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板产业寒冬来临,尽管在连续18个月下跌后,受年底销售旺季因素影响,面板价格停止下跌趋势,不过这也难掩2011年度面板企业“尴尬”的成绩单。
自2010年液晶面板(LCD)业务陷入亏损以来,全球几大面板厂商一直未走出阴霾。韩国三星面板业务首季亏损约2亿美元,第二季度净亏损约1.8亿美元,三季度亏损约合8150万美元。LG Display(以下简称LGD)2011年第一季净亏损1500万美元,二季度亏损约4550万美元,三季度的净亏损约合6亿美元。
日系面板企业方面,松下已计划关闭等离子面板厂并暂停液晶面板厂,索尼以10亿美元的价格将三星索尼合资建立的S-LCD公司股份,转让给三星。同时,日系面板企业在政府主导下联合成立一家名为“日本显示器公司”的新公司。
在李东生看来:“索尼三星分手,更多的原因可能是这家工厂本来就是三星控股,索尼希望收回一些资金也是情理之中。”
但日系企业可能真的在进行某些战略微调,“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因素影响,大尺寸面板需求进一步缩窄”,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万博泉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说:“日系的联合企业将转向中小尺寸面板的生产,主要是看重了苹果等智能终端显示器旺盛的市场需求。”
台湾双雄中,友达光电2011年第三季度,净亏损达到157.96亿元新台币,奇美电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第二季度,净亏损额高达新台币130亿元新台币,第三季单季净亏损172.6亿台币,较第二季又进一步扩大,直接导致奇美电子董事长廖锦祥、副董事长段行建双双引咎辞职。
从行业研究机构Displaysarch的分析数据看,面板产业全球性的亏损已成定局。为削减开支,面板巨头原定建设的多条高世代线计划纷纷宣布搁浅:LGD在韩国投建的8.5代线延迟到2013年,而其在广州的8.5代线项目更是遥遥无期;三星在苏州建的7.5代线以及友达光电在昆山投资的8.5代线项目也陷入停滞。
李东生并不完全同意产能过剩引起价格下跌的观点:“从长远战略而言,我个人认为到2012年第四季度产销会趋于平衡。”
技术之难
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产业周期逐渐缩短,让处于追赶状态的中国彩电企业一直疲于奔命。有评论称,中国面板行业是“天天追先进,天天不先进。”这或许可以从面板产业特有的产业周期中一窥全貌。
面板驱动电视产业的升级换代,继CRT之后,2002年LCD兴起,2005年LCD爆发,成为普及型产品;2009年又成了LED兴起的元年,2010年3D技术已经占据了主流,2011年是LED普及年,2012年又将怎样?
对于短期内OLED电视将有爆发式增长,李东生认为不会如此快的到来:“样机做个40寸的不是太难,但是说工业化生产,我相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没有时间表,简单的比较,现在相同面积,OLED的成本是LCD液晶电视的三倍。而且要克服这种障碍,现在有些技术还没有解决。”
盈利之难
面板企业如今陷入全面亏损是不争的事实,对中国企业来说,更应该深刻反思的是自身的问题,因为即使在LCD最赚钱的幸福时期,中国企业也没有过上好日子。
可以说,每个产业新周期的开启,就是行业重新洗牌的先兆,产业周期的先进入者通过技术专利和品牌优势,实现对后进入者的战略压制和系统性封锁。先进入者则会重新对市场进行规划和布局,待时机成熟时一举夺得市场制高点,三星便是抓住了LCD取代CRT之际,蛰伏9年之后一举成为液晶行业的领头羊。
准备进入面板产业的企业,倘若战略布局时间点不当,经过前期融资、工厂建设以及设备采购后,面临的可能就是盛极而衰的产业临界点,而面板产业又是一个需要巨额投资的“烧钱”行业,业界不少专家认为未来国内液晶面板企业的日子不好过。
超越之难
在全球液晶产业分布图中,中国企业一直扮演者“追赶者”的角色。8月份,TCL控股子公司圳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首期设备正式投产,成为继京东方后国内第二家拥有8.5代线的企业。
不过京东方似乎对未来仍比较乐观,京东方总裁陈炎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2011年我们的小尺寸屏就是盈利的……如果市场好,2011年量产的6代线、8.5代线到2012年也不是不可能盈利。”
2010年8月30日,据京东方A公告透露,京东方集团计划斥资220亿元在鄂尔多斯建立AM—OLED项目,预计2013年实现投产,京东方预测此项目投产后每年的税后平均利润将达到28.9亿元。
