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发展变化入手,分析了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会计组织体系,具体分析了企业会计管理改革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160-1.5
会计管理体制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微观层面上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另一个是宏观层面上的政府会计管理体制。微观层面上的会计管理体制是整个会计管理体制的基础和落脚点,离开了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政府会计管理体制就失去了基础。
一、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一)目前不完善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表现分析
1.双元控制主体弱化了会计控制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通过控制经营者的任免和报酬来控制企业,达到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目的。经营者通过控制企业的经营权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完成受托责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虽然是一种委托一被委托关系,实际是企业的共同控制主体。会计信息是他们的沟通工具。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并对经营者实施必要的干预。经营者为完成受托责任,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决策,最终又利用会计信息报告其行为结果。众所周知,由于客观存在着“代理人风险”,理论和实践中又无法设训一出一种完美的契约来消除。因此,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在目标、利益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会计信息成为决定双方切身利益的关键。在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模式中,会计人员自身利益的实现牢牢掌握在经营者手中,经营者成了现实的会计控制主体。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是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的。为了粉饰自身经营业绩,各种虚假会计信息便应运而生。
2.企业内外部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注册会计师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是外部性的,只能从外部监督促使企业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此外,这种监督还是事后性的,无法做到事前、事中监督。因此,在强化外部监督的同时应建全内部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内部会计的控制和监督职能这是绝大部分企业在会計职能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来看,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数企业设有内部审计机构,多数企业没有内审机构或虽有内审也受企业领导部门的限制和影响,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一般来说,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会计监督,但是有些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以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3.企业负责人缺乏会计管理意识
很多企业的负责人缺乏会计知识,对会计法规重视不够,只知道花费精力来开拓市场,协调各种外部关系,研发产品等等。甚至当企业会计工作已经出现问题时,有些企业负责人依然绞尽脑汁寻求外部的解决途径,根本意识不到是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因此必然导致企业的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
4.企业对会计主管人员缺乏必要的监督
由于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很少从实质上管理本企业的会计工作,使得企业屡屡存在会计主管人员一人掌控企业财政大权的现象,因此使得会计管理工作很难避免一人决策的主观性,而也会使得会计监督失去应有的效果。
(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
经济体制的整体要求是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完善变革的内因。会计管理体制属于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的整体要求,作为会计管理体制形成、发展和改革的内因,决定了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相一致,否则就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于五大以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以完善企业法人制度为核心,着重凸显了“二权分离”。显而易见,卓有成效的会计管理体制将大大提高社会的商业信用程度,促进资本社会化,对现代企业制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这也决定了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相一致。这就要求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是以有利于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总原则,切实保障多元投资主体的利益,促进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正确引导公众投资。
二、企业会计管理改革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会计组织体系
我国国有企业一般把财务和会计放在一个机构里,财务与会计的关系不太清楚,无法适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要求。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组织体系必须从以会计为中心的传统生产型体制转变为以财务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型体制。但会计功能仍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薄记、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是财务管理的必要手段,而且因为没有会计数据,财务预测和控制将是一句空话。合理而有效的财务会计组织体系,是充分发挥财务指导企业经济运行职能的有力保证。
(二)改变企业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把企业会计人员放归企业
企业会计人员本身应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分子,是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只有和企业溶为一体,才能为企业经济利益增长出谋划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同时,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国家会计事务管理部门所颁布的业务范围之内,在不违反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的前提下,以维护企业利益为本,通过一系列具体核算工作,如实反映企业所有经济活动及生产过程,并进行分析,以确保企业财产的完整和增值。
(三)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新税制的颁布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推广,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迫切要求财务人员努力学习,尽快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虽包括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变革和更新。因为企业理财的视角和方位均已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故随着企业理财主体的变化,必须相应变革自身的理财意识,树立新的理财观念。例如理财的主体观念、市场观念、负债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等等。事实证明,只有更新观念,专业素质才能全方位提高。同时,必须看到,
随着经济环境、企业经营、资金流向、价值需求等的变化,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人员,必须尽快解决知识的更新和转化问题。重点是培育多元化、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四)强化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督
一般企业的内审人员由本企业法人任命,他和企业的会计人员一样应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向企业法人直接负责,针对某些如集团、跨国公司形式的企业可由其总部的内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去分公司、子公司等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内审人员工作应由主要审核会计活动中有无违法违纪的现象,转向重点抓内部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坚持实行财务收支审计,保证企业财产的保值、增值,确保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并且积极开展企业内控系统的评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只有定期全面地审查,才能对企业会计活动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达到维护企业利益的目的。
(五)强化社会中介机构建设,建立市场经济的制约监督机制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这种社会中介性组织是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超脱于国家机关和社会经济组织之外,依据有关法规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组织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审计和监督,并对所承担的工作负直接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受国家法律和各级注协的指导和监督。因此,强化社会中介机构建设,是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和步骤。
