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究教师怎么教语文到研究学生怎么学语文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y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从研究教师怎么教语文到研究学生怎么学语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研究 语文
  
  语文教学,我们一直都在研究教师怎样教。
  先是研究怎样“讲”。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教师一路讲来,形成“满堂灌”,其效果是少、慢、差、费。
  后来,当发现“满堂灌”违背语文教学规律,应提倡“启发式”教学时,便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一路问下来,形成“满堂问”。效果仍然是少、慢、差、费。
  现在,语文教学开展课程改革实验,这是语文教学改革难得的历史机遇。广大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树立新观念,探索新教法,进行着积极的有益的尝试。笔者近期听了35节市级优质课、20节随堂课。“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正在得到改变。在看到语文教学出现一片新曙光的同时,内心深处也有几分的忧虑。学生讨论成为一种时尚,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和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还有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影视观摩,等等。大多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有的课,教师的提问,不管学生回答是对是错,都在教师的提议下全班热烈鼓掌,课堂上热热闹闹。热闹之余,笔者思考,感觉出一个问题来:语文教学又开始出现一个新的误区———“满堂闹”。
  由“满堂灌”“满堂问”到“满堂闹”,其效果会不会又是少、慢、差、费呢?
  有老师说,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越来越不知怎么教了。是的,过去,我们都在研究教,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研究语文“教”的方法,改革语文“教”的方法。
  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从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到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一个新的突破呢?
  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就是要把我们的视线完全转移到学生身上来,把立足点转移到学生方面来,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视角,来研究我们的语文教学。
  要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我们有必要先来看看学生过去和现在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学生坐在教室里,不是读书,而是“听书”,听老师“讲书”。笔者对十三年来所听的上千节语文课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间少的仅有2分钟(不包括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读书时间的几十节课),最多的也没超过10分钟,平均约5分钟。按照这个数据计算,以初中为例,学生一周在课堂上读书时间只有30分钟,一学期20周120节语文课,只有600分钟,也就是说,一个学期学生在课堂上读一本语文书的时间只有6个小时!加上早读最多36个小时。学生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要把一本教材里的文章熟读成诵,谈何容易!以致于课上完了,学生读不准字音、读不通句子的现象不是个别。一个学生对他当语文教师的妈妈说:“妈妈,您少讲一点,让我们多读几遍课文吧!”
  学生坐在教室里,不是提问,而是“被问”,被老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问得晕头转向,问得哑口无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启发。教师的启发体现之一是“提问”。“提问”被看成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一项调查显示:一般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1/10包含着未知性和矛盾性、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4/5的问题是针对学生的记忆。这说明教师的提问没有启迪学生的思维,而是限于死记硬背。再从提问的方式来看,一般是教师问学生答,很少有学生问教师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很明显,学生只是在被动地作出反映,没有调动自己的思维。教师的提问没有启发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只是教师的思维方式的迁移,缺乏发现性、创造性、发散性。
  学生在课外,很少读书,多数时间是做题,做了课后练习题,还要做课文同步训练题、单元训练题。古人称有学问的人是“满腹经纶”,而我们今天的学生是“满腹试题”。题目做了一大堆,在题海的搏击中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可以作为终身发展支柱的人类文明精华,到头来是空空如也,徒劳无益。这就是我们学生学习语文的状况。这样学语文,其效果怎么能不会是少、慢、差、费呢?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语文学习实践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为中心。因此,我们必须从教师怎样教语文转移到学生怎样学语文的研究上来。
  
  一、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才能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教师始终是以“传道授业”的身份,思考怎样处理教材,怎样分析文章,怎样设计问题,怎样从学生嘴里掏出所谓正确的结论,最终是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的思维只是教师思维的迁移。
  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使教师从“传道授业”的神坛上走下来,以一个语文学习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文本的读者,学生对文本有学生的理解,教师对文本有教师的理解。教师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有了这样的角色意识,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独立体验的尊重,才能由过去的传授式教学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才能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二、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符合汉语文学习的规律
  
  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教师往往对文章进行细致入微的条分缕析,从分段分层到句式比较,从句子解剖到词语辨析,从据词定义到部件分析,走上了单纯的语文理法学习的歧路,偏离了方向,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会促使教师用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帮助、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我们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古往今来学习语文的经验就是大量地熟读、背诵。这种“经验式”的语文学习,符合汉语文学习的规律,历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历代学者和教育家有许多论诵读的经验之谈。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都道出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叶圣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读,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面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巴金曾说过:“现在有两百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这么多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了。”大量的熟读、背诵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一,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有效的语言积累。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而熟读、背诵是促成规范语言积累的唯一途径。其二,熟读、背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感的必要条件。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产物,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习得语言,形成语感。而语感是一个人语文学习的基础。吕叔湘先生也认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其三,熟读、背诵为人们领悟语言规律奠定物质基础。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习语文当然应该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只有学生自己读书,才能从多方面受益。同时,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读书,不去考虑那些莫名其妙的问答题、选择题,不把读书看作负担,从而引发他们潜在的读书兴趣,回归读书乐、乐读书的自然状态。
  
