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一门落实信息素养教育、加强论文写作能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技能水平的重要课程,是化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工具课之一。本文以赤峰学院化学类专业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现状为例,分析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优化教学效果提出建议,以期对课程整体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文献检索;论文写作;改革;化学;赤峰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10-0092-03
1 引言
信息素养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反映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焦点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作为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在高校普遍开设,主要向学生讲授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论文写作规范与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撰写科技论文和毕业论文、参加科技学术比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日后科研工作提供直接的指导[4,5]。另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界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逐渐提高,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化学类专业尤为明显[6-8]。从赤峰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选择升学的学生比例逐年递增,到2021年已达到69%。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具备文献检索技能和论文撰写能力,是从海量的信息中抽取有效信息、掌握行业最新前沿、发现研究契机、及时归纳总结科研成果的前提。因此,提升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项既迫切又关键的任务。虽然我校对于化学类专业学生的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学效果依然不够理想,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2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阵地,是强化学生信息意识、规范信息道德行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科研精神的有效手段。通过文献搜索、文献整理、文献加工、论文写作等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掌握了从庞杂的资料中寻找合乎需求的信息、归纳分析文献、规范书写论文的方法,不仅对大学阶段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完成毕业论文具有直接的帮助作用,还会对毕业以后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赤峰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比例达到70%以上,相关成果多次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自治区级以上荣誉。就化学、化工行业而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业方向主要包括工艺员、生产管理员、实验员、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代理人、化工咨询师等,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申报项目、申请专利、整理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单纯依靠在学校里学习的有限专业知识处理这些事务并不现实。比起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掌握使用現代工具熟练检索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新思想的本领更为关键,众多方法中,开设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最为实用有效,检索为写作提供基础,写作过程不断巩固检索技术,两者相互促进,不断强化。
3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目前现状
3.1 学生缺乏信息检索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当代大学生应用互联网的能力越来越强,但至少有1/2的时间从事娱乐、购物、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9]。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信息的良莠不齐,无法分辨,甚至有些学生受到有害虚假信息的干扰。当遇到信息查找时,过分依赖于搜狗、百度、网易、谷歌等,利用图书资源和网络数字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然而学术资源与日常生活常识的检索是有区别的,很多权威的、准确的、前沿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源通过专业数据库和平台才能获取,当前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信息观念,不善于利用图书馆资源。如何正确选用权威数据库和信息网站,通过合理的检索途径和策略,成功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资源,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本领,也是高校的培养目标之一。
3.2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当前课程沿用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大部分时间是以授课内容为线索,“填鸭式”地老师讲学生听,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这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而言,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虽然教授了信息知识、信息获取、论文写作的方法,但会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能起到培养学生信息观念和意识的初衷,加上教学内容多、抽象乏味、学生参与度低,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3 课时有限,实践资源短缺
目前我校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32学时,在大三学年开设。课时数偏少,每周只有2学时,在讲授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往往出现压缩内容和加快授课速度的现象,导致学生对陌生的网络搜索引擎不能很好地理解。该课程理想的教学地点应该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当前受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讲授仍然在普通教室开展,遇到检索步骤的讲授只能采用画面的截屏来展示,对学生来讲无法身临其境,有些隔靴搔痒的感受。全学期只安排4学时到电子阅览室上机操作,没有按照讲授进度及时开展实践操作,不能对课堂内容进行全面有效地巩固,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这也是许多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另外,我校图书馆目前外文数据库资源有所短缺,化学、化工专业师生常用的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维普等)均能满足,而Science Direct、ACS、RSC、Wiley、Springer、Elsevier等外文数据库还未购买,对授课和实践均产生一定的局限,图书馆网络数字信息资源需要进一步完善。 4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和探索
4.1 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开设的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信息检索意识和探索精神,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实则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活动,目前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过多倾向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学模式需要朝着现代教学观进行改革。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攻坚行动”阶段,除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更应该侧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课程改革第一步应该精简理论内容和缩短教师讲授的时间,尽量增加操作实习的机会。最好全程在机房授课,采取讲解与在线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可使学生紧跟教师教学节奏,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立即现场进行操作和练习,即学即用,不但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方法上更要敢于探索创新,比如通过增设小组实践、利用慕课和微课技术拓展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翻转课堂等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应根据数据库的检索变化和学生的知识需求不断更新。
