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和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满意指标当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降低了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也有所提升,提升了患者的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骨科创伤指的是外界附加因素对人体造成的骨骼的损害。在交通事故、施工现场等地点,由于患者没有相应的应急措施,骨科创伤往往会给其带来较大的伤害[1]。有研究表明:骨科创伤造成的患者死亡分三个高峰,在第二个高峰期(患者受伤),是抢救患者的最佳时间,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因此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不同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骨科创伤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60例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23-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3)岁;对照组同为60例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生命体征监测、普通包扎、术前准备。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首先,入院时护理。第一,当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不安、手足发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较长等症状,从而判断患者休克指数;第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排除呼吸道阻塞,向患者供氧以改善其缺氧症状;第三,建立静脉通道,对开放性骨折合并休克病人准备两条通道,必要时要进行静脉切开手术。如果出现急性大出血休克现象,静脉穿刺常采用颈部穿刺方法;第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止血,如止血带止血、压迫止血等方法;第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脉搏、呼吸、血压、肤色等,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
其次,术前护理。做好术前检查工作,如心电图、血液检查;执行术中医疗人员配合工作,抢救结束要及时记录。
再次,术后护理。第一,生命体征观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指标,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尿量情况。对静脉压进行观察,从而确定输液速度;第二,体位护理。麻醉手术后平卧,太高患者肢体,高于患者心脏,这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病人肿胀情况。腰椎骨折术平卧直线翻身,2h一次,保持整个身体呈直线;第三,疼痛护理。根据疼痛性质和程度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的不适及疼痛。骨盆骨折病人应该帮助其托起臀部,减轻骶骨受压程度。更换身体位置时要保护好患者肢体,如果肢体在上部,要防止过度转动对创面的压迫引起的肢体疼痛。
此外,在预见性护理程序当中,还可以对患者采取并发症护理,这对于患者同样意义重大[3]。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和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下表表1。
表1 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比较(min,X±s)
2.2两组患者满意比较
在患者满意指标当中,观察组96.67%和对照组75.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比较(n,%)
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的必要性
预见性护理将整体护理作为工作内容,将熟练的抢救方法作为基础,以提高抢救质量作为只要目的。应用预见性将外观预测作为判断病情的主要标准,能使得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如骨科创伤严重患者就可以以最快速度开放输液通道,维持患者体液循环,从而赢得手术时间。另外,中度创伤患者也能够根据这种手段及早发现早期症状,从而可以瞬间判断、果断处置,从而为创伤抢救提供生命绿色通道[4]。
3.2预见性护理的效果
预见性护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其将症状护理作为依据,积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按照流程实行有序护理,这缩短了抢救患者所需时间,还能够减少患者并發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让护理科室的管理趋向于正规化与标准化。通过预见性护理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工作能力,从而建立起骨科科室的有效应急机制[5]。
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和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满意指标当中,观察组96.67%和对照组75.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从中可以看出: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降低了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也有所提升,提升了患者的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新姣.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06):1021-1022.
[2]贾勇.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8):220-221.
[3]郑晓梅.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骨科创伤患者护理的疗效[J].现代养生,2015,06:220.
[4]潘燕燕,孟凤英.骨科创伤患者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5):611.
[5]曲艺.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670-672.
骨科创伤指的是外界附加因素对人体造成的骨骼的损害。在交通事故、施工现场等地点,由于患者没有相应的应急措施,骨科创伤往往会给其带来较大的伤害[1]。有研究表明:骨科创伤造成的患者死亡分三个高峰,在第二个高峰期(患者受伤),是抢救患者的最佳时间,也是抢救的黄金时间,因此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不同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骨科创伤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60例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23-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3)岁;对照组同为60例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2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2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生命体征监测、普通包扎、术前准备。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首先,入院时护理。第一,当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不安、手足发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较长等症状,从而判断患者休克指数;第二,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排除呼吸道阻塞,向患者供氧以改善其缺氧症状;第三,建立静脉通道,对开放性骨折合并休克病人准备两条通道,必要时要进行静脉切开手术。如果出现急性大出血休克现象,静脉穿刺常采用颈部穿刺方法;第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止血,如止血带止血、压迫止血等方法;第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脉搏、呼吸、血压、肤色等,注意患者的保暖工作。
其次,术前护理。做好术前检查工作,如心电图、血液检查;执行术中医疗人员配合工作,抢救结束要及时记录。
再次,术后护理。第一,生命体征观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指标,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的面色及尿量情况。对静脉压进行观察,从而确定输液速度;第二,体位护理。麻醉手术后平卧,太高患者肢体,高于患者心脏,这有助于静脉回流,减轻病人肿胀情况。腰椎骨折术平卧直线翻身,2h一次,保持整个身体呈直线;第三,疼痛护理。根据疼痛性质和程度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减少患者的不适及疼痛。骨盆骨折病人应该帮助其托起臀部,减轻骶骨受压程度。更换身体位置时要保护好患者肢体,如果肢体在上部,要防止过度转动对创面的压迫引起的肢体疼痛。
此外,在预见性护理程序当中,还可以对患者采取并发症护理,这对于患者同样意义重大[3]。
1.3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和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下表表1。
表1 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比较(min,X±s)
2.2两组患者满意比较
在患者满意指标当中,观察组96.67%和对照组75.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比较(n,%)
3讨论
3.1预见性护理的必要性
预见性护理将整体护理作为工作内容,将熟练的抢救方法作为基础,以提高抢救质量作为只要目的。应用预见性将外观预测作为判断病情的主要标准,能使得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如骨科创伤严重患者就可以以最快速度开放输液通道,维持患者体液循环,从而赢得手术时间。另外,中度创伤患者也能够根据这种手段及早发现早期症状,从而可以瞬间判断、果断处置,从而为创伤抢救提供生命绿色通道[4]。
3.2预见性护理的效果
预见性护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其将症状护理作为依据,积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按照流程实行有序护理,这缩短了抢救患者所需时间,还能够减少患者并發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让护理科室的管理趋向于正规化与标准化。通过预见性护理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工作能力,从而建立起骨科科室的有效应急机制[5]。
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就诊时间及抢救时间和对照组相比,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患者满意指标当中,观察组96.67%和对照组75.0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从中可以看出: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降低了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也有所提升,提升了患者的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新姣.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06):1021-1022.
[2]贾勇.骨科创伤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8):220-221.
[3]郑晓梅.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骨科创伤患者护理的疗效[J].现代养生,2015,06:220.
[4]潘燕燕,孟凤英.骨科创伤患者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05):611.
[5]曲艺.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创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670-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