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泼水节作为缅甸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节日,除了庆祝节日以外,也有一些行善的习俗。比如布施和救生等等,在最隆重的节日里有这些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缅甸虽然是一个贫穷的国家,但也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国家,佛教深入到了缅甸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整个缅甸社会,行善积德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缅甸人把行善当作一种应尽的义务。乐善好施已经成为缅甸的一种传统习俗,不论职位高低,大多数缅甸人都会去做一些行善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缅甸人民的这种乐善好施的品德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不仅满足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也有利于社会的整合和道德规范的形成。
【关键词】泼水节;行善;个人行善
一、缅甸的泼水节
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涤旧除污,迎新接福。根据缅甸的传统信仰之说,人多多少少都是有罪的。人们相信这些罪过可以用干净的水来洗刷,净化心灵与思想,从而在新年来临之际确保自己是清白之身。
缅甸的“泼水节”是缅甸人民传统的新年佳节,于每年公历4月13日前后,一般要庆祝4天。在“泼水节”期间,佛教徒清晨要先赶赴附近的寺院,参加浴佛仪式,念育吉祥经。向菩萨洒香水,祈求保佑。家家户户在门前缸桶里盛装贮满清水,泼洒来客和过往行人,以表示衷心祝愿。人们都以被泼得多而兴奋。因为他们把新年之水视作幸福与吉祥的象征,认为可以驱暑祛热、消灾纳福、洗刷愁苦、带来好运。每年4月中旬的泼水节都是缅甸最热闹的时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对于性格内敛的缅甸人来说,泼水节无疑是个“狂欢节”。公司放假,商店停业,忘记工作,抛开烦恼,所有人都沉浸在完全放松的欢乐气氛.人们希望在此期间用水洗去身上的“污垢罪恶”,以清洁之身迎接天神,辞旧迎新,祈求来年好运。寄托了人们对善良正义的推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缅甸的泼水节通常历时三到四天,节日期间,无论城乡,人人都身着盛装,互相泼水嬉戏,表示涤旧迎新之意。有的人用番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更多的人则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射。小孩用水枪向大人进攻,也不会受责骂。人们被泼的愈多,就愈高兴。每年一次的泼水节,也是青年们良辰美景中交往的好时机,不少青年人借此良机结成良缘。
二、泼水节期间缅甸人的行善
1礼节礼仪
缅甸人历来非常尊敬僧侣,黄色的袈裟是人们心目中庄严、崇高、圣洁、不可侵犯的象征。乘船坐车,人们见到和尚要起立让座;宴会、集会等场合,和尚都坐最好的位置;任何人,包括国王,谒见和尚教要跣足膜拜;大法师有事见缅王时,缅王要主动让开宝座,以示尊敬。
缅甸是个多礼节礼仪的国家。缅甸佛教徒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惯施合十礼。施合十礼时,如果戴有帽子,要摘掉夹在左腋下,然后双手合十施礼施合十礼时,要双脚站定,两手合掌后举至胸前倾斜。并说“给您请安了!”缅甸人见到不太熟悉和不经常见面的老人、领导、学者时,如他们正坐在地板上,则要施跪拜礼。若见到上述人员是比较熟悉的人,则施坐拜礼。他们凡来到僧、父母、师长面前时,都要施大礼,即“五体投地礼”。他们路遇老人、领导、学者时,一般施鞠躬礼(浅鞠身俯首约20至30度)。
2募捐
缅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乐善好施。在缅甸,几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为缅甸人的一种习惯。缅甸人施舍不讲究物品的贵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缅甸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心不诚的人即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缅甸人的施舍和捐献到处可见。数以万计的佛塔和数不清的寺庙是人们捐款修建的;全国32万僧尼的斋饭、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连市内公共汽车的凉棚、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錢修起来的,上面都刻有施主的名子。缅甸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钱修佛塔。他们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临死时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
3布施
