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与夫人王长德的一世情缘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356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谭政(1906~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我军第二任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因其在我军政治工作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被授予大将军衔。谭政一生历经坎坷,1960年因受林彪等人的迫害被打倒,“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被关了将近9年。1975年被释放后,他人生的最后8年又是在病榻上度过的。有人说:“如果王长德在的话,谭政的晚年可能不会这样悲苦和孤独。”可惜,谭政的夫人王长德已经先他17年离开了人世……
  
  两个苦命人相会延安
  
  谭政和王长德二人结为夫妻前,都是有过配偶的,可是他们的第一段婚姻都是在痛苦中结束的。相似的经历,使二人更容易沟通。
  谭政10岁那年,在父亲的安排下,住到后来也成为开国大将的同乡陈赓家里读私塾。谭政虽不愿意,但对父亲的安排却也无可奈何。唯一使他感到欣慰的是,陈家有个可爱的小妹妹叫秋葵。他与陈赓的四妹、7岁的陈秋葵青梅竹马,相亲相爱。那时候,湘中一带农村时兴早婚,子女到了十一二岁时,大人们就要将他们的婚姻大事提上议事日程。看着谭政与秋葵二人情深意笃,谭、陈两家的长辈自然是喜上眉梢。不久,两家择定吉日良辰为晚辈定下了这门婚事。1924年,谭政从东山学堂毕业,陈、谭两家便为他与秋葵完了婚。当时谭政18岁,陈秋葵15岁。婚后,谭政常与妻子谈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今后的路怎么走呢?是吃祖辈的老本,还是自闯天下?小两口经过周密考虑商量,最后决定,谭政走哥哥陈赓的路,携笔从戎。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下,谭政只身投奔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特务营任营长的陈赓。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是他和妻子的永别。半年之后,陈秋葵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这一病,就再也没有挺过来。直到咽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她还用双手把丈夫的信捂在胸口上。后来,谭政回到家乡的时候,家人告诉了他妻子秋葵临终前的情景,他哭了:“她真是个贤妻啊!”此后13年,尽管不断有人给谭政介绍对象,他却一直没有能从对亡妻的思念中走出来。
  王长德是四川阆中人,1916年秋天出生在阆中水观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刚读了几天私塾,便因生活所迫,给人家当了童养媳,天天起早贪黑,还长期受丈夫和公婆的打骂。这样的日子小长德再也不想过下去了。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转战到阆中水观镇,并在此建立起了中共阆南县委、阆南县苏维埃政府。刚刚17岁的王长德,勇敢地冲出了封建牢笼,参加了红军。生性活泼、爱唱爱跳的她把歌声和欢乐带到了红军队伍中,首长和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川北幺妹”。很快,王长德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又担任了中共四川省委川北道委巡视员。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红军伤员增多,红军部队扩充医院,王长德就被调入了工农红军总医院,担任连长,后又跟随红四方面军长征。这期间,红军的战事十分频繁,伤病员不断增多,但王长德却不怕苦和累,对伤病员照顾有加。久而久之,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她为“连长姐姐”。1936年1月,王长德任大金川省委侦察队队长。一次,她亲自带领侦察队追击一伙顽匪,历经一天一夜,不仅生擒了匪首扎布冬西,还缴获了大批金银、麝香等贵重物品。红军女杰王长德的传奇故事也在部队中流传开来。
  在王长德创造传奇的时候,谭政也在书写着自己的辉煌。自从走上革命道路后,他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秘书,第三十一团党委秘书,第四军军委秘书长、政治部训练部部长,第十二军和第二十二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团第一师政治委员、第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了秋收起义、漳州战役、南雄水口战役以及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并历尽艰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谭政是个爱好学习、喜欢思考的将领。在近10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决支持毛泽东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军队;在工作中重视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曾写出《新田夜间战斗政治工作》、《高兴圩以北战斗政治工作》等报告,特别是1936年3月写出《关于红军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工作的意见》,是提出我军政治工作转型的第一人,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赏,并批转全军加以学习讨论。
  此时,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定一样,两个苦命人在延安相遇了:谭政在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王长德在中央党校学习。
  
