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票据融资是在解决各方流动性需求下产生的,是货币信贷供给的一种新的方式,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与信贷二者之间并没有表现出合理的协同发展和联系机制,阻碍了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通过分析,本文提出了创新的思路,即创新票据融资与信贷业务发展关系和经营管理体系。
【关键词】 票据融资;信贷业务;整合失效;创新理念
票据融资(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贴现和转贴现)是在解决各方流动性需求下产生的,是货币信贷供给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与传统信贷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极大的差异。二者在功能上相辅相承、互为补充。相对于其他货币资金市场,二者之间呈现互动竞争的关系。
一、存在的问题
(一)票据融资与信贷业务二者之间存在的问题
1、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与信贷业务不能有效整合、协同发展。
表现在:一是对外营销中市场行为缺乏一致性。一方面,银行有时是为了推广业务而不是营销产品,承兑就是承兑,信贷就是信贷,当上级行要求大力开展某种业务时,在各项软硬指标的约束下,经营者就会不遗余力的发展某项业务;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在理财能力和市场认知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尚难以有效组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只能被动地在营销人员的说服下,盲目接受票据或信贷产品。二是对内管理中资源缺乏共享性。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中的流动资金贷款,同样是满足企业短期需求的重要方式,具有基本相同的管理要求,但在实际经营中,二者在对企业信用评级、授信及客户管理方面都难以共享资源,对流动资贷款客户的综合授信并不能直接用于票据承兑客户,这种管理模式不但增大了银行资源的投入,而且延长了业务办理时间,极不利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推广和发展。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与信贷业务不能有效整合、协同发展。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被定性为信贷业务,而管理职能却落实在资金专业,这种极不和谐和匹配的管理体系,使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整合发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3、票据转贴现(买入、买断、卖出、卖断)、再贴现业务与信贷业务不能有效整合、协同发展。
业务的迅速扩展,使其功能特性无法充分发挥,也就谈不上对信贷及其他业务的调节和推动作用。这在一定程度加大了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整合发展的难度。
(二)原因分析
1、票据管理定位不准确。在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下,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始终作为信贷业务之一进行管理,因此,必须接受与信贷业务相同的繁杂审核手续和规模计划等限制,这显然违背了票据本身低风险、流动性强、收益稳定的特性,限制了业务的持续发展,影响了其优化资产结构、拓展业务渠道作用的有效发挥。
2、管理职能分散。在传统的组织管理体系下,专业化的分工使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面对的是同样的市场、同样的客户,具有同样的功能,但却分属不同的部门进行经营和管理,一些时候自然引起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新的扁平化高效率的组织管理体系又尚未形成,使其产业链条被扭曲延长,极大地阻碍了业务的发展。
3、运行机制分离。在以行政化和分散化为特征的传统管理体制下,市场规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间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体现在资源的配置上,这直接导致资源配置和运用远离市场实际需求,专业之间、行际之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极大地降低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4、经营理念落后。在传统的经营决策体系下,经营决策的制定是服从银行管理的需要而不是围绕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进行的。往往忽略了市场需求决定业务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这或许对业务的前期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极易形成业务发展隐患。
5、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产品分离。银行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经营上都以产品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作为评判业务发展好坏的标准,导致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像两条平行一般分隔并以各自为中心,无法实现向对方的靠拢和整合,而单一产品和服务手段对市场及客户的影响力显然是相对微弱的。
三、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票据融资与信贷业务发展关系
新的发展关系,应该符合票据融资与信贷的本质要求,能够在市场规律的巨大作用下,实现两种业务的优势互补,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
1、不断扩大票据资产规模。充分发挥银行承兑汇票流动性强、转让便利的特点,不断扩大票据资产规模,使其成为与商业银行持有国债同等地位的第二备付金资产,增强商业银行对外支付能力。
