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掌握提问的时间,这不仅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同时也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实现高效的音乐课堂。反之,没有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则会生成出不成功的音乐课堂,更不能实现“以音乐为核心”的课程理念。
关键词:高效 音乐课堂 “精心设计”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笔者认为,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第一个 “问”是指问题,第二个“问”是指提问的方式。因此,问题设计的是否精致、课堂提问方式是否恰当,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学设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打成默契、共同构建知识和能力的主要窗口。
一、“随意”、“空洞”与“精心设计”
在音乐课堂中,有的教师不从学生的思维和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层面出发,喜欢提出“这是不是江苏民歌啊?”“这首曲子好听吗?”“想学吗”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也有的教师只认可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这些问题缺乏探究性的表现,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不能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这种缺乏思考价值的“空洞式”的提问,长期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只会做“好听与不好听”、“想与不想”、“对与不对”的选择题,丧失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精彩。
例如:笔者在小学听一节公开课《花儿与少年》(四年级)。
教师范唱《花儿与少年》,设问:“好听不好听呀?”“猜一猜这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青海风光视频欣赏,设问:“美不美呀?”“想不想一起唱唱?”
在这个例子中就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必想就能够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谈什么思考可言,那怎样让学生掌握怎样的音乐知识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音乐教师应该从问题本身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明确问题的设计应该与教学目标、过程目标密不可分。课堂中教师的提问不仅是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纽带,也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接受程度,同样也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运用已学知识来掌握新的知识点。
例如:《草原放牧》课例片断。
听音乐《草原放牧》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哪些乐器?乐曲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情绪变化是通过怎样体现的?
生:(1)琵琶、小提琴、圆号等;(2)欢快——舒缓;(3)速度快慢的变化、节奏的紧凑与舒缓。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问题设计明确,一是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充分聆听,(乐器音色、速度、节奏等)二是引发思考与探究,让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问题的设计直奔教学目标。
二、“跳跃式”、 “自问自答式”与“层层递进”
部分音乐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忽视了提问方式,无法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有的教师只给学生很短时间去思考,如果思考时间过短,则就无法沉下心去想问题的答案;有时设计“跳跃式”的问题,过于专业,不从学生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出发,提出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那课堂上几乎只能是教师“自问自答式”;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过于苍白无力,诸如“你真棒!真聪明!非常好……”等这样的课堂评价。我们应该关注通过学生的实际感受、分析和理解所得到的问题解决答案,并非教师的唯一“标准答案”,在师生对话中共同构建新知和新能。
在心理学上,人的认知水平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是这三个过程的转化。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前两个区域上找更多的结合点,在这些结合点上让学生去探知他们的“未知区”,让学生的“未知区”演变成“最近发展区”、“已知区”,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也就是应该关注问题本身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多种方法手法的运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了解音乐学习的价值所在,激发学生的持续参与热情。
三、灵活提问、分层提问
音乐课堂教学中,同样一个问题变换一下发问角度或提问方式,就会起到别样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新授课都是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老师都会问到:“作品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如果每次都这样发问,学生必定会厌烦。其实把这几个问题换个问法:“刚才我们所听到的乐器音色跟我们平时哪些乐器音色相近?”引导他们用我们平时所学知识了解、记住其他地区、国家的乐器音色特点。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所有学生,要让全体学生都感到老师都在关注他们。可是在一些课中,有的教师只是针对于几个较好的学生提问,对于一些音乐素质不是很高、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音乐课程标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需要提高全体学生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不是只注重个别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因此,音乐课内的提问就应该更多的是灵活的,分层的。
在教学中,從学生已有的音乐素质出发,将一个问题可以分成若干的小的问题层层推进:“这段音乐你有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你能用音乐的语言说说理由吗?”这几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叫容易的回答,说出这段音乐给自己的感觉,后两个属于提高型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的音乐知识,例如从音乐要素方面去认识、分析、探究音乐。这样分层提问的方式不仅能够估计到那些音乐素质一般的学生,促进他们加入到思考问题的行列,同样也能提高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的素养,激发他们“学无止境”的信念。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根据音乐学科的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问题,优化提问的方式,灵活提问、分层提问,才能让音乐课堂精彩无限,才能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高效 音乐课堂 “精心设计”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笔者认为,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第一个 “问”是指问题,第二个“问”是指提问的方式。因此,问题设计的是否精致、课堂提问方式是否恰当,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学设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打成默契、共同构建知识和能力的主要窗口。
一、“随意”、“空洞”与“精心设计”
在音乐课堂中,有的教师不从学生的思维和学生掌握的音乐知识层面出发,喜欢提出“这是不是江苏民歌啊?”“这首曲子好听吗?”“想学吗”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也有的教师只认可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这些问题缺乏探究性的表现,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身,不能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这种缺乏思考价值的“空洞式”的提问,长期之后所产生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只会做“好听与不好听”、“想与不想”、“对与不对”的选择题,丧失音乐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精彩。
例如:笔者在小学听一节公开课《花儿与少年》(四年级)。
教师范唱《花儿与少年》,设问:“好听不好听呀?”“猜一猜这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青海风光视频欣赏,设问:“美不美呀?”“想不想一起唱唱?”