4.2 优化考核方式,突出实践操作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课程考核成绩由课堂表现、实践操作、期末试卷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期末纸质试卷主要考察理论知识,成绩占比较高,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成绩占比较小。这种强调枯燥的理论知识、弱化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方式是不符合培养目标的。虽然近些年在逐渐缩小期末试卷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由原来的80%下降到40%,依然不能满足考查学生信息能力的要求。因此,为了达到客观评价学习效果的目标,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过程性评价方式是目前各高校、各课程推广使用的一种考核方式,能够更及时、全面、灵活地反映教学质量。依据过程化考核办法,可以将课程成绩分为四个部分:平时成绩(20%)+小组展示(20%)+项目论文(30%)+期末考试(3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跃度、课后练习完成情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小组展示环节将5-6人编为一组,全组人员互相配合完成指定课程内容的课件制作,并派1名代表在课堂上宣讲20min,由组外学生和教师一同打分,目的是采用翻转课堂方式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调动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抬头率”。项目论文指根据教师给定课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数据库中多渠道展开搜索,提炼观点,结合课堂中讲授的论文写作规范对多篇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撰写一篇综述性论文,考察学生的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能力。期末考试尝试机考,取消纸质试卷,考察学生对课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整合试题资源,建立试题库,利用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随机抽取试题组建试卷的功能,最后考生试题各不相同,既能杜绝作弊,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现代网络资源对教育的推动作用。这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凭借各环节反馈情况,及时查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尽早调整修正课程内容和难易程度,对教学水平的不断优化具有积极作用,实现了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改善了“重结果轻过程”的应试教育现状。
4.3 开展分阶段式教学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包括情报理论、图书馆藏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等内容。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存在差异,可以根据授课对象采用分段式教学,由浅入深地渗透信息素养教育。对于本科一年级新生,通过培训、参观、讲座等形式介绍入馆须知、馆藏资源(包括图书、专利、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年鉴等)、图书借阅、信息服务等内容,目的是向学生宣传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10],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场所。另外还应当结合实例展示信息检索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影响,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正确使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到了本科二年级,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已经有所熟悉,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科研项目,应尽早使他们掌握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的技能,此時可以讲授数据库及期刊的类别,信息检索策略,论文的组成框架、撰写技巧和格式要求,并安排上机实践,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专业课学习、科研项目实施和毕业论文撰写中,拓展知识涉猎范围,发挥该课程的实用性。
4.4 课程与思政相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一论述透视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指明了发展方向。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因此在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可以通过制定课程内容、引入检索案例、设计教学过程等途径,将信息道德、信息法律、信息道德准则、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有机融合到授课过程中。比如通过检索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事迹,宣传坚毅刻苦、永不放弃的奉献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讲授论文写作之前,设计一节课专题介绍知识产权、信息法律和法规、论文剽窃及抄袭等内容,使学生加强法规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遵守学术道德准则,规范自身学术行为,杜绝学术不端做法,为培养契合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牢基础。
5 结论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文献分析、论文写作与排版等技能为目标,是一门集理论、方法、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在信息时代人才的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深化专业知识、锻炼科研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针对课程在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期望能为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一些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永红.高校文献检索课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02):59-60.
〔2〕周定港,刘小兰,张大为,等.生物类专业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6):53-61.
〔3〕李景辉,张明亚,张可,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实践为导向的检索与写作教学改革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4):76-77.
〔4〕王德亚,王飞,谭伟,等.基于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1):123-124.
〔5〕刘冲.论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检索与利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3):178-180.
〔6〕陆小慧.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考研热”趋势探索——以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41(12):70-75.
〔7〕秦臻,蔡佳辰.“考研热”现象探析[J].枣庄学院学报,2008,25(01):141-144.
〔8〕史力健.对“考研热”现象的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02):185-186.
〔9〕李培培,杨昭,王再学,等.“互联网+”时代特色下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6,377(01):158-159.
〔10〕吴晓英,赖丽.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3):61-65.
