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新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在经历了一次人生重大考验和选择后,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如:生活习惯改变、学习压力应对、人际关系协调、人生理想重构及对未来就业充满憧憬与担忧等现实问题。所以,全面了解掌握高职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对于有针对性的做好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工作,确保高职新生对新环境的良好适应与健康成长,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新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a)-0249-02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要重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和健全人格塑造的人文化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所以,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文素质养成与提升教育,已成为高职教育必需完成的重要任务。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90后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高校。他们进入高职后,面对生活、学习、交往等环境适应和理想、追求、未来发展等人生问题,常常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追求目标缺失、人际关系冲突、情感寄托迷茫、人格重构乏力、学业发展困扰等心理不适。因此,关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积极探索高职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并以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其成因,为高职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新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缓解心理压力、预防问题发生、增强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就成为高职教育和高职心理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拟从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探析高职新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 自我认知偏差导致自卑心理
自我认知偏差是在错误认知思想理念主导下,形成的不正确的自我认知。往往因自我评价过低而出现缺乏自信,从事活动的内动力严重不足等,最终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自我否定,是高职学生常见的一种自我认知偏差。其成因很多:或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挫折时,长期接受了来自家长、老师等,权威人物和社会环境诸方面过多的否定性评价,导致长期自我评价过低形成了消极的心理定势;或者是由于高考失利迫于无奈选择了高职,加之对高职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认为高职学生低人一等;或是来到高职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现实的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差距太大出现了心理失衡……诸如此类,都是造成高职新生出现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常表现为:对自己不满、甚至鄙视;羞怯、孤僻、嫉妒、猜疑、忧伤、失望、紧张、焦虑;缺乏竞争意识、逃避集体活动;不愿与同学交往、极力掩饰自己的弱点;心理敏感脆弱,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等。这种心理倾向的出现和消极不良情绪的蔓延,势必对形成正确、理性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而使高职学习生活没有良好的开端。
2 目标缺失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直接原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尽管许多学生进入高职后,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随着新生活的开始,他们很快会发现高职学习生活不像中学那样充满紧张与挑战。于是,一种强烈的放松与解脱心理随之产生,出现目标丧失和理想真空,暂时的目标缺位导致了他们迷惘心态的出现。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对专业不感兴趣、意志减退、缺乏求知欲;学习上得过且过,行为上忙乱无序,思想上不思进取。有些学生本身缺乏学习自觉性,远离了家长的监控,面对大量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不能做到有效管理,整天沉湎于交朋友、玩游戏、看小说、谈恋爱等,远离学习的活动之中;个别学生甚至无视校规校纪的约束,把逃课、上网、睡懒觉视为时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而另外一些学生面对高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加选择的盲目参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专业课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交往误区导致人际关系困惑
现在的高职生都属于90后,且独生子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利成功交往的自我中心思维模式与不良处事习惯,会下意识的在其交往活动中潜滋暗长。交往中常常缺乏对彼此的正确认知、定位偏颇甚至错误,交往技能与其拥有的社会角色格格不入,其素质和水平明显低于常态;面对全新的高职学习生活环境,表现出集体意识淡漠、总是希望他人接纳自己、却又缺乏主动接纳他人的意识和愿望;希望他人尊重自己,但又无尊重他人的诚意和心理准备;使得在交往过程中冲突频发,失败与挫折体验与日俱增。当遇到人际冲突时表现出:自制力差、敏感多疑、自我封闭等退缩性行为;或无条件忍让、讨好别人,甚至以吃请拉关系、找靠山,求得暂时的满足和心理安慰;或傲慢清高、目中无人、炫耀自己、抱怨指责、攻击他人等,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品德心理问题,很难融入到新的同学关系中。据近年来我们对高职新生的观察发现,新生从进校到军训结束,同学关系发展处于上升期,随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同学之间的各种矛盾会有增无减,人际交往问题日益凸显,这已成为新生不能很好适应高职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异性交往导致情感寄托迷茫
