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与草原的关系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试那天气候凉爽,阳光躲在有些稀疏的云层后面。
  这是6月,位处北纬48度的莫力达瓦,阳光已经开始变得毒辣,春夏之替,冷热空气交锋的时节,总是随机地酷热几天阴凉几日,考驾照时遇上阴天,让我内心焦灼的同时,不必使皮层过薄的皮肤也焦灼,未免不是小幸运。
  7点抵达考场,模拟一次,各项一百分,依然止不住心里打鼓。在一群同样焦灼并聒噪的候考者中间藏匿自己,而后我们便集体目睹一大片乌云像玉帝的侍者为其殷勤铺展地毯一般从天上铺了过来,压在头顶。
  这片乌云并不卖什么关子,也不负自己的使命,没几分钟便毫不客气地落起了雨点。清凉的雨点落在地上使温度变低,落在我心里却像给火堆添了桦子——我从未在雨天练习过开车。在候考的小屋,有人分发速效救心丸,我只能寻母亲获取安慰,母亲为我不知何时变成了紧张体质,正唏嘘不已,一面又说,下雨对草原和庄稼是好事啊,今年旱。于是我找到了安慰自己的理由:如果这雨能让庄稼和草原茂盛,我考试失败也是值得。
  我便就失败了。
  回程,关切地问家住南屯的小表哥,草原上可也下雨了?他说,还是大晴天,今年还是旱。
  “还是旱”,就如去年一样。
  多年在外,每次与人告知家乡是内蒙古,他们总认为我就是草原上骑着马放着羊长大的姑娘。实际上,我对草原知之甚少,我的六根,我所有的身体发肤,身上的每一根视听触觉的神经,都与草原很远很远。我对草原并不比对大海熟悉,它们对我来说同样浩瀚深远无边无际,甚至使人恐惧,拥有随时可将我等孱弱的生命摧毁的巨大力量。
  这种知之甚少的状态似乎有负我的内蒙古籍贯,母亲从多年前开始便一再张罗携我前往草原一游(这与我自身缺乏冒险精神有关)。是啊,我也只能是一游,并不比那些向往草原的中原人士强多少。
  我像看预告片一样率先自行于2015年夏季内蒙古西部区的希拉穆仁大草原,驱车前往的路途中,司机开着玩笑说:“希拉穆仁什么意思?就是稀稀拉拉木有人。”当我双脚踩在草原上,目极远天,那草的确绿得并不充沛,草的质地坚硬且短,沙土和草青黄相间,像是布满补丁的破衣衫。
  同去的友人不屑地质问:“风吹草低见牛羊?这草连牛蹄子都盖不住吧。”
  我便摇头晃脑颇为得意地解释道:“这句话专属于我们呼伦贝尔大草原。”
  据说希拉穆仁大草原与响沙湾沙漠距离不远,那里的土质和稀少的降雨只能孕育出坚硬短悍的呈现着墨绿色的草,而如长发一般柔软、如青梅一般娇绿、如波浪一般翻滚的草,只在呼伦贝尔生长。
  次年夏天,我带着满目饥渴,终于随母亲乘坐六个多小时的大巴车,去往海拉尔。海拉尔这个名字,带着历史的痕迹,充满梦幻感,意为“野韭菜生长茂盛的地方”。《往日时光》的歌词里写道:“海拉尔多雪的冬天,传来三套车的歌唱。”
  “知之甚少”再次作梗,我并不知道呼伦贝尔都有哪些草原,也不知道哪片草原最为肥美,由母亲做主,我们选择了有亲属居住的鄂温克旗草原(在对草原的求知欲上,我多么像一个没有大脑的木偶)。蒙古族作家海勒根那热情好客,专门派了一辆黑色轿车,在海拉爾,陆续接上了我的二表舅和瓦日表姨,我们终于要进入真正的草原了。
  出了城区,楼房消失,开始出现一些整齐划一排列的平房,再往前,平房愈加稀少。我期待着,哪一处真正的草原像绿色的北极光砸向地面一样撞人我的眼帘,耀眼且蛮横,于是我一刻不停地望着车窗外,然那草却一直呈现枯黄一片。
  瓦日表姨也望着窗外,我看不到她的表情,却听她说:“整个七月都没有下雨了。”可时间明明还未到七月半,她的话语难免让人感到一丝绝望,接着她又黯然地说:“这草已经像秋天的草了。”她有一个牧民丈夫,我那时并不知道一个夏天丰茂的草原对牧民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只觉得自己实在不该在心底不屑希拉穆仁大草原,因为我眼见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几乎与它无异,有种命运的嘲弄感。
  草很矮,稀疏贫瘠,一块绿一块黄,像得了白化病人的皮肤一样斑驳。远处的小山包也像剃了发的和尚头,正结跏趺座冥想,偶尔有牛群顺坡踩上去,踢踢踏踏,可一点不影响他的人定。还有那些一簇一簇看上去长相刻薄的芨芨草,张牙舞爪像插在地上的无数根毛衣针。由于同样缺水,细长叶子的顶端汲取不到水分,它们呈现下绿上黄的颜色,更像一个一个染黄发时间过久未及补色的聚众小痞子,反正,牛和羊是不敢惹它的。
  我颇为失望,问母亲:“就这样了?”
