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新时期文化建设的纲领和目标,要求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基本文化权利,为了保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广大文艺工作者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探讨。笔者长期工作在基层,撰写小文探讨村级文化建设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的关系,我们认为加强农村“一村一品”文艺队伍建设,是一个比较可行的途径。
一、“一村一品”建设的内容
村级文化建设是公共文化体系的最基础工作,加强村级文化建设有诸多方面工作内容和形式。现阶段南京市浦口区村均拥有100㎡左右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以及篮球场等室外文化活动广场。图书室(农家书屋)、多种活动项目、知识共享工程点(或者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硬件具备了服务百姓文化生活的条件。文化部门要求每个村要拥有3-5支业余群众文化队伍,并且要经常开展活动服务群众。但是,我们认为每个村的文化队伍要有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才能彰显其各自的优势和能力。为了彰显各个村的文化特色,区文化部门在全区“一镇(街)一品”建设的基础上,在汤泉街道“一村一品”试验的基础上,拟在近期全面扩大“一村一品”工作。所谓的“一品”就是指具有特色的文艺表演、活动项目,这些项目有些是世代流传的“非遗”表演项目,有些是当地某项集聚的表演艺术项目。例如永宁镇侯冲村是“江浦手狮”发源地,这里有一批手狮制作、表演的传承者,因而也就自然形成了“手狮”表演团队。石桥镇王村村传统上有玩柴龙的习俗,每年春节前家家扎制龙头、龙身,节前大玩一场之后付之一炬(一种祈福习俗)。桥林街道福音社区,有一批女民歌手,她们从小唱民歌,集体表演过“八老鸽子”、“吓老鹰”, “八老鸽子”经区文化馆创作提高后,在央视音乐频道播出。此外,星甸镇星兴村的快板表演、江浦街道中心村的京剧演唱,家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二、当前“一村一品”建设的做法
浦口“一村一品”建设的立足点是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民间文艺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内容。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区、镇(街)两级文化部门引导、培育,目前全区63个行政村中已经建立起10多支特色文艺队伍。如何打造“一村一品”并使之发挥作用,使之成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主力军之一,浦口区文广局、文化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或者也可称之为经验:
1、“一村一品”建设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和目标
区委出台的《关于做好全区文化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一村一品”分步骤实施全面普及的目标任务。每年年初,区政府与各镇街签订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状时,也将“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其中。区委区政府要求五年内全面实现“一村一品”目标,每年的建设目标不少于10个,并争取提前实现“一村一品”的奋斗目标,形成覆盖全区农村地区的特色文艺队伍。
2、打造“一村一品”的工作方法
浦口区文化馆为了“一村一品”建设,对于63个农村行政村的文化资源、文化人才队伍开展了进一步的调查、梳理工作,找出了每一个村最具特色的文化项目。这些项目中绝大多数是表演项目,便于广场村头、室内为群众演出。也有一两个村书画人才济济,为了彰显浦口中国书法之乡特色,区文化部门拟建立几支村级书画队伍。无论是表演队伍还是书画队伍,文艺人才都起到了核心作用。文艺人才生活于农村本土,由他们组成队伍之后能够方便服务于当地人民。文艺人才是“一村一品”建设的关键核心所在。从队伍成型、开展活动和影响能力的形成,皆取决于核心人才的领军作用。因此文化部门就是首要之务就是抓住核心人才。第二,文化部门还要对核心人才和各个表演不断进行业务辅导,以提高他们的节目编排、表演水平。第三,文化部门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文艺“三下乡”演出、群众文化汇演、社区文艺演出都是合适平台。
3、加强“一村一品”投入,扶持项目成长壮大
“一村一品”无论是从表演项目的论证、成型,还是二度创作提高、表演编排和服装道具,均需要数额较大的投入。为了落实“一村一品”经费,浦口区主要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区财政每年对全区“一村一品”项目进行补贴30万元,二是镇(街)财政对当年打造的品牌项目进行补贴,三是村级财务承担大部分人员排练和服装方面费用。对于如“手狮”等重点项目,省、市级“非遗”传承项目,由于其本身拥有的知名度,文化部门不断提供商业演出的机会,使这些表演团队具备一定造血功能,进一步促进该表演项目稳定发展、传承有序有活力。2010年,侯冲手狮队在文化馆专业人员辅导下,区、镇投入经费重新编排,使其在全国农民运动会上一举夺得民间文艺表演最高奖——精粹奖。
三、浦口“一村一品”建设工作设想
“一村一品”建设面临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现实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充分认清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实际,才能有针对性开展“一村一品”建设工作。
