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乡镇企业法》于1996年颁布后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相继颁布,其作用和功能已经被这些现代企业法所取代和突破.并且,它的存在已经造成与上述诸企业法在适用上的混乱与矛盾,废止它不会影响乡镇企业及其投资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机 构】
:
中国政法大学 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 10008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镇企业法》于1996年颁布后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相继颁布,其作用和功能已经被这些现代企业法所取代和突破.并且,它的存在已经造成与上述诸企业法在适用上的混乱与矛盾,废止它不会影响乡镇企业及其投资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其他文献
当前经济形势需要拉动内需,国家发展需要弘扬传统文化.古代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全国各地的复建、仿建甚多,但是多数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有因造价高企业支撑不住的,有因维护成本过高难以为继的,也有半途而废的.工厂化生产的装配式古建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可以实现100%装配化构筑,做到全装修,加载“被动房”技术.不仅可以较好地弘扬中华五千年民族文化,而且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的建筑水平.
在以往的设计研究当中,亲和性设计往往被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以及室内设计当中.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亲和性设计应用于室外环境设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亲和性空间的室外环境设计原则,并在相应原则的基础上探讨出相对应的应用策略.
由于建筑设计和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二者是紧密相联的,因此对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室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策略,希望能为有关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实践数据分析表明,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精准度逐步提升,采纳率稳步提高,律师见证基本实现全覆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确立和精准量刑建议的推行使控审职能发生调整,产生了“检察机关主导与审判中心”“量刑权与求刑权”冲突的争论.控审双方应当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加强量刑问题的双向沟通,形成统一的量刑标准,实现公正和效率的双赢.
随着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网建设也不断得到完善,而作为我国城乡纽带的二级公路,在运输行业中越发显得重要.当一条条含有“四新”的高速、一二级公路交到地方公路养护部门时,如何科学加强公路日常养护,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为出行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是当前摆在公路养护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二级公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的必要性,并根据存在的病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传统行政法学是以行政行为为核心概念构建的法学体系,行政行为概念的法治目的决定了其内涵,行政行为型式化支撑了其外延,两者共同决定了概念的核心地位.我国行政法学的核心概念经历了由具体行政行为到广义行政行为的变迁,其功能由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转变,但因型式化研究停滞导致广义行政行为概念外延的混乱,学界应加强对行政行为型式化的研究,构建以广义行政行为为核心的完整行政法学总论体系.
2018年立法机关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纳入《刑事诉讼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罪行,同意量刑建议,可依法从宽处理.控辩双方实现由激烈对抗向合作的转变,诉讼效率显著提高.然而,当前认罪认罚程序适用中律师开展辩护仍然面临诸多障碍,如值班律师定位不明、律师辩护权利保障不充分、律师辩护效果不佳.为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构建,充分保障律师辩护权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修正:一是推进值班律师“辩护人”化,赋予值班律师与辩护人同等辩护权利;二是加强律师辩护权利保障;三是构建“有效辩护”机制,提
个人破产制度作为破产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首要目的是促使债务人得到重生,可以顺利地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举债行为出现,居民杠杆率不断提高,我国个人破产立法工作迫在眉睫.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逐步开始建立其个人破产制度,并于2001年制定《民事再生法》,其中的小规模个人再生程序,工薪者再生程序和住宅资金贷款债权特别规定对我国个人破产立法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秩序为法益,是片面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立法现象.构成该罪的行为人主观上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明知的内容为被帮助者实施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这里的“明知”既包括确实知道,也包括推定知道.对于缺乏犯意联络且独立化程度较高的帮助行为,应单独评价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于行为人与被帮助者相互串通、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网络犯罪的,应评价为相应的共同犯罪.
“诈捐行为”指欺骗式的募捐行为,即通过虚构部分或全部事实,利用他人的同情心,为自己或他人向公众求助的行为.以网络、媒体等公众平台进行欺骗式募捐的新型诈捐行为区别于传统诈捐行为,其危害性远大于后者,且呈多发趋势,急需刑法回应.将新型诈捐行为一概认定为诈骗罪的做法将消解诈骗罪行为模式的定型化功能,同时还易导致量刑失衡.某项危害行为的刑法规制应围绕罪与非罪、此罪彼罪和从轻从重三个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