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应从“材料积累”和“情感思维训练”人手,培养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一、课前曲:留心生活,积累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体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体验就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使之成为作文的素材。
1 关注生活——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就是把自己周围的生活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绘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隋实感。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很多,只要你留意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2 广泛阅读——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是吸收和借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充分阐明了“以书为本、积累材料”对写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好文章的同时,还应多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建立“阅读积累卡”,以便把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因为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毕竟有限,还需要依靠书本知识提供间接的生活素材。
二、课中曲:激发情感,激活思维
时下,在我们的作文课上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教师一说写作文,学生便愁眉苦脸,有的手托着下巴无从下笔,有的写几个字后就开始撕稿纸……茫然四顾,不知从何下手。学生的兴趣、情感等只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才会带着满腔热情,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 激发情感——嫁与春风不用媒
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能进发出情感的火花,进而满腔热情地写作文。
以情感调动学生的习作欲望是作文训练的好方法。一次作文训练,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我的暑假生活》。眼看时间过了十分钟,可大部分学生仍然“按兵不动”。这时,我随即在原题目下面又写出了几个题目,如《难忘那个夏夜》《暑假趣事》《捉蝉记》……学生一看,立刻兴奋起来,个个跃跃欲试。这是因为后面的那几个题目勾起了学生的回忆,解决了他们“无材料可写”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
2, 活思维——千树万树梨花开
激活学生的思维应从开放作文的命题方式人手,比如《我心中的——》。这类作文训练,由于题目中的空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乐意完成自己的作文。有的写《我心中的一片蓝天》,有的写《我心中的大海》,有的写《我心中的秘密》……一篇篇充满个性与灵性的习作,从学生的笔下潺潺流淌出来。
三、课后曲:教师讲评,学生自改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修改文章中的错误,从错误中认识正确,在修改中掌握方法,不断审视和反思自我,在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实践中提高作文能力。
1 赏析名言—一心有灵犀一点通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主人。”为了让学生明确作文修改的意义,教师可收集一些古今文学名家修改作品的名言佳句和轶闻趣事,张贴在教室墙上,并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赏析。如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白居易的“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曹雪芹的“十年辛苦不寻常,看来字字皆是血”等;又如王安石几易其稿,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之传神佳句。
2 勤于实践——剪裁妙处非刀尺
在学生明确了修改作文的意义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1)典型引路。每次作文后,教师事先通读一遍,选择一两篇较有代表性的病文,然后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循序渐进地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进行评改。(2)朗读评改。即在全体学生或大部分学生完成作文后,请几个学生上台朗读他们的文章,教师在一旁进行口头评说。此外,还可以采用自我评改、小组互改、教师总评等方法。’
总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前、课中或课后,教师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笔去描绘心中的美好事物,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课前曲:留心生活,积累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体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体验就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使之成为作文的素材。
1 关注生活——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就是把自己周围的生活写出来,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绘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隋实感。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很多,只要你留意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2 广泛阅读——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是吸收和借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充分阐明了“以书为本、积累材料”对写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好文章的同时,还应多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让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建立“阅读积累卡”,以便把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因为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毕竟有限,还需要依靠书本知识提供间接的生活素材。
二、课中曲:激发情感,激活思维
时下,在我们的作文课上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教师一说写作文,学生便愁眉苦脸,有的手托着下巴无从下笔,有的写几个字后就开始撕稿纸……茫然四顾,不知从何下手。学生的兴趣、情感等只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才会带着满腔热情,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 激发情感——嫁与春风不用媒
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学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能进发出情感的火花,进而满腔热情地写作文。
以情感调动学生的习作欲望是作文训练的好方法。一次作文训练,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我的暑假生活》。眼看时间过了十分钟,可大部分学生仍然“按兵不动”。这时,我随即在原题目下面又写出了几个题目,如《难忘那个夏夜》《暑假趣事》《捉蝉记》……学生一看,立刻兴奋起来,个个跃跃欲试。这是因为后面的那几个题目勾起了学生的回忆,解决了他们“无材料可写”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
2, 活思维——千树万树梨花开
激活学生的思维应从开放作文的命题方式人手,比如《我心中的——》。这类作文训练,由于题目中的空白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都乐意完成自己的作文。有的写《我心中的一片蓝天》,有的写《我心中的大海》,有的写《我心中的秘密》……一篇篇充满个性与灵性的习作,从学生的笔下潺潺流淌出来。
三、课后曲:教师讲评,学生自改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修改文章中的错误,从错误中认识正确,在修改中掌握方法,不断审视和反思自我,在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实践中提高作文能力。
1 赏析名言—一心有灵犀一点通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主人。”为了让学生明确作文修改的意义,教师可收集一些古今文学名家修改作品的名言佳句和轶闻趣事,张贴在教室墙上,并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赏析。如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白居易的“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曹雪芹的“十年辛苦不寻常,看来字字皆是血”等;又如王安石几易其稿,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之传神佳句。
2 勤于实践——剪裁妙处非刀尺
在学生明确了修改作文的意义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1)典型引路。每次作文后,教师事先通读一遍,选择一两篇较有代表性的病文,然后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循序渐进地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进行评改。(2)朗读评改。即在全体学生或大部分学生完成作文后,请几个学生上台朗读他们的文章,教师在一旁进行口头评说。此外,还可以采用自我评改、小组互改、教师总评等方法。’
总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前、课中或课后,教师都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笔去描绘心中的美好事物,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