  母亲说:“一场雨就绿了。”
  不出半个小时,轿车抵达鄂温克旗锡尼河西苏木。
  苏木里不见羊群,羊都要在草原深处的草库伦里放牧,瓦日姨夫的几百头羊交给羊倌看管。可牛是每天傍晚都要回家的,我对牛这种动物有特殊的情感,母亲和老姨都写过关于牛的故事,她们过去的生活来源是我曾经热衷养牛的姥姥。姥姥去世早,我对她全无记忆,然而牛和姥姥,在我的脑海中像两种本来无关的化学制剂相互作用,使得两者都充满一种温暖且神秘的气息。
  听二表舅讲了一下午草原上的传奇故事,他还说许多外地客人来到草原上喜欢跟牛粪堆合影,我也这么做了,作为燃料的垒得整齐的牛粪固然是草原上一道风景线。我与母亲在西苏木中央的水泥道上散步,遇上正在归家的牛群,我便兴致勃勃地向牛们冲了过去,企图趁其不备摸抓一把。老牛们也不惊慌,慢悠悠地甩着尾巴与我保持距离,小牛们显然更为认真,总是立在那里直勾勾地盯着我,与我对峙,见我更近,先撅起尾巴,母亲说,那是准备逃跑了。果然,倘若我再迈一步,它便一溜烟儿蹬着蹄子跑开。
  天空中布满赤云,不像在莫力达瓦,云还可以在楼宇和树木之间神神秘秘,在草原上,这赤就是无遮无拦,就是一展到底,像是一场大火烧到天涯海角,只有黑夜能将它熄灭。
  火烧云,象征思念,也象征晴朗。对我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与母亲继续东行,到了苏木边缘,有一处洼地,洼地周围的草略显富裕,不远处还有散养的马群,不失为一个拍照留念的好景致,便坐在地上,以草为毯,以马为幕,拍了一张照片发布到网上。   了解情况的人立马戳破我的作假,生长在西苏木的蒙古族作家照日格图在微信上与我聊起干旱,我抱怨景色难看,他却说,他的弟弟告诉他,由于没有草吃,羊的眼睛都快瞎了。这同时也意味着,牧民们无法为牲畜储备过冬的草料。
  次日,我们前往湿地游玩。途中见割草机在忙碌,将尚还青绿的芦苇打成一捆一捆,表舅说:“草好的时候,谁吃这个啊。”而这一捆一捆比草粗硬的芦苇也将在秋冬作为草料卖给牧民。表舅还说,在这样的年头,一头羊可以把自己吃进去一维持一头羊生存的成本与将它卖掉的持平。
  我于是才真正开始期待下雨,不只为满足我的双眼和些许虚荣心。
  每晚和母亲例行散步,我依然逐牛追狗,但我们也用些时间非常虔诚地观察天空中云朵的颜色,并有些神叨叨地念着龙王的名字,祈求降雨。
  有一晚,风刮得有些异样,从地极处有灰黑色的大片乌云乘风而来,气势逼人,像铁骑大军即将挥刀袭敌。我和母亲速速加紧步伐回到住处,幻想着一整晚将听雨在屋外泠泠作响,草原将重新焕发生机。然而这乌黑的铁骑大军如同魂灵没有实体一般,很快消散了,只有轻微湿润的地皮能证明他们曾经一扫而过,并未驻足。
  那似乎是我在西苏木的十日唯一一次有乌云的身影出现。离开草原回到城市,對干旱和牧民的担忧也一并留在远方,因为那时我并不知道一个夏天的干旱是可以在冬天夺取生命的。
  2017年初,认识了一位真正将自己置身于草原的蒙古族作家——黑鹤。他接纳草原上的极寒酷暑,接纳草原上的粗粝无情,然后将他们用内心的柔软融化之后记录下来。在他的一篇访谈里,记者写道:从未见过一个作家指甲里沾满泥土。当时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帮邻居大叔家一匹营养不良的马重新站起来,如果那匹马不能重新站立,它在草原的寒冬面临的只有死亡。
  当被问及那匹马是如何倒下的,他告诉我,由于去年的干旱,马在夏天汲取的营养不足。而秋冬,牧民们大多数买不起太多草料,这匹马之所以被帮助,还是因为它是一匹寄养的马,如果是大叔自己的马,只能任它自生自灭。