高职新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他们有与异性交往并渴望建立友情的强烈愿望,但在未入高职前面对高考的压力,往往会压抑这份情绪。进入高职后学习压力的降低及对高职学习目标任务的暂时性认知不足,使其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把精力转向了关注被压抑已久的身心需求上。然而,或由于缺乏理性的爱情观、或因与异性交往的经验不足、或处理感情问题的能力有限,常出现与异性情感交往的失败,并因此备受困扰与煎熬。有些性别单一班级的学生,因身边缺少异性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会因自己的体貌不能吸引异性而盲目整容、刻意装扮;有些对手淫产生了恐惧甚至罪恶感;有些见到身边有吸引力的异性即轻率追求;有些沉浸于二人世界游离出集体;有些求爱遭到拒绝或失恋后,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产生自卑、被抛弃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报复或自残行为;有些因不理智出现性行为后,产生了严重的恐慌、焦虑及自罪感;还有极个别学生由于性行为而意外怀孕。如此等等,因与异性交往受挫或失败使情感难以安放与寄托而产生了迷茫,甚至出现精神萎靡和心理上的无助感,对维持正常的高职学习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5 综合因素导致人格重构乏力
高职新生从生活环境相对单一的中学时代,进入文化、观念、思想、学习生活方式等,相对自由、宽松、多元的大学校园,使正处于人格发展趋于稳定的他们,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领域所持有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加之面对当前多元文化博弈过程中所形成的非主流价值体系的蔓延和影响,使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们在整体观念意识方面发生了与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不相融合的现象,这又使他们在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因此,激发了他们人格重构的强烈冲动。但面对社会上固有的对高职的偏见及严峻的就业压力等现实,他们又陷入了无助乏力的迷茫和困惑之中。因而,导致其在还未适应高职学习生活环境时,就要面对人格重构的复杂而纠结的心理不适和自我质疑,这是导致高职新生易出现人格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不良家庭教育与非正式消极同伴群体和过多接触非主流负性媒体信息的影响,更使人格重构乏力的伤口雪上加霜,直接导致了问题人格的出现。表现为:社会化水平偏低、独立生活及人际协调能力差、挫折耐受性及自我意识系统所涉及的心理素质均处于较低水平;行为易走极端,甚至发展为人格障碍,瓦解了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使对高职新环境的适应又平添了一道不易破解的心理障碍。
总之,高职院校新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必须引起我们关注高职教育发展和身处高职行列的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应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态度,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所以,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方法之一,但这一领域工作的展开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努力探索挖掘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新时期合格的高职应用型专业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汪家军.高职生问题的心理学透视与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2004(12).
[2] 李冬英.浅谈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9(10).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新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疏导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a)-0249-02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要重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和健全人格塑造的人文化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所以,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文素质养成与提升教育,已成为高职教育必需完成的重要任务。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90后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高校。他们进入高职后,面对生活、学习、交往等环境适应和理想、追求、未来发展等人生问题,常常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追求目标缺失、人际关系冲突、情感寄托迷茫、人格重构乏力、学业发展困扰等心理不适。因此,关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积极探索高职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并以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分析其成因,为高职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新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缓解心理压力、预防问题发生、增强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就成为高职教育和高职心理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拟从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探析高职新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 自我认知偏差导致自卑心理
自我认知偏差是在错误认知思想理念主导下,形成的不正确的自我认知。往往因自我评价过低而出现缺乏自信,从事活动的内动力严重不足等,最终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自我否定,是高职学生常见的一种自我认知偏差。其成因很多:或是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挫折时,长期接受了来自家长、老师等,权威人物和社会环境诸方面过多的否定性评价,导致长期自我评价过低形成了消极的心理定势;或者是由于高考失利迫于无奈选择了高职,加之对高职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定位,认为高职学生低人一等;或是来到高职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现实的大学生活与想象中的差距太大出现了心理失衡……诸如此类,都是造成高职新生出现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常表现为:对自己不满、甚至鄙视;羞怯、孤僻、嫉妒、猜疑、忧伤、失望、紧张、焦虑;缺乏竞争意识、逃避集体活动;不愿与同学交往、极力掩饰自己的弱点;心理敏感脆弱,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等。这种心理倾向的出现和消极不良情绪的蔓延,势必对形成正确、理性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从而使高职学习生活没有良好的开端。
