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研究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lyialyia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诱发不良行为。因此,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希望能够对新时期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措施
  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是现阶段困扰小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留守儿童同样是祖国的未来,家长的希望,把他们培养成现实中国梦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认清和分析目前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完善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学习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儿童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盲区。一方面是因为留守儿童课后复习得不到家长的有效指导和监督,学生回家后依靠自己的力量可能难以顺利完成作业或者检验课后练习的质量,学习成绩不能稳定增长,甚至还会倒退;另一方面,父母离家的一段时间内,留守儿童学习状态较为消沉,不能集中注意力。此外,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可能在生活中不能得到全面的照顾,甚至会出现营养跟不上的情况,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学习[1]。
  2、心理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机会比较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迫于生活压力无暇亦或无能力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学龄期的留守儿童一般对自己的家庭状况会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家庭经济、父母身体状况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留守儿童的压力来源。这些因素导致留守儿童常常情绪消极,精神萎靡,性格古怪,甚至会变成问题儿童。
  3、人际交往方面。人际交往是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心理正常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前提。父母外出打工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缺少求助对象,使得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容易犯错也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与此同时,由于父母在家庭中的缺位,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互动关系不够和谐,亲子之间在相互理解方面存在着一定障碍[2]。
  二、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效果的具體措施
  1、强化家庭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监护引导作用。首先,引导家长转变教育理念。针对农村不少农民不重视孩子教育的错误思想,教师应引导广大家长改变自私、片面的实惠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广大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家长认识到完整的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和自身发展最有利的环境。家长要全面保障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努力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减少家庭教育对子女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引导家长改变教育方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监护人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包括诚实、守信、待人、感恩、做人及价值观念等,增强教育的说服力,让孩子在一种良好、积极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父母在外出期间一定要确保通过各类通讯工具与子女每周的交流沟通,时刻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在校学习情况,给孩子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情感关怀[3]。
  2、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教学阵地功能。首先,完善管理机制。农村学校应把留守儿童关爱教育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抓手,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监护人访校制度,开通亲情电话专线,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和网上视频对话室等关爱措施,完善日常教育关爱机制,尽最大努力弥补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同时,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应有意识地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环境,班主任当好留守儿童的直接代管责任人,任课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并成为代管家长,对留守儿童从行为习惯、感情交流、日常生活等方面因材施教,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其次,注重日常教育。学校应派专门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生存、安全和法制教育,强化日常行为习惯矫治,帮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调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心态。同时,积极引导教师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联谊会、专题讲座等特色活动,并充分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各类参观和学习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集体归属感。最后,重视家校合作。学校及教师应做到经常与孩子家长或监护人联系,一方面可以适时将孩子在校情况与监护人进行沟通,给家长尤其是临时监护人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重点对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进行纠正,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发现他们的不良行为并及时进行教育,尤其是及时弥补隔代教育的漏洞和盲区[4]。
  3、注重社会环境的优化和教育延伸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探索建立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大力鼓励社会公益组织或有条件的爱心人士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看护、兴趣指导等服务。例如在农村建立完善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公共的农村留守儿童图书馆和文化室,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强化社会关爱,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引导他们成长;大力发展各类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对监护人特别是隔代长辈的培训指导,逐步提高他们的监护能力;加大对农村各种娱乐场所的管理,不断净化农村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市场和治安环境,给农村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三、结语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是当今教育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的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解决,使身处这个特殊群体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史晖,王德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8(09):91-92.
  [2] 章国平,何建华.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农业考古,2007(03):353-355.
  [3] 王晓梅.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品牌,2014(09):158-159.
  [4] 梁平.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学周刊,2015(15):122.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