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母语思维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有著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母语思维即汉语思维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四级写作时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即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的正负迁移, 以及如何发挥正迁移、遏制负迁移, 减少、消除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大量存在的中式英语现象, 使英语写作表达更正确地道, 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适应全球化的发展, 更好地服务社会相关领域的工作。
关键词: 母语思维;四级写作;正负迁移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 项目编号JAS150789
一,引言
语言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语言与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其中, 思维起主导作用, 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语言则是人类传达、交流和保存思想成果的主要工具, 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先发于语言, 思维创造语言, 但思维对语言有依赖作用, 语言可固定思维的方式并协助思维的进行。语言从属于思维, 它决定不了思维, 但可以影响某些思维方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1.语言影响思维和思维方式; 2.不同语言認识世界的图像与方式不同。正是由于语言认识 世界的图像和方式不同, 世界上才出现了林林总总, 各种各样的语言。母语思维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人认为母语对英语写作有促进作用, 有的人认为有阻碍和干扰的作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母语思维的问题在国内外都受到较多关注。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教学观认为母语是二语写作中的主要障碍, 而认知理论承认母语对二语写作的影响, 并指出其复杂性与多面性。1957年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了“语言迁移”的心理学概念。美国应用语言学家 Terence Odlin 强调语言迁移是一种" 跨语言影响", 这种影响源于目的语和学习者已习得或未习得语言间的异同, 通过学习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某些成分做出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而起作用。当两种语言的规则接近的时候, 语言干扰可以使说话人表达出正确的句子, 这成为正迁移。但是,语言干扰大部分时候,是从负迁移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当说话人和写作者将两种语言中不一致的规则进行迁移时, 负迁移这种现象就发生了。根据对比分析理论, 两种语言的差异越大, 负迁移就越普遍。
二,母语思维的正迁移与二语写作
国内外学者对于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负迁移研究比较普遍, 然而母语对二语写作的正迁移确实存在, 有效加以利用可以促进二语的写作。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 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 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 减少外语写作中的错误, 促进写作的学习, 此时母语对外语写作的影响是积极的, 这种影响被称作正迁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当母语的表达形式与目的语相同、相似时, 有助于目的语学习习惯的形成, 会促进学习, 学习者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容易。在母语环境中进行英语写作时, 受自身英语能力限制, 学生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于母语思维进行写作。语言是相关文化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载体, 只要母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和知识系统存在交集, 在此交集内, 母语思维将会对目的语习得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母语思维对二语写作的正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写作构思这几个方面。
制约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最关键的因素是英语基础薄弱, 所掌握的词汇有限, 对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足, 对词汇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语义知识运用发展缓慢。Gass&Selinger (2001)研 究 表 明 当 母 语 与 目 的 语 共 有 一些同源词汇时, 学习者已掌握的相关母语知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习得者对目的语的学习任务。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都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等。且很多词汇在词性上是对应的。在词义上, 英汉语言中有很多词汇都是对应的, 汉语中复合词采用的结构方式英语中也基本都可见到。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借助母语, 准确地使用相应的英语词汇, 有利于完成写作。二语学习者的确依赖他们的母语词汇知识来完成二语写作任务, 母语词汇确实存在于二语学习者的头脑中,它以各种方式与二语词汇相联系, 当我们讨论词汇迁移时应当考虑二语水平。当二语学习者二语水平够熟练, 他们对母语中与主题相关的词汇了解越多, 他们就越能够产出并将其积极地应用到二语写作中去。