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养成教育是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健全成功的人格。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小学生不讲礼貌、性格孤僻、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养成教育由此再次活跃。尽管这些不良行为还未构成违法行为,但若置之不理,极有可能对学生自身和社会造成危害。然而,小学生内心敏感,情绪多变难以把握,如何做好小学的养成教育成为了当代小学班主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培养有素质、有自信的青少年,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教育的责任和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学生群体,尤其是小学生群体的不良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古有“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避免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加强小学养成教育刻不容缓。在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积极推行养成教育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职责。那么,班主任们应当怎么做呢?
一、正确认识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健全成功的人格。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除了对小学生进行基本的智力训练外,还应当帮助学生端正自身行为规范,使学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时代新人。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推行养成教育不仅合情合理,而且还是大势所趋。
小学班主任应当加强对养成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不能一味埋头于才智教育,把学生的不良行为错当成小打小闹。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学生明白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以及这些规定背后的原因。在课内,学生应当养成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等学习习惯;在课外,学生应当做到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团结有爱。养成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必须耐心等待,一步一步對学生进行改正。
二、家校结合,双向一体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在教师面前乖巧懂事,离开教师就大不相同。为此,班主任应当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构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向输出的教育体系,从教师、家长、学生三个角度共同施力,从而稳固学生人格大厦的根基。
(一)言传身教,加强教师模范作用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班主任是最值得学习的榜样,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班主任的行为,以求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班主任应当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加严格要求自我,为学生树立一个更为优质的行为榜样。言传身教,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做到的教师却少之又少。有的教师对学生脾气火爆,非打即骂,却还教育学生要友爱待人,有的教师满嘴粗话,却还教育学生要文明礼貌,试问学生怎么可能听从教师的“循循善诱”。班主任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跟学生谈是非对错,不如用行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行为逐步完成自身行为的规范。
(二)家长配合学校,强化养成效果
与班主任相比,家长作为学生的模仿对象的时间要长得多。家长的行为奠定了学生对行为的判断标准,尽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其他的想法,但其影响却是不可磨灭的。比如学生如果经常看到父亲和朋友抽烟打牌,他的潜意识就会默认这种行为的合理,即便教师告知他抽烟是不对的,学生也会产生疑问“如果抽烟不对,为什么爸爸和叔叔们却常常抽烟?”。
为此,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家长们意识到自身行为可能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强家长们对养成教育的重视。诸如抽烟喝酒等行为,家长应当尽量不做或者尽量不在学生面前做,如果不得不向学生解释这些行为的原因,也应当尽可能客观合理。家长如果觉得自己难以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与班主任进行讨论,以得出更为科学合适的说法,有效推进养成教育。
(三)对症下药,关注学生成长
虽然班主任与学生的相处时间远远多于科任老师,但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却远比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来得频繁密切。学生在同龄人面前的表现,要远比学生在成人面前的表现来得真实。因此,班主任应当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学生当中收集信息,关注学生成长。
在班里,积极向教师反映情况的学生有时会被班级同学成为“报告精”,即便反映情况的同学并没有恶意。尽管学生尊敬班主任,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班主任属于另一集体,也就是所谓的外人,他们更愿意自行结局内部矛盾。因此,即便班主任发现问题,也不应当直接插手干预,而应当按兵不动,等待合适的时机,从而一击即中。
三、反复训练,养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反复的重复,因此教师应当反复教导和训练学生,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的习惯。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如果不严格监督的话,有的习惯即便形成了也会很快消失。此外,反复的训练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因此教师应当适当引入具有趣味性的小活动,让单调的训练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教学逐渐深入,获得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
班主任还可以参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阶段性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自觉规范,自我改善,自我进步。当然,习惯的养成不能仅限于校园,家长应当积极配合班主任,让学生在家也获得良好的监督和训练。在该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不应为了达到目的而进行“军事化”的严格管理,以免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养成,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养成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刘娜辉.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7):185.