缅族人性格开朗,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他们相信佛教关于轮回和因果报应之说,因而大多数缅族人乐善好施。遇上传统节日,如浴佛节、点灯节、泼水节,他们搭起凉棚,款待过路人吃汤圆、糯米饭或喝饮料。他们认为布施是极为重要的宗教行为,是积德行善的表现,所以在布施上毫不吝惜。
无论城市或乡村,每天清早家庭主妇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市场上买一束鲜花,供在佛像之前,然后就是早拜、诵经。备好早餐之后,要先分出一份上好的饭菜,等化缘的僧人来时,用来供养他们。缅甸的佛教徒除热心礼拜、诵经、供养僧人外,还认为修佛塔是最大的善行,这样的功德可以得到最好的福报。
三、总结
泼水节期间,缅甸人会进行大量的行善活动,包括募捐、布施和祈福等。这些行为不仅仅是庆祝一个节日,更加体现了缅甸人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下受到的积极影响,使得他们心中行善的信念一直代代相传。
【关键词】泼水节;行善;个人行善
一、缅甸的泼水节
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涤旧除污,迎新接福。根据缅甸的传统信仰之说,人多多少少都是有罪的。人们相信这些罪过可以用干净的水来洗刷,净化心灵与思想,从而在新年来临之际确保自己是清白之身。
缅甸的“泼水节”是缅甸人民传统的新年佳节,于每年公历4月13日前后,一般要庆祝4天。在“泼水节”期间,佛教徒清晨要先赶赴附近的寺院,参加浴佛仪式,念育吉祥经。向菩萨洒香水,祈求保佑。家家户户在门前缸桶里盛装贮满清水,泼洒来客和过往行人,以表示衷心祝愿。人们都以被泼得多而兴奋。因为他们把新年之水视作幸福与吉祥的象征,认为可以驱暑祛热、消灾纳福、洗刷愁苦、带来好运。每年4月中旬的泼水节都是缅甸最热闹的时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对于性格内敛的缅甸人来说,泼水节无疑是个“狂欢节”。公司放假,商店停业,忘记工作,抛开烦恼,所有人都沉浸在完全放松的欢乐气氛.人们希望在此期间用水洗去身上的“污垢罪恶”,以清洁之身迎接天神,辞旧迎新,祈求来年好运。寄托了人们对善良正义的推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缅甸的泼水节通常历时三到四天,节日期间,无论城乡,人人都身着盛装,互相泼水嬉戏,表示涤旧迎新之意。有的人用番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更多的人则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射。小孩用水枪向大人进攻,也不会受责骂。人们被泼的愈多,就愈高兴。每年一次的泼水节,也是青年们良辰美景中交往的好时机,不少青年人借此良机结成良缘。
二、泼水节期间缅甸人的行善
1礼节礼仪
缅甸人历来非常尊敬僧侣,黄色的袈裟是人们心目中庄严、崇高、圣洁、不可侵犯的象征。乘船坐车,人们见到和尚要起立让座;宴会、集会等场合,和尚都坐最好的位置;任何人,包括国王,谒见和尚教要跣足膜拜;大法师有事见缅王时,缅王要主动让开宝座,以示尊敬。
缅甸是个多礼节礼仪的国家。缅甸佛教徒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惯施合十礼。施合十礼时,如果戴有帽子,要摘掉夹在左腋下,然后双手合十施礼施合十礼时,要双脚站定,两手合掌后举至胸前倾斜。并说“给您请安了!”缅甸人见到不太熟悉和不经常见面的老人、领导、学者时,如他们正坐在地板上,则要施跪拜礼。若见到上述人员是比较熟悉的人,则施坐拜礼。他们凡来到僧、父母、师长面前时,都要施大礼,即“五体投地礼”。他们路遇老人、领导、学者时,一般施鞠躬礼(浅鞠身俯首约20至30度)。
2募捐
缅甸人在佛教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乐善好施。在缅甸,几乎天天有人募捐,有人施舍,施舍已成为缅甸人的一种习惯。缅甸人施舍不讲究物品的贵重而注重是否心甘情愿。缅甸有句俗话:“心诚的人施舍一个像榕树籽一样小的东西可以得到像榕树那样大的报答;心不诚的人即使施舍榕树一样大的东西,也只能积下榕树籽那样小的功德。”缅甸人的施舍和捐献到处可见。数以万计的佛塔和数不清的寺庙是人们捐款修建的;全国32万僧尼的斋饭、袈裟和日用品是教徒布施的;就连市内公共汽车的凉棚、公园里供游人小憩的亭子和石凳也都是教徒捐錢修起来的,上面都刻有施主的名子。缅甸人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捐钱修佛塔。他们一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临死时把全部积蓄捐献出来修一座佛塔才算了却心愿。
3布施
缅族人性格开朗,热情好客,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他们相信佛教关于轮回和因果报应之说,因而大多数缅族人乐善好施。遇上传统节日,如浴佛节、点灯节、泼水节,他们搭起凉棚,款待过路人吃汤圆、糯米饭或喝饮料。他们认为布施是极为重要的宗教行为,是积德行善的表现,所以在布施上毫不吝惜。
无论城市或乡村,每天清早家庭主妇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市场上买一束鲜花,供在佛像之前,然后就是早拜、诵经。备好早餐之后,要先分出一份上好的饭菜,等化缘的僧人来时,用来供养他们。缅甸的佛教徒除热心礼拜、诵经、供养僧人外,还认为修佛塔是最大的善行,这样的功德可以得到最好的福报。
三、总结
泼水节期间,缅甸人会进行大量的行善活动,包括募捐、布施和祈福等。这些行为不仅仅是庆祝一个节日,更加体现了缅甸人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下受到的积极影响,使得他们心中行善的信念一直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