2、优化资产和业务结构。充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水平低、收益稳定这一特性,大力发展票据融资业务,不断优化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降低不良资产比例,从而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能力。
3、巩固信贷业务。在新的信贷业务体系中,应该以创新为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计量模型和各类金融工具的作用,实现流动性的增强和风险性的降低,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信贷与银行承兑汇票的相互融合。
(二)创新经营管理体系
1、重塑管理模式。必须对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进行重新分类。从经营实践和管理现状看,应将票据融资业务从信贷业力中完全分离出来,全面归入资产负债类业务进行管理。
2、重建组织管理体系。
(1)增强部门营销职能。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部、机构业务部和个人业务部在客户服务及管理方面的职能地位,强化其金融产品营销、协调沟通和市场信息反馈等职能。
(2)实现信贷审批和银行承兑汇票经营的职能化管理。将原有的信贷审批与营销职能分离开来,建立新型的信贷业务组织管理体系。
3、建立市场化资源配置体制。
(1)建立资源配置的价格调节机制。一是先放开与票据市场极为相关的流动资金贷款市场,通过二者之间的价格互动关系,充分实现有限资金资源在票据与信贷业务之间的有效配置。二是进一步加快建设内部资源的价格调配机制,通过建立内部资金价格转移机制、人力资源的激励考核机制等,实现价格手段下资源市场化合理有效配置。
(2)实行各类资源的集中化管理。对于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发展极为重要的资金资源,如果能一改原有分散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在全行的统一调控下,根据业务发展潜力和效益潜力进行合理配置,则必然会为业务的整合发展提供较为有利的环境。
4、建立基于客户关系管理方式的经营决策体系。
客户关系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企业涉及客户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集成管理,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最大化满足客户。其核心思想是:客户及客户关系是企来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为企业事来利润的不是产品而是客户。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运用于经营决策,不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银行获得生存机会的需要。发展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的经营决策,最终是要通过某些行为方式,达到利用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因此,要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实行适当的放权制度,而对信贷业务则根据客户规模和贡献度实行分级负责与授权、授信相结合的业务审批制度。
参考文献:
1、《金融参考》2009年第1期,程亚男著《商业银行票据融资现状之分析》
2、《金融参考》2009年第3期,徐东风著《我国票据市场操作风险测度与创新思路》
3、《金融时报》2009年5月6日,李艳红著《发展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票据融资;信贷业务;整合失效;创新理念
票据融资(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贴现和转贴现)是在解决各方流动性需求下产生的,是货币信贷供给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与传统信贷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极大的差异。二者在功能上相辅相承、互为补充。相对于其他货币资金市场,二者之间呈现互动竞争的关系。
一、存在的问题
(一)票据融资与信贷业务二者之间存在的问题
1、银行承兑汇票承兑与信贷业务不能有效整合、协同发展。
表现在:一是对外营销中市场行为缺乏一致性。一方面,银行有时是为了推广业务而不是营销产品,承兑就是承兑,信贷就是信贷,当上级行要求大力开展某种业务时,在各项软硬指标的约束下,经营者就会不遗余力的发展某项业务;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在理财能力和市场认知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尚难以有效组合运用各类金融工具,只能被动地在营销人员的说服下,盲目接受票据或信贷产品。二是对内管理中资源缺乏共享性。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中的流动资金贷款,同样是满足企业短期需求的重要方式,具有基本相同的管理要求,但在实际经营中,二者在对企业信用评级、授信及客户管理方面都难以共享资源,对流动资贷款客户的综合授信并不能直接用于票据承兑客户,这种管理模式不但增大了银行资源的投入,而且延长了业务办理时间,极不利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推广和发展。
2、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与信贷业务不能有效整合、协同发展。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被定性为信贷业务,而管理职能却落实在资金专业,这种极不和谐和匹配的管理体系,使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整合发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3、票据转贴现(买入、买断、卖出、卖断)、再贴现业务与信贷业务不能有效整合、协同发展。
业务的迅速扩展,使其功能特性无法充分发挥,也就谈不上对信贷及其他业务的调节和推动作用。这在一定程度加大了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整合发展的难度。
(二)原因分析
1、票据管理定位不准确。在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下,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始终作为信贷业务之一进行管理,因此,必须接受与信贷业务相同的繁杂审核手续和规模计划等限制,这显然违背了票据本身低风险、流动性强、收益稳定的特性,限制了业务的持续发展,影响了其优化资产结构、拓展业务渠道作用的有效发挥。
