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吃糠饼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的一个小村庄。他排行老大,下面还有6个弟弟妹妹。在那个贫困年代,任正非一家9口人,饿肚子是常有的事。
  为了家里孩子都能够吃饱,父亲经常上山采野果,带着孩子们开荒地、种南瓜。母亲捡拾一切可以食用的东西,把野菜和树叶做成美食,并且实行严格的分餐制。她节衣缩食,甚至把自己的口粮拿出来。即便如此,孩子们还是吃不饱。
  临近高考,任正非在家里复习功课。他书桌对面墙边放着一个瓦罐,瓦罐里有他们全家的口粮苞谷。一次,他正在复习功课,忽然饿得头晕眼花,他看着对面的瓦罐,仿佛是一个个金黄的玉米饼摆在那,他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他饿得实在受不了了,起身朝瓦罐走去。但他并没有去抓瓦罐里的苞谷,而是从瓦罐旁边一个袋子里抓了一把米糠,然后和野菜掺合在一起,放在锅里当饼烙着吃。
  糠菜饼子又苦又涩,难以下咽,任正非吃饼充饥的时候,被母亲看见了,她吃惊地说:“你怎么吃这个,会把身体吃坏的!瓦罐里不是还有粮食吗。”任正非若无其事地说:“没事,我身体好着呢。弟弟妹妹们还小,不吃粮食可不行。”
  此后,母亲便从一家人口中抠出一点粮食,悄悄地做玉米饼给任正非吃。任正非这才得以安心学习,他心想:这份恩情无以回报,唯有刻苦学习,考取大学。勇敢且知感恩的人,能把清贫和苦难变成腾飞的翅膀,展翅飛翔。
  (编辑/北原)
其他文献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傍晚,小区微信群里炸开了锅,说是小区里有位业主在得知武汉封城消息后,连夜从黄冈自驾回杭,大约会在凌晨回到小区。业主们在微信群里激烈争论,一方观点认为应该“将心比心”,如果自己在黄冈,也会做出连夜返回更安全地方的决定;一方观点则认为,在公共危急事件中,个人的合理诉求是微不足道的,每个人的身份首先是社会人,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来决定自己的行为,不能将数千小区业
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也是全国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创建的第15个年头。郭小平,就是这所学校的创立者。  21世纪初,通过母婴传染艾滋病毒的孩子们开始发病,临汾传染病医院接收了一批小患者。他们被集中隔离在一个区域,医院给这块区域取了个非常温暖的名字“绿色港湾”。当时郭小平是这所医院的院长,从那时起他开始接触艾滋病儿童。  这些小患者中,有的因为突然发病无
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成语“眼高手低”,是指要求的标准很高,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央视名嘴白岩松说,自己初入职场时,正是先从“眼高手低”做起的。  那一年,白岩松大学刚毕业,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国广播电视报做编辑。刚去不久,领导就安排他写一篇文章。白岩松自视文笔好,洋洋洒洒写出了一篇5000字的稿子。领导看到这个稿子后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埋下头去,将稿子删减到1500字。 
沈腾被誉为“长在笑点上的男人”“喜剧界的鬼才”,他的笑点包袱、妙语金句,总是信手拈来,别具喜感,给大家带来数不尽的欢声笑语。  善于陡转增气氛  在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路演宣传会上,主持人感慨地说:“这是我见过春节档最神仙的阵容了,导演居然把四位(黄渤、沈腾、徐峥、雷佳音)凑齐了,掌声送给他们,以后很难再聚在一起了。”没想到沈腾接过话茬说:“怎么了?你是看到谁的体检报告了吗?”此话一出,惹得现
2021年1月2日,《鲁健访谈:对话姚明》在CCTV4播出。节目中,鲁健问姚明:“18岁时你进入国家队,是什么信念促使你进国家队的?”鲁健要的答案显然是:“励志拼搏,为中国篮球事业争光添彩!”谁知,姚明不紧不慢地答道:“当时想进国家队,就是希望有一双好一点的球鞋穿!”  鲁健可能担心这样的回答有损姚明的形象,于是启发着问他:“就这些吗?你当时难道没有想到荣誉和责任这些问题吗?”姚明深知鲁健在暗示自
《三体》描述了人类与地外文明的对抗,人类任何预先准备的计划在刚开始实施时便会被智子识破,然后很快就流产了。“面壁者”成了人类最后的希望,他们没有预谋,没有准备,他们的一切计划,就是没有计划。这样,智子便无法推算出“面壁者”的意图,人类在他们的帮助下不知不觉中将了智子的军。但是“破壁人”的存在,让这事也有艰难的一面,当破壁者做好充足的准备,一旦有所行动,他便会听到鬼域般的问候“你好”,然后就使计划遭
最大的遗憾,是被命运安排  孔子自谓“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惑”就是不明白,“不惑”就是明白了,“知天命”是比明白还高的一个层次,相当于开悟。但活明白不是件容易的事。“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提出来,人们至今也没有找到答案。  就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来说,真正活明白的人寥寥无几。即使是通常意义上活得明白的人,也有不大明白的情形。比如诸葛亮
齐白石自幼跟随外祖父画画,常在习字本、账簿纸上作画。这天,10岁的齐白石从外面回来,一脸的沮丧。外祖父从他口中得知,小伙伴不愿跟他做游戏。齐白石也有几天没有画画了,外祖父看他的样子,今天应该不会学画,这样下去,学到的东西不仅得不到巩固,还有可能将之前的都忘了。  外祖父问:“你有几天没有画画了?”齐白石歪着头,毫不在意地说:“好几天了!”外祖父说:“你想当画家吗?”齐白石抬起头:“当然想,长大后,
在探讨人如何才能提升和进步的时候,巴尔扎克提出两种方式:必须做鹰,或者做爬行动物。大作家的比喻非常直白:你有一飞冲天的本领,你就做鹰,否则就得像一只爬行动物一样踏踏实实摸索着向前。但不管哪一种,行动是你的首要条件。  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都离不开行动,追求我们所希冀的,抵御我们所厌弃的。但是囿于我们的认知和本领,我们的行动未必都是合理的、有效的,因此,让自己的行动有效、有益,才能冲破重重
你以为看透了人生,其实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轻剥岁月,慢熬时光,一个“熬”字,说尽人间甘苦,诸般滋味。林语堂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林先生这壶茶,熬得不是神奇的东方树叶,而是人生的种种际遇,半生苦乐汇成一锅,熬至滴水成珠,所有的妄心杂念都纷纷褪去,觅得初衷和本真。  熬,本意长时间地煮,有痛苦、折磨和忍耐之意。一个“熬”字传神达意,看似消极被动,其实字面之下暗藏着坚持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