全统计表明,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至少有27家医学机构、生物医药公司,投入到了新冠肺炎疫苗研发中,都在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工作,而陈薇团队已经率先抢占了这个制高点,正在研制重组新冠疫苗,推向临床应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支撑。
  责编/昕莉
其他文献
1.纺织女工因工致伤残,可以调换工作岗位吗?  问:纺织女工丽君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 请问: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可以调换工作岗位吗?  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6之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可以享受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的待遇。  2.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裁员的,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问:朱红所在的企业因为产品市场饱和准备转产并进行技术革新
期刊
比起玩手機用小指托着手机底部,老低着头玩手机对身体的危害更大,这一动作可能让颈椎增压45斤!美国纽约市脊椎外科和康复医学中心脊椎外科部主任肯尼思·罕斯拉杰称,经常驼背、低头玩手机会容易造成脊椎损伤。研究发现,因为地球引力的缘故,当头部弯曲60度时,颈椎承受的压力会达约45斤重,相当于一个7岁儿童的体重。  正确的玩手机姿势,应该是像奥特曼一样:脖子放松,右手拿着手机到眼睛的高度,然后左手支撑右手,
期刊
[案情] 原告张某與被告郭某某原系夫妻。张某在妊娠期间发现郭某某与其他异性有暧昧关系,因而产生矛盾。张某与郭某某婚生之女小郭1岁时被诊断患有运动发育迟缓,一级伤残,两人矛盾加剧。此后,张、郭二人先后向法院起诉离婚,因张某处于哺乳期等原因均未获支持。2012年,郭某某再次向法院起诉离婚,张某同意,法院判决女儿小郭由父亲郭某某抚养,考虑到张、郭之间矛盾严重激化,未支持张某的探望权请求。一审判决后,张某
期刊
[案情]孙某与李某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离婚时确定孩子明霞由父亲孙某抚养,但离婚后不久,明霞就被其母李某接走,与李某共同生活。此后,孙某认为孩子随着年龄增大,应该与自己共同生活,遂找李某接回孩子。但双方协商未果,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变更明霞的抚养权。B市M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法官询问孙某的意见,孙某认为自己的抚养条件比李某好,且离婚协议明确约定明霞由其撫养,故不同意李某的诉讼请求。明霞已年满11岁,法
期刊
臨时改变
期刊
很多年以前,国外一个小镇上发生了一起银行抢劫案。绑匪抓住了一个5岁的小男孩当作人质,要求警方准备50万美金和一辆车,否则就要开枪打死这个孩子!  眼看绑匪就要撕票,狙击手扣动了扳机,绑匪应声倒地。小男孩顿时被溅了一身血!吓得号啕大哭!警官尼尔森冲进去赶紧抱起小男孩。此刻,外面的媒体蜂拥而至,却听尼尔森高喊一声:“演习到此结束!”  小男孩立马止住了哭声,问妈妈是不是真的。妈妈含着泪点头说是,旁边的
期刊
我大学毕业后到离家二百公里的一所县城中学当老师,离家的前一晚,当了一辈子老师的父亲用微信转给了我一个故事让我好好读一下:  开学的第一天,张老师站在五年级的学生们面前,说了个谎。她说她会平等地爱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他叫李德惠。张老师发现,小李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沉默寡言。可当张老师看到小李档案的时候吃了一惊。  一年级的老师写
期刊
在过去,我们习惯于为生活做“加法”。家里每添置一样东西,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家里的家具、物件堆砌得越多,也就越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而如今,“减法”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学会了对物品进行舍弃和精简,剔除那些无意义的东西,大量留白、少量陈设,不让过度的物质欲望捆绑了自己,以使生活回归真正的简单。而不久前,疫情下宅在家里的日子,更让很多曾经忙碌的人们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很多人搬出了买了许久却一直没
期刊
在日本的爱知县春日井市, 91岁的建筑设计师津端修一和87岁的妻子津端英子在一座小屋里,过着极简又缓慢的生活,直到去世。  修一把一袋袋落叶堆肥撒向土地,英子则在厨房里准备着各种修一爱吃的美食。为了能更好地看到屋外的花朵,他们不时挪动着桌子,变化位置。房屋周围是菜地和树林,种着70种蔬菜和50种水果,每一种植物前都插着修一和英子亲手做的标牌。阳光穿过树叶的空隙,投射到地上,一个小鸟喝水器,注满了清
期刊
在快手,有个名为“迷藏卓玛”的视频号,主人公每天用视频直播唱藏歌、挖虫草、采松茸,网友亲切地称她“松茸西施”,粉丝超过200万人。她拍摄直播的藏地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令人神往,粉丝纷纷慕名前往实地考察和体验。此举不仅带动藏地文化传播,还能一年带货400余万元。今年初,美国时代周刊专题报道了迷藏卓玛为家乡带货的故事。  “迷藏卓玛”是个川妹子  迷藏卓玛原名格绒卓姆,出生于1997年12月7日,四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