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在通讯工具简便快捷的当今,家访这一传统的家校联系的方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事实和确凿的数据证明:家访这一维系家庭和学校以及教师的纽带是最直接的,也是能取得显著实效的最好的联系方式。因为它不仅能够在家长、学生与学校、教师间进行联系和交流,拉近了师生和家长间的距离,而且还能进行更深层面的情感交融与互动,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架爱心桥梁,沐冬日暖阳。通过坚持不懈的家访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达成做人比成才更重要的共识,从而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双赢。
一、引言
家访是沟通学生、家长和教师心灵的桥梁,是学校、社会和家长之间联系的链条和纽带。通过家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及心理状态等。家长也能及时捕捉到子女在校的学习状况、动态表现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等,从而更有效配合学校、教师做好各项教育工作。
二、案例背景
初二刚开学时,班级转来了一名个头不高的男同学,名叫沈黎明(化名),据说是个很不省心的角色。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应该先转化他的思想,提高他的成绩。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观察,我摸清些许他的情况:
沈黎明,14岁,头脑较聪明,但不够专心,有厌学情绪。课堂学习效率低,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懒惰贪玩,沉溺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偶尔还会出现同班级其他同学打架事件。
三、基本案例
开学第一周周末放学,沈黎明在公交车站被几名社会青年殴打,第二周又有几位任课教师反映他上课时无精打采,恹恹欲睡。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去家访。他的爸妈热情地接待了我,我们就沈黎明同学的教育陆续展开话题。据说,沈黎明读小学时成绩还是比较优秀的,得到过几次三好学生奖状,在升学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可以说,他的爸妈给他既定的成绩目标已经达到了,可是他爸妈答应给他买台电脑的承诺迟迟没有兑现。他爸妈担心若给他买电脑,会影响他的学习。殊不知,他们在孩子心中的威信逐渐丧失。沈黎明一直讲爸妈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双休日经常到网吧里打游戏,爸妈虽控制他的零花钱,有时他甚至还会偷家里的钱出去玩。在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末,爸妈终于给他买了电脑。他爸是木工,经常在外揽生意装修房子。他妈是在电子厂上班,经常上夜班。他们给孩子买了电脑,却不知道拿什么办法控制电脑使用。结果沈黎明同学如鱼得水,读书期间,下课与同学交流电脑游戏,一回家就玩电脑,双休日更甚,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家庭教育方法、方式不恰当。沈黎明的爸爸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孩子交流,平时对孩子引导、教育不多,偶尔教育一次,方法简单粗暴,致使孩子有敌对情绪。她妈又过于溺爱,一味哄着、迁就孩子,就算有时轻描淡写正面教育,孩子也听不进去。用她的话说,“平时工作很忙,难得有时间陪儿子,说得少,没有效果,说得多吧,孩子嫌烦。”还有他的爸爸喜欢打麻将,空闲时常邀麻友到他家“筑长城”。所以常出现大人在楼下娱乐,孩子在楼上打游戏的情况。他的爸妈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退步,心里着急而又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初二上学期,为了给他创设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就转到了我的班级。家中的电脑网线也给拔掉了。沈黎明同学打游戏上瘾了,放学后就飞快朝网吧跑,早上也要去溜达一会。第一周被打原因,是因为他借钱玩游戏而没有钱还。因为沈黎明同学的家庭教育问题、学习状况,他的爸妈一直争吵不休,“硝烟”不断,也导致沈黎明同学一度情绪不稳定,有攻击弱小同学的心理,偶尔发生和同学打架的事件。
四、案例分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发展以及习惯的养成是潜移默化的,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沈黎明同学的爸妈因工作原因管教孩子的时间不多,且教育方式、方法也有问题,爸爸缺乏耐心,简单粗暴,与孩子缺乏最基本的交流和沟通;妈妈过分溺爱,不讲原则过分迁就,从而导致沈黎明任着性子迷恋游戏网络。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脑、互联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融入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电脑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说家长给孩子买电脑一定要慎重考虑,并且还要严格控制其上网时间,不能一味地让步,那样会使孩子着魔般迷恋,如陷泥沼而不能自拔。网络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会带来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放弃网络和网络教育,也不能坐视其不利影响的蔓延。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社会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监管力度,可以采取举报监督、处以罚款、停业整顿等措施;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娱乐。
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发展,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作为父母亲,应该积极营造和谐而温馨的家庭家庭学习环境。沈黎明爸爸时常在家中打麻将的做法也是欠妥当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威信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得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说过,“一名优秀孩子的背后总有非常出色的家长”。
