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来源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s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不仅需要竞争意识,同样需要合作精神。合作是人类互相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竞争的前提是学会合作,没有合作精神的人就无法在竞争中立足或无法获取竞争的资本。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大部分活动都是合作性的。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专业的细化和开放的网络化要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联系更加紧密,合作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合作将是未来世界的主流。当今教育的任务不但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将来能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所以合作学习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展不但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必要,同时也会学社以后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而民族地区具有的独特文化,需要适合民族文化,同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民族地区;生物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28-05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是建立在科学的交往观基础上,是发展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合作学习理论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共同构建学习主体的过程,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不局限于成绩和个人的需要,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增进民族间的关系,增强协同合作能力,培养热爱学习的情操,同时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小组为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在充分尊重人格的基础上,通过多样丰富的交往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而且使教学认识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将主体间的社会交往纳入认识活动过程,承认教学认识活动的社会性,并作为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积极建立起群体合作学习关系,不仅有利于使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沟通,同时也极大的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师生都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2001年6月8日,国家教委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新课程改革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2]。把合作观念引进教学系统,使用合作学习策略进行学习、教学,着眼于全体学生共同发展,使他们更加热爱学校、善待同学、爱护班级、具有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学会自尊自爱、善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以他人的眼光看问题,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在民族地区各民族语言、文化、生活习俗不尽相同,在无形中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在学习交流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开展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包括社会认同、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的认同[3],促进民族学生间的语言文化的学习及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民族智慧的整合,更能促进民族学生见的融洽相处和民族融合。
  一、合作学习引入民族地区生物教学的前提
  1.生物课程的特点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十分强调具体经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材中充分重视为学生创造观察自然、互相讨论的机会,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实施环境,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实验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是客观存在不可缺少的,加上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实验现象的理解相对困难,对于学科知识的的系统性把握也较差,只有在团体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把抽象的概念理解,把实验现象弄明白,才能发挥团体的智慧把知识的系统性构建起来。因此,合作学习是适合于本课程教学的一种较好的策略。
  2.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分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要使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3.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需要
  将合作学习策略引入教学课堂体系,能强化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在交往中学习,而不是以往封闭式的学习模式,并且是学生体会到自己作为学习者的主题地位,在学习中以主人翁的形式出现。培养互助协作精神、改善人际关系、促进民族间的融合,培养与他人平等相处的意识,提高部分民族生的自尊,削弱民族间的排斥,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
  4.时代发展的要求
  将合作学习理论引入教学,并落实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为社会培养大批的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人才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民族地区生物学开展的另一个意义在于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而生物教学的开展以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更能培养出具有实践经验和探究精神的人才。所以这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要求,也顺应了教育社会化和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的时代需要,代表了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
  二、构建民族学生合作学习模式的指导思想
  必须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因为各民族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在合作学习中民族文化难免以各种方式体现出来,如思维方法方式、民族习惯的不同等等,所以必须处理好不同民族的认同感。在涉及到民族情感意志方面的问题,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处理以促进小组成员或小组间融洽相处。处理好民族间的认同感,合作学习就有可能以耗散结构论和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发展,吸收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的长处而消耗其不足,以小组学习的基本形式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将教学任务转化为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任务。使合作的情境和系统能有序的创建起来,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促进学生学习和心理素质的积极发展。以团队成绩和个人进步及个人对团队的贡献为评价标准,培养合作精神,使小组成员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三、新课理念下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合作学习模式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通过课程改革,深化生物教研,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新课程的理念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课程目标不仅包括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要求,更强调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特别强调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养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②倡导探究性学习,生物科学不仅仅是一堆事实和理论,更是一个过程。通过探究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在内容标准中单列了“科学探究”主题,并提出了活动建立和探究活动案例,在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中都特别强调探究性学习。它体现了一种新的知识观和新的价值观。
  ③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是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课程标准有根强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保证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④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教育,在选择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选择了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如人口、生态环境等问题,以便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产生社会责任感,并付诸于行动。
  ⑤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生物科学的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课标》要求重视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倡导探究式学习;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这些都和合作学学习不谋而合,合作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同时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也能很好的面向全体学生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针对《课标》的要求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合作学习主要流程见图1。
  