“京东方的步子迈得还是太快,在OLED上京东方的技术还比较欠缺,另外面板行业的市场风险很大”,万博泉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建议:“对企业来说,应该先把前期的技术准备做好,在把握好市场行情的情况下,进行产能扩张,实现稳定盈利和良性循环。”
而对于未来的盈利前景,李东生坦陈:“目前华星光电的折旧刚刚开始,销售额折旧率肯定要高于20%,所以和已经折旧完的韩国和台湾公司相比,前几年要面临一个很大的压力。”
战略之难
看来,中国面板企业有必要在狂飙突进的同时,停下来反思自身的战略选择,日韩企业的成功之道便可借鉴一二。
三星当初从较低世代线切入液晶面板产业,也曾面临连续9年亏损,但是韩国政府支持三星提出“韩国不能没有半导体”的观点,并给予国家层面的认同,先后给予三星超过60亿美元的政策贷款,三星集团将TFT-LCD液晶显示列为其未来发展的首要事业,在经历9年的“潜心修炼”后,如今俨然成为全球液晶面板产业的领头羊。
对于政府的支持,李东生有自己的看法:“不是我们不想做,是没有这样的力量。2009年,我们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聚集到这样的资源来做,而且有政府资本在强力的支持,所以我觉得也是很好的机会。”
此外,日韩面板产业内的联合纵横,抱团取暖也值得借鉴。
11月16日,SONY、东芝、日立三大日系企业宣布,合并三家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此举意在加强日系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并且实现国内的资源平衡配置和抗风险能力。
近日,韩国政府也组建了一个OLED显示技术联盟,该联盟计划由26个机构和包括三星电子、LGD、现代汽车在内的企业组成,主要目标是研发柔性OLED和新型显示器,并计划在2018年生产40英寸的柔性电视。
万博泉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也建议企业之间应该采取合作及战略联盟的方式共同发展OLED,他说道:“企业和科研院所有必要形成联盟共同开发,同时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自2010年液晶面板(LCD)业务陷入亏损以来,全球几大面板厂商一直未走出阴霾。韩国三星面板业务首季亏损约2亿美元,第二季度净亏损约1.8亿美元,三季度亏损约合8150万美元。LG Display(以下简称LGD)2011年第一季净亏损1500万美元,二季度亏损约4550万美元,三季度的净亏损约合6亿美元。
日系面板企业方面,松下已计划关闭等离子面板厂并暂停液晶面板厂,索尼以10亿美元的价格将三星索尼合资建立的S-LCD公司股份,转让给三星。同时,日系面板企业在政府主导下联合成立一家名为“日本显示器公司”的新公司。
在李东生看来:“索尼三星分手,更多的原因可能是这家工厂本来就是三星控股,索尼希望收回一些资金也是情理之中。”
但日系企业可能真的在进行某些战略微调,“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因素影响,大尺寸面板需求进一步缩窄”,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万博泉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说:“日系的联合企业将转向中小尺寸面板的生产,主要是看重了苹果等智能终端显示器旺盛的市场需求。”
台湾双雄中,友达光电2011年第三季度,净亏损达到157.96亿元新台币,奇美电子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第二季度,净亏损额高达新台币130亿元新台币,第三季单季净亏损172.6亿台币,较第二季又进一步扩大,直接导致奇美电子董事长廖锦祥、副董事长段行建双双引咎辞职。
从行业研究机构Displaysarch的分析数据看,面板产业全球性的亏损已成定局。为削减开支,面板巨头原定建设的多条高世代线计划纷纷宣布搁浅:LGD在韩国投建的8.5代线延迟到2013年,而其在广州的8.5代线项目更是遥遥无期;三星在苏州建的7.5代线以及友达光电在昆山投资的8.5代线项目也陷入停滞。
李东生并不完全同意产能过剩引起价格下跌的观点:“从长远战略而言,我个人认为到2012年第四季度产销会趋于平衡。”
技术之难
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产业周期逐渐缩短,让处于追赶状态的中国彩电企业一直疲于奔命。有评论称,中国面板行业是“天天追先进,天天不先进。”这或许可以从面板产业特有的产业周期中一窥全貌。
面板驱动电视产业的升级换代,继CRT之后,2002年LCD兴起,2005年LCD爆发,成为普及型产品;2009年又成了LED兴起的元年,2010年3D技术已经占据了主流,2011年是LED普及年,2012年又将怎样?
