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确保“班班通”设备管理和应用的有序化和常态化,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学校要完善“班班通”应用的管理,提高教师的应用意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信息化建设班班通培训近十年来,我校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在建、管、用上狠下功夫,基本形成应用形式多样化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为“班班通”有序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班班通”设备配置后,学校成立了“班班通”工作领导小组,把“班班通”的管理和应用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体系,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科学管理。为了确保“班班通”设备管理和应用的有序化和常态化,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多媒体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制度》《“班班通”应用绩效考评制度》《“班班通”应用校本培训制度》等,对设备管理、使用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管理及应用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规范,做到了天天在运用、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的局面。
二、强化培训,为“班班通”科学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应用,需每个教师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是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首先做到培训先行。
(一)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1.坐下来向骨干学。充分利用校本教研的平台,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分阶段,分任务,集体教研一起学,业余时间各自学,抓落实,抓检查,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掌握规定的内容,学校统一进行检测,对于不合格的教师亮黄牌,要求限期达到,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提高。
2.请进来跟师傅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经学校研究决定,聘请信息技术中心的专业教师为我校教师做专项培训,由信息技术中心徐主任带队,于波、李德彦、何丽新三位教研员,先后3次深入我校,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专项培训.2012年5月,我校聘请信息中心时永华老师和徐岭镇、李帅老师,来我校对全镇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技能说课培训。
3.走出去向专家学。除了参加上级统一要求和学校内部进行的相关校本培训外。近年来,作为全国“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校和“大连市信息技术应用实验校”。我校先后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到上海、广州、厦门、成都、大连等地参加培训学习,回校后,这些教师向全体教师介绍自己的全程收获,并把自己的所得传授给大家,真正实现了一人所得,大家受益的效果。
(二)“班班通”应用培训
“班班通”工程启动后,进行以“班班通”设备应用为核心的新一轮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日常使用、管理维护、基本操作、资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以及如何运用资源库备课等技能。采取“四定”即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考核和“三结合”即集体培训与个人练习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本研训相结合。
三、突出应用,发挥“班班通”设备应有效能
1.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应用机制。我校将“班班通”设备的普及应用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范畴,与各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我们主要做法是:“对课时硬性规定,对上课弹性管理”。达到常规教学堂堂用、教学公开课必须用,其他活动灵活用。每学期在全镇的教学工作检查时,中心小学都将信息技术和“班班通”的应用作为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制定的标准进行评比,将评比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并作为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依据之一。
2.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融合水平。为了有效运用“班班通”设备,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学校每学期都按计划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观摩课、汇报课、评优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大练兵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促进了教师实际应用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了以展示促运用、以赛代培的目的。
3.开阔工作视野,拓宽应用空间。多媒体的特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于学生接受。学校利用“班班通”设备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自身作用。作为“戴尔项目校”我校与大连市旅顺口区迎春小学联手结对,两校教师认真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基于项目学习的网上交流,共同学习。现今已合作完成了《纸飞机的飞行》《蒜苗的生长》等14个项目,并全部在全国获奖。
学校还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播放相关节目,如书法、绘画、讲座等,让这些内容不再是枯燥的文字,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4.加强资源建设,奠定应用基础。积极开发、收集、整合教学资源。我校2007年安装远程接收系统后,每天认真做好“天网”资源的接收下载、整理工作,并分类归档,建立详细目录。教师利用良好的网络环境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源,建立个人文件夹,并将资源分类整理、存放。
四、追求应用实效,彰显信息化工作新成果
多年来,在实施“班班通”工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追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学校各方面工作带来可喜的变化:
第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师培训远程化、网络化。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第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班班通”这个平台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形象、有趣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学校、老师和学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几年来,我校先后荣获国家级“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校、“大连市信息技术应用实验校等荣誉;教师荣获国家级证书12人次、省级证书8人次、大连市级证书6人次、庄河市级证书20人次。此外,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项目方面也有新的突破,荣获国家级证书8人,辽宁省级6名,大连市级22名。
