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加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弥补石油缺口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实施了石油进口战略。近年来,石油进口的增长导致了我国石油依存度上升。过度集中的进口来源、较小的优质原油进口国选择空间、石油资源后劲不足使我国的石油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重视石油储备、加强油气勘探开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思路框架。
关键词:石油安全;石油储备;战略体系
一、前言
石油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所能获取的石油资源持久、稳定,足量地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状态。这表明石油的数量、质量以及地区均衡对一个国家的石油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石油安全目标不仅强调一个国家石油资源的自主度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主张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一定量的优质石油以增强国家石油安全。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石油的需求。然而,石油产量增长却很缓慢,石油供需缺口加大,供需矛盾日益增强。为了弥补石油缺口,实施了石油进口战略。近年来,石油进口的加速增长导致石油依存度上升,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石油安全。确立石油安全战略不仅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关乎我国国际政治地位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的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
1 石油供需矛盾突出,缺口加大
总体上,我国是石油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2006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0.47×108t,可采资源量150×108t,分别占世界的1.44%和3.6%。另一方面,我国早期发现的油田经过三、四十年的开采,已经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产量下降甚至有的油田接近枯竭。东部主力油田已进入高甚至特高含水率与高采出“双高”阶段,产量增长缓慢。自1993年以来,油田生产总体上已出现增长减缓趋势。据计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3.7%,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3.12%,而2006年比2005年仅仅增长1.88%,西部区石油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自然环境恶劣,尚未形成储量产量战略接替区。
与石油生产增长缓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比较快。由下图可看出,1993年以来,石油消费量急剧上升,1993年石油消费量比1992年增长了10.24%,而产量仅仅增长了2.17%,从此以后,我国的石油供需缺口急剧增大,并呈逐年扩大趋势(表1)。
目前,石油增长的速度远不能够满足对石油的消费需求,石油供需缺口由1993年的210万吨扩大到2006年的1.44×108t。
2 石油进口规模增大,对外依存度增加
近年来,我国石油产量低且不稳定,加上资源探明率低,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为弥补石油供需缺口,每年都进口大量的石油,2001年石油进口量为0.912×108t,2006年已达到1.945×108。
石油进口的增加,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增大,无疑对我国的石油安全形成了很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接近50%,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规模将达到1.8×108t~2×108t,进口依存度随之突破50%。预计2020年前后,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108t。届时,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高达60%左右。高消费需求、高(对外)依存度、低储备和低产量使得我国的石油安全面临着很大的威胁。
3 石油进口来源过度集中,优质原油进口国选择空间小
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的原油进口中,前五位国家原油进口量增长率为3.7%~22.4%。而其它进口国较为分散,且原油进口时断时续,数量波动较大。另一方面,这五家中有四个位于中东地区,从该国进口的原油数量将近占进口总量的一半。由于中东地区是世界政治风云的焦点地区之一,这种高度集中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使得我国石油进口的风险性太大。从石油安全角度出发,应逐步减少中东地区在我国石油进口中所占的比重。
可供选择优质原油进口国的空间也较小。我国长期被排斥在中东优质石油富集地(如阿联酋、科威科、卡塔尔等),中亚的优质石油也相当丰富,但由于石油运输通道以及政治经济等原因,从中亚石油市场的进口量也较低。2007年我国从中亚进口的石油,仅占总进口量的3.67%,在拉美国家的进口量则更少。
4 石油资源地区接替后劲不足
目前我国有500多个油田,在产油井数71542口,总储量950×108t,实际已探明的剩余可采资源量只有220×108t,储采比逐年下降。
我国石油资源地区分布高度集中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经过近40年大规模开发,东部主力油田多数已进入高含水期,再开发成本升高,开采难度增大。西部勘探和基础设施滞后。且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高,只靠国家的财政支持难以为继。海上石油勘探尽管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也仅发现了几个中型油田,且开发条件复杂,前景不明朗。尽管2007年,我国又新探明了冀东等3个亿吨级大油田,但是这些油田的开采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
1 从战略高度,重视石油储备,完善储备体系
石油储备是指为保障国家、社会与企业的石油供应安全而储存的石油,按所有权一般分为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后者亦称民间(企业)储备,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与经营,前者一般为政府拥有,以应对全国性的石油供应短缺与油价暴涨风险,因而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严格意义上的石油储备制度应该包括石油资源储备计划的制定、地点的选择、数量和种类的确定、资金的筹措、资源的动用等一系列与其相关的诸多问题。2007年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建立,由于我国石油储备制度建立的时间较晚,许多地方还不成熟。国外的一些成熟做法,很值得我国借鉴。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暴涨,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冲击。197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石油储备法》,以立法的形式开始建立石油储备制度。之后,实施了以国家储备为主的石油储备战略。从1978年开始,由“石油公团”正式承担起国家石油储备及基地的建设任务。另外,日本政府还吸收了具有经营原油技术与经验的民间石油经销企业,合资设立国家石油储备公司,专门从事相关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到1996年,日本相继建成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其容量占全国容量的42%。之外,还从民间租借了21个石油储备设施。日本石油储备制度的具体运作见表2。