2、管理职能分散。在传统的组织管理体系下,专业化的分工使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面对的是同样的市场、同样的客户,具有同样的功能,但却分属不同的部门进行经营和管理,一些时候自然引起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新的扁平化高效率的组织管理体系又尚未形成,使其产业链条被扭曲延长,极大地阻碍了业务的发展。
3、运行机制分离。在以行政化和分散化为特征的传统管理体制下,市场规律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间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体现在资源的配置上,这直接导致资源配置和运用远离市场实际需求,专业之间、行际之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极大地降低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4、经营理念落后。在传统的经营决策体系下,经营决策的制定是服从银行管理的需要而不是围绕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进行的。往往忽略了市场需求决定业务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这或许对业务的前期发展可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极易形成业务发展隐患。
5、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产品分离。银行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经营上都以产品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作为评判业务发展好坏的标准,导致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像两条平行一般分隔并以各自为中心,无法实现向对方的靠拢和整合,而单一产品和服务手段对市场及客户的影响力显然是相对微弱的。
三、对策与建议
(一)创新票据融资与信贷业务发展关系
新的发展关系,应该符合票据融资与信贷的本质要求,能够在市场规律的巨大作用下,实现两种业务的优势互补,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的整体发展。
1、不断扩大票据资产规模。充分发挥银行承兑汇票流动性强、转让便利的特点,不断扩大票据资产规模,使其成为与商业银行持有国债同等地位的第二备付金资产,增强商业银行对外支付能力。
2、优化资产和业务结构。充分利用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水平低、收益稳定这一特性,大力发展票据融资业务,不断优化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降低不良资产比例,从而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能力。
3、巩固信贷业务。在新的信贷业务体系中,应该以创新为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计量模型和各类金融工具的作用,实现流动性的增强和风险性的降低,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信贷与银行承兑汇票的相互融合。
(二)创新经营管理体系
1、重塑管理模式。必须对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进行重新分类。从经营实践和管理现状看,应将票据融资业务从信贷业力中完全分离出来,全面归入资产负债类业务进行管理。
2、重建组织管理体系。
(1)增强部门营销职能。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部、机构业务部和个人业务部在客户服务及管理方面的职能地位,强化其金融产品营销、协调沟通和市场信息反馈等职能。
(2)实现信贷审批和银行承兑汇票经营的职能化管理。将原有的信贷审批与营销职能分离开来,建立新型的信贷业务组织管理体系。
3、建立市场化资源配置体制。
(1)建立资源配置的价格调节机制。一是先放开与票据市场极为相关的流动资金贷款市场,通过二者之间的价格互动关系,充分实现有限资金资源在票据与信贷业务之间的有效配置。二是进一步加快建设内部资源的价格调配机制,通过建立内部资金价格转移机制、人力资源的激励考核机制等,实现价格手段下资源市场化合理有效配置。
(2)实行各类资源的集中化管理。对于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发展极为重要的资金资源,如果能一改原有分散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在全行的统一调控下,根据业务发展潜力和效益潜力进行合理配置,则必然会为业务的整合发展提供较为有利的环境。
4、建立基于客户关系管理方式的经营决策体系。
客户关系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企业涉及客户的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集成管理,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最大化满足客户。其核心思想是:客户及客户关系是企来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为企业事来利润的不是产品而是客户。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运用于经营决策,不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是银行获得生存机会的需要。发展银行承兑汇票与信贷业务的经营决策,最终是要通过某些行为方式,达到利用金融服务产品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因此,要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实行适当的放权制度,而对信贷业务则根据客户规模和贡献度实行分级负责与授权、授信相结合的业务审批制度。
参考文献:
1、《金融参考》2009年第1期,程亚男著《商业银行票据融资现状之分析》
2、《金融参考》2009年第3期,徐东风著《我国票据市场操作风险测度与创新思路》
3、《金融时报》2009年5月6日,李艳红著《发展商业银行票据融资业务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