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非治愈切除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a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切除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这些因素对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术后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定义为内镜非治愈性切除:(1)水平和(或)垂直切缘阳性;(2)黏膜下浸润深度≥1 000 μm;(3)脉管侵犯;(4)低分化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或黏液腺癌;(5)浸润最深部位有高级别肿瘤出芽。

结果

840例早期结直肠癌及上皮内瘤变的内镜切除病例中,有56例(6.7%)判定为非治愈性切除。随访19.8~69.2(平均37.3)月,8例(14.3%)患者出现复发转移,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85.7%。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低分化腺癌和高中分化腺癌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5.0%和90.4%(χ2= 6.711,P= 0.010),黏膜下浸润深度≥2 000 μm和< 2 000 μm者分别为75.0%和93.8%(χ2= 6.745,P= 0.009),有和无脉管侵犯者分别为60.0%和88.2%(χ2= 7.708,P= 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低分化腺癌(HR= 8.021,95%CI:1.499~42.921)、黏膜下浸润深度≥2 000 μm(HR= 6.823,95%CI:1.299~35.848)和脉管侵犯(HR=18.143,95%CI:2.079~158.358)是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非治愈性切除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早期结直肠癌内镜治疗后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黏膜下浸润深度≥2 000 μm、有脉管侵犯特征的是非治愈性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是当前外科治疗直肠癌的新热点,但如何规范化开展taTME亟待解决。只有具备熟练的腔镜技术和盆腔解剖知识,全面掌握taTME技术细节,并按要求经医疗部门备案批准后才可以谨慎开展,建议选择70岁以下女性,肿瘤下缘位于距肛缘5~ 7 cm,肿瘤< 3 cm,术前临床分期T3aN0以下的患者开展。该手术所需器械为常规的腹腔镜器械,肛门拉钩,经肛操作通道以及能提供恒定压力的
随着早期胃癌检出率的提高,内镜治疗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成为胃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规范开展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理论上,无淋巴结转移、内镜下能完整切除病变的早期胃癌可进行内镜治疗,内镜治疗的绝对适应证为直径≤2 cm、不伴有溃疡或溃疡瘢痕的分化型黏膜内癌(pT1a);扩大适应证则包括直径>2 cm、不伴有溃疡的分化型pT1a期肿瘤,直径≤2 cm、伴有溃疡的分化型pT1a期肿瘤以及
在所有的肠道吻合技术中,单层缝合被认为是比较好的方法。与其他单层缝合技术比较,Gambee垂直褥式缝合被认为更具有生物机械学及组织愈合优势。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垂直褥式胃肠吻合技术,其主要优点是缝合方法简单、确切,保证黏膜自动内翻;缝合过程仅需两次进针、出针;缝合要领是深进-浅出,浅进-深出。在开放手术时采取间断缝合;在腹腔镜、机器人手术时采取连续缝合。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会阴部切口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辅助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治疗的87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骶前引流(骶前引流组),45例采用骶前引流联合皮下负压引流(联合引流组)。联合皮下组除放置骶前引流管外,于皮下置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球,经会阴部切口侧前方另戳孔引出固定。皮下负压引流管置管2周、
期刊
目的比较部分、次全和完全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式(ISR)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肿瘤学结果与肛门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火箭军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接受腹腔镜ISR治疗的79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判断肿瘤下缘距离肛门括约肌环<1 cm,采用部分ISR(28例,自齿状线附近环形切除部分内括约肌进入括约肌间隙);肿瘤远切缘位于齿状线与肛门括约肌间沟之间,采用次全I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