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望如初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shashou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什么是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结构主要由股骨和胫骨及髌骨组成,在胫骨与股骨之间有光滑的关节软骨及半月板,起到运动缓冲作用,并且关节腔内含有润滑液,这些结构可降低关节间的磨损。由于经年累月的磨损,关节逐渐老化引起的退行性变,形成骨赘,又称“骨刺”。骨赘是引起中、老年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此外,创伤、肥胖、先天性畸形以及剧烈运动,都会加重加速膝关节软骨的退变,逐渐出现关节疼痛、屈伸活动受限,甚至出现关节变形(形成内翻和外翻畸形,内翻畸形即为“O”型腿,外翻畸形即为“X”型腿)。

二、如何治疗膝骨关节炎?


  在膝关节炎的早期可选择保守治疗,比如,改善膳食结构,控制或减轻体重,与此同时进行一定的腿部肌肉的锻炼。这些举措可有效降低关节的负担,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疼痛症状明显时还可以选择物理疗法,如红外线、脉冲短波、磁疗及蜡疗等可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运。当疾病进展,症状进一步加重时,则应借助药物辅助治疗,包括外用敷贴、关节腔注射、软骨保护剂、抗炎镇痛药物、抗骨质疏松药物以及中医药等。药物治疗需要在充分评估风险后谨慎使用,需要长期服用时应定期复查。若上述治疗方式效果欠佳,关节疼痛及变形进一步逐步加重,则可考虑通过外科手术治疗。

三、手术必须行全膝关节置换吗?


  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关节镜探查清理、保膝手术(胫骨截骨矫形、单髁表面置换)以及全膝置换术。在以往的传统治疗理念中,如果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便认为只能通过置换关节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都需要将整个膝关节都换掉的。换膝虽可有效改善症状,但因其风险高、组织创伤大、出血多、恢复较慢,造成相当比例的患者术后效果不佳。总之,关节还是自己的好,能保则尽量保。那么对于部分中晚期关节炎患者,可选择采用一种比全膝置换创伤小、出血少、功能恢复更快更好的手术治疗方式。即保膝手术治疗。


四、保膝手术治疗有哪些?




  脛骨高位截骨术(HTO),即通过对胫骨进行截骨矫正下肢力线,从而改善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适用于合并内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此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短,患者术后第1天可以下地,疼痛轻,恢复快速,可有效延缓关节炎进展,最大程度保留了膝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最终延缓甚至避免了行全膝置换手术。



  人体的膝关节有三个间室:前侧、内侧及外侧间室。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大约有近30%的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和退变主要局限于膝关节的一侧间室,尤以内侧间室多见。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单髁置换术是最佳选择。膝关节单髁表面置换术(UKA),即只置换膝关节病损严重部位,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软骨表面行表面置换,尚未出现病变相对完好的关节软骨得到保留。由于该手术技术不需要切除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和软组织,因而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患者自身的本体感觉及关节正常功能。另外,需要植入膝关节内的异物少,异物反应轻。

五、HTO手术是如何做的?


  目前,临床上截骨方式主要有两种:内侧开放楔形截骨与外侧闭合楔截骨。其中,以内侧开放楔截骨为主,即在膝关节下方行小切口,于胫骨近端内侧打开一条骨缝,逐渐撑开,把下肢力线适当转移到外侧间室(没有明显退变的一侧),并使用钢板螺钉固定牢靠即可。

六、哪类患者适合保膝手术?


  一般来说,胫骨高位截骨术主要针对膝关节内侧疼痛、相对年轻(<65岁)、伴有关节内畸形关节炎患者,或者年龄较轻(<40岁)、站立或短距离行走即疼痛的关节畸形患者。单髁置换术适应于疼痛在膝关节内侧或前内侧部位,而外侧疼痛不明显的中、晚期关节炎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一侧间室退变、软骨面明显损伤,通过保守治疗效果不好,这类患者常常伴有“O”型腿畸形。但并不是所有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都可应用保膝手术来解决问题的,这需要骨科医生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七、保膝手术安全吗?


