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同西方国家还有一定得差距,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之前对隶属于服务业的文化产业征收营业税,导致企业税负过重,抵扣链条中断,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合作,阻碍了文化產业的发展。将营业税改征成为了增值税这一行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着决定性作用,使得抵扣链条更加完整,在整体上使该行业的税负得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该项改革并不全面,仍然存在部分缺点。因此有必要对“营改增”对文化产业的税负影响进行研究,找出不足,提出完善建议,使文亿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营业税 增值税
文化产业 营改增
“营改增”试点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文化企业税负加重
就整个产业方面来讲,实行“营改增”的确让文化产业的税收压力降低了,解决了重复收税的问题,尤其足对小公司来讲,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将引导这些企业重视对自我发展,取得优良的进步。然而实行“营改增”却让某些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加重了。文化产业一般都为知识型产业,内部人力成本占了较大的比重,但这部分成本是不能够抵扣的。但是使用周期较长的办公成本占该行业的外购服务成本的绝大部分,更新固定资产的周期比较长,若是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对购买固定资产的需求量很少的话,就会造成可以用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金额业比较小。以上原因会导致部分文化企业的税负“不减反增”。
(2)税收政策没有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特点
即便文化产业涉及了批发零售业、公共管理业、服务业、工业等各大产业,涵盖了84个行业类别,但是绝大部分还是包含在服务业内。然而,目前增值税是依据制造行业的情况制定的,并没有明确结合文化产业人员流动大、用工成本高等特点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政策制定出来,导致“营改增”扶持文化产业的方向性不明晰,产业发展扶持没有针对文化产业发展运行特点,也不可能直接照搬照旧之前的政策,所以现行的增值税税制应该做出相应调整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优化文化产业“营改增”的建议
(1)将增值税的抵扣范围进行扩大
增值税转型在我国已经经历一段时间的改革,有了一定的效果,但税收中性原则依然没有伞部体现出来,立足于文化产业特点的定向扶持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文化产业的“营改增”应该结合增值税的转型,从而达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效果。扩展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诸如不动产、厂房、土地一类的大额有形资产尚未纳入进税项的抵扣范畴,中国的增值税尚未完成向消费型的转换。其次,无形资产的投入是文化产业投资的主要部分,所以就需要将诸如知识产权转让、技术专利转让、品牌特许授权一类仍然隶属于营业税征收范畴的纳入到增值税的税收抵扣范畴内。从而避免文化产业重复征税,减小文化企业税负,完善全面实行“营改增”制度。
(2)扩大“营改增”行业的覆盖范围
目前,因为增值税没有完全覆盖全行业,文化产业又依赖于其他产业,“营改增”还没有完伞发挥它的作用。因此,要想使得文化产业获得更大的进步空间,就需要把增值税全面推广到这个产业的各个角落,让抵扣链条更加完善。
由于其他各大产业的进步都会对文化产业造成影响,所以,若是不能把“营改增”推广到和文化产业相联系的产业的话,别的产业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就无法当作进项抵扣,产业之间就没有办法进项良好的对接,“营改增”在文化产业的实施效果就会弱化,甚至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不断的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的范围,特别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意义的那些行业,让增值税早点实现全行业的覆盖。
(3)把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适当降低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营改增”方案中所制定的界定标准是应纳增值税销售额达到五百万元。而小规模纳税人采取简易征收,上一环节缴纳的税款无法扣除,下一环节的税款也无法抵扣。较高的界定标准严重妨碍了小型企业的成长壮大,因此需要将划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标准适当地调低,如此一来就能够使更多的小规模企业成为一般纳税人,让抵扣链条更加完善,防止重复征税。缩小与我国现行的划分标准50万元或80万元的差距,然后一般纳税人的比重就会提高,给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完善“营改增”配套措施
税收政策没有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特点,所以,所以必须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使政策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是要细化相关文化产业的有关政策,搞清楚扶持的重点,明确发展的方向;第二是要改善有关的税收政策,以此来对文化产业着重的支持,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并根据这个完善“营改增”改革方案,对文化产业智力、人才资本的投入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
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对于企业在征收营业税时享有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应继续保留或者用相应的政策进行替换,让文化产业能够平稳的过渡。而且不要仅仅只在流转税领域进行改革,可以出台各方面的税收政策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5)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营改增”实施之后,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要求更加严格,涉及的内容也更加复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具备全局意识,既可以控制好风险,又能够把握机会,这就要求有关的财务工作者具有相当高的财务管理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企业应该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该涉及到“营改增”改革基本内容,让财务管理人员对此有着明晰的意识,能够很好的应对“营改增”为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培养了他们对国家新政策新方向的敏感度。与此同时,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制度规范进行调整完善,使之更加的适应“营改增”这个大背景。另外,相关的公司还能够利用公司内部竞争或者是外聘等形式来提升管理人员以及基层从业者的素质,为之输入新的血液,创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气氛,以此来为公司提供人才资源,提升公司财务管理质量。
