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生活,营造人文的课堂氛围,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彰显人文。
[关键词]人文化 彰显 活泼 主体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为孩子撑起一片自由开放的空间,在这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彰显人文。
一、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为学生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氛围。
1.尊重个性。富有创造潜能的学生,往往思维敏捷,反应灵活,如果对其进行人文关怀,便能激发其创造潜能。这类学生往往表现欲冲动,时常不太注意课堂常规。我们要从爱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使其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得以发展。
2.树立信心。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不能歧视学生,更要让其树立信心。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而教师则深入每个小组,以学习者的平等身份参与,在启发引导的同时修正原来的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地请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要求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3.帮助成功。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尤其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怪。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要想方设法找出可以肯定的地方,对于有创造见解的学生,更要以发自心灵深处的鼓励。
4.允许“越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倡民主。如果教师允许学生“越轨”,那么学生就感到心灵的自由,进而使创造性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的独创性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从中获得乐趣,使学生形成不信上不唯书的观念。
二、创设人文化的交流天堂
知识只能在综合学习的情景中被交流。因此,数学课堂要为学生创设人文交流的天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儿童主动发展。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就可以产生更新的思考。所以,交流必须在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
2.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进行交流
小学数学学习中探究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学生独立操作的,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的,还可以是对教师讲解或对课本陈述的质疑,以及对课本命题提出自己的独创解法。探究学习是一种基本形式,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困难、出现问题,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可以实现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如在教学“从山下到山顶有一条盘山公路,小明上山时每小时走2千米,下山时每小时走3千米。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这一应用题时,先让学生独立探究,学生发现,这道题条件不够充分:盘山公路的长度没有给出。于是,发现解题有困难,此时就放手让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交流,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把路程看作单位“1”;假设路程为3千米、6千米,等等。
3.在合作学习的形式中进行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的方法很多,我们举出三种。第一种是小组主题讨论。在小组主题讨论时,每人负担一项工作,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第二种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针对某一主题,模拟真实情景,由小组成员分别担任情景中的每个角色进行常数学习。第三种是称为“头脑风暴”的讨论。请各组成员尽量把想到的点子写下来,越多越好。然后,一一讨论评议各组提出的想法。小组成员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严密组织,加强管理,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挥个人在小组学习中的潜能和才能。学习小组的骨干成员,不但能把同学很好地组织在一起,还能把握讨论问题的方向,使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学“一题多解的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六(2)班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栽柳树和杨树共120棵,栽柳树是杨树的1/4,栽杨树多少棵?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然后展开“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请各组成员尽量把想到的方法记录下来,最后进行组际交流。一一讨论各组提出的解法,结果在全班中一共发现了18种不同的解法。
可见,数学交流是彰显人文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设计人文化的课堂练习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缺乏人文性,使学生一看就产生紧张感,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现代文明,改呆板枯燥的题目为体现人文关怀的题目。如选择题可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计算题可改为“我会算”;应用题可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表述的亲和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充满自信。
人文化的练习设计,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可以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旁的情景中看到数学问题,使他们对数学更感兴趣。如“六(2)班36人去龙山公园春游,门票每人1.5元,40人开始可打八折,你认为如何买门票最省钱,最少多少元?”由于学生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方案:(1)36×1.5=54(元);(2)40×1.5×80%=48(元);(3)……这种人文化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四、倡导人文化的课堂互动提问
课堂互动可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数学问题。我们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数学”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我们的课堂更提倡生生互问,让学生在交流争辩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这是老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一种重要形式。如在教学“数线段”时,一位学生说有10条,教师启发生生互问:
生1:是哪10条?
生2:为什么这样数?
生3:如果线段上有100个端点这样数是否太麻烦?
生4:有没有简便的数法?
……
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可以把数学变为“问题解决的数学”,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抽象概括为数学规律。互动式的师生提问、生生提问更体现了师生、生生间的人文关怀。
据专家考察事实指出:当前的小学生活最缺的就是人文精神,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应当构建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生活,这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彰显人文!
