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0
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生活即与他们密不可分。在他们敏锐的眼睛里,任何身边的新鲜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学习契机无处不在。
以幼儿发展为本,其特点之一就是回归生活。直面幼儿的成长需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情景和生活经验,使幼儿突破完全由成人预设的"书本世界",在努力实现"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交互融合的过程中生成的"精彩"。
一、 从孩子的生活入手,激活兴趣,实现师幼互动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时时、处处都会有幼儿生成活动的出现和形成,如:在自由活动中孩子们会自然地对某一个小朋友带来的玩具产生兴趣,围在一起反复地看着、玩着并讨论着与这个玩具所相关的话题;带孩子散步时偶尔飘过一片树叶,飞过一架飞机都会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热点,孩子们会在运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生事物的本质产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一个个"为什么、"哪里去了"之类的问题串联、积累、转化成了幼儿的自发生成的活动。
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中,几乎都是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关注孩子的热点,由孩子兴趣点开始确立问题,由孩子的问题做引线拓展主题,自主开发出数个活动方案,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对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我学着放眼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关心孩子的"发展契机",及时地将生成活动引入课堂中。如: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本班幼儿都非常的好客,都想请同伴上自己家玩,于是就生成了"去朋友家做客"的活动。从引导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绘制了路线图,到大胆地向同伴介绍了路线;从共同选择了离学校近、安全的一个孩子家,到尝试着第一次看着路线图寻找同伴的家。
让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观察力以及交往能力。由于这次活动是根据幼儿兴趣、学习需要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因此,在这样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孩子们产生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他们在积累和提升已有生活经验的同时,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参与活动,进而形成新的思维的碰撞。如"路上为什么要有凹凸不平的砖?"、"路线图上忘了标几号楼房怎么办?"、"怎么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等等激起了师生间的互动,引发了又一个热点。
二、 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寻找契机,亲近社会
幼儿的生活和成人生活是一样丰富多彩的,它不但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理论提醒我们要注意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挖掘教材。在主题活动中,我领着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在"我爱家乡"的主题开展过程中,我带领孩子们去"百信"超市参观,当孩子们看到货架上陈列着那么多琳琅满目的物品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啊!好大的超市!"、以此同时,孩子们也产生了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对物品的摆放产生了兴趣,有的孩子对超市里的各种标记提出了疑义,有的孩子迷上了收银台的操作过程,有的孩子激起了购物的愿望......我们就抓住这些契机,让孩子亲身实践,寻找在三八节时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找到了不同种类的物品,不仅让孩子获得了相关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三、 从孩子生活入手,感受、体验、提升表达方式
我们在进行"我们的身体"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各种感官,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很重要。我也结合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设计了"有趣的表情"这个活动。俗话说:"孩子的脸,三月的天。"孩子的心情与天气一样,经常在变化,而孩子的心灵又是非常纯洁的,心情的起伏都表现在脸上,因此心情与表情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的心情都会带来不同的表情变化。这个活动就是通过四个环节:①感知哭和笑;②表情变变变;③做做有趣的表情;④快乐地表演歌曲,想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升为艺术的表达方式,并从中挖掘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生活是复杂的,生活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生活需要通过行动去感知和探究,没有多种感官的参与,没有幼儿深入的探究,就无法真正感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无时无刻不在和环境相互作用,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幼儿不失时机地感受、体验到其作用于环境的结果。教师必须要和孩子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个活动中去,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要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当他们不能自如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时,我们教师就应细微观察,及时察觉,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背景和真实意图。对个别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们可采用拍摄、记录等形式,尽可能地解析孩子,捕捉到来自孩子的信息。我们教师只有真正走进了孩子的童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才能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引领着孩子去探索周围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突破"茧缚",拉开"精彩"的一幕。
从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开始,生活即与他们密不可分。在他们敏锐的眼睛里,任何身边的新鲜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学习契机无处不在。
以幼儿发展为本,其特点之一就是回归生活。直面幼儿的成长需要,关注幼儿的生活情景和生活经验,使幼儿突破完全由成人预设的"书本世界",在努力实现"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交互融合的过程中生成的"精彩"。
一、 从孩子的生活入手,激活兴趣,实现师幼互动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时时、处处都会有幼儿生成活动的出现和形成,如:在自由活动中孩子们会自然地对某一个小朋友带来的玩具产生兴趣,围在一起反复地看着、玩着并讨论着与这个玩具所相关的话题;带孩子散步时偶尔飘过一片树叶,飞过一架飞机都会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热点,孩子们会在运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生事物的本质产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一个个"为什么、"哪里去了"之类的问题串联、积累、转化成了幼儿的自发生成的活动。
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中,几乎都是从孩子们的生活入手,关注孩子的热点,由孩子兴趣点开始确立问题,由孩子的问题做引线拓展主题,自主开发出数个活动方案,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对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兴趣,孩子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我学着放眼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关心孩子的"发展契机",及时地将生成活动引入课堂中。如: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我发现本班幼儿都非常的好客,都想请同伴上自己家玩,于是就生成了"去朋友家做客"的活动。从引导孩子们在父母的帮助下绘制了路线图,到大胆地向同伴介绍了路线;从共同选择了离学校近、安全的一个孩子家,到尝试着第一次看着路线图寻找同伴的家。
让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观察力以及交往能力。由于这次活动是根据幼儿兴趣、学习需要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因此,在这样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孩子们产生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他们在积累和提升已有生活经验的同时,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参与活动,进而形成新的思维的碰撞。如"路上为什么要有凹凸不平的砖?"、"路线图上忘了标几号楼房怎么办?"、"怎么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等等激起了师生间的互动,引发了又一个热点。
二、 从孩子的生活入手,寻找契机,亲近社会
幼儿的生活和成人生活是一样丰富多彩的,它不但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还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的欲望,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理论提醒我们要注意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挖掘教材。在主题活动中,我领着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在"我爱家乡"的主题开展过程中,我带领孩子们去"百信"超市参观,当孩子们看到货架上陈列着那么多琳琅满目的物品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啊!好大的超市!"、以此同时,孩子们也产生了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对物品的摆放产生了兴趣,有的孩子对超市里的各种标记提出了疑义,有的孩子迷上了收银台的操作过程,有的孩子激起了购物的愿望......我们就抓住这些契机,让孩子亲身实践,寻找在三八节时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找到了不同种类的物品,不仅让孩子获得了相关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三、 从孩子生活入手,感受、体验、提升表达方式
我们在进行"我们的身体"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各种感官,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很重要。我也结合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设计了"有趣的表情"这个活动。俗话说:"孩子的脸,三月的天。"孩子的心情与天气一样,经常在变化,而孩子的心灵又是非常纯洁的,心情的起伏都表现在脸上,因此心情与表情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的心情都会带来不同的表情变化。这个活动就是通过四个环节:①感知哭和笑;②表情变变变;③做做有趣的表情;④快乐地表演歌曲,想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升为艺术的表达方式,并从中挖掘与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生活是复杂的,生活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生活需要通过行动去感知和探究,没有多种感官的参与,没有幼儿深入的探究,就无法真正感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无时无刻不在和环境相互作用,教师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一点一滴的小事,让幼儿不失时机地感受、体验到其作用于环境的结果。教师必须要和孩子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个活动中去,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成长。要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当他们不能自如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时,我们教师就应细微观察,及时察觉,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背景和真实意图。对个别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们可采用拍摄、记录等形式,尽可能地解析孩子,捕捉到来自孩子的信息。我们教师只有真正走进了孩子的童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才能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引领着孩子去探索周围美好的生活。让我们突破"茧缚",拉开"精彩"的一幕。