  三、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
  
  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教师往往会思考我要教什么,我要怎么教;我要让学生做什么,我要让学生怎么做。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传授知识上,这样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学,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落空,这就是语文课上那么多课时,教师花那么大力气而往往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
  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教师才能自觉地思考学生要学什么,学生要怎么学,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才能改变教师让学生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教师才会在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不同的方法读懂课文,同时创造自己的学习方法。
  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只去阅读文本,读出什么便是什么,让学生的理解多元化,改变过去来自教师、教参、教辅等等唯一答案的限制。语文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新课标反复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 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去阅读,实现其个体价值,发展其自主性和创造力,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观念。学生自己作主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其自主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
  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要求教师要自主备课。过去很多年,语文教师受牵于教参、各种教案、试题标准答案,思维受到束缚,教师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受考试题唯一答案的牵制也不敢说自己的一家之言,而且对学生的思维也加以束缚。现在语文课程改革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争取教学中的新突破。教师要自主备课,自己阅读文本,不受任何约束,纵横驰骋,让自己的思维做主。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包括对学生阅读的设想,都会在亲自阅读、反复阅读中体会。这样教师有了自己的独特感悟,才会区别于他人的观点,才会更容易在教学中理解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对自己的阅读体验也是一个提升。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自主备课后去阅读一些参考、资料等,与教参、教案合作一下弥补一下自主备课中的不足。
  
  四、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才能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往往看重教法的改革,在教学形式上追赶潮流,过分地讲究授课的几法、几式,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或者说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教师才能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出发,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语文。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就容易接受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学习方法不单由老师总结,学生也能自己动手总结,“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种的法则”(叶圣陶语),自己摸索的方法往往更亲切,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教师不仅会系统地指导学生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而且会自觉地去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说既要设法寻找学习语文的“钥匙”,还要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此外,教师学习语文的方法,也会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文,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
  
  五、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语文的评价观念
  
  研究教师怎样教语文,我们所关注的,是教师教得怎么样,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气氛是否活跃,等等。在评价一堂课时,往往会从“教”的角度,来推测学生“学”的结果。这样来评价,教师往往受制于评价者、领导者,戴着沉重的枷锁进行语文教学。教师感觉到的是课文中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的知识,惟恐评价者、领导者说自己遗漏。教师感觉到的是,不把课上得热热闹闹,怕听课的人说自己没有水平。因此,上课,为了得到评价者的认可,往往把讲台当作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或滔滔不绝,或花样翻新,单一追求教学的形式。一些示范课、研讨课、优质课,成了表演课,助长了语文教学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研究学生怎样学语文,才能把我们评价的视觉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身上,从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转移到主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是否读书,学生是否思考,学生是否质疑,学生是否有兴趣,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等等。总之,要从“学”的方面评价“教”的效果。而不是从“教”的角度,推测“学”的结果。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评价教师的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这真的是一场敌存我亡,势不两立的决战吗?或者,他们完全可以停止互相杀戮,在市场上和谐共生呢?  随着电子零售商“电路城”(Circuit city)撤离市场,百思买和沃尔玛正努力争夺消费类电子市场新增的市场份额。作为全美最大的特种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主打的是高品质服务和销售协助,为那些常常被高科技产品搞得晕头转向的消费者提供帮助。百思买将重点放在高端产品和新型互动功能上,以区别于沃尔玛的大卖场风格。
1.剪纸培训班 日 内rn萱草色的剪纸窗花被贴在屏幕上,定格,虚焦.rn淡出.rn字幕入:萱草色, C0M52Y95K,取萱草花色,黄中含红,近橘色,在中国古代是时尚流行之色,含思念母亲之意,
期刊
<正> 马克思在《评普鲁土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他律。”前几年,这段话曾被我国伦理学界的一些同志一再地加以引用,作为否定道德规范性、约束性的理论依据之一。有的同志甚至由此出发,认为社会主义道德强调规范建设,就是强调道德他律,否定道德自律,因而与宗教无本质区别,应予否定。这些观点不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的辩证关系的科学认识,而且也曲解了马克思这段话的原意。
杰逊·哈德曼10岁的时候,决定为他的小镇创建一座图书馆。当时没有人把他的话当回事,而现在则不同了。讲起杰逊·哈德曼的故事,这得追溯到1979年。当时他的爸爸韦恩从服役20
  Integration of multi-constellation GNSS create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visible satellites,thus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the ac
会议
宁丰、宁酥等苹果在内蒙古喀喇沁旗试栽的表现我族自1989年从内蒙古巴林县果树试验站引进宁丰、宁酥、蒙富短枝(短枝寒富)、寒光、东冠、7-204新品种与品系。对照品种国光。试栽区设在我
患儿男性,9个月。头颅较同龄儿童偏大,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抓物不牢1周。查体:头围明显增大,前囟饱满,5cm×5 cm大小,左侧肢体肌力下降,巴彬斯基征(+)。MRI示右侧脑室后角内有
提高大棚蔬菜效益八措施一、大棚内应用地膜覆盖技术。为广有效控制人棚内湿度,在大棚内加盖地膜,既提高了地温,又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大大降低人棚内的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一批化学性能不稳定、容易发生危险反应的氧化剂类化工产品的使用及运输正在不断增加。据1980年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危险货物海上运输会议报道,近几年
果树种子贮藏及注意事项一、种子贮藏方法:1.密封式贮藏。把完全干燥后的种子,放入罐、桶、瓶等容器内,用蜡封口,放在阴凉处,可长期保持种子发芽力。2.沙藏法.在小雪以后土壤封冻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