  他后来在自己的公众号详细写了几日搬马救马的经历,然而那匹马终究没有抵抗得了严酷的草原。
  这匹马尚还幸运,临死之前得到了救助,甚至被记录了下来。我想,一定还有许多许多牲畜同样在去年夏天没有吃到足够的草,没能储备丰厚的营养来抵御寒冬,在广袤的草原上,在牧民也许知情也许不知情的情况下,就那么无声无息地死去了。牲畜减少,牧民的生活只会愈加艰难。
  艰难,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在远处观望的人尽我所能概括的词汇,牧民们真正面临着什么,是我这一个过客永远无法想象的。
  “还是干旱。”
  这是小表哥对我关切询问的回答。
  我想起去年夏天那个有乌云到来的傍晚,我和母亲心中充满热望。我相信在那一刻,草原上所有的生命都和我们一样举头凝望着那片乌云,将自己的命运抛给了它。
  我又想起许多歌唱草原的歌曲。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白云朵朵飘在,飘在我心间……”
  白云无比美丽,比白云更美的是赤云,然而他们只与美有关。
  乌云压顶,暗黑无边,虽然它不被歌唱,可它带来的是雨水,它与生命有关。
  这是6月,这个夏天刚刚开始,也许今年我不会再踏足草原,也许依然作为一个过客去看一看。我从不奢望能够了解草原,但这并不影响我在远方为它深深祈祷,祈祷一片铺天盖地的乌云将它笼罩,毕竟只有饱含雨水的乌云才能带来希望。
  责任编辑 乌琼
其他文献
丘克牵着一头秃角的驯鹿,和甘步库两个人背着枪,领着西班-穿行在林子里。西班大概十几岁的样子,右肩斜挎着一管桦树皮做的鹿哨,他的额头受伤了,那儿淤青着一个拳头大的包,几只讨厌的苍蝇围着渗血的伤口嗡嗡转。  时值正午,路两旁的次生林遮不住明晃晃的太阳,丘克已满头是汗,他摘下绿军帽扇扇风,嘟噜着那张因长期酗酒而麻木的脸,回头看一眼西班,少年落在后面有段距离了,正不断地举起水壶往嘴和脖子里灌着水。  “西
期刊
兴安腹地、绝美山水,集火山地貌及北地山川河湖之长处于一体,因交通不便反免遭乱开发之荼毒,一见倾心再见仍是。  钥匙  清净的世界中,迷醉的眼光沿着一条河,去寻找另一条河的足迹。现实的河流在山谷中冲卷着浪花,在草原舒展着波光,生动着,这一方的風景。那另一条呢?那一条由鲜卑人南迁的足迹汇成,由鄂伦春人祖祖辈辈闪烁的篝火汇成,由鄂温克人静默的撮罗子汇成,由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开发者,执着而激动的心跳汇成
期刊
说起孩子,我是如此不堪  走了很多路,却总是迷路  迷路的时候找不到家  看不到熟悉的人  从一个方向找向另一个方向  通天的路上不去,原乡的路回不去  沿途的门像缝儿  每次进出都要学会缩骨  削去人到中年的痕迹  即便如此,远不如孩子  面对世界,游刃有余  喜歡事物是简单的  现在才懂  事物最好的状态  是长着自己的模样  不在叶中炫耀  不在花中低眉  遇风,与风吟唱  遇雨,和雨舞蹈 
期刊
日出东方和日落村子  太阳不一定非得从东面出来。比如在额尔古纳,冬天的太阳就从南面出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冬天太冷了,太阳也怕冷。  一天就这么两件大事,日出和日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事情了,生老病死都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太阳一直不出来,地球将陷入黑暗,人类就离玩儿完不远了;如果太阳一直在天上挂着,那么这个星球将陷入到另一场恐慌当中。  于是就有了日出和日落。万物负阴而抱阳,阴阳循环往复,万物才能生生