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二语学习者扩展二语词汇之余, 积极地扩展母语词汇在教学中使用汉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 挖掘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 揭示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充分利用汉语的正迁移, 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按照语言学普遍的观点, 几乎所有的人类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皆存有共同点, 而这种共通性正是基于人类共通的思维本质上。换言之, 基于人类思维的相似, 作为思维之载体——语言必然也具有诸多共同点。而句法正是语言之灵魂, 语言之间在句子结构上也呈现极大共通性。英语的一些基本句型和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也为运用汉语的正迁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 :
S+V eg. He works hard. 他努力工作。
S+V+O eg. He told a story. 他讲了个故事。
S+V+IO+DO eg. She gave me a book. 她给了我一本书。
S+V+P eg. He is an actor. 他是个演员。
S+V+O+C eg. We asked him to go to bed early. 我们叫他早点睡。
母语思维的正迁移很重要的一个体现是在写作篇章的构思和内容上。学生写作最大的困惑就是写作内容与构思, 该写什么, 该怎么写。叶圣陶曾经说过, “训练学生写作, 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积累正是我们强调的语言输入。因此, 良好的汉语语言知识积累是英语写作输出进步的推力。发挥中文写作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的正迁移作用, 在提升学生中文写作水平过程中增强其英语写作能力。加强汉语的语言输入, 能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文标题, 构思文章的结构和观点。实践表明, 中文写作能力较高的, 其英语写作水平往往也不错。两者呈现一定的正相关。中文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 在选题视角、寻找论点支撑、构思、逻辑表达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得轻车熟路, 另外其擅于捕获过去的经验、迅速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自我表达能力较高、词汇较为丰富、在文化感悟上也极其灵敏。在谋篇布局和逻辑上, 汉语“起承转合”的写作模式与英语“主题引入—扩展支持—归纳总结”的模式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三,母语思维的负迁移与二语寫作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 思维和表达方式必然存在许多差异。因此,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 存在大量的负迁移。在二语写作过程中, 当母语的思维妨碍了二语的写作, 导致语言表达错误时, 母语的负迁移便产生了。对于写作功底较薄弱的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对英语的语言结构掌握不熟练, 在四级写作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借助并将母语直接套用在英文写作中, 忽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 写出大量的中国式的英语, 也就是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母语负迁移在写作过程中的出现, 主要原因在于英语与汉语在词汇、句法、语法和篇章结构差异的时候,仍然套用汉语的规则。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分清差异, 使用目的语的规范原则。
根据实践教学和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大量四级英语习作的资料搜集与跟踪,可以看出母语负迁移在写作中影响导致的错误主要在于两种语言词汇、句法、语法、篇章的差异的时候。
在写作用词的选择方面, 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错误最多的是词义与词性的滥用与误用。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 词性比较单一。而英语中许多词单词都是一詞多词性, 某些词的同一种词性也会有多种不同形式。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需词类转换, 而英语则相反。受汉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四级英语写作过程中, 严重缺乏英语单词词性意识, 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无意识乱用的想象非常普遍, 频率相当高。同一词性的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区别也常被忽视。如:
There are many not convenient.(形容词当成名词)
It is not what I want life. (动词当成形容词)
It is obviously that live in suburbs is better than live in city. (副词当成形容词)
Don’t deforestation. (名词当成动词)
一些英文固定习惯搭配、俚语以及文化差异表达,学生并没有熟练掌握,而是写作时在有限的词汇和内涵理解基础上利用汉语原则进行组织,导致负迁移的产生,出现很多表达错误。如:
小手术 minor operation 常被写成 small operation
看报纸 read a newspaper 常被写成 see/look a newspaper ca
擦眼泪 wipe off one’s tears 常被写成 rub one’s tears
红茶 black tea 常被写成 red tea
害群之马 a black sheep 常被写成 a black horse
以上例子中,学生没有掌握好minor与small, read与see, look, wipe off与rub词汇之间的意义差别,而是根据词汇表给出的参考意思,用汉语的搭配原则直接套用在英文中表达时产生的负迁移,不符合目的语的文化表达习惯和方式,没有实现两种语言实际意义上的对等。
另外英语词汇有数的形式语法变化,而汉语中没有,这点差异也体现在写作中学生按照汉语的思维,总是忽略了词汇的形式语法变化,导致主谓不一致, 混淆可数与不可数名词,无视主语单复数等现象。如:
It have great benefit.
There are few bus in the countryside.
