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尔逊·古德曼论示例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nd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德曼的观点是,符号指称的方式有两种,即指谓和示例:指谓是作为标签的符号指向物体,示例则是作为符号的示例者具有标签或被标签所指谓;示例解释了抽象作品如何行使符号功能,表现被视为隐喻性的示例。古德曼的示例理论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值得中国学界研究和借鉴。
其他文献
祁彪佳在与友人的尺牍中,表达了他希望借阅、品评剧本,编选明代戏曲总集,以阐扬当世之曲的想法.祁彪佳上承王骥德撰作《曲律》"为天地补一缺"、吕天成"有意近俗"的观念,力图穷尽当时所能看到的所有明代剧本,编纂戏曲批评专书《远山堂曲品剧品》.祁彪佳以"剧本"而非"曲家"或"伶人"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辨伪求真,进行品评褒贬.囿于音律非其擅长,祁彪佳在当时理论家较多关注的音律、文词之外,尤其重视剧本结构与叙事.在清代李渔系统论及"结构论"之前,祁彪佳已从叙事角度倡言结构为传奇第一要义,具有典型的文人化品评的特色.祁氏
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是明清士人对元代以来的"一代有一代之胜"说的延伸阐述,其建构主要存在文章与政治之关系、文章与士人精力之关系、文章与"宗经载道"传统、文体"新变"及其文学史意义等四个维度.与此同时,明清士人对于明代八股文价值的批判,也几乎针对四者一一展开.虽因科举制度与旧的文学评价体系的保障,这些批判未能完全消解八股文为"明代之胜"说的文学史意义,但相关的观点则被清末民初以降的批评家继承与吸收,并在废除科举、"文学"观念更新及文学研究范式转变的背景下,以文学史重构的方式促成了此说的彻底瓦解.
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教师需要将互联网引入初中的英语教学中,从信息 化,智能化的方面带动教学研究,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
"观"之范畴贯穿于王国维治学的各领域、全过程.其主张艺术以直观为本,然非反理性主义者;其并非反对"比兴",而是以"直观"说改造了"比兴"观,具有了近代西方诗学象征主义的意味.本文以伤春悲秋、月色天象为例,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论所体现的直觉认知的象征方式;以美人形象为例,解析"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之论对传统寄托方式的沿革;以疑问、否定及肯定等句式为例,解析"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中"不隔"的关键在于能否直观,及其对超越习惯、定势思维的直觉性语词的青睐.
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不重 视阅读,就失去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失去了发展的潜
本文试图理解虚构文本的指涉问题,亦即其与现实的关系.利科认为诗性语言的指涉问题并未被取消,而只是被悬置,它通过语义创新而具有对现实进行变形的能力,能使我们的个人环境成为可居住的世界.通过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对"世界"与"环境"这两个概念的解释,我们认为文本世界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也同样在本体论意义上为我们提供了可能的存在样态,即是说,虚构能够表达可能现实.为此,我们重点从布鲁门贝格的研究出发,进一步探讨现实概念的历史转变对虚构的现实理念所产生的影响.新的现实理念允许人通过虚构扩展自己的可能性领域,在阅读中不断获
群文阅读是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探索性地阅读一组相关联的文章的阅读方式,是教师选择教学资源材料、学生阅读、师生多元交流 的一种形式。为此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充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内容相结合,更新自己的教学理 念,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
清初毛奇龄特地拈出"词例"作为评点《西厢记》的核心范畴.毛氏"词例"论多方面阐释了《西厢记》所有且兼通于一般元杂剧的语言、曲律、体制、表演的特点,论析了与之对应的批评标准与方法,初步奠定了元杂剧批评的基本范式,标志了清初戏曲批评的又一座高峰.毛氏提出"词例"论,其宗旨不仅在于为《西厢记》批评立范,还在于为元杂剧乃至中国戏曲批评立范,其中寄寓了他建设中国戏曲批评理论的自觉努力.毛氏"词例"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当今学术界深切关注.
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再根据分层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在学生掌握了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 给出不同的层次作业,安排学生们解决不同的困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