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共同要求。当前,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不足、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设置体系与结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术鉴赏能力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视觉艺术鉴赏能力是其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对视觉艺术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实施视觉艺术教育在做着各种尝试和探索,艺术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重要作用也在逐渐为教育者所认同,艺术教育在育人方面,特别是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视觉艺术课程在欧美各大学已经相当普及,有的学校还开设了视觉艺术专业。在我国,面向广大非艺术专业学生开展的普及性视觉艺术教育才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美术欣赏是一个观察、体验、品味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进行感受、体验、 分析 、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以及一定的美学知识。通过不断的欣赏、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教育,从而发挥其社会功能。普通高校加强和实施美术欣赏教育,是抓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讲,素质不单单是专业知识的技能,还包括很多直面人生的能力和各方面的修养,如道德素质、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潜在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等等。特别是在心理素质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在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想象等心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倾向,如逆反、好奇、注意力、兴趣、情感、动机、意志等这些将构成心理素质的总体,而这些又直接影响着创造力的发挥。
人的视觉认识是从自然主义开始的,尽管一个立体的自然场景不像是一幅图画,而一幅平面的图画都被看作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公众要求艺术家在一块想象的舞台上把生活的故事表现得栩栩如生。教师经常听到学生说:“我看懂了这幅画”,或是“我看不懂这幅画”,他们也许是仅限于理解了画的表面画了些什么内容,而不会欣赏画面内在的表现手法和含义。在这种认识方法中,丝毫没有审美气息。艺术是以感知为基础的,人们认识美、发现美、鉴别美、创造美都离不开感觉,这种感觉决不是依靠某些逻辑推理或者数字计算,比如对画面物体和人物的比例关系的把握就是如此,比例本来是数字形态的东西,我们可以依据数理逻辑变换出多种方案,但是,只有使数字形态视觉化以后,才能靠感觉来比较、推敲、判断出美与不美。而对艺术的感受力的加强,就会迅速找到它的美的所在,再从色彩上来分析,色彩的构成要素十分复杂,色彩的生理效应更为微妙,最后如不能落实到视觉感觉上来,总是不行的。正如音乐家对乐感的感受、舞蹈家对肢体语言的感受、书法家对笔墨挥毫的感受一样,他们无一不是凭借着一种强烈的艺术感觉来实现着艺术的升华。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著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的世界。周围有着越来越复杂的视觉图像。除非我们学会如何解读这些图像,否则我们永远是视觉文盲,而这是现代人无法忍受的。视觉艺术教养不仅限于那些从事视觉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专业人士需要,相反,需要它的人群非常广泛。现今的文化是视觉的文化,我们都需要视觉文化教养以便在现今的社会中游刃有余。
长期以来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在这个日益增长的视觉世界里我们的视觉修养是很高的,实际并非如此。我们都是视觉文本的观看者,但我们的观看只是一种习惯而不是分析。我们通常是在被动接受图像、视觉文本,而非主动的辨析,这导致我们看不到它们背后的许多东西。与简单的“看”相反,我们需要更加主动的思考我们是如何观看以及我们是否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观看。如何让学生理解视觉艺术分析的重要性,有意识的刺激学生的视觉盲点,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视觉分析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有关视觉艺术分析与鉴赏的专著多让人感到抽象和生涩,如果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这些理论好像和我们的实际视觉世界没什么关系,本课题着重关注具体事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解读任何视觉文本,不论它是素描、油画、相片、电影、广告、电视节目还是新媒体文本,领会那些视觉图像传达了什么意义,知道这些意义又是如何被传达的。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陈洛加.美术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鲁虹.为什么要重新洗牌.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8.
[4] 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著.图像时代.胡菊兰,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术鉴赏能力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视觉艺术鉴赏能力是其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各高校对视觉艺术教育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实施视觉艺术教育在做着各种尝试和探索,艺术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重要作用也在逐渐为教育者所认同,艺术教育在育人方面,特别是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视觉艺术课程在欧美各大学已经相当普及,有的学校还开设了视觉艺术专业。在我国,面向广大非艺术专业学生开展的普及性视觉艺术教育才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美术欣赏是一个观察、体验、品味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进行感受、体验、 分析 、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以及一定的美学知识。通过不断的欣赏、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教育,从而发挥其社会功能。普通高校加强和实施美术欣赏教育,是抓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讲,素质不单单是专业知识的技能,还包括很多直面人生的能力和各方面的修养,如道德素质、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潜在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等等。特别是在心理素质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在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想象等心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倾向,如逆反、好奇、注意力、兴趣、情感、动机、意志等这些将构成心理素质的总体,而这些又直接影响着创造力的发挥。
人的视觉认识是从自然主义开始的,尽管一个立体的自然场景不像是一幅图画,而一幅平面的图画都被看作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公众要求艺术家在一块想象的舞台上把生活的故事表现得栩栩如生。教师经常听到学生说:“我看懂了这幅画”,或是“我看不懂这幅画”,他们也许是仅限于理解了画的表面画了些什么内容,而不会欣赏画面内在的表现手法和含义。在这种认识方法中,丝毫没有审美气息。艺术是以感知为基础的,人们认识美、发现美、鉴别美、创造美都离不开感觉,这种感觉决不是依靠某些逻辑推理或者数字计算,比如对画面物体和人物的比例关系的把握就是如此,比例本来是数字形态的东西,我们可以依据数理逻辑变换出多种方案,但是,只有使数字形态视觉化以后,才能靠感觉来比较、推敲、判断出美与不美。而对艺术的感受力的加强,就会迅速找到它的美的所在,再从色彩上来分析,色彩的构成要素十分复杂,色彩的生理效应更为微妙,最后如不能落实到视觉感觉上来,总是不行的。正如音乐家对乐感的感受、舞蹈家对肢体语言的感受、书法家对笔墨挥毫的感受一样,他们无一不是凭借着一种强烈的艺术感觉来实现着艺术的升华。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著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的世界。周围有着越来越复杂的视觉图像。除非我们学会如何解读这些图像,否则我们永远是视觉文盲,而这是现代人无法忍受的。视觉艺术教养不仅限于那些从事视觉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专业人士需要,相反,需要它的人群非常广泛。现今的文化是视觉的文化,我们都需要视觉文化教养以便在现今的社会中游刃有余。
长期以来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在这个日益增长的视觉世界里我们的视觉修养是很高的,实际并非如此。我们都是视觉文本的观看者,但我们的观看只是一种习惯而不是分析。我们通常是在被动接受图像、视觉文本,而非主动的辨析,这导致我们看不到它们背后的许多东西。与简单的“看”相反,我们需要更加主动的思考我们是如何观看以及我们是否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观看。如何让学生理解视觉艺术分析的重要性,有意识的刺激学生的视觉盲点,建立属于自己的一套视觉分析方法是本课题的难点。
有关视觉艺术分析与鉴赏的专著多让人感到抽象和生涩,如果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困难,这些理论好像和我们的实际视觉世界没什么关系,本课题着重关注具体事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解读任何视觉文本,不论它是素描、油画、相片、电影、广告、电视节目还是新媒体文本,领会那些视觉图像传达了什么意义,知道这些意义又是如何被传达的。
参考文献
[1] 张道一.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陈洛加.美术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鲁虹.为什么要重新洗牌.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8.
[4] 阿莱斯·艾尔雅维茨著.图像时代.胡菊兰,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