在写作句子方面,汉语句子比较多的简单流水句,注重意合,少用连词。汉语句子中多用主动句并且多用主动表示被动。英语是形合型语言,句与句之间通过各种连接手段紧密结合,使用各种关系词、连接词来表明其关系,定语从句、主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复杂句使用较多。学生在写作中,没有意识到或者忽视了这种差异,仍然借助汉语的思维展开写作,便很容易产生负迁移导致的错误,并且比较少使用英语的复杂句。汉语是主题突出(Topic Prominent)语言,很多情况下主题结构中的主语都省略了,主题位置上的词语不一定是主语,并且很多成分如介词短语、时间、地点状语、动词短语都可充当主语。而英语是主语突出(Subject Prominent)语言,主语是显性,通常有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不能省略。而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意识不到这种差异,直接在英文写作时如汉语写作一样省略主语,或者直接把动词当作主语的比比皆是。如:Should do something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wim is good for health. 在写作中,汉语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主语常常是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所以汉语中主动句多。英语的显著特点是被动句多,注重物称,常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的词语作主语,使得被动句广泛流行。在英语被动句里,不必强调动作的施行者,就将其置于句尾由by连接; 不必、不愿或不便言明动作的施行者,就干脆将其省略。因此,在无视这两种语言差别的情况下,学生在写作时容易把诸如 “你的书出版了。” 写成 “Your book has published.”,是直接受汉语负迁移的直译出来的,在英语中物作主语时,应该用被动语态,应写成“Your book has been published.” 英汉两种语言句式在语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如句法功能上起定语作用的短语或从句在汉语中通常前置,而在英语中则后置。英文句子的基本语序是这样的:主语+谓语动词+其它成分。“其它成分”中最常见的是宾语和状语,状语中最多见的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表示程度、方式的副词。而时间和地点的顺序一般都是由小到大,这一点与汉语相反。
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就用了汉语语序思维。英汉两种语言有不同的语法体系。英语中的性、数、时态、语气、语态、句式结构等在表达上和汉语完全不同。学生在平时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生搬硬套汉语语法,写出不符合英语语法的句子。 在篇章的行文安排时,汉语写作的“螺旋式”迂回手法与英语写作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直线”型思维模式迥然不同。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到汉语写作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往往会产生负迁移的中式写作,文章开头绕了一大圈无关紧要的描述,才开始进入正题,无法在四级写作的120-180字数要求下,清晰简明扼要地阐明观点和解决问题。
四,母语正负迁移对二语写作的教学策略启示
母语思维负迁移干扰英语写作,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英语语料输入的严重不足, 只能借助汉语语言规则组织语言, 在两种语言规则的差异情况下便导致错误产生。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除课堂接触英语之外, 课外英语阅读极少。没有足够的阅读, 学生很难熟练英语句型篇章结构, 时态、数、词、词的功能以及词序语序, 并进行知识的积累, 以及提高语言技能。因此在教学中, 为学生精选一些地道英文语篇, 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乃至背诵, 保证足够的语言输入, 才能有足够正确语言产出, 否则写作只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英语语法的熟练掌握和自如运用, 增强英语写作语句的语法意识。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四级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行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两种语言在结构、文化上的对比, 对两种语言的异同进行归纳概括,发挥相同之处的正迁移, 抑制差异之处的负迁移。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语言现象的异同进行挖掘, 进行系统化的概括与抽象, 促进正迁移, 利用汉语为英语写作服务, 同时消除汉语对英语表达来说不能借鉴的负迁移。
同时, 在写作反馈过程中, 让学生互改习作, 指引认知一些母语思维负迁移语言错误, 以及研究观点的正确表达。教师在批改学生四级写作时, 按照四级写作的标准和要求, 并明确指出和搜集学生写作中的经典问题, 作为正负迁移的案例, 让学生进行借鉴和修改, 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提醒增强避免母语负迁移的意识, 并加以大量的写作实践练习和修改负迁移导致的表达错誤, 从而提高四级写作的水平, 适应社会的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在非英语专业学生四级写作的过程中, 母语思维的正负迁移都参与了学生的写作过程。在培养学生英语四级写作能力的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母语思维的正迁移,利用对母语比较精通的优势为英语写作服务。同时, 因为两种语言存在的各个方面的复杂的差异性, 要指导学生意识到差异, 并对差异进行积累、对比和研究,在写作过程中, 能够敏感地意识到差异, 并克服汉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 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写作地道的符合英语语言规则的句子篇章, 并能熟练地驾驭语言写作表达自己的写作观点, 从而提高英语四级写作能力和水平。 ■
参考文献
[1]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国际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2]董佩佩.试论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1).
[3]葛丽莲.對中国学生英语表达的影响——大学英语“母语迁移”写作典型实例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陆效用.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J].外语界,2011(4).
[5]戚晖.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与母语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2).
[6]孙鑫.“注意”在中国外语学习者的二语写作过程中作用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9.
[7]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
[8]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4).
[9]文秋芳,等.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J].现代外语,1998.
[10]文秋芳,郭纯洁.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J].现代外语,2011(4).
[11]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12]张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策略与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
[1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4]Bhela B. Native language interference i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Exploratory case studies of native language interference with target language usage[J].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1999.