五、收获与反思
一学期以来,通过三次跟踪家访,推心置腹地同沈黎明及他的爸妈的交流和互动,沈黎明同学逐步认识到迷恋网络的错误性,并且能自觉抵制网络的诱惑,每周能严格控制上网时间。我还不适时机地对他进行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以及审美情趣的引导和培养。使他逐步地实现:空虚浮躁的心理得到了转变,上课时专心了,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不觉中融入班级的学习氛围,文化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回升。他的家庭还时时出现他儿时的欢声笑语。当然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有时还会出现不断反复。教师要始终用爱心和耐心传递着永恒的爱,让学生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中,以期实现春风化雨,润物而无声。
沈黎明同学的家访案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引起我不断反思时下的教育问题:
1、家访能带给家长全新的感动,有效促进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开展。通过家访,教师与家长们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情感沟通,消除家校间的隔阂与猜忌,获得家长及教师们的全新感动,达成教育、教学的共识,有利于家校教育的开展及延续。
2、电脑网络是把双刃剑,班主任应加强正面引导,家长们进行理性监督,身体力行并严格控制每周的上网时间。
3、家校联系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家访是其中最原始和最直接的。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敏锐观察和真诚关爱,离不开家长们的热心支持和积极互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有效叠加,才能造就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4、树立做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教育观。做人是指人在任何一段时间之内按一定方式或理念行为处事、待人接物以及自我导演成为某种人的活动。学会做人就是要学会待人接物,与人相处。成才是指成为有才能的人。成才从广义的范畴讲应包括做人。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对成才的理解似乎更偏重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娴熟。有相当部分人认为,当一个人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拥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同时又具备独立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时,就可以称之为成才。显而易见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做人比成才更重要,教师和家长都应树立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在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进程中反复强调做人的准则也是这个道理。毕竟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最基本的做人的原则,懂得道义廉耻与取义成仁,懂得尊重他人与互助合作,懂得诚实守信与感恩回报……他才能具备一个健全人的资格,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引言
家访是沟通学生、家长和教师心灵的桥梁,是学校、社会和家长之间联系的链条和纽带。通过家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及心理状态等。家长也能及时捕捉到子女在校的学习状况、动态表现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等,从而更有效配合学校、教师做好各项教育工作。
二、案例背景
初二刚开学时,班级转来了一名个头不高的男同学,名叫沈黎明(化名),据说是个很不省心的角色。作为班主任,我觉得应该先转化他的思想,提高他的成绩。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观察,我摸清些许他的情况:
沈黎明,14岁,头脑较聪明,但不够专心,有厌学情绪。课堂学习效率低,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懒惰贪玩,沉溺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偶尔还会出现同班级其他同学打架事件。
三、基本案例
开学第一周周末放学,沈黎明在公交车站被几名社会青年殴打,第二周又有几位任课教师反映他上课时无精打采,恹恹欲睡。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去家访。他的爸妈热情地接待了我,我们就沈黎明同学的教育陆续展开话题。据说,沈黎明读小学时成绩还是比较优秀的,得到过几次三好学生奖状,在升学考试中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可以说,他的爸妈给他既定的成绩目标已经达到了,可是他爸妈答应给他买台电脑的承诺迟迟没有兑现。他爸妈担心若给他买电脑,会影响他的学习。殊不知,他们在孩子心中的威信逐渐丧失。沈黎明一直讲爸妈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双休日经常到网吧里打游戏,爸妈虽控制他的零花钱,有时他甚至还会偷家里的钱出去玩。在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末,爸妈终于给他买了电脑。他爸是木工,经常在外揽生意装修房子。他妈是在电子厂上班,经常上夜班。他们给孩子买了电脑,却不知道拿什么办法控制电脑使用。结果沈黎明同学如鱼得水,读书期间,下课与同学交流电脑游戏,一回家就玩电脑,双休日更甚,导致成绩一落千丈。
