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历摘要 例1患者38岁,因右下腹隐痛3年于2006年8月4日入院.患者近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阵发性轻微隐痛;2年前B超检查发现2个子宫肌瘤,直径均约2 cm;2006年4月复查B超提示子宫肌瘤变性,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未减轻;发病以来无阴道不规则流血及排液。
【机 构】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1000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历摘要
例1患者38岁,因右下腹隐痛3年于2006年8月4日入院.患者近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阵发性轻微隐痛;2年前B超检查发现2个子宫肌瘤,直径均约2 cm;2006年4月复查B超提示子宫肌瘤变性,经抗炎治疗后症状未减轻;发病以来无阴道不规则流血及排液。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测定子宫内膜中胰岛素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中ERK1/2(表示ERK1和ERK2,下同)的表达及其活化程度,探讨其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子宫内膜增生及癌变形成中的作用及意义,以及影响其表达及活化程度的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诊断性刮宫的PCOS患者52例(PCOS组),相匹配的非PCOS患者(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是利用正电子示踪剂[如2-18F-2-脱氧-D-葡萄糖(18F-FDG)]选择性反映组织器官的代谢情况,同时利用CT图像对PET图像病变部位进行解剖定位,可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子宫肌瘤是发生在生育期女性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盆腔肿瘤,发病率为25%~35%.通常情况下PET-CT扫描子宫肌瘤病灶后不显示18F-FDG的摄取.有文献报道可利用PET-CT对子宫肌瘤和
患者26岁,未婚有性生活,孕0产0,痛经渐进性加重11年,腹部手术切口经期渗血2个月于2010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15岁月经初潮,周期30 d,经期6~7 d,规律、量少;有痛经且渐进性加重,影响生活。
患者28岁,因未避孕未孕4年,发现子宫畸形1年余就诊.平素月经规律,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2006年其丈夫在外院检查精液常规正常.2008年10月3日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外阴口可见阴道完全纵隔,厚约0.8 cm.双宫颈,有各自的轮廓且双侧宫颈之间纵隔较阴道纵隔显著增厚,右侧宫颈稍大.子宫正常大小,宫底未及凹陷或凸起.生殖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B超示:子宫5.
神经管畸形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一组缺陷,包括无脑畸形、脑膨出、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世界范围内神经管畸形发病率为0.05%~0.2%[1].我国是神经管畸形的高发国家,每年大约有8万~10万例神经管畸形患儿出生,其中山西省发生率最高可达1.02%[2].因此,神经管畸形是最常见的人类出生缺陷之一,其危害极大,严重影响患儿的生理发育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压
目的 采用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肠道假丝酵母菌携带与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2月问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就诊的148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和肛拭子标本进行假丝酵母菌的培养和鉴定.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PCR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PCR方法 对两处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进行比对和分型,从而确定其关
目的 探讨血清黄体生成素(LH)与卵泡刺激素(FSH)的比值对卵巢呈多囊样改变(PCO)患者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价值,比较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及美国生殖学会的诊断标准(鹿特丹标准)与日本妇产科学会的诊断标准(日本标准)间的差异.方法 对195例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阴道B超示PCO的患者,分别按照鹿特丹标准和日本标准进行判别,比较两种标准诊断的PCOS与非PCOS患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是一种很少见的间质肿瘤,多见于青壮年及少年儿童,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0.5%~1%,多累及肢体远端的深部软组织,表现为无痛性包块[1].ASPS偶尔也发生在女性生殖道,多见于宫颈部位.宫颈ASPS占宫颈肉瘤的不足1%.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宫颈ASPS,并复习文献报道,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人口老龄化已呈全球趋势.据统计,到2030年,美国将有7000万人超过65岁,这一数字还将上升,且多数为女性[1].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尿失禁的发病率也在相应增加,妇科医师必须对此类特殊高龄人群的手术指征、风险及其治疗结果有充分的了解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