对于短期内OLED电视将有爆发式增长,李东生认为不会如此快的到来:“样机做个40寸的不是太难,但是说工业化生产,我相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没有时间表,简单的比较,现在相同面积,OLED的成本是LCD液晶电视的三倍。而且要克服这种障碍,现在有些技术还没有解决。”
盈利之难
面板企业如今陷入全面亏损是不争的事实,对中国企业来说,更应该深刻反思的是自身的问题,因为即使在LCD最赚钱的幸福时期,中国企业也没有过上好日子。
可以说,每个产业新周期的开启,就是行业重新洗牌的先兆,产业周期的先进入者通过技术专利和品牌优势,实现对后进入者的战略压制和系统性封锁。先进入者则会重新对市场进行规划和布局,待时机成熟时一举夺得市场制高点,三星便是抓住了LCD取代CRT之际,蛰伏9年之后一举成为液晶行业的领头羊。
准备进入面板产业的企业,倘若战略布局时间点不当,经过前期融资、工厂建设以及设备采购后,面临的可能就是盛极而衰的产业临界点,而面板产业又是一个需要巨额投资的“烧钱”行业,业界不少专家认为未来国内液晶面板企业的日子不好过。
超越之难
在全球液晶产业分布图中,中国企业一直扮演者“追赶者”的角色。8月份,TCL控股子公司圳华星光电8.5代液晶面板项目首期设备正式投产,成为继京东方后国内第二家拥有8.5代线的企业。
不过京东方似乎对未来仍比较乐观,京东方总裁陈炎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2011年我们的小尺寸屏就是盈利的……如果市场好,2011年量产的6代线、8.5代线到2012年也不是不可能盈利。”
2010年8月30日,据京东方A公告透露,京东方集团计划斥资220亿元在鄂尔多斯建立AM—OLED项目,预计2013年实现投产,京东方预测此项目投产后每年的税后平均利润将达到28.9亿元。
“京东方的步子迈得还是太快,在OLED上京东方的技术还比较欠缺,另外面板行业的市场风险很大”,万博泉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建议:“对企业来说,应该先把前期的技术准备做好,在把握好市场行情的情况下,进行产能扩张,实现稳定盈利和良性循环。”
而对于未来的盈利前景,李东生坦陈:“目前华星光电的折旧刚刚开始,销售额折旧率肯定要高于20%,所以和已经折旧完的韩国和台湾公司相比,前几年要面临一个很大的压力。”
战略之难
看来,中国面板企业有必要在狂飙突进的同时,停下来反思自身的战略选择,日韩企业的成功之道便可借鉴一二。
三星当初从较低世代线切入液晶面板产业,也曾面临连续9年亏损,但是韩国政府支持三星提出“韩国不能没有半导体”的观点,并给予国家层面的认同,先后给予三星超过60亿美元的政策贷款,三星集团将TFT-LCD液晶显示列为其未来发展的首要事业,在经历9年的“潜心修炼”后,如今俨然成为全球液晶面板产业的领头羊。
对于政府的支持,李东生有自己的看法:“不是我们不想做,是没有这样的力量。2009年,我们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聚集到这样的资源来做,而且有政府资本在强力的支持,所以我觉得也是很好的机会。”
此外,日韩面板产业内的联合纵横,抱团取暖也值得借鉴。
11月16日,SONY、东芝、日立三大日系企业宣布,合并三家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成立一家合资企业,此举意在加强日系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并且实现国内的资源平衡配置和抗风险能力。
近日,韩国政府也组建了一个OLED显示技术联盟,该联盟计划由26个机构和包括三星电子、LGD、现代汽车在内的企业组成,主要目标是研发柔性OLED和新型显示器,并计划在2018年生产40英寸的柔性电视。
万博泉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也建议企业之间应该采取合作及战略联盟的方式共同发展OLED,他说道:“企业和科研院所有必要形成联盟共同开发,同时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