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创造力资源,探究微课程的“多滋味”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990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程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生成式的课程,体现了幼儿整合式的学习。同时微课程小而灵活,更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自然角是幼儿园的一个生态小角落,在这里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陈列一些自然物供孩子观察和认识,不仅能有效发挥各种自然物所具备特殊教育功能,还能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种植、养护、采摘、观察、记录等亲身体验活动,从而投入积极探究、思考、发现中去。我园的自然角微课程,以丰厚的底蕴味、新颖的特色味、饱满的激情味、孜孜以求的新滋味,作为重要的园本课程材料,发挥着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创造力;微课程;自然角
  一、 创新“会说话”的融合式环境,丰盈微课程的“底蕴味”
  《指南》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具有丰富深刻的教育内涵,不再只是一种背景、支持,已经成为课程的一部分,环境总是隐喻着隽永的教育生机。
  (一) 凸显“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园本特色
  我们抓住“想象、好问、审美”三个关键词,各班给孩子创设了体验自然与生命的环境。“艺术之心随科学之景而动,科学之理融艺术之景而亮”的融合式创新,让观察更加自主、生动!
  (二) 紧扣四个主张
  在材料选择上“创意生动”,即材料是绿色环保的;在内容设置上“随意互动”,即“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在环境呈现上“简意主动”;在文字渲染上“诗意灵动”。
  (三) 创新自然生态角落
  选择废旧容器作为花盆,种植种子发芽和观赏类植物。旧陶器中的铜钱草肆意生长;旧书页码中撒了不同的小种子,孩子们每天喷水观察。绵延着自然气息的角落,聚集了科艺融合元素。
  巧妙的环境资源仿佛“会说话”,变成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课程。这样的融合式环境,令自然角微课程的“底蕴味”更加丰盈。
  二、 创意“真好玩”的策略式探究,提升微课程的“特色味”
  杜威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指南》提倡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性学习方式。具有创造力品质的微课程,跟随孩子的创意出发,支持孩子独特的理解,助力探究兴趣,丰富探究行为与方式,设法凸显探究的维度,运用多种策略支持他们的探究。
  (一) 小班——开展“1 1”,助力探究兴趣
  小班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弱,我们鼓励他们每天去照顾植物1次,约定为“1 1”活动。完成任务了,离园时和家长一起用印章做个记录。养护中,恰当的活动任务设置,使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责任意识,观察、养护也越来越有成效。“1 1”模式不仅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增加感性经验,还能激发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慢慢地,孩子们除了用印章,还开始用写生的方法配以各种符号记录自己的发现,对自然角的观察与探究逐渐走向深入。
  (二) 中班——增添“小工具”,丰富探究行为
  中班孩子动手能力逐渐增强,在自然角投放一些和孩子生活经验相关的、有趣、并利于探索和操作的小工具,如:喷水壶、小剪刀、小铲子、放大镜、渔网、鱼食、滑轮车等,有趣的探究工具便于孩子自主探索。孩子们用喷水壶给浇水、用小剪刀剪枯叶;用小铲子挖些新土;用放大镜观察新芽和花蕾,观察动物养殖区里蚂蚁的生活方式;天气好的时候用滑轮车,搬动植物和小动物出去晒晒太阳……增添的“小工具”,使孩子们在参与自然角活动时,探究行为更丰富,探究兴趣更自主、长久。
  (三) 大班——巧设“问题墙”,凸显探究维度
  大班的孩子爱观察、好奇好问,可在自然角周边墙面适当位置,创设一面孩子在探究中自主生发的“问题墙”。例如:不同季节的观察热点、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植物生长变化实验等不同问题。我们发现,问题墙的设置和自然角的探究是互融互通,相互促动的。在观察与实验中,孩子们知道了“瓶中花园”里那青翠逼人、蓬蓬勃勃的苔藓的生长秘密。有效的问题墙,促使孩子们在观察中产生新的问题,激发孩子产生持久而有效的求知欲望。这种生活式的微教育,让孩子通过梳理自己的思绪,使得探究行为更加深入和持久。从探究一个小秘密,获得一个新发现,解决一个新问题,获得一种新体验。
  三、 创立“更灵动”的班本式主题,品味微课程的“激情味”
  (一) 班本主题项目灵动化
  更灵动、更具体验的主题,让微课程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孩子们根据物品进行归类摆放,商量设计标题、制作养护公约牌。随着观察不断深入,绿植保护组按照多肉和叶子宽窄分类摆放,按照植物高矮、浇水时间来分类摆放;动物养护组会按照动物有腿无腿、行走方式等分类摆放。看似小小的简单分类,却包括了许多知识难点。如数学概念:粗细、宽窄、计量……研究中,孩子渐渐向前,教师慢慢退后。每一个主题的生发都经历了前期的调查诊断(已有经验与未知经验的梳理)、合理的预设与期望、中期的实施与调整、后期的整理与荟萃,微课程主题愈加灵动、深入。