[15]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6]Odlin. 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关键词: 母语思维;四级写作;正负迁移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 项目编号JAS150789
一,引言
语言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语言与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其中, 思维起主导作用, 语言能力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语言则是人类传达、交流和保存思想成果的主要工具, 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先发于语言, 思维创造语言, 但思维对语言有依赖作用, 语言可固定思维的方式并协助思维的进行。语言从属于思维, 它决定不了思维, 但可以影响某些思维方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1.语言影响思维和思维方式; 2.不同语言認识世界的图像与方式不同。正是由于语言认识 世界的图像和方式不同, 世界上才出现了林林总总, 各种各样的语言。母语思维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人认为母语对英语写作有促进作用, 有的人认为有阻碍和干扰的作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母语思维的问题在国内外都受到较多关注。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教学观认为母语是二语写作中的主要障碍, 而认知理论承认母语对二语写作的影响, 并指出其复杂性与多面性。1957年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提出了“语言迁移”的心理学概念。美国应用语言学家 Terence Odlin 强调语言迁移是一种" 跨语言影响", 这种影响源于目的语和学习者已习得或未习得语言间的异同, 通过学习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某些成分做出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而起作用。当两种语言的规则接近的时候, 语言干扰可以使说话人表达出正确的句子, 这成为正迁移。但是,语言干扰大部分时候,是从负迁移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和研究的。当说话人和写作者将两种语言中不一致的规则进行迁移时, 负迁移这种现象就发生了。根据对比分析理论, 两种语言的差异越大, 负迁移就越普遍。
二,母语思维的正迁移与二语写作
国内外学者对于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负迁移研究比较普遍, 然而母语对二语写作的正迁移确实存在, 有效加以利用可以促进二语的写作。当母语规则与外语规则相同时, 学习者把母语规则迁移到外语中去, 这时母语规则能够减轻外语学习的负担, 减少外语写作中的错误, 促进写作的学习, 此时母语对外语写作的影响是积极的, 这种影响被称作正迁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当母语的表达形式与目的语相同、相似时, 有助于目的语学习习惯的形成, 会促进学习, 学习者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容易。在母语环境中进行英语写作时, 受自身英语能力限制, 学生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于母语思维进行写作。语言是相关文化体系和知识体系的载体, 只要母语与目的语的文化和知识系统存在交集, 在此交集内, 母语思维将会对目的语习得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母语思维对二语写作的正迁移主要体现在词汇、句法、写作构思这几个方面。
制约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最关键的因素是英语基础薄弱, 所掌握的词汇有限, 对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足, 对词汇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语义知识运用发展缓慢。Gass&Selinger (2001)研 究 表 明 当 母 语 与 目 的 语 共 有 一些同源词汇时, 学习者已掌握的相关母语知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习得者对目的语的学习任务。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都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等。且很多词汇在词性上是对应的。在词义上, 英汉语言中有很多词汇都是对应的, 汉语中复合词采用的结构方式英语中也基本都可见到。在写作过程中, 学生借助母语, 准确地使用相应的英语词汇, 有利于完成写作。二语学习者的确依赖他们的母语词汇知识来完成二语写作任务, 母语词汇确实存在于二语学习者的头脑中,它以各种方式与二语词汇相联系, 当我们讨论词汇迁移时应当考虑二语水平。当二语学习者二语水平够熟练, 他们对母语中与主题相关的词汇了解越多, 他们就越能够产出并将其积极地应用到二语写作中去。因此,我们应当鼓励二语学习者扩展二语词汇之余, 积极地扩展母语词汇在教学中使用汉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 挖掘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 揭示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充分利用汉语的正迁移, 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按照语言学普遍的观点, 几乎所有的人类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皆存有共同点, 而这种共通性正是基于人类共通的思维本质上。换言之, 基于人类思维的相似, 作为思维之载体——语言必然也具有诸多共同点。而句法正是语言之灵魂, 语言之间在句子结构上也呈现极大共通性。英语的一些基本句型和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 这也为运用汉语的正迁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 :