信息化建设班班通培训近十年来,我校充分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让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同行,在建、管、用上狠下功夫,基本形成应用形式多样化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为“班班通”有序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班班通”设备配置后,学校成立了“班班通”工作领导小组,把“班班通”的管理和应用纳入到学校整体管理体系,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科学管理。为了确保“班班通”设备管理和应用的有序化和常态化,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多媒体设备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制度》《“班班通”应用绩效考评制度》《“班班通”应用校本培训制度》等,对设备管理、使用等各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管理及应用工作有章可循,管理规范,做到了天天在运用、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抓的局面。
二、强化培训,为“班班通”科学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信息技术应用,需每个教师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是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首先做到培训先行。
(一)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1.坐下来向骨干学。充分利用校本教研的平台,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分阶段,分任务,集体教研一起学,业余时间各自学,抓落实,抓检查,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掌握规定的内容,学校统一进行检测,对于不合格的教师亮黄牌,要求限期达到,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提高。
2.请进来跟师傅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经学校研究决定,聘请信息技术中心的专业教师为我校教师做专项培训,由信息技术中心徐主任带队,于波、李德彦、何丽新三位教研员,先后3次深入我校,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专项培训.2012年5月,我校聘请信息中心时永华老师和徐岭镇、李帅老师,来我校对全镇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技能说课培训。
3.走出去向专家学。除了参加上级统一要求和学校内部进行的相关校本培训外。近年来,作为全国“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校和“大连市信息技术应用实验校”。我校先后多次组织骨干教师到上海、广州、厦门、成都、大连等地参加培训学习,回校后,这些教师向全体教师介绍自己的全程收获,并把自己的所得传授给大家,真正实现了一人所得,大家受益的效果。
(二)“班班通”应用培训
“班班通”工程启动后,进行以“班班通”设备应用为核心的新一轮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设备日常使用、管理维护、基本操作、资源的选择和合理使用以及如何运用资源库备课等技能。采取“四定”即定计划、定时间、定内容、定考核和“三结合”即集体培训与个人练习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本研训相结合。
三、突出应用,发挥“班班通”设备应有效能
1.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应用机制。我校将“班班通”设备的普及应用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范畴,与各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我们主要做法是:“对课时硬性规定,对上课弹性管理”。达到常规教学堂堂用、教学公开课必须用,其他活动灵活用。每学期在全镇的教学工作检查时,中心小学都将信息技术和“班班通”的应用作为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制定的标准进行评比,将评比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挂钩,并作为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依据之一。
2.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融合水平。为了有效运用“班班通”设备,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学校每学期都按计划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班班通”设备开展教学观摩课、汇报课、评优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大练兵活动,总结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促进了教师实际应用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了以展示促运用、以赛代培的目的。
3.开阔工作视野,拓宽应用空间。多媒体的特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于学生接受。学校利用“班班通”设备的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自身作用。作为“戴尔项目校”我校与大连市旅顺口区迎春小学联手结对,两校教师认真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基于项目学习的网上交流,共同学习。现今已合作完成了《纸飞机的飞行》《蒜苗的生长》等14个项目,并全部在全国获奖。
学校还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学校闭路电视系统播放相关节目,如书法、绘画、讲座等,让这些内容不再是枯燥的文字,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4.加强资源建设,奠定应用基础。积极开发、收集、整合教学资源。我校2007年安装远程接收系统后,每天认真做好“天网”资源的接收下载、整理工作,并分类归档,建立详细目录。教师利用良好的网络环境不断丰富自己的资源,建立个人文件夹,并将资源分类整理、存放。
四、追求应用实效,彰显信息化工作新成果
多年来,在实施“班班通”工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加强管理,强化培训,追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学校各方面工作带来可喜的变化:
第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方式,将教师培训远程化、网络化。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第二,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班班通”这个平台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形象、有趣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学校、老师和学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几年来,我校先后荣获国家级“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校、“大连市信息技术应用实验校等荣誉;教师荣获国家级证书12人次、省级证书8人次、大连市级证书6人次、庄河市级证书20人次。此外,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项目方面也有新的突破,荣获国家级证书8人,辽宁省级6名,大连市级2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