在这个例子中就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不必想就能够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谈什么思考可言,那怎样让学生掌握怎样的音乐知识呢。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音乐教师应该从问题本身入手,设计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明确问题的设计应该与教学目标、过程目标密不可分。课堂中教师的提问不仅是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纽带,也是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接受程度,同样也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运用已学知识来掌握新的知识点。
例如:《草原放牧》课例片断。
听音乐《草原放牧》思考;你从音乐中听到了哪些乐器?乐曲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情绪变化是通过怎样体现的?
生:(1)琵琶、小提琴、圆号等;(2)欢快——舒缓;(3)速度快慢的变化、节奏的紧凑与舒缓。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问题设计明确,一是在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充分聆听,(乐器音色、速度、节奏等)二是引发思考与探究,让学生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问题的设计直奔教学目标。
二、“跳跃式”、 “自问自答式”与“层层递进”
部分音乐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忽视了提问方式,无法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有的教师只给学生很短时间去思考,如果思考时间过短,则就无法沉下心去想问题的答案;有时设计“跳跃式”的问题,过于专业,不从学生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出发,提出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那课堂上几乎只能是教师“自问自答式”;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过于苍白无力,诸如“你真棒!真聪明!非常好……”等这样的课堂评价。我们应该关注通过学生的实际感受、分析和理解所得到的问题解决答案,并非教师的唯一“标准答案”,在师生对话中共同构建新知和新能。
在心理学上,人的认知水平划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就是这三个过程的转化。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前两个区域上找更多的结合点,在这些结合点上让学生去探知他们的“未知区”,让学生的“未知区”演变成“最近发展区”、“已知区”,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养成良好的音乐习惯。也就是应该关注问题本身能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多种方法手法的运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了解音乐学习的价值所在,激发学生的持续参与热情。
三、灵活提问、分层提问
音乐课堂教学中,同样一个问题变换一下发问角度或提问方式,就会起到别样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新授课都是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老师都会问到:“作品用了哪些乐器演奏?”如果每次都这样发问,学生必定会厌烦。其实把这几个问题换个问法:“刚才我们所听到的乐器音色跟我们平时哪些乐器音色相近?”引导他们用我们平时所学知识了解、记住其他地区、国家的乐器音色特点。
课堂提问,应该面向所有学生,要让全体学生都感到老师都在关注他们。可是在一些课中,有的教师只是针对于几个较好的学生提问,对于一些音乐素质不是很高、学习兴趣不是很浓厚的学生来说,几乎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音乐课程标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需要提高全体学生全体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不是只注重个别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因此,音乐课内的提问就应该更多的是灵活的,分层的。
在教学中,從学生已有的音乐素质出发,将一个问题可以分成若干的小的问题层层推进:“这段音乐你有怎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你能用音乐的语言说说理由吗?”这几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叫容易的回答,说出这段音乐给自己的感觉,后两个属于提高型问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所学的音乐知识,例如从音乐要素方面去认识、分析、探究音乐。这样分层提问的方式不仅能够估计到那些音乐素质一般的学生,促进他们加入到思考问题的行列,同样也能提高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的素养,激发他们“学无止境”的信念。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根据音乐学科的内容和特点,精心设计问题,优化提问的方式,灵活提问、分层提问,才能让音乐课堂精彩无限,才能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