S+V eg. He works hard. 他努力工作。
S+V+O eg. He told a story. 他讲了个故事。
S+V+IO+DO eg. She gave me a book. 她给了我一本书。
S+V+P eg. He is an actor. 他是个演员。
S+V+O+C eg. We asked him to go to bed early. 我们叫他早点睡。
母语思维的正迁移很重要的一个体现是在写作篇章的构思和内容上。学生写作最大的困惑就是写作内容与构思, 该写什么, 该怎么写。叶圣陶曾经说过, “训练学生写作, 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积累正是我们强调的语言输入。因此, 良好的汉语语言知识积累是英语写作输出进步的推力。发挥中文写作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的正迁移作用, 在提升学生中文写作水平过程中增强其英语写作能力。加强汉语的语言输入, 能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文标题, 构思文章的结构和观点。实践表明, 中文写作能力较高的, 其英语写作水平往往也不错。两者呈现一定的正相关。中文写作能力较高的学生, 在选题视角、寻找论点支撑、构思、逻辑表达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得轻车熟路, 另外其擅于捕获过去的经验、迅速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自我表达能力较高、词汇较为丰富、在文化感悟上也极其灵敏。在谋篇布局和逻辑上, 汉语“起承转合”的写作模式与英语“主题引入—扩展支持—归纳总结”的模式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三,母语思维的负迁移与二语寫作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语系, 思维和表达方式必然存在许多差异。因此, 在英语写作过程中, 存在大量的负迁移。在二语写作过程中, 当母语的思维妨碍了二语的写作, 导致语言表达错误时, 母语的负迁移便产生了。对于写作功底较薄弱的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对英语的语言结构掌握不熟练, 在四级写作过程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借助并将母语直接套用在英文写作中, 忽视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 写出大量的中国式的英语, 也就是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母语负迁移在写作过程中的出现, 主要原因在于英语与汉语在词汇、句法、语法和篇章结构差异的时候,仍然套用汉语的规则。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分清差异, 使用目的语的规范原则。
根据实践教学和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大量四级英语习作的资料搜集与跟踪,可以看出母语负迁移在写作中影响导致的错误主要在于两种语言词汇、句法、语法、篇章的差异的时候。
在写作用词的选择方面, 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错误最多的是词义与词性的滥用与误用。汉语词大部分是一词一类, 词性比较单一。而英语中许多词单词都是一詞多词性, 某些词的同一种词性也会有多种不同形式。汉语一个词能充当的句子成分较多,一般无需词类转换, 而英语则相反。受汉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 学生在四级英语写作过程中, 严重缺乏英语单词词性意识, 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无意识乱用的想象非常普遍, 频率相当高。同一词性的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区别也常被忽视。如:
There are many not convenient.(形容词当成名词)
It is not what I want life. (动词当成形容词)
It is obviously that live in suburbs is better than live in city. (副词当成形容词)
Don’t deforestation. (名词当成动词)
一些英文固定习惯搭配、俚语以及文化差异表达,学生并没有熟练掌握,而是写作时在有限的词汇和内涵理解基础上利用汉语原则进行组织,导致负迁移的产生,出现很多表达错误。如:
小手术 minor operation 常被写成 small operation
看报纸 read a newspaper 常被写成 see/look a newspaper ca
擦眼泪 wipe off one’s tears 常被写成 rub one’s tears
红茶 black tea 常被写成 red tea
害群之马 a black sheep 常被写成 a black horse
以上例子中,学生没有掌握好minor与small, read与see, look, wipe off与rub词汇之间的意义差别,而是根据词汇表给出的参考意思,用汉语的搭配原则直接套用在英文中表达时产生的负迁移,不符合目的语的文化表达习惯和方式,没有实现两种语言实际意义上的对等。
另外英语词汇有数的形式语法变化,而汉语中没有,这点差异也体现在写作中学生按照汉语的思维,总是忽略了词汇的形式语法变化,导致主谓不一致, 混淆可数与不可数名词,无视主语单复数等现象。如:
It have great benefit.
There are few bus in the countryside.