参考文献:
[1]李国亮.杭州市第18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论文集:理想与突围.小学课堂人文生态的有效重建.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泰顺县三魁镇小学)
[关键词]人文化 彰显 活泼 主体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为孩子撑起一片自由开放的空间,在这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我们的数学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彰显人文。
一、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为学生营造人文化的课堂氛围。
1.尊重个性。富有创造潜能的学生,往往思维敏捷,反应灵活,如果对其进行人文关怀,便能激发其创造潜能。这类学生往往表现欲冲动,时常不太注意课堂常规。我们要从爱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使其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得以发展。
2.树立信心。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不能歧视学生,更要让其树立信心。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而教师则深入每个小组,以学习者的平等身份参与,在启发引导的同时修正原来的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地请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要求的问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3.帮助成功。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尤其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怪。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要想方设法找出可以肯定的地方,对于有创造见解的学生,更要以发自心灵深处的鼓励。
4.允许“越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提倡民主。如果教师允许学生“越轨”,那么学生就感到心灵的自由,进而使创造性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的独创性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并从中获得乐趣,使学生形成不信上不唯书的观念。
二、创设人文化的交流天堂
知识只能在综合学习的情景中被交流。因此,数学课堂要为学生创设人文交流的天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儿童主动发展。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就可以产生更新的思考。所以,交流必须在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
2.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进行交流
小学数学学习中探究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学生独立操作的,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的,还可以是对教师讲解或对课本陈述的质疑,以及对课本命题提出自己的独创解法。探究学习是一种基本形式,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会碰到困难、出现问题,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可以实现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如在教学“从山下到山顶有一条盘山公路,小明上山时每小时走2千米,下山时每小时走3千米。他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这一应用题时,先让学生独立探究,学生发现,这道题条件不够充分:盘山公路的长度没有给出。于是,发现解题有困难,此时就放手让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交流,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把路程看作单位“1”;假设路程为3千米、6千米,等等。
3.在合作学习的形式中进行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的方法很多,我们举出三种。第一种是小组主题讨论。在小组主题讨论时,每人负担一项工作,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第二种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指针对某一主题,模拟真实情景,由小组成员分别担任情景中的每个角色进行常数学习。第三种是称为“头脑风暴”的讨论。请各组成员尽量把想到的点子写下来,越多越好。然后,一一讨论评议各组提出的想法。小组成员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相互研究,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严密组织,加强管理,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发挥个人在小组学习中的潜能和才能。学习小组的骨干成员,不但能把同学很好地组织在一起,还能把握讨论问题的方向,使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参与,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学“一题多解的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题:六(2)班同学参加植树活动,栽柳树和杨树共120棵,栽柳树是杨树的1/4,栽杨树多少棵?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答,然后展开“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请各组成员尽量把想到的方法记录下来,最后进行组际交流。一一讨论各组提出的解法,结果在全班中一共发现了18种不同的解法。
可见,数学交流是彰显人文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设计人文化的课堂练习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缺乏人文性,使学生一看就产生紧张感,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现代文明,改呆板枯燥的题目为体现人文关怀的题目。如选择题可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计算题可改为“我会算”;应用题可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表述的亲和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充满自信。
人文化的练习设计,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可以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旁的情景中看到数学问题,使他们对数学更感兴趣。如“六(2)班36人去龙山公园春游,门票每人1.5元,40人开始可打八折,你认为如何买门票最省钱,最少多少元?”由于学生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方案:(1)36×1.5=54(元);(2)40×1.5×80%=48(元);(3)……这种人文化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回归于生活。
四、倡导人文化的课堂互动提问
课堂互动可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数学问题。我们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数学”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我们的课堂更提倡生生互问,让学生在交流争辩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这是老师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的一种重要形式。如在教学“数线段”时,一位学生说有10条,教师启发生生互问:
生1:是哪10条?
生2:为什么这样数?
生3:如果线段上有100个端点这样数是否太麻烦?
生4:有没有简便的数法?
……
引导学生善于提问,培养问题意识,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可以把数学变为“问题解决的数学”,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抽象概括为数学规律。互动式的师生提问、生生提问更体现了师生、生生间的人文关怀。
据专家考察事实指出:当前的小学生活最缺的就是人文精神,数学教学更是如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应当构建富有浓郁人文气息的生活,这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彰显人文!
参考文献:
[1]李国亮.杭州市第18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论文集:理想与突围.小学课堂人文生态的有效重建.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泰顺县三魁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