总结日本石油储备制度的经验,有以下启示:
第一,石油储备是防范石油危机的首要选择,我国必须建 立起石油储备制度。
第二,建立石油储备,立法要先行,石油储备是一项事关国家与产业安全的战略性工作,必须有法可依。我国现在迫切需要在“能源安全”和“石油储备”方面进行立法。
第三,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储备体制和财政负担机制。我国的石油储备财政负担机制应走中央、地方财政拨款与企业投资相结合的模式。
第四,政府和民间相结合,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我国务必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体制,并采用国家、社会和企业共同承担的方式,筹集建立石油储备所需资金。
2 立足国内,加强油气勘探开发,保障石油基本供应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增加后备储量和产量,努力提高自给率,保障国内石油的基本供应,这是应该坚持的一条基本方针。
一方面,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国内石油生产能力,加大对国内石油资源勘探的投入,大力发展石油生产,
另一方面,加快形成多元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大力实行节油,发展石油高效利用技术,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加强西部能源的开发,提高开发和利用西部能源在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集约式发展
第一,大力开发“低品位,资源。目前我国大石油公司“低品位”石油资源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国有企业拥有大量未动用的“低品位”资源储量,开发这些大量的“低品位”油田和废弃油井,很可能大幅提升石油产量。截至2003年底,我国探明石油储量中,低渗透油层以及重油稠油占了50.9%,据专家推算,这些储量若动用一半,5年之内则至少可以增加2000万吨,这相当于2004年全国原油年产量的近1/8。
第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针。就单位国土面积、单位沉积岩面积与人均石油资源拥有量而言,我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国家。“九五”期间,我国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年节能率已达到5.6%。但从近中期看,仍有较大的节能潜力。这就要求必须继续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能源结构及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措施,建立节油型经济体系,综合运用投资价格及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石油适度消费,鼓励节油,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4 积极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弥补国内石油供给缺口
第一,开展资源外交,为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今后一段时期,应重点开辟中亚、俄罗斯、中东与北非地区,特别是中亚俄罗斯地区,该地区不但石油资源丰富,而且是我国的近邻,具有地缘优势。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受自然、运输等外在不安全因素的影响较少,石油供应可靠性相对较高,今后围绕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石油资源丰富而潜力又巨大的地区与我国的邻国中亚和俄罗斯展开积极的外交,应是我国未来石油外交上作的另一个重点。
第二,建立多渠道的石油资源供应体系,资源供应来源的多样化,是减少风险,保障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石油安全角度出发,我国应加强与中亚、俄罗斯、北非、西非、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产油国的合作,增加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石油的能力,逐步减少中东地区在我国石油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使我国原油进口的来源更加多元化。
首先,努力开拓非洲和南美石油供应市场。近几年非洲和南美地区有大量的油气发现,储量增长较快,有良好的油气前景。非洲产油国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勘探开发的国际有着优惠的政策。南美地区出口潜力较大,然而我国从南美地区石油进口相对较低,应努力与南美地区建立起石油供应伙伴关系,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其次,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我国与独联体国家地域相接,双边贸易不断发展,有条件发展与该地区国家的石油合作关系。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重点应放在油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应放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
5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结构,寻找洁净的能源,减少对石油的过度依赖
第一,节约能源与适度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优化型社会要求实现“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要求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油放在优先地位,逐步建立能源节约型经济结构和社会消费模式,这不仅是解决我国石油供需缺口的有效方式,也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加快石油替代资源的开发,减轻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压力。
首先,要大力发展天然气,以气代油,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以气代油不但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减轻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巨大压力。我国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发展潜力很大。据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8×1012m3,预测可采资源量9×1012m3~11×1012m3。近年来,我国依靠科技进步来降低天然气生产成本,预计天然气产量将大幅度增长。
