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瘤芥(榨菜)瘤茎形状的遗传研究

来源 :植物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ajdofa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瘤茎形状有较大差异的4个茎瘤芥( 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 Tsen et Lee)自交系作为亲本配置了2个杂交组合,并以瘤茎形状指数作为度量指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衍生后代家系群体P1、P2、F1、B1、B2和F2瘤茎形状进行了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杂交组合y203Xb145的瘤茎形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其遗传率在B1、B2和F2群体中分别为59.89%、26.18%和54.14%;而瘤茎形状在杂交组合y92×b146中受2对加性
其他文献
12月4日,南通市档案局局长苏远明一行到如皋高新区调研“村档镇管”工作,如皋市档案局局长谢晓明、副局长徐爱军陪同调研。
为探明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林地养分状况,寻求可能的养分输入途径,实现林地长期生产力的维持和提高,采用网袋法研究了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落叶、枝条(直径小于0.5 cm)、
传统的表型组学研究已严重滞后于高速发展的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质组学,这也制约了作物育种学、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为突破这一瓶颈,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经不懈
高光谱技术是一种新的地物探测技术,该技术以其敏锐的地物光谱特征探测能力为精准识别地物属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在生态系统过程与属性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以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为例概述了高光谱技术的原理、特点与优势,以及高光谱技术分析的流程;总结并归纳了其在土壤、植物生理、农产品品质检测、凋落物分解方面的研究应用,指出高光谱技术与遥感成像技术结合在生态监测研究中的优势;归纳了高光谱技术应
由于过度收集和对原生境地的破坏,我国野生兜兰已濒临灭绝,对其进行迁地保护十分必要。通过对引种的13种40份野生兜兰资源进行迁地栽培,并观测兜兰种质在迁移地的各种生长性
为了解湖北三峡大老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利用多种遥感卫星影像资料并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对该保护区10年间(2000-2010年)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地上生物量(AGB)、叶面
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当发生公共危机时,我们需要档案作为决策和救援的信息支撑。文章以"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阐明了公共危机中档案由隐性价值发展到显性价值,
8月29日,东台市档案馆第一座书画展馆“李贤美术作品陈列馆”正式开馆。展馆面积116平方米,陈列的展品包括李贤的100幅美术作品、31本著作、27本各类证书和一尊李贤的胸像雕塑
3月23日至24日,全省档案宣传文化工作研讨会在吴江召开.省档案局副局长赵深出席会议并提出要求,吴江区委副书记王燕红,苏州市委副秘书长、市档案局局长钱斌看望与会代表,副区
以‘光叶蔷薇’(Rosa wichuriana ‘Basye’s thornless’)无菌苗的顶生幼嫩小叶为外植体,探讨了其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方法。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NAA能诱导外植体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