[2]陈春梅. 班主任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四)[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6:3.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养成教育;策略探究
培养有素质、有自信的青少年,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教育的责任和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学生群体,尤其是小学生群体的不良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古有“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避免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加强小学养成教育刻不容缓。在小学,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积极推行养成教育是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职责。那么,班主任们应当怎么做呢?
一、正确认识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健全成功的人格。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除了对小学生进行基本的智力训练外,还应当帮助学生端正自身行为规范,使学生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时代新人。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推行养成教育不仅合情合理,而且还是大势所趋。
小学班主任应当加强对养成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不能一味埋头于才智教育,把学生的不良行为错当成小打小闹。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学生明白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以及这些规定背后的原因。在课内,学生应当养成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等学习习惯;在课外,学生应当做到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团结有爱。养成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必须耐心等待,一步一步對学生进行改正。
二、家校结合,双向一体
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在教师面前乖巧懂事,离开教师就大不相同。为此,班主任应当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构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向输出的教育体系,从教师、家长、学生三个角度共同施力,从而稳固学生人格大厦的根基。
(一)言传身教,加强教师模范作用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班主任是最值得学习的榜样,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班主任的行为,以求得教师的肯定和表扬。班主任应当意识到自身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加严格要求自我,为学生树立一个更为优质的行为榜样。言传身教,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能做到的教师却少之又少。有的教师对学生脾气火爆,非打即骂,却还教育学生要友爱待人,有的教师满嘴粗话,却还教育学生要文明礼貌,试问学生怎么可能听从教师的“循循善诱”。班主任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跟学生谈是非对错,不如用行为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行为逐步完成自身行为的规范。
(二)家长配合学校,强化养成效果
与班主任相比,家长作为学生的模仿对象的时间要长得多。家长的行为奠定了学生对行为的判断标准,尽管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其他的想法,但其影响却是不可磨灭的。比如学生如果经常看到父亲和朋友抽烟打牌,他的潜意识就会默认这种行为的合理,即便教师告知他抽烟是不对的,学生也会产生疑问“如果抽烟不对,为什么爸爸和叔叔们却常常抽烟?”。
为此,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家长们意识到自身行为可能对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加强家长们对养成教育的重视。诸如抽烟喝酒等行为,家长应当尽量不做或者尽量不在学生面前做,如果不得不向学生解释这些行为的原因,也应当尽可能客观合理。家长如果觉得自己难以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与班主任进行讨论,以得出更为科学合适的说法,有效推进养成教育。
(三)对症下药,关注学生成长
虽然班主任与学生的相处时间远远多于科任老师,但学生与学生的交往却远比班主任与学生的交往来得频繁密切。学生在同龄人面前的表现,要远比学生在成人面前的表现来得真实。因此,班主任应当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从学生当中收集信息,关注学生成长。
在班里,积极向教师反映情况的学生有时会被班级同学成为“报告精”,即便反映情况的同学并没有恶意。尽管学生尊敬班主任,但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班主任属于另一集体,也就是所谓的外人,他们更愿意自行结局内部矛盾。因此,即便班主任发现问题,也不应当直接插手干预,而应当按兵不动,等待合适的时机,从而一击即中。
三、反复训练,养成习惯
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反复的重复,因此教师应当反复教导和训练学生,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的习惯。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如果不严格监督的话,有的习惯即便形成了也会很快消失。此外,反复的训练极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因此教师应当适当引入具有趣味性的小活动,让单调的训练多样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教学逐渐深入,获得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
班主任还可以参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阶段性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自觉规范,自我改善,自我进步。当然,习惯的养成不能仅限于校园,家长应当积极配合班主任,让学生在家也获得良好的监督和训练。在该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不应为了达到目的而进行“军事化”的严格管理,以免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养成,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养成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刘娜辉.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7):185.
[2]陈春梅. 班主任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A]. .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四)[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