其次,发展洁净煤技术。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产国,我国应当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作,这一方面是为煤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作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在其它油气保证手段都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可以用储备的洁净煤技术和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保证特殊情况下的能源供应。
关键词:石油安全;石油储备;战略体系
一、前言
石油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所能获取的石油资源持久、稳定,足量地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状态。这表明石油的数量、质量以及地区均衡对一个国家的石油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石油安全目标不仅强调一个国家石油资源的自主度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主张从国际市场上进口一定量的优质石油以增强国家石油安全。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石油的需求。然而,石油产量增长却很缓慢,石油供需缺口加大,供需矛盾日益增强。为了弥补石油缺口,实施了石油进口战略。近年来,石油进口的加速增长导致石油依存度上升,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石油安全。确立石油安全战略不仅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关乎我国国际政治地位的战略性问题。
二、我国的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
1 石油供需矛盾突出,缺口加大
总体上,我国是石油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2006年我国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0.47×108t,可采资源量150×108t,分别占世界的1.44%和3.6%。另一方面,我国早期发现的油田经过三、四十年的开采,已经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产量下降甚至有的油田接近枯竭。东部主力油田已进入高甚至特高含水率与高采出“双高”阶段,产量增长缓慢。自1993年以来,油田生产总体上已出现增长减缓趋势。据计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3.7%,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3.12%,而2006年比2005年仅仅增长1.88%,西部区石油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自然环境恶劣,尚未形成储量产量战略接替区。
与石油生产增长缓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比较快。由下图可看出,1993年以来,石油消费量急剧上升,1993年石油消费量比1992年增长了10.24%,而产量仅仅增长了2.17%,从此以后,我国的石油供需缺口急剧增大,并呈逐年扩大趋势(表1)。
目前,石油增长的速度远不能够满足对石油的消费需求,石油供需缺口由1993年的210万吨扩大到2006年的1.44×108t。
2 石油进口规模增大,对外依存度增加
近年来,我国石油产量低且不稳定,加上资源探明率低,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为弥补石油供需缺口,每年都进口大量的石油,2001年石油进口量为0.912×108t,2006年已达到1.945×108。
石油进口的增加,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增大,无疑对我国的石油安全形成了很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接近50%,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规模将达到1.8×108t~2×108t,进口依存度随之突破50%。预计2020年前后,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108t。届时,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高达60%左右。高消费需求、高(对外)依存度、低储备和低产量使得我国的石油安全面临着很大的威胁。
3 石油进口来源过度集中,优质原油进口国选择空间小
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的原油进口中,前五位国家原油进口量增长率为3.7%~22.4%。而其它进口国较为分散,且原油进口时断时续,数量波动较大。另一方面,这五家中有四个位于中东地区,从该国进口的原油数量将近占进口总量的一半。由于中东地区是世界政治风云的焦点地区之一,这种高度集中在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使得我国石油进口的风险性太大。从石油安全角度出发,应逐步减少中东地区在我国石油进口中所占的比重。
可供选择优质原油进口国的空间也较小。我国长期被排斥在中东优质石油富集地(如阿联酋、科威科、卡塔尔等),中亚的优质石油也相当丰富,但由于石油运输通道以及政治经济等原因,从中亚石油市场的进口量也较低。2007年我国从中亚进口的石油,仅占总进口量的3.67%,在拉美国家的进口量则更少。
4 石油资源地区接替后劲不足
目前我国有500多个油田,在产油井数71542口,总储量950×108t,实际已探明的剩余可采资源量只有220×108t,储采比逐年下降。
我国石油资源地区分布高度集中于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经过近40年大规模开发,东部主力油田多数已进入高含水期,再开发成本升高,开采难度增大。西部勘探和基础设施滞后。且地质条件复杂,开发成本高,只靠国家的财政支持难以为继。海上石油勘探尽管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也仅发现了几个中型油田,且开发条件复杂,前景不明朗。尽管2007年,我国又新探明了冀东等3个亿吨级大油田,但是这些油田的开采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三、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
1 从战略高度,重视石油储备,完善储备体系
石油储备是指为保障国家、社会与企业的石油供应安全而储存的石油,按所有权一般分为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后者亦称民间(企业)储备,主要是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与经营,前者一般为政府拥有,以应对全国性的石油供应短缺与油价暴涨风险,因而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严格意义上的石油储备制度应该包括石油资源储备计划的制定、地点的选择、数量和种类的确定、资金的筹措、资源的动用等一系列与其相关的诸多问题。2007年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建立,由于我国石油储备制度建立的时间较晚,许多地方还不成熟。国外的一些成熟做法,很值得我国借鉴。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暴涨,对日本经济造成严重冲击。197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石油储备法》,以立法的形式开始建立石油储备制度。之后,实施了以国家储备为主的石油储备战略。从1978年开始,由“石油公团”正式承担起国家石油储备及基地的建设任务。另外,日本政府还吸收了具有经营原油技术与经验的民间石油经销企业,合资设立国家石油储备公司,专门从事相关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到1996年,日本相继建成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其容量占全国容量的42%。之外,还从民间租借了21个石油储备设施。日本石油储备制度的具体运作见表2。