1、“一村一品”建设面临的不利因素
一是发展不平衡。村级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无论是从财力上还是从人才上都有优势。比如汤泉街道的泉西村,当地农民家家种植苗木,年轻人也多在本地各大温泉宾馆就业,因此村级经济发达、人才储备丰富。其村里的特色表演队伍——茶山会表演队就是清一色的年轻妇女。而石桥镇王村村由于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其柴龙表演队只能由一帮中老年人玩耍,而且制龙、舞龙技艺年轻人不想学,或者没有时间学。茶山会的发展之路前景就明显优于柴龙项目的发展。
二是群众参与性较差。农村地区居住分散,乡村文艺队伍来自村里四面八方,活动本身就不正常,节假日活动演出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群众的参与性不高。
三是队伍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农民文艺队伍存在流动性强因素,有些骨干因为生计而外出工作就会影响到整支队伍的活动。
2、加强“一村一品”建设的工作设想
为了有效开展“一村一品”活动,使每个村的特色文艺传承下去,成为当地经常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总而言之要做好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经常活动和经济扶持,具体可采取以下举措:
一建立“一村一品”集中机制。就是将表演人员相对集中, 可将每个表演队人员集中到开发区、园区和镇街工业集中区某个、或者相邻的企业内。既加强了“一村一品”建设又发展了企业文化。侯冲村“手狮”队30多名队员大部分就被安排在一个厂内就业。也可以在农村居民集中定居点建设队伍 。农村居民集中定居是个方向,这为开展文艺活动尤其是“一村一品”提供了便利,文化部门要加以引导,争取“一村一品”在此有文化地位和场所。
二是建立“一村一品”传承机制 区、镇(街)文化部门要用“非遗” 相似的传承方式,以确保每个项目都有核心传承人才,并适当对传承人进行经济补助。
三是建立“一村一品”活动机制 南京市“百、千、万”文艺演出活动、文艺“三下乡”活动等市、区、街各级活动都是“一村一品”展示的舞台,文艺主管部门每年要对“一村一品”的活动有一定的数量要求,保证该项活动融入百姓生活之中。
四是建立“一村一品”提高机制 文化部门每年都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安排““一村一品”项目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和赛事,以期竖立起各自的品牌。
村级文化建设内容广泛,加强村级文化队伍建设,“一村一品”建设可以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造福于广大老百姓。笔者结合本区开展的“一村一品”建设工作,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想法。由于该项工作正处于探索阶段之,经验和设想一定相当不成熟。我们相信如果“一村一品”能够给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那么浦口区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真情付出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作者单位:浦口区文化馆)
一、“一村一品”建设的内容
村级文化建设是公共文化体系的最基础工作,加强村级文化建设有诸多方面工作内容和形式。现阶段南京市浦口区村均拥有100㎡左右的室内文化活动场所,以及篮球场等室外文化活动广场。图书室(农家书屋)、多种活动项目、知识共享工程点(或者党员远程教育系统)等硬件具备了服务百姓文化生活的条件。文化部门要求每个村要拥有3-5支业余群众文化队伍,并且要经常开展活动服务群众。但是,我们认为每个村的文化队伍要有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才能彰显其各自的优势和能力。为了彰显各个村的文化特色,区文化部门在全区“一镇(街)一品”建设的基础上,在汤泉街道“一村一品”试验的基础上,拟在近期全面扩大“一村一品”工作。所谓的“一品”就是指具有特色的文艺表演、活动项目,这些项目有些是世代流传的“非遗”表演项目,有些是当地某项集聚的表演艺术项目。例如永宁镇侯冲村是“江浦手狮”发源地,这里有一批手狮制作、表演的传承者,因而也就自然形成了“手狮”表演团队。石桥镇王村村传统上有玩柴龙的习俗,每年春节前家家扎制龙头、龙身,节前大玩一场之后付之一炬(一种祈福习俗)。桥林街道福音社区,有一批女民歌手,她们从小唱民歌,集体表演过“八老鸽子”、“吓老鹰”, “八老鸽子”经区文化馆创作提高后,在央视音乐频道播出。此外,星甸镇星兴村的快板表演、江浦街道中心村的京剧演唱,家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二、当前“一村一品”建设的做法
浦口“一村一品”建设的立足点是当地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民间文艺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内容。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区、镇(街)两级文化部门引导、培育,目前全区63个行政村中已经建立起10多支特色文艺队伍。如何打造“一村一品”并使之发挥作用,使之成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主力军之一,浦口区文广局、文化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或者也可称之为经验:
1、“一村一品”建设工作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和目标