【作者简介】王艳坤:(1983-),女,山东章丘人,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
【关键词】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160-1.5
会计管理体制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微观层面上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另一个是宏观层面上的政府会计管理体制。微观层面上的会计管理体制是整个会计管理体制的基础和落脚点,离开了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政府会计管理体制就失去了基础。
一、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一)目前不完善的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表现分析
1.双元控制主体弱化了会计控制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通过控制经营者的任免和报酬来控制企业,达到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目的。经营者通过控制企业的经营权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以完成受托责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虽然是一种委托一被委托关系,实际是企业的共同控制主体。会计信息是他们的沟通工具。所有者通过会计信息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并对经营者实施必要的干预。经营者为完成受托责任,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决策,最终又利用会计信息报告其行为结果。众所周知,由于客观存在着“代理人风险”,理论和实践中又无法设训一出一种完美的契约来消除。因此,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在目标、利益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会计信息成为决定双方切身利益的关键。在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模式中,会计人员自身利益的实现牢牢掌握在经营者手中,经营者成了现实的会计控制主体。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是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的。为了粉饰自身经营业绩,各种虚假会计信息便应运而生。
2.企业内外部的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注册会计师和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是外部性的,只能从外部监督促使企业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此外,这种监督还是事后性的,无法做到事前、事中监督。因此,在强化外部监督的同时应建全内部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内部会计的控制和监督职能这是绝大部分企业在会計职能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来看,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少数企业设有内部审计机构,多数企业没有内审机构或虽有内审也受企业领导部门的限制和影响,不能很好地发挥监督作用。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一般来说,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会计监督,但是有些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以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3.企业负责人缺乏会计管理意识
很多企业的负责人缺乏会计知识,对会计法规重视不够,只知道花费精力来开拓市场,协调各种外部关系,研发产品等等。甚至当企业会计工作已经出现问题时,有些企业负责人依然绞尽脑汁寻求外部的解决途径,根本意识不到是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体制出现了问题。因此必然导致企业的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
4.企业对会计主管人员缺乏必要的监督
由于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很少从实质上管理本企业的会计工作,使得企业屡屡存在会计主管人员一人掌控企业财政大权的现象,因此使得会计管理工作很难避免一人决策的主观性,而也会使得会计监督失去应有的效果。
(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
经济体制的整体要求是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完善变革的内因。会计管理体制属于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的整体要求,作为会计管理体制形成、发展和改革的内因,决定了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相一致,否则就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于五大以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以完善企业法人制度为核心,着重凸显了“二权分离”。显而易见,卓有成效的会计管理体制将大大提高社会的商业信用程度,促进资本社会化,对现代企业制度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这也决定了企业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相一致。这就要求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是以有利于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总原则,切实保障多元投资主体的利益,促进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正确引导公众投资。
二、企业会计管理改革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合理有效的财务会计组织体系
我国国有企业一般把财务和会计放在一个机构里,财务与会计的关系不太清楚,无法适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要求。现行的企业财务会计组织体系必须从以会计为中心的传统生产型体制转变为以财务为中心的生产经营型体制。但会计功能仍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薄记、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是财务管理的必要手段,而且因为没有会计数据,财务预测和控制将是一句空话。合理而有效的财务会计组织体系,是充分发挥财务指导企业经济运行职能的有力保证。
(二)改变企业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把企业会计人员放归企业
企业会计人员本身应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分子,是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只有和企业溶为一体,才能为企业经济利益增长出谋划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同时,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国家会计事务管理部门所颁布的业务范围之内,在不违反国家的财经法规制度的前提下,以维护企业利益为本,通过一系列具体核算工作,如实反映企业所有经济活动及生产过程,并进行分析,以确保企业财产的完整和增值。
(三)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新税制的颁布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推广,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迫切要求财务人员努力学习,尽快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虽包括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变革和更新。因为企业理财的视角和方位均已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故随着企业理财主体的变化,必须相应变革自身的理财意识,树立新的理财观念。例如理财的主体观念、市场观念、负债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等等。事实证明,只有更新观念,专业素质才能全方位提高。同时,必须看到,
随着经济环境、企业经营、资金流向、价值需求等的变化,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会计人员,必须尽快解决知识的更新和转化问题。重点是培育多元化、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四)强化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督
一般企业的内审人员由本企业法人任命,他和企业的会计人员一样应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向企业法人直接负责,针对某些如集团、跨国公司形式的企业可由其总部的内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去分公司、子公司等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内审人员工作应由主要审核会计活动中有无违法违纪的现象,转向重点抓内部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坚持实行财务收支审计,保证企业财产的保值、增值,确保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并且积极开展企业内控系统的评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只有定期全面地审查,才能对企业会计活动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达到维护企业利益的目的。
(五)强化社会中介机构建设,建立市场经济的制约监督机制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这种社会中介性组织是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超脱于国家机关和社会经济组织之外,依据有关法规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组织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审计和监督,并对所承担的工作负直接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受国家法律和各级注协的指导和监督。因此,强化社会中介机构建设,是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和步骤。
【作者简介】王艳坤:(1983-),女,山东章丘人,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