  图1 合作学习主要模式流程图
  Fig1 The main mode flow char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1.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提出
  教学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师有计划的教的活动同学生活动所实现的教学成果,是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他指导学生的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及学习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学的归宿。合作目标的制定与提出在整个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中的地位也尤为重要,这符合布鲁姆的过程性评价,有效的教学首先教师要知道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提出是关键的,也是放在首位的。
  2.小组活动
  小组合作活动是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环节,对学生学习动机有深刻的影响,保证了学习任务的完成,对增强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4]为了达成目标小组开展合作活动,成为活动的主人并在活动中组间或和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成果,使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教学效果的关键也取决于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3.监控、调节与反馈
  对小组活动进行监控、调节,以及小组活动结果得出的反馈,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技术改进体系,通过活动的监控和结果的反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合作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合作学习的评价
  合作学习的评价,是整个教学模式的动力系统,从教学过程角度讲,正确地运用教学评价这个工具,可以及时的获取和把握来自教学过程的前馈和后馈信息,并以此作为根据调整和改进教与学的活动。在教育发展观的指导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评价更强调评价的改进功能,评价的根本目的和最后落脚点不在于做出价值判断,而落在改进教学上,使教学能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包括多个方面、多个层次。首先合作学习的评价既包括对学业成绩的评价,也包括对学习过程——合作活动的评价;其次,合作学习的评价是多层次的,既有老师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四、合作学习中评价体系的建立
  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保证,掌握合理的评价方法,采取恰当的评价方法,建立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很重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5]所以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光是学生成绩提高的需要,还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而且合作学习要建立基础教育倡导发展性评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
  1.“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评价理念
  合作学习追求的是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达成同一目标的总体评价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教学评价的终极目标,将常模参照评价变更为标准参照评价,并以此为评价标准,既关注小组间的竞争性评价,又关注小组内部成员间的合作性评价,并将合作性评价作为基本的评价理念,始终贯穿于小组活动中。
  2.尊重个体差异的多元、全面评价方式
  在评价中要注重全面性、民主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逐步改变原有的直线式评价模式,强调加强评价过程的民主性。民主化的评价要求重视学生、教师和学校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和主体地位,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性活动。在整个过程中重视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作用,“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该能总结所学的知识,并能理解今后要用的一些知识点。教师可以总结课程要点,让学生回忆课程的主旨或给学生列举范例,以及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6]。”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评价要建立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基础上,改变以往重在个人与个人比较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的重点是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分析成败的原因上,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具体指导,使评价真正成为教育的手段,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建立“提高分”、“基础分”评价方式,给以学生在基础分上的提高评价,而不是把“个人”纳入到班级排名中进行评价。评价以学生自评、小组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相结合,小组评价同样注重个人在“基础”分上提高的幅度而评价,而不是以现有的能力水平或单纯的目前为小组作出的贡献为单一标准,小组间也不能以“小组常照模式”进行评价,组间评价要建立民族和谐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客观性是最重要的。具体的小组评价体系以参照下图。
  
  图2 合作学习小组评价体系图
  Fig2 The group evaluation system diagram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3.评价内容要“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整合,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8]。评价目标的均衡不但是教学需要,同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所以要多角度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评价的内容必须是多方面的。知识目标的评价,以从学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知识形成的整体性和知识发展的科学性等方面来进行。知识掌握的全面性的评价包括对知识的识记、知识的理解、知识的运用等方面的评价。知识形成的整体性评价主要是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系统化、层次化和完备化等方面的评价。知识发展的科学性评价包括对知识发展延伸的评价、知识发展扩展性的评价以及知识发展迁移性的评价。[9]能力目标的评价不但对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也要对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社交能力方面进行评价。思维能力可以分为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等不同类型。社交能力诸如表达能力、受欢迎程度等,如表达能力就可以从表达的连贯性、概括性、整体性、条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情感目标以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个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与他对事物的态度和兴趣是密切相关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格等,有助于教师评价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为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合作学习强调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获得认知发展,还要兼顾情感和技能等多种教学目标的协同达成[10]。在合作学习进行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达到既定的情意目标。
  4.评价以整体、发展、开放为原则
  在合作学习的评价过程中,要从整体出发,对合作学习的不阶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相应的评价,从而将评价贯穿于整个过程,而不传统的教育评价只注重学习结果表面的评价,忽视了学习过程。在不同的阶段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可以使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合作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活动是面向未来的,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关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如合作学习学生评价中采取了预备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尽管这些评价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由于是在合作学习不同的阶段采用这些不同的评价方式,因此它们的功能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最终的目标指向也是一致的,那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具有开放性,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根据实际情景进行适当的变动,从而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此外,合作学习的评价还要注重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等,重视合作学习中学生和的活动和交往,尊重学生的个性。
  五、民族地区构建合作学习的意义
  1.合作学习有利于解决民族地区生物教学中存在的矛盾
  学生学业负担一直是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怎样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有要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这就得从根本生解决问题。这不但要求教师教育理念的革新,还要就把握一些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学生的负担减轻的同时又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加上民族地区部分民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厌学情绪和一些学习障碍,包括语言转化的障碍、抽象概念理解上的障碍、实验探究中设计实验得障碍等。要解决好学生的这些问题就得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学会在合作中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消极的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认知特点出发的巧妙的运用了生生之间的互动,把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摆脱了以前“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许多练习和需要学生练习的内容都在课堂中完成,就省去了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有利于民族学生障碍的解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为一名促进者无形中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科学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主人翁的地位得到体现和提高,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更浓厚的求知欲和探究的欲望。在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学的良性循环建立起来。[11]