  一段好姻缘元帅缔造
  
  让他们俩走到一块的是罗荣桓和夫人林月琴。
  原来,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的王长德不仅学习刻苦,在文娱活动方面也是积极分子。每次学校组织歌咏活动,她都担任指挥。平日一高兴,具有浓郁川北民间气息的《晾衣裳》、《送郎当红军》等民歌便从她嘴里飞出。好几次晚会上,她婉转动听的歌声,让毛泽东、朱德等领导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党校结业前夕,王长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她人生的夙愿。
  也就是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王长德结识了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王长德的活泼、善良以及多才多艺,给林月琴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她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妹妹了,决心帮她找个好丈夫。这么好的一位川妹子嫁给谁,才不会屈了她呢?林月琴苦苦寻思着。
  回到家里后,她把想法告诉丈夫罗荣桓。“你看谭政咋样?”罗荣桓立刻想到了自己的老部下、时任红军政治部组织人事部部长的谭政。罗荣桓知道,谭政是一位优秀的革命者,虽然早就符合中央规定的“二八五七团”(即二十八岁,五年干龄,七年军龄,团职干部)结婚的条件,但自从陈秋葵去世后,一直没有考虑个人的问题。在当时的延安,像谭政这样身居高位而又单身的人是很少的。不少漂亮姑娘或自己或委托别人向谭政求爱,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他在选择爱人的问题上过于挑剔。现在陈秋葵已经去世13年了,谭政也已经30岁了,该帮他考虑一下个人问题了!所以,听妻子说有一个这么好的姑娘,他立即推荐了谭政。
  经罗荣桓一提醒,林月琴大喜,觉得谭、王二人在一起应该是绝配。于是,林月琴急忙去找王长德,跟她说:“妹妹,姐姐给你介绍一个对象吧?”性格开朗的王长德没有害羞,问道:“姐姐,是谁啊?不会是一个老头子吧?”当时,我军指战员由于长期忙于革命事业,加上中央规定的“二八五七团”的结婚标准,故结婚时年龄一般都比较大。林月琴笑着说:“当然不是了,是我们红军政治部组织人事部的部长谭政同志,你应该知道的啊。”王长德是知道谭政的,在校期间还学习过他的一篇《关于红军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工作的意见》的文章,当时还深深地为这位不知名的、具有前瞻眼光的领导人的才华所倾倒。在王长德沉思的时候,林月琴继续介绍说:“谭政本人是个书生,但他参加革命早,参加秋收起义,我们一同上井冈山,他经受了严酷的锻炼和考验,是一个坚强的政治工作者,一个好同志!虽然他以前结过婚,但是前妻因病已经去世了13年了。我觉得你们俩挺合适的。”听到林月琴说谭政在前妻去世13年都没有续弦,王长德心头一动,觉得谭政是一个重感情的男人,而且又有文化有水平,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男人吗?!想到这,王长德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红军突然有点害羞了,她红着脸对林月琴说:“林姐,我听你的。”
  征得王长德同意后,林月琴就催罗荣桓去找谭政。罗荣桓来到谭政的房间,开门见山地说:“谭政啊,我给你介绍个媳妇吧!”谭政笑着说:“首长,你别拿我开玩笑了,我是结过婚的人,还结什么婚啊?”罗荣桓说:“我知道啊,不过秋葵妹子不是已经去世十几年了吗?你一个人也挺不容易的,应该找一个人照顾照顾自己了。上次我遇到陈赓的时候,他还拜托我给你留意对象呢,你的大舅子都同意了,你还有什么顾虑吗?”谭政知道罗荣桓说的是事实,自从秋葵去世后,陈赓也多次劝过自己,让自己从秋葵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重新生活。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谭政也知道自己对秋葵去世的悲痛已经转变为一种深深的思念和工作的动力,是应该考虑一下个人的问题了。想到这,谭政谨慎地说:“那就听首长的,见个面再说吧,我怕人家看不上我呢?”听谭政这么一说,罗荣桓心里有数了。
  


  过了一段时间,在罗荣桓和林月琴夫妇的精心安排下,谭政和王长德两个来罗家玩的人“巧遇”了。席间,谭政的博学和丰富的革命经历让文化水平不高、参加革命也不是很久的王长德特别佩服,而王长德的开朗和热情也让谭政那颗久已沉封的心慢慢地开始解“冻”了。就这样,两个人开始交往了。两人感情发展得很快,不久,就向上级递交了结婚报告。
  谭部长要结婚了!这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中央机关和部队。1937年5月下旬,谭政成亲的那一天,专程赶来向他贺喜的人络绎不绝,老上级罗荣桓,老同事胡耀邦、肖向荣等都来了,大家欢聚一堂,祝贺谭政新婚之喜。谭政穿着一套整齐干净的军服,脸上掩饰不住喜悦之色,新娘子王长德脸红彤彤的,微露羞色。他们热情地招待着前来贺喜的同志们。
  婚礼当晚,政治部所有的同志在罗荣桓的带领下,来到窑洞里讨吃谭部长的喜面。王长德、谭政一阵紧张张罗,做好了面。面条里油很少,只放了点白菜、萝卜,然而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婚礼虽然简单,但是气氛十分热烈。同志们纷纷祝贺新郎和新娘并肩携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自己的青春。新房里不断传出阵阵笑声。
  婚后,王长德很满意谭政的儒雅沉稳的性格。她很是体谅谭政日夜伏案为革命操劳,常开玩笑说他:“真是一个书生气十足的呆子!”两人互敬互爱,携手前进。
  