  (二) 自然共享体验游戏化
  用“儿童”的眼光构建孩子的“生活世界”,我们更关注体验式发展。从幼儿的需要、兴趣、好奇心出发,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幼儿的自然共享活动来拓展和丰富课程。丰盈的自然共享体验游戏令教师的研究激情不减,有促进孩子充足成长的兴奋点,有锻炼孩子各方面能力的牵引点,有让孩子留恋与喜爱的吸引点,同时成就了师幼之间探究互动的精彩。
  四、 创建“更深入”的分享式研讨,打造微课程的“新滋味”
  (一) 理论分享常态质朴
  通过“品味书香”好书分享活动,定期推动全园教师参与到学习、分享活动中来,通过“一线教师如何做课程”“专家谈微课程”等理论分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研究意识,获得精神滋养。
  (二) 故事分享生动引领
  通过“故事会”微课程故事分享,广开言路,以寻找微课程故事为切入点,教师讲述剖析并从中得到感悟、启迪,最后得到教育智慧的积淀与引领,推动大家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
  (三) 教科沙龙分享研讨
  通過“教科沙龙”活动,鼓励教师切磋武艺、诊断问题、和谐共长,建立合作分享式的课程研究平台。妙趣新颖多亮点的分享式研讨,教师集思广益,充分感悟微课程的内在魅力,研讨中不断优化研究策略,交流中不断推进课程发展。
  我们做属于孩子的微课程,跟随孩子的兴趣发现资源,伴随活动的发展利用资源,追随课程的建设整合资源。让视线聚焦一切的自然资源,让课程变得活力生香。朱永新教授说:“要让孩子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完整而幸福的教育应该是丰盈、立体、博大的教育,是对本真教育的回归。我们用自然的资源链接成课程的跑道,让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中体验与感悟,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从而获得生长的力量。
  作者简介:
  方娅,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
其他文献
对于那些想要标新立异、深人中国内地的旅行者而言,在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市方圆100多公里的地区,是同时感受古典中国和了解现代中国的理想选择。我们可以看到古老文化、几乎未被
本刊今年第5期上黄德民先生的《检验光速是否可变的实验方案》一文(下称黄文),饱含“毕其功于一役”之激情,推出了精心构思的三个“直接挑战‘光速不变原理’的实验方案:一个用
小学作为对学生而言的整个学生生涯的伊始黄金启蒙阶段,该时期的教学对于学生未来个人发展以及相关学习素养都有着深远的重要影响,数学作为诸多学科中无论分值占比以及辐射影
蒸汽沿井筒流动过程中,蒸汽参数(压力、温度及干度等)、径向散热损失和垂向压力能损失,均沿流动过程变化。本文运用传热学、热力学及流体力学等学科知识,建立了井筒数值模拟综合计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栓塞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给予血栓通治疗。连续使用12 d
摘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综合性人才是教学宗旨和教育目标,体育是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体育教学是小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体育游戏在体育趣味教学中的意义,如何让游戏趣味化,针对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淡薄和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的做法,出现小学生对体育课厌倦、家长对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兴趣爱好认识不足等现象,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可操作性
目的 研究长春西汀与胞二磷胆碱治疗脑梗死对于脑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脑梗死患者90例,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n=45)。常规组给予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治疗,治疗时每次以0.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进入二十一世纪没几天,生活节奏就已经快得让人有点跟不上了。于是,一个悠闲的假期(即使只有几天也好)成了几乎每个人的奢侈享受——要是收不到电子邮件那简直就更完美了。  一个处处有wifi和网络接口的豪华度假村,或者一个只有手机信号的山区农家乐,如果让我来选,毫无疑问是后者。离开电子邮件、MSN、QQ、微博的头几个小时的确是令人不安甚至是心神不宁的。我的生活已经习惯了有各种
沙纹的形成会显著地影响床面附近的湍流结构。论文通过水槽实验,模拟了天然河流中沙纹的形成,并针对最终形成的稳定沙纹形态,利用声学Doppler测速仪采集了沙纹床面不同位置处的
目的 探讨肿瘤保守性切除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脉久植入治疗早期腮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腮腺癌患者56例,应用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分别设置对照组、观察组,每组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