  2.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民族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无形中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发展,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合作学习全面均衡发展强调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性互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使合作学习理论中的情感色彩充分体现出来。在教学目标上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9]合作学习有利于内化学生的认识品质,在小组活动管理中无形的接受社交能力的训练,在相互交流、争论、互动学习中共同提高培养了合作技能,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
  3.合作学习有利于民族学生的共同进步
  民族地区教学相对落后,“学困生”面相对较大,当然也不乏成绩优异,交往能力突出的学生。传统教学只关注个体的发展和个体在整体中的排名,无形中会把学生间的距离越拉越大,造成学困生的面越来越大,更容易使某些关系的不融洽而滋生厌学情绪。合作学把“追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的一种境界,同时也是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个人计划改成小组计划,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竞争”,评价由个人转向大家的合作目标,消弱个人之间的竞争,促进学会生的进步和班级凝集力的增强。
  4.合作学习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和民族融合
  文化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产物的总和,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特定的环境中从事生产活动和精神活动产物的总和[11],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文化是人类适应特定环境的产物。民族文化的相互渗透是不同民族间互助互爱为前提的,只有个民族间融洽相处才会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级体,只有在一个有良好秩序、互助互爱的班级中学生才能找到归属感,才能更好的同班级融合,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教学资源,不同民族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认识是不一样的,通过合作学习能产生智慧的结晶,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思路也会更开阔,在合作互动中整合各种资源,对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从根本是促进了同学的融洽相处,推动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1]Gerorge M.Jacobs,Michael A.Power,Loh Wan Lnn,杨宁,卢杨等译.合作学习教师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5.
  [2]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2001:6.
  [3]史慧颖,张庆林,范丰慧.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7,2:1.
  [4]王瑞国.浅谈小组活动与长期合作小组[J].研究性学习探索,2006,3:126.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新课程与评价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2001:27.
  [6]B.S.布鲁姆等.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3.
  [7]刘艳琼.小组合作学习在班级教学中的作用[J].江西教育,2002,12:23.
  [8]余慧娟,赖配根.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人民教育,2002:10.
  [9]刘宏武.主动参与教学模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85.
  [10]苏文.合作学习学生评价体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14.
  [11]钟启泉.生物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2~225.
  任代江(1981—)男,彝族,云南文山人,2011年7月云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或硕士学位,现从事生物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吉林省通榆县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群众文化建设,把文化作为全县发展的“软实力”来对待,他们能做好角色定位,认清职责,切实加强文化馆建设,当好文化工作的先锋。在全县树立起“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抓文化就是抓发展”观念。为全县新一轮大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发挥;文化馆;文化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G269.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调整和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章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青岛市的产业结构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从而找出青岛目前三次产业发展中的优势方面存在的不足,促使青岛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化。  关键词:产业结构,偏离-份额法,青岛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
期刊
摘要:新课改工作开展了近十年,教师在摸索中逐步的成熟,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从而制约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深化。本文针对课改中的“乐教”与“放手”敞开讨论并阐述自己的独特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现象;细节;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6;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55-01  新课程已经走过近十个年头,教师从茫然逐步走向成熟
期刊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受其资本结构的制约。本文从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的分析入手,提出了通过调整企业资本结构,改善化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路。  关键词: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代理关系;一股独大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84-02  公司治理结构指的是公司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分配,目的是解决“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各中职学校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普遍薄弱的现状,就构建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基本原则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69-02  湖北省公安县职教学校数控技术专业于今年8月被批准列入实施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工程(第
期刊
摘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基本任务和目的是根据大农业生产的实际和农民生活的需要,示范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农机化科学技术知识。因此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对地块、作物、区域、品种等均需要适应性。文中重点探讨了农业机械在我国各个地区的适应性问题。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87-0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89-01  大家有没有读过王小春老师著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这本书?王老师在“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中写到:很多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在看到这一点时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弦,想一想平时我们对待“问题学生”不经常是这样吗?自从读了王老师的著作后我试着改变自己。对待“
期刊
摘要:医疗资源配置管理是医院管理者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其目的是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通过最有效地供给最大化满足需求。通过对中国医疗现状进行基本阐述,分析其特点并通过文献阅读了解国内外在医疗资源分配方面的文献,为以后研究提供支持。  关键词: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医疗服务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76-02  一
期刊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作为遏制电气故障的继电保护技术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作者主要就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继电保护的配置及发展趋势做了阐述,同时对智能电网继电保护装置简介、维护及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继电保护;配置应用;维护;发展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80-02  一、前言 
期刊
摘要:企业债券与股票融资和银行贷款相比较具有很重要的融资优势。当前,我国企业债券存在发行规模小、债券品种少、市场化不高、流动性差、投资者队伍不成熟、缺乏权威的债券评级机构、缺乏税收优惠政策、认识不足等问题。文章基于此提出了发展我国企业债券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债券;问题;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