  一对同林鸟笑辞人间
  
  新中国成立后,王长德一直跟随在谭政的左右。谭政随四野接管武汉时,王长德担任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校长。1955年谭政被授予大将军衔之后,不久即任总政治部主任,王长德则先后任国务院城市建设总局人事处副处长、中央直属监委监察员、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等职。1960年,因为丰富的革命经历和为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王长德被授予大校军衔。这样,他们家里就有了两个“四颗星”的军人,一个是四颗金星的大将谭政,一个是四颗银星的大校王长德。
  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他们的生活就开始经历波折。首先是王长德,针对“大跃进”中地方上一些干部瞎指挥、谎报功绩的情况,作为一名从30年代就参加革命的老共产党员,王长德看不惯这种浮夸的现象,就如实地以报告的形式向中央反映了自己所感觉到的严重问题。但是,在那样一个大放“卫星”的年代,这样的真知灼见是没有人会听的。不久,王长德就被扣上了“三反分子”、“蜕化变质分子”等帽子。王长德怎么也不理解,自己说了实话,还会受到批判。此时,身为总政治部主任的谭政一边安慰她,一边帮她出主意想办法。经过两人多次向中央有关部门申诉,最后才得到平反昭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长德的问题刚解决,一个更大的灾难接踵而至。这回轮到了谭政!迫害他的是庐山会议后上台、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第一副主席林彪。
  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谭政,自1959年开始,就“跟不上”林彪的趟了。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批判彭德怀、黄克诚等同志,在随后的广州高干会议上,他不随波逐流,发言中只谈部队文化教育和整风情况,没有违心地批判彭、黄所谓“资产阶级军事路线”。更让林彪不满的是,对林彪在军队中推行“突出政治”的原则和“活学活用”、“立竿见影”、“走捷径”的学习方法,谭政采取了保留和抵制的态度,还针锋相对地提出“理论还是要系统地学”的观点。为此,在1960年9月14日至10月20日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林彪突然对谭政发难,借机展开了对谭政等人的批判,做出了《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关于谭政同志错误的决议》,并炮制出一个所谓“谭政反党宗派集团案”。在这场冤案中,谭政被撤销了军委常委、总政治部主任、军委办公会议成员的职务,降为总政治部副主任,随即又被调离军界接受“审查”。1965年11月,中央决定谭政到福建担任第五副省长,年底前全家必须离开北京赴任。
  王长德坚信自己的丈夫是没有错的,自1960年底起,她就一直陪在丈夫身边,给他加油打气,照顾好他的生活,还多次陪他到浙江等地做调查研究工作。接到去福建的通知后,王长德一句怨言也没有在谭政面前表露出来,静静地收拾好东西,陪着丈夫来到了南国的福州。
  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隆冬的一个深夜,谭政和王长德正在房间里熟睡之际,福州军区卫生学校20多个红卫兵在林彪死党邱会作等人的唆使下,破窗而入,把谭政用绳子捆起来就走,只留下王长德一个人在那里呼天抢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从此,谭政开始了将近9年的漫长的牢狱生活,在这9年中,夫妻二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唯一的一次听到对方的消息是在“九一三事件”之前,在周恩来的帮助下,谭政见到了自己的女儿,才知道自从自己被抓起来后,王长德也被扣押,不久又被林彪打成“寡妇集团”,后被赶出福州,勒令其搬到福州军区的后方江西吉安和赣州闲居。由于一系列的打击,加上造反派们不断地抓她游街批斗,王长德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身体越来越不好,还患上了高血压、心脏病等。但她始终坚信:“正义终会战胜邪恶,恶人终会遭到报应!”就凭着这种朴素的信念,她在各种打击之下坚持了下来。听到妻子为自己受了很多苦,谭政心里特别难过,嘱咐女儿一定要替自己好好照顾妈妈。谭政暗下决心:等自己出狱后,一定要好好地补偿她。
  然而,谭政这个愿望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1971年10月13日上午,赣州军分区组织传达关于“九一三事件”的文件。深受林彪迫害之苦的王长德听到林彪、叶群机毁人亡的消息时,多年郁积于心的愤懑全部迸发出来。她纵声大笑,使全场震惊,当大家将目光转向她时,身患多年高血压的王长德已因脑溢血与世长辞……
  谭政知道这个消息已经是4年以后了。那时,他刚从监狱中出来,看到长子谭泽代去接他,就问:“你母亲哪里去了?怎么没来接我?”谭泽代还没开口说话,眼泪就刷刷地流了下来。当谭政得知妻子已经去世多年时,站在那里呆立了许久许久:一方面,他为自己没能见上饱经沧桑的妻子一面而痛苦;另一方面,又为妻子的行为而自豪。后来,谭政和战友谈及过此事,他说:“王长德她高兴地笑死了。我听了以后,也高兴地笑了。我想彭总和黄老会与我同样的心情。林彪死了,还是我们活下来的人‘笑到最后’。”
  粉碎“四人帮”以后,谭政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争取为自己的妻子王长德平反。在他的努力下,1979年11月19日,总政直属党委决定为王长德平反,恢复名誉,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她举行骨灰安放仪式。那天,谭政抚摸着王长德的骨灰盒放声痛哭,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后来,在谭政神志不清地躺在病床上的最后8年里,偶尔清醒的时候,他就会叫着王长德的名字。1988年11月6日,谭政终于追随王长德而去。据说,谭政弥留之际,嘴角也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可能是因为马上可以见到妻子王长德了吧……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