总结日本石油储备制度的经验,有以下启示:
第一,石油储备是防范石油危机的首要选择,我国必须建 立起石油储备制度。
第二,建立石油储备,立法要先行,石油储备是一项事关国家与产业安全的战略性工作,必须有法可依。我国现在迫切需要在“能源安全”和“石油储备”方面进行立法。
第三,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储备体制和财政负担机制。我国的石油储备财政负担机制应走中央、地方财政拨款与企业投资相结合的模式。
第四,政府和民间相结合,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我国务必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体制,并采用国家、社会和企业共同承担的方式,筹集建立石油储备所需资金。
2 立足国内,加强油气勘探开发,保障石油基本供应
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增加后备储量和产量,努力提高自给率,保障国内石油的基本供应,这是应该坚持的一条基本方针。
一方面,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国内石油生产能力,加大对国内石油资源勘探的投入,大力发展石油生产,
另一方面,加快形成多元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大力实行节油,发展石油高效利用技术,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加强西部能源的开发,提高开发和利用西部能源在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中的战略地位。
3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集约式发展
第一,大力开发“低品位,资源。目前我国大石油公司“低品位”石油资源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国有企业拥有大量未动用的“低品位”资源储量,开发这些大量的“低品位”油田和废弃油井,很可能大幅提升石油产量。截至2003年底,我国探明石油储量中,低渗透油层以及重油稠油占了50.9%,据专家推算,这些储量若动用一半,5年之内则至少可以增加2000万吨,这相当于2004年全国原油年产量的近1/8。
第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方针。就单位国土面积、单位沉积岩面积与人均石油资源拥有量而言,我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的国家。“九五”期间,我国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年节能率已达到5.6%。但从近中期看,仍有较大的节能潜力。这就要求必须继续依靠科技进步、优化能源结构及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措施,建立节油型经济体系,综合运用投资价格及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石油适度消费,鼓励节油,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
4 积极利用国际石油资源,弥补国内石油供给缺口
第一,开展资源外交,为我国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创造良好的环境。今后一段时期,应重点开辟中亚、俄罗斯、中东与北非地区,特别是中亚俄罗斯地区,该地区不但石油资源丰富,而且是我国的近邻,具有地缘优势。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受自然、运输等外在不安全因素的影响较少,石油供应可靠性相对较高,今后围绕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石油资源丰富而潜力又巨大的地区与我国的邻国中亚和俄罗斯展开积极的外交,应是我国未来石油外交上作的另一个重点。
第二,建立多渠道的石油资源供应体系,资源供应来源的多样化,是减少风险,保障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从石油安全角度出发,我国应加强与中亚、俄罗斯、北非、西非、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产油国的合作,增加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石油的能力,逐步减少中东地区在我国石油进口中所占的比重,使我国原油进口的来源更加多元化。
首先,努力开拓非洲和南美石油供应市场。近几年非洲和南美地区有大量的油气发现,储量增长较快,有良好的油气前景。非洲产油国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勘探开发的国际有着优惠的政策。南美地区出口潜力较大,然而我国从南美地区石油进口相对较低,应努力与南美地区建立起石油供应伙伴关系,减轻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其次,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我国与独联体国家地域相接,双边贸易不断发展,有条件发展与该地区国家的石油合作关系。与独联体国家的合作重点应放在油气资源丰富的俄罗斯(应放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
5 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经济结构,寻找洁净的能源,减少对石油的过度依赖
第一,节约能源与适度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优化型社会要求实现“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就要求开源与节流并重,把节油放在优先地位,逐步建立能源节约型经济结构和社会消费模式,这不仅是解决我国石油供需缺口的有效方式,也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二,加快石油替代资源的开发,减轻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压力。
首先,要大力发展天然气,以气代油,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以气代油不但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减轻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巨大压力。我国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发展潜力很大。据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8×1012m3,预测可采资源量9×1012m3~11×1012m3。近年来,我国依靠科技进步来降低天然气生产成本,预计天然气产量将大幅度增长。
其次,发展洁净煤技术。作为世界上第一大煤炭生产国,我国应当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作,这一方面是为煤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作技术储备,另一方面,在其它油气保证手段都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可以用储备的洁净煤技术和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保证特殊情况下的能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