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政府配套政策推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新探索--评《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政府配套政策研究》

来源 :经济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统筹发展是改变和摒弃过去"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观念和做法的重大举措,是长久以来城市偏向发展政策的一种务实改革。实现城乡统筹,必须妥善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顺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为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出台"农村退出"与"城市融入"的配套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实现"身份"的转换,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张志新教授的专著《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政府配套政策研究》一书,正是这样一部既贴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实际,又具有政策指导意义的经济学著作。
其他文献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方位,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力支撑,是顺应集体所有制演进规律、适应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打造区域性服务联盟的姜堰模式、以工业产业发展为基础的永联模式、抱团发展与互助合作的吴中模式、与国有资本混合经营的江宁模式等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提出集体经济发展应遵循开放式产权结构、统筹利用与整体开发、专业化团队运营及市场化发展路径等共性规律,并对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与发展形态进行理论阐释。最后,针对农村集体经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向全国范围深入推进,进入攻关阶段。各改革试点地区立足自身实际,聚焦关键难题,大胆创新突破,不仅探索出了构建集体产权制度约束、提升集体资产配置效率、创新集体经济运营模式、优化乡村治理制度体系等制度成果,并形成了坚持以分类推进为基本原则确立改革框架、以农民主动参与为基本方式破解改革难点、以内部制度创新为关键平衡改革利益关系、以激活农村资源为重点释放改革潜能、以差异化发展模式为导向增强改革持续性等一系列创新经验。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仍面临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有待实质性拓展、新型集
列宁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市场经济"范畴的伟大革命导师,在与民粹派理论家论战时提出市场经济对社会生产力具有巨大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列宁把社会分工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论证了市场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列宁认为,市场经济同一定所有制关系的结合会随着生产力水平及其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呈现不同的层次,并在历史进程中呈现一定的阶段性。这些观点对于今天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创新竞争力显著提升,空间布局从沿海向内地梯度转移,但在产业政策、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建设、跨越创新"死亡之谷"能力及空间布局等方面尚存在一定不足。"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新兴产业既是壮大新动能的战略重心,也是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为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应合理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产业技术路线,构建高质量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结合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建立多元投融资支持体系,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
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的制度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围绕集体成员权及其权能实现阐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的逻辑,并解析创新性制度安排的行为特征及效能,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培育市场经济新主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应从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构建政策支持动态保障体系,发挥农村治理结构优势,开展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等多方
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健全市场配置资源功能。以劳动力要素城乡配置为例,使用动态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否是有效率的公共决策。回归结果显示,城镇就业与经济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倒U型曲线关系,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向城镇地区配置更多的劳动力要素是有经济效率的区位选择。目前,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仍是有效率的决策,劳动力城镇就业比重相比效率最优值尚低10~19个百分点。因此,到2025年乃至2035年,我国都将处于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红利释放期,应
大数据作为数字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从思维和技术层面广泛影响着公共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并从绩效管理理念、绩效数据收集、目标指标设置、动态绩效跟踪及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提出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新命题。建立自动化、实时化的预算绩效分析体系,成为大数据时代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目标。就未来发展而言,可以循着预算决策、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和预算评价四个维度,逐步推进大数据条件下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固定资产投资是实现家庭农场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手段。本文利用2017-2019年全国1307个家庭农场混合截面数据,采用Tobit模型分析方法,论证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同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信贷获得对家庭农场固定资产投资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经营规模不仅直接影响家庭农场固定资产投资,而且通过信贷获得间接影响家庭农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获得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3%。进一步将家庭农场固定资产投资划分为机械设备投资、建筑物设施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三类,发现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转型能有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更好地适应需求转型升级、形成数字化再生产共同体。农业数字化转型前景广阔,趋势不可逆转,但实践中存在推进缺乏系统性、基础设施短板、供给体系不健全、数字技术和农业缺乏深度融合、数字化治理赤字较大等问题,阻碍了农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数字化转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数字化转型道路,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生态体系、注重提高涉农主体数字素养、鼓励科技企业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和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治理现代化。
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近些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力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但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地方财政压力加大、政府债务风险增大等问题凸显。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应在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作为。为实现积极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应定向精准施策,出台针对性的抗疫情税费减免政策;掌握适度原则,稳推专项债扩规模提效率;转变理财观念,通过"两减两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统筹力度,提升存量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