2 目标缺失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直接原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着激发、定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尽管许多学生进入高职后,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随着新生活的开始,他们很快会发现高职学习生活不像中学那样充满紧张与挑战。于是,一种强烈的放松与解脱心理随之产生,出现目标丧失和理想真空,暂时的目标缺位导致了他们迷惘心态的出现。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对专业不感兴趣、意志减退、缺乏求知欲;学习上得过且过,行为上忙乱无序,思想上不思进取。有些学生本身缺乏学习自觉性,远离了家长的监控,面对大量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不能做到有效管理,整天沉湎于交朋友、玩游戏、看小说、谈恋爱等,远离学习的活动之中;个别学生甚至无视校规校纪的约束,把逃课、上网、睡懒觉视为时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而另外一些学生面对高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加选择的盲目参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专业课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交往误区导致人际关系困惑
现在的高职生都属于90后,且独生子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利成功交往的自我中心思维模式与不良处事习惯,会下意识的在其交往活动中潜滋暗长。交往中常常缺乏对彼此的正确认知、定位偏颇甚至错误,交往技能与其拥有的社会角色格格不入,其素质和水平明显低于常态;面对全新的高职学习生活环境,表现出集体意识淡漠、总是希望他人接纳自己、却又缺乏主动接纳他人的意识和愿望;希望他人尊重自己,但又无尊重他人的诚意和心理准备;使得在交往过程中冲突频发,失败与挫折体验与日俱增。当遇到人际冲突时表现出:自制力差、敏感多疑、自我封闭等退缩性行为;或无条件忍让、讨好别人,甚至以吃请拉关系、找靠山,求得暂时的满足和心理安慰;或傲慢清高、目中无人、炫耀自己、抱怨指责、攻击他人等,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品德心理问题,很难融入到新的同学关系中。据近年来我们对高职新生的观察发现,新生从进校到军训结束,同学关系发展处于上升期,随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同学之间的各种矛盾会有增无减,人际交往问题日益凸显,这已成为新生不能很好适应高职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4 异性交往导致情感寄托迷茫
高职新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他们有与异性交往并渴望建立友情的强烈愿望,但在未入高职前面对高考的压力,往往会压抑这份情绪。进入高职后学习压力的降低及对高职学习目标任务的暂时性认知不足,使其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把精力转向了关注被压抑已久的身心需求上。然而,或由于缺乏理性的爱情观、或因与异性交往的经验不足、或处理感情问题的能力有限,常出现与异性情感交往的失败,并因此备受困扰与煎熬。有些性别单一班级的学生,因身边缺少异性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会因自己的体貌不能吸引异性而盲目整容、刻意装扮;有些对手淫产生了恐惧甚至罪恶感;有些见到身边有吸引力的异性即轻率追求;有些沉浸于二人世界游离出集体;有些求爱遭到拒绝或失恋后,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产生自卑、被抛弃等消极情绪,甚至出现报复或自残行为;有些因不理智出现性行为后,产生了严重的恐慌、焦虑及自罪感;还有极个别学生由于性行为而意外怀孕。如此等等,因与异性交往受挫或失败使情感难以安放与寄托而产生了迷茫,甚至出现精神萎靡和心理上的无助感,对维持正常的高职学习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5 综合因素导致人格重构乏力
高职新生从生活环境相对单一的中学时代,进入文化、观念、思想、学习生活方式等,相对自由、宽松、多元的大学校园,使正处于人格发展趋于稳定的他们,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领域所持有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加之面对当前多元文化博弈过程中所形成的非主流价值体系的蔓延和影响,使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们在整体观念意识方面发生了与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不相融合的现象,这又使他们在思想上产生了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因此,激发了他们人格重构的强烈冲动。但面对社会上固有的对高职的偏见及严峻的就业压力等现实,他们又陷入了无助乏力的迷茫和困惑之中。因而,导致其在还未适应高职学习生活环境时,就要面对人格重构的复杂而纠结的心理不适和自我质疑,这是导致高职新生易出现人格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不良家庭教育与非正式消极同伴群体和过多接触非主流负性媒体信息的影响,更使人格重构乏力的伤口雪上加霜,直接导致了问题人格的出现。表现为:社会化水平偏低、独立生活及人际协调能力差、挫折耐受性及自我意识系统所涉及的心理素质均处于较低水平;行为易走极端,甚至发展为人格障碍,瓦解了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使对高职新环境的适应又平添了一道不易破解的心理障碍。
总之,高职院校新生在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必须引起我们关注高职教育发展和身处高职行列的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应以主人翁的精神和态度,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所以,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方法之一,但这一领域工作的展开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努力探索挖掘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新时期合格的高职应用型专业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汪家军.高职生问题的心理学透视与应对策略[J].职教论坛,2004(12).
[2] 李冬英.浅谈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