在写作句子方面,汉语句子比较多的简单流水句,注重意合,少用连词。汉语句子中多用主动句并且多用主动表示被动。英语是形合型语言,句与句之间通过各种连接手段紧密结合,使用各种关系词、连接词来表明其关系,定语从句、主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复杂句使用较多。学生在写作中,没有意识到或者忽视了这种差异,仍然借助汉语的思维展开写作,便很容易产生负迁移导致的错误,并且比较少使用英语的复杂句。汉语是主题突出(Topic Prominent)语言,很多情况下主题结构中的主语都省略了,主题位置上的词语不一定是主语,并且很多成分如介词短语、时间、地点状语、动词短语都可充当主语。而英语是主语突出(Subject Prominent)语言,主语是显性,通常有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主语不能省略。而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意识不到这种差异,直接在英文写作时如汉语写作一样省略主语,或者直接把动词当作主语的比比皆是。如:Should do something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wim is good for health. 在写作中,汉语习惯于人称化的表达,主语常常是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所以汉语中主动句多。英语的显著特点是被动句多,注重物称,常常选择不能施行动作或无生命的词语作主语,使得被动句广泛流行。在英语被动句里,不必强调动作的施行者,就将其置于句尾由by连接; 不必、不愿或不便言明动作的施行者,就干脆将其省略。因此,在无视这两种语言差别的情况下,学生在写作时容易把诸如 “你的书出版了。” 写成 “Your book has published.”,是直接受汉语负迁移的直译出来的,在英语中物作主语时,应该用被动语态,应写成“Your book has been published.” 英汉两种语言句式在语序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如句法功能上起定语作用的短语或从句在汉语中通常前置,而在英语中则后置。英文句子的基本语序是这样的:主语+谓语动词+其它成分。“其它成分”中最常见的是宾语和状语,状语中最多见的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表示程度、方式的副词。而时间和地点的顺序一般都是由小到大,这一点与汉语相反。
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就用了汉语语序思维。英汉两种语言有不同的语法体系。英语中的性、数、时态、语气、语态、句式结构等在表达上和汉语完全不同。学生在平时写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生搬硬套汉语语法,写出不符合英语语法的句子。 在篇章的行文安排时,汉语写作的“螺旋式”迂回手法与英语写作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直线”型思维模式迥然不同。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到汉语写作习惯和思维模式的影响,往往会产生负迁移的中式写作,文章开头绕了一大圈无关紧要的描述,才开始进入正题,无法在四级写作的120-180字数要求下,清晰简明扼要地阐明观点和解决问题。
四,母语正负迁移对二语写作的教学策略启示
母语思维负迁移干扰英语写作,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英语语料输入的严重不足, 只能借助汉语语言规则组织语言, 在两种语言规则的差异情况下便导致错误产生。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除课堂接触英语之外, 课外英语阅读极少。没有足够的阅读, 学生很难熟练英语句型篇章结构, 时态、数、词、词的功能以及词序语序, 并进行知识的积累, 以及提高语言技能。因此在教学中, 为学生精选一些地道英文语篇, 让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乃至背诵, 保证足够的语言输入, 才能有足够正确语言产出, 否则写作只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英语语法的熟练掌握和自如运用, 增强英语写作语句的语法意识。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四级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行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两种语言在结构、文化上的对比, 对两种语言的异同进行归纳概括,发挥相同之处的正迁移, 抑制差异之处的负迁移。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语言现象的异同进行挖掘, 进行系统化的概括与抽象, 促进正迁移, 利用汉语为英语写作服务, 同时消除汉语对英语表达来说不能借鉴的负迁移。
同时, 在写作反馈过程中, 让学生互改习作, 指引认知一些母语思维负迁移语言错误, 以及研究观点的正确表达。教师在批改学生四级写作时, 按照四级写作的标准和要求, 并明确指出和搜集学生写作中的经典问题, 作为正负迁移的案例, 让学生进行借鉴和修改, 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提醒增强避免母语负迁移的意识, 并加以大量的写作实践练习和修改负迁移导致的表达错誤, 从而提高四级写作的水平, 适应社会的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在非英语专业学生四级写作的过程中, 母语思维的正负迁移都参与了学生的写作过程。在培养学生英语四级写作能力的过程中, 要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母语思维的正迁移,利用对母语比较精通的优势为英语写作服务。同时, 因为两种语言存在的各个方面的复杂的差异性, 要指导学生意识到差异, 并对差异进行积累、对比和研究,在写作过程中, 能够敏感地意识到差异, 并克服汉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 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写作地道的符合英语语言规则的句子篇章, 并能熟练地驾驭语言写作表达自己的写作观点, 从而提高英语四级写作能力和水平。 ■
参考文献
[1]陈建林.基于语料库的国际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使用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2]董佩佩.试论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1).
[3]葛丽莲.對中国学生英语表达的影响——大学英语“母语迁移”写作典型实例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4]陆效用.试论母语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J].外语界,2011(4).
[5]戚晖.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与母语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2).
[6]孙鑫.“注意”在中国外语学习者的二语写作过程中作用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 2009.
[7]王立非,文秋芳.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3).
[8]王文宇,文秋芳.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4).
[9]文秋芳,等.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J].现代外语,1998.
[10]文秋芳,郭纯洁.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看图作文过程的研究[J].现代外语,2011(4).
[11]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12]张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策略与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
[1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4]Bhela B. Native language interference in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Exploratory case studies of native language interference with target language usage[J].International Education Journal,1999.
[15]Ellis.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6]Odlin. 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