  膝关节保膝手术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随着假体材料的进步、设计的改进以及医生水平的提升,已具有确切和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近几年来,这项技术的发展在国内突飞猛进,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手术方式。在充分的术前评估、完善的围术期监测以及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基础上,一般来说手术是非常安全的,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很低。
  当然,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随着目前医疗手术技术的革新,新材料内固定的使用,以及选择合适的患者,以上风险已很少出现。因此,保膝手术作为治疗膝关节骨性的方式之一,对于合适的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及较少的并发症,已受到越来越多骨科医师及患者的青睐。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评价脑梗死恢复期延续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0例确定为观察样本,依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在延续护理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能障碍情况。结果:组间相比,研究组表达障碍、饮食障碍、睡眠障碍、肢体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妊娠期由于孕妇生理、心理以及社会角色发生变化,导致部分孕妇出现产前抑郁,表现为焦虑、低落,伴有睡眠障碍,这种心理状况会对孕妇及子代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發展节奏加快,产妇身心健康的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产前抑郁现象逐渐增多。本研究对560名温江居民进行调查,了解其对产前抑郁认知情况,旨在让大众对产前抑郁有初步认识并得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向大众
期刊
药学教授 研究员现任海南南海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海南医学院在读研究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数据显示,心脑血管患病人数已约为3.30亿人。在心脑血管、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居于死亡因素的首位[1],而高脂血症则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红
期刊
[摘要] 目的: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采取优化护理流程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接诊到确诊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抢救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2021年1月18日,中国科协发布了2020年度“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榜单聚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资源环境等五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园区)需求最为集中、迫切的领域,优选能够代表前沿水平,实现技术重大突破,商业模式可见、商业潜力巨大的50项技术成果。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十届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
期刊
2019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近1.76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2.57%,远超国际老龄化标准5.57个百分点,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城市超过20个。1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极为严峻的社会问题。面对城市老龄化、耐药细菌感染蔓延以及输入性疾病增加与未知感染性疾病的不可控风险;未来防疫挑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可能会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在疫情过程中应
期刊
【典型病例】  医院内心电图室返聘的技术员老王,因预防衰老一直在服用中药汤剂。某日下午2点左右,老王喝了一碗煮好的中药汤剂,约十几分钟后,觉得全身发痒,尤其是面部开始肿胀,眼睑和嘴唇急剧增大。遂紧急来医院急诊。值班医生判断为中药过敏,并迅速给老王皮下注射了0.3mg的肾上腺素,并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mg以及异丙嗪等抗过敏药物。不到半小时,老王的过敏症状完全消失。又观察半小时后,完全康复的老王从急诊室
期刊
易教授接受采访  矍铄的精神,洪亮的声音,矫健的步伐,看上去像一位60岁左右的长者。这是易明初教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夜明珠”是好友给易教授起的微信名字。这位博学有趣、积极乐观的86岁的银发“少年”,从青年时代到退休之后,一直闪烁着智慧,闪烁着光芒,照亮了自己,也感染并影响着他人。科学报国 勇攀高峰  易明初出身贫苦,父亲从小在农村放牛,后去自流井当了烧盐工人。易明初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赶上了国家
期刊
人们逐渐意识到,其实疫苗接种不仅仅是小朋友的“福利”,我们成年人也需要接种各种疫苗,也会遇到疫苗过敏等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如下:一、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疫苗?  不适合接种的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处于发热、感染等疾病的急性期患者;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患有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有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紊乱的人群,以及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的人群,这类人群由于免疫功
期刊
齐海梅 主任医师,知名心内科、老年医学专家。现任北京医院老年医学部病房主任、全科教研室及全科培训基地副主任、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兼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智慧医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流行病学组副组长、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常委及《保健医苑》杂志副主编等重要职务。  齐海梅主任是一位从医30余年的心血管疾病及老年病保健专家。通话或见面时她总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齐大夫”。将医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