关键词:文献检索;论文写作;改革;化学;赤峰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1)10-0092-03
1 引言
信息素养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反映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焦点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3]。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作为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在高校普遍开设,主要向学生讲授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论文写作规范与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撰写科技论文和毕业论文、参加科技学术比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日后科研工作提供直接的指导[4,5]。另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界对从业人员的学历要求逐渐提高,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考研深造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化学类专业尤为明显[6-8]。从赤峰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选择升学的学生比例逐年递增,到2021年已达到69%。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具备文献检索技能和论文撰写能力,是从海量的信息中抽取有效信息、掌握行业最新前沿、发现研究契机、及时归纳总结科研成果的前提。因此,提升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项既迫切又关键的任务。虽然我校对于化学类专业学生的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教学效果依然不够理想,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2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主阵地,是强化学生信息意识、规范信息道德行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科研精神的有效手段。通过文献搜索、文献整理、文献加工、论文写作等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学生掌握了从庞杂的资料中寻找合乎需求的信息、归纳分析文献、规范书写论文的方法,不仅对大学阶段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完成毕业论文具有直接的帮助作用,还会对毕业以后学习、工作、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赤峰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比例达到70%以上,相关成果多次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自治区级以上荣誉。就化学、化工行业而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业方向主要包括工艺员、生产管理员、实验员、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代理人、化工咨询师等,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申报项目、申请专利、整理研究报告和发表论文,单纯依靠在学校里学习的有限专业知识处理这些事务并不现实。比起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掌握使用現代工具熟练检索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新思想的本领更为关键,众多方法中,开设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最为实用有效,检索为写作提供基础,写作过程不断巩固检索技术,两者相互促进,不断强化。
3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目前现状
3.1 学生缺乏信息检索的意识和能力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当代大学生应用互联网的能力越来越强,但至少有1/2的时间从事娱乐、购物、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9]。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信息的良莠不齐,无法分辨,甚至有些学生受到有害虚假信息的干扰。当遇到信息查找时,过分依赖于搜狗、百度、网易、谷歌等,利用图书资源和网络数字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不足。然而学术资源与日常生活常识的检索是有区别的,很多权威的、准确的、前沿的专业文献信息资源通过专业数据库和平台才能获取,当前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信息观念,不善于利用图书馆资源。如何正确选用权威数据库和信息网站,通过合理的检索途径和策略,成功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资源,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本领,也是高校的培养目标之一。
3.2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当前课程沿用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展,大部分时间是以授课内容为线索,“填鸭式”地老师讲学生听,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这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而言,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虽然教授了信息知识、信息获取、论文写作的方法,但会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能起到培养学生信息观念和意识的初衷,加上教学内容多、抽象乏味、学生参与度低,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3 课时有限,实践资源短缺
目前我校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是一门专业选修课,32学时,在大三学年开设。课时数偏少,每周只有2学时,在讲授过程中由于时间限制往往出现压缩内容和加快授课速度的现象,导致学生对陌生的网络搜索引擎不能很好地理解。该课程理想的教学地点应该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进行,当前受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讲授仍然在普通教室开展,遇到检索步骤的讲授只能采用画面的截屏来展示,对学生来讲无法身临其境,有些隔靴搔痒的感受。全学期只安排4学时到电子阅览室上机操作,没有按照讲授进度及时开展实践操作,不能对课堂内容进行全面有效地巩固,无法达到理想教学效果,这也是许多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另外,我校图书馆目前外文数据库资源有所短缺,化学、化工专业师生常用的中文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超星、维普等)均能满足,而Science Direct、ACS、RSC、Wiley、Springer、Elsevier等外文数据库还未购买,对授课和实践均产生一定的局限,图书馆网络数字信息资源需要进一步完善。 4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和探索
4.1 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开设的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信息检索意识和探索精神,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实则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活动,目前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过多倾向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学模式需要朝着现代教学观进行改革。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攻坚行动”阶段,除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更应该侧重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通过对学生进行调研,课程改革第一步应该精简理论内容和缩短教师讲授的时间,尽量增加操作实习的机会。最好全程在机房授课,采取讲解与在线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可使学生紧跟教师教学节奏,每讲授完一个知识点,立即现场进行操作和练习,即学即用,不但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方法上更要敢于探索创新,比如通过增设小组实践、利用慕课和微课技术拓展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翻转课堂等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在教学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应根据数据库的检索变化和学生的知识需求不断更新。