[1]爱伦.A.泰特.增值税:管理与政策问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2]冯曦明.当代中国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营业税 增值税
文化产业 营改增
“营改增”试点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文化企业税负加重
就整个产业方面来讲,实行“营改增”的确让文化产业的税收压力降低了,解决了重复收税的问题,尤其足对小公司来讲,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将引导这些企业重视对自我发展,取得优良的进步。然而实行“营改增”却让某些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加重了。文化产业一般都为知识型产业,内部人力成本占了较大的比重,但这部分成本是不能够抵扣的。但是使用周期较长的办公成本占该行业的外购服务成本的绝大部分,更新固定资产的周期比较长,若是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对购买固定资产的需求量很少的话,就会造成可以用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金额业比较小。以上原因会导致部分文化企业的税负“不减反增”。
(2)税收政策没有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特点
即便文化产业涉及了批发零售业、公共管理业、服务业、工业等各大产业,涵盖了84个行业类别,但是绝大部分还是包含在服务业内。然而,目前增值税是依据制造行业的情况制定的,并没有明确结合文化产业人员流动大、用工成本高等特点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政策制定出来,导致“营改增”扶持文化产业的方向性不明晰,产业发展扶持没有针对文化产业发展运行特点,也不可能直接照搬照旧之前的政策,所以现行的增值税税制应该做出相应调整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特点。
优化文化产业“营改增”的建议
(1)将增值税的抵扣范围进行扩大
增值税转型在我国已经经历一段时间的改革,有了一定的效果,但税收中性原则依然没有伞部体现出来,立足于文化产业特点的定向扶持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文化产业的“营改增”应该结合增值税的转型,从而达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效果。扩展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诸如不动产、厂房、土地一类的大额有形资产尚未纳入进税项的抵扣范畴,中国的增值税尚未完成向消费型的转换。其次,无形资产的投入是文化产业投资的主要部分,所以就需要将诸如知识产权转让、技术专利转让、品牌特许授权一类仍然隶属于营业税征收范畴的纳入到增值税的税收抵扣范畴内。从而避免文化产业重复征税,减小文化企业税负,完善全面实行“营改增”制度。
(2)扩大“营改增”行业的覆盖范围
目前,因为增值税没有完全覆盖全行业,文化产业又依赖于其他产业,“营改增”还没有完伞发挥它的作用。因此,要想使得文化产业获得更大的进步空间,就需要把增值税全面推广到这个产业的各个角落,让抵扣链条更加完善。
由于其他各大产业的进步都会对文化产业造成影响,所以,若是不能把“营改增”推广到和文化产业相联系的产业的话,别的产业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就无法当作进项抵扣,产业之间就没有办法进项良好的对接,“营改增”在文化产业的实施效果就会弱化,甚至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不断的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的范围,特别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意义的那些行业,让增值税早点实现全行业的覆盖。
(3)把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适当降低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营改增”方案中所制定的界定标准是应纳增值税销售额达到五百万元。而小规模纳税人采取简易征收,上一环节缴纳的税款无法扣除,下一环节的税款也无法抵扣。较高的界定标准严重妨碍了小型企业的成长壮大,因此需要将划分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标准适当地调低,如此一来就能够使更多的小规模企业成为一般纳税人,让抵扣链条更加完善,防止重复征税。缩小与我国现行的划分标准50万元或80万元的差距,然后一般纳税人的比重就会提高,给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完善“营改增”配套措施
税收政策没有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特点,所以,所以必须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使政策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是要细化相关文化产业的有关政策,搞清楚扶持的重点,明确发展的方向;第二是要改善有关的税收政策,以此来对文化产业着重的支持,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并根据这个完善“营改增”改革方案,对文化产业智力、人才资本的投入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
具体来说可以这样做,对于企业在征收营业税时享有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应继续保留或者用相应的政策进行替换,让文化产业能够平稳的过渡。而且不要仅仅只在流转税领域进行改革,可以出台各方面的税收政策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5)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营改增”实施之后,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要求更加严格,涉及的内容也更加复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具备全局意识,既可以控制好风险,又能够把握机会,这就要求有关的财务工作者具有相当高的财务管理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
企业应该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应该涉及到“营改增”改革基本内容,让财务管理人员对此有着明晰的意识,能够很好的应对“营改增”为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培养了他们对国家新政策新方向的敏感度。与此同时,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制度规范进行调整完善,使之更加的适应“营改增”这个大背景。另外,相关的公司还能够利用公司内部竞争或者是外聘等形式来提升管理人员以及基层从业者的素质,为之输入新的血液,创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气氛,以此来为公司提供人才资源,提升公司财务管理质量。
[1]爱伦.A.泰特.增值税:管理与政策问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2]冯曦明.当代中国税制改革理论与实践[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