区委出台的《关于做好全区文化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一村一品”分步骤实施全面普及的目标任务。每年年初,区政府与各镇街签订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状时,也将“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其中。区委区政府要求五年内全面实现“一村一品”目标,每年的建设目标不少于10个,并争取提前实现“一村一品”的奋斗目标,形成覆盖全区农村地区的特色文艺队伍。
2、打造“一村一品”的工作方法
浦口区文化馆为了“一村一品”建设,对于63个农村行政村的文化资源、文化人才队伍开展了进一步的调查、梳理工作,找出了每一个村最具特色的文化项目。这些项目中绝大多数是表演项目,便于广场村头、室内为群众演出。也有一两个村书画人才济济,为了彰显浦口中国书法之乡特色,区文化部门拟建立几支村级书画队伍。无论是表演队伍还是书画队伍,文艺人才都起到了核心作用。文艺人才生活于农村本土,由他们组成队伍之后能够方便服务于当地人民。文艺人才是“一村一品”建设的关键核心所在。从队伍成型、开展活动和影响能力的形成,皆取决于核心人才的领军作用。因此文化部门就是首要之务就是抓住核心人才。第二,文化部门还要对核心人才和各个表演不断进行业务辅导,以提高他们的节目编排、表演水平。第三,文化部门要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文艺“三下乡”演出、群众文化汇演、社区文艺演出都是合适平台。
3、加强“一村一品”投入,扶持项目成长壮大
“一村一品”无论是从表演项目的论证、成型,还是二度创作提高、表演编排和服装道具,均需要数额较大的投入。为了落实“一村一品”经费,浦口区主要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区财政每年对全区“一村一品”项目进行补贴30万元,二是镇(街)财政对当年打造的品牌项目进行补贴,三是村级财务承担大部分人员排练和服装方面费用。对于如“手狮”等重点项目,省、市级“非遗”传承项目,由于其本身拥有的知名度,文化部门不断提供商业演出的机会,使这些表演团队具备一定造血功能,进一步促进该表演项目稳定发展、传承有序有活力。2010年,侯冲手狮队在文化馆专业人员辅导下,区、镇投入经费重新编排,使其在全国农民运动会上一举夺得民间文艺表演最高奖——精粹奖。
三、浦口“一村一品”建设工作设想
“一村一品”建设面临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现实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充分认清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实际,才能有针对性开展“一村一品”建设工作。
1、“一村一品”建设面临的不利因素
一是发展不平衡。村级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无论是从财力上还是从人才上都有优势。比如汤泉街道的泉西村,当地农民家家种植苗木,年轻人也多在本地各大温泉宾馆就业,因此村级经济发达、人才储备丰富。其村里的特色表演队伍——茶山会表演队就是清一色的年轻妇女。而石桥镇王村村由于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其柴龙表演队只能由一帮中老年人玩耍,而且制龙、舞龙技艺年轻人不想学,或者没有时间学。茶山会的发展之路前景就明显优于柴龙项目的发展。
二是群众参与性较差。农村地区居住分散,乡村文艺队伍来自村里四面八方,活动本身就不正常,节假日活动演出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群众的参与性不高。
三是队伍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农民文艺队伍存在流动性强因素,有些骨干因为生计而外出工作就会影响到整支队伍的活动。
2、加强“一村一品”建设的工作设想
为了有效开展“一村一品”活动,使每个村的特色文艺传承下去,成为当地经常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总而言之要做好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经常活动和经济扶持,具体可采取以下举措:
一建立“一村一品”集中机制。就是将表演人员相对集中, 可将每个表演队人员集中到开发区、园区和镇街工业集中区某个、或者相邻的企业内。既加强了“一村一品”建设又发展了企业文化。侯冲村“手狮”队30多名队员大部分就被安排在一个厂内就业。也可以在农村居民集中定居点建设队伍 。农村居民集中定居是个方向,这为开展文艺活动尤其是“一村一品”提供了便利,文化部门要加以引导,争取“一村一品”在此有文化地位和场所。
二是建立“一村一品”传承机制 区、镇(街)文化部门要用“非遗” 相似的传承方式,以确保每个项目都有核心传承人才,并适当对传承人进行经济补助。
三是建立“一村一品”活动机制 南京市“百、千、万”文艺演出活动、文艺“三下乡”活动等市、区、街各级活动都是“一村一品”展示的舞台,文艺主管部门每年要对“一村一品”的活动有一定的数量要求,保证该项活动融入百姓生活之中。
四是建立“一村一品”提高机制 文化部门每年都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安排““一村一品”项目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和赛事,以期竖立起各自的品牌。
村级文化建设内容广泛,加强村级文化队伍建设,“一村一品”建设可以促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造福于广大老百姓。笔者结合本区开展的“一村一品”建设工作,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想法。由于该项工作正处于探索阶段之,经验和设想一定相当不成熟。我们相信如果“一村一品”能够给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那么浦口区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真情付出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作者单位:浦口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