家庭教育方法、方式不恰当。沈黎明的爸爸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孩子交流,平时对孩子引导、教育不多,偶尔教育一次,方法简单粗暴,致使孩子有敌对情绪。她妈又过于溺爱,一味哄着、迁就孩子,就算有时轻描淡写正面教育,孩子也听不进去。用她的话说,“平时工作很忙,难得有时间陪儿子,说得少,没有效果,说得多吧,孩子嫌烦。”还有他的爸爸喜欢打麻将,空闲时常邀麻友到他家“筑长城”。所以常出现大人在楼下娱乐,孩子在楼上打游戏的情况。他的爸妈眼睁睁看着孩子在退步,心里着急而又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初二上学期,为了给他创设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就转到了我的班级。家中的电脑网线也给拔掉了。沈黎明同学打游戏上瘾了,放学后就飞快朝网吧跑,早上也要去溜达一会。第一周被打原因,是因为他借钱玩游戏而没有钱还。因为沈黎明同学的家庭教育问题、学习状况,他的爸妈一直争吵不休,“硝烟”不断,也导致沈黎明同学一度情绪不稳定,有攻击弱小同学的心理,偶尔发生和同学打架的事件。
四、案例分析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发展以及习惯的养成是潜移默化的,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沈黎明同学的爸妈因工作原因管教孩子的时间不多,且教育方式、方法也有问题,爸爸缺乏耐心,简单粗暴,与孩子缺乏最基本的交流和沟通;妈妈过分溺爱,不讲原则过分迁就,从而导致沈黎明任着性子迷恋游戏网络。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电脑、互联网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融入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网络电脑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说家长给孩子买电脑一定要慎重考虑,并且还要严格控制其上网时间,不能一味地让步,那样会使孩子着魔般迷恋,如陷泥沼而不能自拔。网络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会带来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放弃网络和网络教育,也不能坐视其不利影响的蔓延。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社会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监管力度,可以采取举报监督、处以罚款、停业整顿等措施;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娱乐。
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发展,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作为父母亲,应该积极营造和谐而温馨的家庭家庭学习环境。沈黎明爸爸时常在家中打麻将的做法也是欠妥当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威信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得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说过,“一名优秀孩子的背后总有非常出色的家长”。
五、收获与反思
一学期以来,通过三次跟踪家访,推心置腹地同沈黎明及他的爸妈的交流和互动,沈黎明同学逐步认识到迷恋网络的错误性,并且能自觉抵制网络的诱惑,每周能严格控制上网时间。我还不适时机地对他进行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以及审美情趣的引导和培养。使他逐步地实现:空虚浮躁的心理得到了转变,上课时专心了,作业能够按时完成,不觉中融入班级的学习氛围,文化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回升。他的家庭还时时出现他儿时的欢声笑语。当然这一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有时还会出现不断反复。教师要始终用爱心和耐心传递着永恒的爱,让学生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中,以期实现春风化雨,润物而无声。
沈黎明同学的家访案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引起我不断反思时下的教育问题:
1、家访能带给家长全新的感动,有效促进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开展。通过家访,教师与家长们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情感沟通,消除家校间的隔阂与猜忌,获得家长及教师们的全新感动,达成教育、教学的共识,有利于家校教育的开展及延续。
2、电脑网络是把双刃剑,班主任应加强正面引导,家长们进行理性监督,身体力行并严格控制每周的上网时间。
3、家校联系的方式是多方面的,家访是其中最原始和最直接的。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敏锐观察和真诚关爱,离不开家长们的热心支持和积极互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的有效叠加,才能造就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4、树立做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教育观。做人是指人在任何一段时间之内按一定方式或理念行为处事、待人接物以及自我导演成为某种人的活动。学会做人就是要学会待人接物,与人相处。成才是指成为有才能的人。成才从广义的范畴讲应包括做人。不过长期以来,人们对成才的理解似乎更偏重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娴熟。有相当部分人认为,当一个人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拥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同时又具备独立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时,就可以称之为成才。显而易见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做人比成才更重要,教师和家长都应树立这样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在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进程中反复强调做人的准则也是这个道理。毕竟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最基本的做人的原则,懂得道义廉耻与取义成仁,懂得尊重他人与互助合作,懂得诚实守信与感恩回报……他才能具备一个健全人的资格,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