4.2 优化考核方式,突出实践操作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课程考核成绩由课堂表现、实践操作、期末试卷等几部分组成,其中期末纸质试卷主要考察理论知识,成绩占比较高,课堂表现和实践操作成绩占比较小。这种强调枯燥的理论知识、弱化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方式是不符合培养目标的。虽然近些年在逐渐缩小期末试卷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占比,由原来的80%下降到40%,依然不能满足考查学生信息能力的要求。因此,为了达到客观评价学习效果的目标,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考核体系。过程性评价方式是目前各高校、各课程推广使用的一种考核方式,能够更及时、全面、灵活地反映教学质量。依据过程化考核办法,可以将课程成绩分为四个部分:平时成绩(20%)+小组展示(20%)+项目论文(30%)+期末考试(3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跃度、课后练习完成情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小组展示环节将5-6人编为一组,全组人员互相配合完成指定课程内容的课件制作,并派1名代表在课堂上宣讲20min,由组外学生和教师一同打分,目的是采用翻转课堂方式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调动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抬头率”。项目论文指根据教师给定课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数据库中多渠道展开搜索,提炼观点,结合课堂中讲授的论文写作规范对多篇文献进行归纳整理,撰写一篇综述性论文,考察学生的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能力。期末考试尝试机考,取消纸质试卷,考察学生对课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整合试题资源,建立试题库,利用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学生随机抽取试题组建试卷的功能,最后考生试题各不相同,既能杜绝作弊,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现代网络资源对教育的推动作用。这种过程性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凭借各环节反馈情况,及时查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尽早调整修正课程内容和难易程度,对教学水平的不断优化具有积极作用,实现了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改善了“重结果轻过程”的应试教育现状。
4.3 开展分阶段式教学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包括情报理论、图书馆藏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等内容。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存在差异,可以根据授课对象采用分段式教学,由浅入深地渗透信息素养教育。对于本科一年级新生,通过培训、参观、讲座等形式介绍入馆须知、馆藏资源(包括图书、专利、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年鉴等)、图书借阅、信息服务等内容,目的是向学生宣传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10],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场所。另外还应当结合实例展示信息检索对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影响,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正确使用图书馆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到了本科二年级,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已经有所熟悉,为了促进学生深度参与科研项目,应尽早使他们掌握文献检索和论文写作的技能,此時可以讲授数据库及期刊的类别,信息检索策略,论文的组成框架、撰写技巧和格式要求,并安排上机实践,目的是使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专业课学习、科研项目实施和毕业论文撰写中,拓展知识涉猎范围,发挥该课程的实用性。
4.4 课程与思政相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一论述透视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指明了发展方向。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因此在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可以通过制定课程内容、引入检索案例、设计教学过程等途径,将信息道德、信息法律、信息道德准则、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有机融合到授课过程中。比如通过检索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事迹,宣传坚毅刻苦、永不放弃的奉献精神,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讲授论文写作之前,设计一节课专题介绍知识产权、信息法律和法规、论文剽窃及抄袭等内容,使学生加强法规意识,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遵守学术道德准则,规范自身学术行为,杜绝学术不端做法,为培养契合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牢基础。
5 结论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文献分析、论文写作与排版等技能为目标,是一门集理论、方法、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在信息时代人才的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深化专业知识、锻炼科研能力、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针对课程在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期望能为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一些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永红.高校文献检索课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02):59-60.
〔2〕周定港,刘小兰,张大为,等.生物类专业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6):53-61.
〔3〕李景辉,张明亚,张可,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实践为导向的检索与写作教学改革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4):76-77.
〔4〕王德亚,王飞,谭伟,等.基于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1):123-124.
〔5〕刘冲.论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检索与利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3):178-180.
〔6〕陆小慧.地方院校医学本科生“考研热”趋势探索——以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口腔医学专业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41(12):70-75.
〔7〕秦臻,蔡佳辰.“考研热”现象探析[J].枣庄学院学报,2008,25(01):141-144.
〔8〕史力健.对“考研热”现象的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02):185-186.
〔9〕李培培,杨昭,王再学,等.“互联网+”时代特色下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6,377(01):158-159.
〔10〕吴晓英,赖丽.高校图书馆服务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3):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