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ADC值在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BL)短期化疗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PB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系统化疗,于化疗前和化疗1个疗程后接受DWI扫描。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测量化疗前和化疗后两组患者PBL病灶ADC值的大小。对两组之间化疗前、化疗后ADC值和ADC值变化率的比较采用非参Wilcoxon秩和检验,同一组化疗前后ADC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16例PBL患者,化疗前共检出23个病灶。化疗1周期后根据疗效评估标准,10例患者共12处病灶评价为应答组,6例患者共11处病灶评价为无应答组。化疗前:应答组ADC值中位数为737.1(301.7,928.4)×10-6 mm2/s,无应答组为749.2(624.4,1 186.5)×10-6 mm2/s;化疗后:应答组为1 843.0(721.5,2 745.8)×10-6 mm2/s,无应答组为1 026.3(382.8,2 100.8)×10-6 mm2/s。化疗前和化疗后两组相比,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51、-1.75,P值均>0.05)。但是,应答组化疗后ADC值升高156.7%(60.9%,227.5%),明显高于无应答组的31.7%(-44.7%,147.4%),两组化疗前后ADC值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6,P<0.001)。
结论PBL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率可作为判断化疗效果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