期刊
大黑山  山鹰一次次腾起双翼  苍劲有力地飞翔  标志着这是呼伦贝尔的屋脊  山路弯弯车辙深深  你以母亲般的手  牵着我走向你的腹地  而你是归隐的智者吗  黝黑的石头  冷静地打量着单调的雨  远翘的花枝如同故友  打着迢远的旗语  星点的铃铛花和连片的柳兰  在我的山中次第开放  我真的是潇洒的诗人吗  随意书写着诗句  面对你我无法顾及羞涩  展露与石头相近的躯体  与山风相拥在一起  今
期刊
没准儿是幻觉,怎么会把人给撞了呢。布库笛打心里在为自己开脱。车速的确太快,他一直以五十公里的时速行驶着。为了不引人注意,他继续加大油门。他不知道血液里的酒精含量有多高,因此,在大桥上撞到人后,他就不管不顾地离开了。  布库笛是这座小城—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据说这里留不住他,即将调到上边的什么部门高就。  本来单位有专职司机,可当下提拔任用干部的考核标准里,有一项技能要求竟然是会驾车。布库笛虽说是能把
期刊
这一天,英盈要去幸福超市,日子不等人。  英盈还记得,十三岁那年秋天来河东听二人转,看见了爬到场边树上看戏的达春。她有点害羞,勾下头,抠着手,总觉得树上的达春在偷看她,看得她浑身不自在。  不是为奴夸海口,  沒有本事不敢说。  跟你过上三年五载,  丫头小子养一被窝。  这样的唱词让她脸红心跳。青春期毫无征兆地到来了。她给吓哭了,慌忙跑回家找讷讷(讷讷,满族对母亲的称谓)。讷讷喜上眉头,闺女,你
期刊
1  四十年前我在哈里村出生。母亲把我的脐带埋在房后菜园里三棵碗口粗的白杨树的树根下,从此哈里村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体。她用原生的自然风物和纯粹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我十二年。十二岁离开之后,我经常在梦里回到这里的山水草木间,特别是在北京飘摇不定经常搬家的十年,几乎所有梦境的背景都是哈里村。那时候渴望回来,却觉得回来,不只是买张车票那么简单。  2  哈里村不大,全村不到四十户人家,都是达斡尔族。上世纪七十
期刊
江南的博友倾城、醉清风、驿路飞雪相继给我发来消息,问我呼伦贝尔草原最美的时节在几月。我不厌其烦地一一回复:现在!现在最美!  呼伦贝尔的春天最美,五月,兴安杜鹃漫山遍野盛开,让你知道什么叫“花海”。  兴安杜鹃与南方的杜鹃不同。那年四月在“天府之国”看到了盛开的杜鹃,花朵饱满,花瓣醇厚,还有肥硕的叶子托举。而大兴安岭的杜鹃是先开花,后放叶。乡间百姓有叫她“光腚花儿”,不雅。她还有很好听的名字:达紫
期刊
1  过去在托扎敏,每年初冬的第一场雪后,是猎人打野猪的最好时节。森林中有了白雪的覆盖,大地上所有动物的足迹此时清晰可辨。猎人骑马带着几条猎狗上山,顺着觅食的野猪群留下的脚印就能跟到它们的老窝。雪后的野猪肉最为肥美,没有了之前的草腥味儿——尤其是吃过橡子的野猪的肉,脂肪人口即化,更是别有一种独特的味道。  记得有一年,雪后初晴,西北风刚刚吹落柞树叶儿上的积雪,村里的猎人已经走了好几拨,偏偏我的猎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